屠呦呦不是院士但在我們心中早已勝過院士
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了院士增選名單,沒有2015年度就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並沒有出現在兩院院士增補名單中。
屠呦呦沒有選上院士,但在國人的心裡早已勝過院士。
讓我們牢牢記住這個名字——屠呦呦。
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個在中國本土進行科學研究而榮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2019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國勳章,BBC將她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候選人之一,與居裡夫人、愛因斯坦和圖靈並列。
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發現者屠呦呦「打敗」了史蒂芬·霍金、馬克斯·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等人,與發現了鐳和釙的物理學家瑪麗·居裡、幫助人類理解宇宙的 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這三位傑出的科學家一道,成為 科學領域的候選人。
因為屠呦呦,青蒿素的發現,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如今,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ACT)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瘧疾治療的最佳療法,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有數據顯示,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存在患有罹患瘧疾的風險之中。
美國也斥了巨資進行研究,想要攻破這一人類難題,可惜全都失敗了。
人家那麼先進的技術都不行,國內的條件就更艱苦了,用著陳舊的設備,我們能出奇蹟嗎?
面對所有人的質疑,屠呦呦堅定地說:
「沒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堅持的問題。」
帶著科研的信仰,排除萬難,屠呦呦表示願意犧牲一切個人利益。
屠呦呦時任中國中醫研究院帶領研究員。開展研究後,她獨自前往河南。
分別時女兒尚小,重逢時女兒已認不出自己的模樣。
屠呦呦在一次次試驗中不斷前行。
無論試驗效果是好是壞,不斷嘗試不斷提煉,是唯一的出路。終於,發現了青蒿素,為全世界帶來一種全新的抗瘧疾藥。
伴隨著屠呦呦的發現,現在以青蒿素為基礎,已經有了瘧疾治療的聯合療法(ACT)。
此療法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瘧疾治療的最佳療法。在其幫助下,數百萬人的生命得以保全。
也正因為如此卓越的貢獻,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屠呦呦。
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可以說,一直到摘取諾貝爾獎之前,這位老人一直是默默無聞的。
而正是因為這份默默無聞,承載了如今「中國神藥」的讚譽。
當年屠呦呦一舉得獎,驚豔了國人,更在西方世界席捲了一把東方低調作風。
英媒盛讚其為「默默無聞的偉大科學家」。
《衛報》:「從默默無聞到諾貝爾獎:謙虛的科學家」。
《每日電訊報》:「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終於使幾十年的努力得到了認可。」
《獨立報》甚至因此援引了時任英國衛生大臣亨特的觀點,感慨英國要像中國人那樣努力工作。
面對如今鋪天蓋地的表彰,屠呦呦只是淡淡地表示,「目前青蒿素抗瘧的療效比較客觀,但青蒿素抗瘧的藥物深層機理還要繼續研究。」
在她看來,這條科研道路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她用一生的科研讓無數外國人為之敬佩,甚至反思自身的懶惰作風。她身體力行告訴你什麼叫——「堅持的意義在時光裡」。
這才是真正的中華之光啊!
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和國勳章獲得者,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屠呦呦的成就和偉大,還需要用院士頭銜來衡量嗎?此時屠呦呦當選院士是給兩院增光添彩,還是院士頭銜給屠呦呦增色,
屠呦呦不是院士,在國人心中勝過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