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無」科學家,再到諾貝爾得主,屠呦呦究竟有多了不起?

2020-11-03 歷史學客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引言

諾貝爾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獲獎的人的實力和其所在的國家的實力成為了綜合考核的標準。諾貝爾獎的誕生是為了表彰科學家或者學者在某個領域的成就,是世界上公認的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每一個學者都希望得到諾貝爾獎項的認可,每個國家也都希望自己國家的學者得到認可。中國近些年產生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這也是大國崛起並且為世界所認可的標誌,而今天故事的主角便是用一生奮戰於藥學事業的老奶奶屠呦呦。這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徵,也是一個學者得到世界認可的象徵。

屠呦呦,上世紀30年代初出生於我國東部的一個小城市,自幼刻苦的她,21歲便考上了北京醫學院,四年之後,她順利畢業。畢業後,為了更進一步將所學與實踐結合,屠呦呦接受為期兩年半的中醫培訓,這為她後來研究青蒿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培訓結束之後的屠呦呦便一直留在了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20世紀60年代末,屠呦呦正式接受抗瘧中草藥研究任務,她對收集的兩千多個古今中外的藥方,對涉及到的600多種抗瘧中草藥進行了分類整理,並對其中200多種中草藥進行了研究,經過了長達兩年的實驗,近四百次的失敗,她和她的團隊終於取得了青蒿抗瘧發掘工作的成功。

次年,屠呦呦在自己42歲的時候成功研製出青蒿素,一種抗擊瘧疾的高效藥物,青蒿素的發現讓百萬甚至千萬人免受瘧疾侵害的痛苦,讓全球數百萬人沒有因為瘧疾而病死。與此同時,為了讓藥物更加穩定,她將中醫學與現代醫學結合,對青蒿素進行優化和改良,最終實現了藥物100%的有效性。她的成就很快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在她85歲高齡的時候,瑞典斯德哥爾摩加洛林學會研究決定,將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了這位為了醫學奉獻一生的老人。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屠呦呦還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科學家,沒有獲得博士學位,也沒有參選院士選拔,長期在國內研究的她更是沒有出國留學的經歷,很多人會很疑惑,一個為了世界瘧疾奉獻如此巨大的人為什麼沒有獲得院士頭銜呢?外界的猜測很多,諸如年齡不符合評選年齡、青蒿素的提取是團隊貢獻,而非個人。當大家都在為這位高齡戰士鳴不平的時候,她讓自己身邊的研究員回應了大眾,她表示自己沒有當院士的心,只想做自己的研究,做一些為醫學有利的事情,所以不會報名參選院士。一個將名利看淡的人,一個全身心投入科學研究的人,我只能說,活該她獲得諾貝爾獎。

要說這個人為什麼這麼了不起,我們首先要去了解瘧疾,瘧疾被世界衛生組織歸為2A類致癌物。從古至今全世界所有的醫學獎都想找到治療癌症的方法,但是數千年的研究也沒有找到,但是屠呦呦找到了,並且不斷地改良青蒿素,讓青蒿素更加穩定。一個創製了治療癌症藥物的醫學獎我們難道不該說她了不起嗎?

權威數據現顯示,在2016年,全球2016億瘧疾新發病例,其中有44.5萬人死於瘧疾,這是茼蒿素被發明之後的數據,而在此之前,每年全球因為瘧疾病死的人數都有近200萬,憑一己之力將瘧疾病死人數降低一百多萬人,她稱得上了不起三個字。

回顧屠呦呦的一生,21歲之後便一直和醫學打交道,大學畢業之後投入研究,到今年已經90歲的屠呦呦仍然奮戰在醫學研究中,培養有些的醫學人才,推動我國的醫學事業,將七十年時間撲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從一個「三無」科學獎,到獲得諾貝爾醫學,她和很多科學獎一樣,只是將熱血拋灑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2017年,屠呦呦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就在今年的三月份,她被《時代周刊》選為當代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百名女性之一,人民和國家乃至世界都不會忘記她為人類醫學做出的傑出貢獻。

我國近代一位學者說過這樣的話:在我國,從來就不缺乏埋頭苦幹的人和拼命硬幹的人,雖然他們長久以來都藏身於人們看不到的角落,但是這都掩蓋不住他們的閃耀光輝,這就是頂起我們國家長治久安的脊梁。而屠呦呦便是中國人的萬千脊梁中的一截,頂起了中國醫學的身軀,讓我們得以昂首挺胸,綻放屬於我們自己的自信。

總結

國家建設背後往往有很多被我們遺忘的名字,直到他們功成身退我們才知道,原來祖國的某一個角落,一直有一個這樣默默奉獻的人。于敏如是,屠呦呦如是,還有很多我們叫不上名字的人亦如是。感恩我們生在這樣一個中國,一個有萬千勇士為國家發展獻身而不求名利的中國,屠呦呦的故事還未完結,中國的未來等待著更多這樣的人譜寫。

相關焦點

  • 「三無」科學家:89歲屠呦呦,斬獲諾貝爾獎,卻不是院士
    說到諾貝爾獎項,身為中國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莫言和屠呦呦。他們兩個一個在文學方面大獲成功,一個則是在醫藥科學方面受到全世界的認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雖然屠呦呦以高齡研究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但是她實際上只是一個「三無」科學家,既不是博士學位,也沒有院士頭銜和留洋學習背景。一般來說,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都是行業內的頂尖人才,那麼屠呦呦究竟為什麼不是院士呢?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事跡,科學要實事求是,不能只為爭名奪利。
    直到這時,屠呦呦的名字才進入了公眾的視野。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85歲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學家及一名愛爾蘭科學家分享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瘧疾治療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 屠呦呦拿下諾貝爾醫學獎 獲獎成果最初在南京發布
    10月5日,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及出生於愛爾蘭的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因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分享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生物醫學界首次榮膺諾貝爾獎,也是傳統中醫藥首次在諾貝爾舞臺綻放光彩。這是繼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獎後,中國人再折桂。
  • 請再一次記住她的名字——屠呦呦
    提起屠呦呦,人們的第一印象是她最偉大的成就青蒿素的發現以及獲得的最高榮譽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人們不知道的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在2015年之前,卻因為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洋背景,沒有院士頭銜,曾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在她默默無聞的研究生活中也曾險些與「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評選失之交臂。
  • 了不起的屠先生!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
    請再一次記住她的名字——屠呦呦。BBC今年1月發起了「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票選活動,並公布了榮耀名單。其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位列28位候選人名單之中。此次入圍的份量可是沉甸甸的。屠呦呦是此次入選的科學家中唯一的亞洲面孔,更是科學領域唯一在世的候選人。
  • 屠呦呦向諾貝爾博物館贈書 記載青蒿素發現歷程
    昨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屠呦呦抵達諾貝爾博物館。新華社發  京華時報訊 昨天,「諾貝爾周」拉開帷幕。包括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內的10位諾獎得主已陸續抵達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 中日愛學者共享2015諾貝爾醫學獎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一半獎金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於10月5日揭曉,3人共同獲獎,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一半獎金,愛爾蘭科學家康貝爾(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Satoshi Omura)各得1/4。屠呦呦是中國第一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頒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的2015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結束後,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展示獲得的獎章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新華社記者葉平凡攝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2月10日電(記者付一鳴 和苗)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獲頒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屠呦呦獲頒諾貝爾醫學獎 瑞典國王為其頒獎
    今天凌晨零點12分,屠呦呦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證書。當天,包括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內的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經濟學獎得主共10人獲頒各自獎項。  ■解讀·諾貝爾獎為何授予屠呦呦?
  • 屠呦呦:獲諾獎並不意外
    1971年10月4日,經歷了190次的失敗之後成功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獲得對鼠瘧、猴瘧瘧原蟲100%的抑制率。屠呦呦和她的課題攻關組欣喜若狂。因為這意味著青蒿的提取物統統地殺死了鼠瘧原蟲,那它極可能也是人瘧原蟲的剋星。 藥物的實驗必須要反覆而又多方面地予以重複。當屠呦呦取來另一批青蒿生藥再做實驗時,不想療效卻銳減。屠呦呦不得不從生藥學的角度仔細地研究青蒿。
  • 諾貝爾獎各國排名,中國讓人痛心,只有2人獲得:莫言、屠呦呦
    你知道獲得諾貝爾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嗎?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是多少呢?2.屠呦呦:1930年出生於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和愛因斯坦齊名,入圍"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和她一起入圍的,還有物理學家居裡夫人(Maria Curie)、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
  • 屠呦呦又獲獎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獎的屠呦呦再獲國際大獎!
    2019年10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201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獲獎名單,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屠呦呦,因在寄生蟲疾病方面的研究獲獎。昨天,屠呦呦又獲獎了。摘取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屠呦呦再獲國際大獎!據悉,這是該獎項第五次頒發,其旨在獎勵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傑出生命科學研究,研究主體可以是個人或機構。屠呦呦發現的全新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在20世紀80年代治癒了很多中國病人。
  • 中國諾獎「第一人」:屠呦呦的貢獻,到底有多了不起?
    又公布了新的名單,這讓人不禁想起五年前的一位同樣獲獎的唯一一位中國女科學家——中國諾獎"第一人"屠呦呦五年前,時年85歲的屠呦呦站上領獎臺。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為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授予諾貝爾醫學獎,表彰她在對瘧疾治療"青蒿素"的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有人說,屠呦呦團隊的價值不是頂禮膜拜就足夠,她以及她領導下所有科研人員,對被挽救的數百萬人來說,是光明和希望。
  • 85歲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
    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屠呦呦將獲得獎金的一半,另外兩名科學家將共享獎金的另一半。
  • 2020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揭曉!五年前,屠呦呦"零的突破"
    揭曉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讓我們再來回顧下五年前屠呦呦獲得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激動時刻。五年前的今天,因其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大陸科學家,實現了華人科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零的突破」。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五年前,屠呦呦實現「零的突破」
    揭曉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讓我們再來回顧下五年前屠呦呦獲得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激動時刻。五年前的今天,因其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大陸科學家,實現了華人科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零的突破」。
  • 剛剛,2020諾貝爾醫學獎揭曉!5年前,屠呦呦"零的突破"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 屠呦呦講述中國科學家探索故事 稱讚中醫藥是偉大寶庫
    7日,屠呦呦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演講。劉仲華攝【環球時報駐瑞典特派記者 劉仲華 李玫憶】當地時間7日是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抵達瑞典的第三天。按照慣例,該獎項得主於10日頒獎典禮之前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舉行諾貝爾演講。屠呦呦在7日的演講中稱青蒿素的發現是中醫給世界的禮物,強調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
  • 中國有1600多位院士,卻只有一個屠呦呦!
    屠呦呦何許人也?作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1972年成功提取到青蒿素。2011年9月,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