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諾貝爾獎項,身為中國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莫言和屠呦呦。他們兩個一個在文學方面大獲成功,一個則是在醫藥科學方面受到全世界的認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雖然屠呦呦以高齡研究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但是她實際上只是一個「三無」科學家,既不是博士學位,也沒有院士頭銜和留洋學習背景。一般來說,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都是行業內的頂尖人才,那麼屠呦呦究竟為什麼不是院士呢?
我們平時所說的「院士」身份是中科院授予,目的是為了獎賞技術型人才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內獲得了高水平成果,也為了鼓勵更多的人成為科學家,造福人類社會。那麼屠呦呦帶領團隊研製出青蒿素,這已經不能僅僅算是高水平成果了,而是造福人類社會的醫學結論。從1969年開始,屠呦呦就以實習研究員的身份開始研究如何提取青蒿素,一直到1971年,青蒿素才被成功提取。
在後來的這段時間裡,屠呦呦一直在帶領科研人員進行藥物改良和結構測定,目的就是讓青蒿素對於各類瘧疾和瘧原蟲的抑制率越來越高、越來越穩定。到了2015年,因為在瘧疾一直方面的極高成就,屠呦呦被授予了諾貝爾獎,整個世界都為她歡呼,沒有人提出異議。但是一直到現在,屠呦呦都沒有成為中科院院士,在這件事情上有很多人感到不滿和不公,屠呦呦如此高齡仍在堅持科學研究,為什麼不給她授予院士身份?
很多人也對這件事做出了猜測,究竟為什麼不把屠呦呦評為院士。大家的猜測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屠呦呦的年齡過高,不符合評選要求,而且也不善於交際。第二是屠呦呦在青蒿素提取方面的成果是團隊的,不是個人的,所以不能評選。雖然大家對於不能評選的原因各執一詞,但是還是很一致的認為中科院應該給屠呦呦破格授予院士身份,以表嘉獎和認可。
在大家爭論不休的時候,屠呦呦自己通過身邊的研究員進行了回應,她說自己無意參選院士,所以也不會報名。霎時間大家爭論的重點都變成了為什麼屠呦呦不願意參選院士,難道這不是對自己的鼓勵嗎?但是屠呦呦表示,自己作為一名科學家,能夠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很滿足了,不會奢求任何名利。不得不說,屠呦呦真的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