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諾獎「第一人」:屠呦呦的貢獻,到底有多了不起?

2020-10-22 盛弘

近來,諾貝爾醫學獎又公布了新的名單,這讓人不禁想起五年前的一位同樣獲獎的唯一一位中國女科學家——中國諾獎"第一人"屠呦呦

五年前,時年85歲的屠呦呦站上領獎臺。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為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授予諾貝爾醫學獎,表彰她在對瘧疾治療"青蒿素"的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有人說,屠呦呦團隊的價值不是頂禮膜拜就足夠,她以及她領導下所有科研人員,對被挽救的數百萬人來說,是光明和希望。這份殊榮,屠呦呦當之無愧。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屠呦呦自小家境富足,幾乎沒經歷過什麼苦難。

不幸的是在屠呦呦16歲時出現意外,她患上了肺結核,病情嚴重,以當時的醫療條件來說很難治癒。於是她只能暫時放棄學業,在家修養。

在每每飽受病痛折磨時,屠呦呦感到迷茫,她不知道死亡什麼時候會來臨。生病的日子太難熬,還要一邊兼顧著學業,期間屠呦呦也想過放棄,甚至偷懶想:憑藉家世也能過上不錯的日子呢,沒必要辛苦學習。

每當屠呦呦感到困惑時,在外地的哥哥就會寫信勸阻她:"呦妹,當你遇到困難,不要輕言放棄。學問決不能使誠心求她的人失望。"屠呦呦猛然覺醒,她覺得這輩子不能留下什麼遺憾,於是她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讀書,並信奉:"朝聞道,夕可死矣"。

從那後,屠呦呦找到了醫學的樂趣,一邊學習一邊治療,在她的積極配合下逐漸康復起來。多年以後當她站在領獎臺,面對記者提問時,她說出了這個答案:醫術能給人新的生命,應該要幫助更多的人。

一開始,屠呦呦之所以選擇學醫這條路,還是因為受到家庭環境的薰陶。

屠呦呦的父親是一名坐診大夫,外公是一名復旦大學教授,舅舅也是有名的經濟學家。初入醫科,屠呦呦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白,但她有一股別人沒有的執拗勁兒,催著她前進。對屠呦呦來說,只要認定的事,就沒有回頭。

1951年,屠呦呦考上北京大學,選擇生藥學專列。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醫學領域正欣欣向榮,西醫尤為出眾。但屠呦呦選擇它的理由,是希望為被唾棄的中醫學正名,將中醫結合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此,她經常廢寢忘食,不眠不休的查閱中華古籍。

在當時的醫學領域,中醫偏方存在許多爭議,大多數人都保持偏見,將它視為糟粕。可在屠呦呦眼中,中醫有著悠久的歷史發展,優秀的文化基礎,同時散發著神秘的魅力。

屠呦呦認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神醫有華佗、扁鵲、李時珍、再到張仲景、孫思邈等,這些流傳千古的名字,以及他們的醫術理論和古籍,都是無法估量的財富。

神奇的中醫與現代西醫

瘧疾、結核病與愛滋病共稱為"全球最嚴重傳染病",致死率極高、感染人數眾多。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2.47億人有瘧疾感染症狀,其中100萬人導致死亡。而治療瘧疾的藥物奎寧,因長期使用過後具有抗藥性已經無法作用。

幾千年來,瘧疾和人類的鬥爭一直在持續,一旦患上,患者會經歷從極寒到極熱兩種症狀,痛不欲生。作為被全世界關注的疾病,瘧疾是人類健康最大的隱患之一。在瘧疾無法通過藥物抑制的時期,病人只能任由生命消逝,痛苦的死去。

1935年由於襄樊大水,瘧疾大肆傳播,而市面上的抗瘧疾藥價格極高,無法廣泛使用。

1940年左右,保康縣爆發瘧疾,死亡人數嚴重,佔比20%。

新中國成立後的1967年,國家對瘧疾尤為重視,將其列為重點解決對象。於是一個代號為"523"的研究組正式成立。

最初研究開始時,並沒有嘗試從中醫方向出發,直到研究一直停滯不前。無奈之下只能廣納賢才,剛好是屠呦呦接到了這個任務。

那時屠呦呦年僅39,丈夫被迫留在雲南,女兒堪堪6歲。屠呦呦為難之下,還是選擇將女兒送到父母膝下,轉身投入科研工作。

三年的時間,屠呦呦和家人聚少離多。一次她回家後,發現女兒對她就像見到陌生人一樣。屠呦呦心情複雜,"大家"與"小家",總是難均衡。她只能再次背起行囊,奮不顧身勇、往直前。

多年後屠呦呦面對此事回應:"既然是任務,就應該努力完成。"她將辛酸和無奈掩埋,再不提起。

研究也有瓶頸時候,屠呦呦作為組長,帶著小組不斷翻閱古籍,走訪中醫,她堅信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一定會化解危難。

最終,屠呦呦從兩千多個古方中篩選出六百四十個,反覆驗證後,擇取其中的一百多個方案。但很快,實驗再次遇到阻礙——最終保留的方案"胡椒"雖然抑制力強,但對病毒抑殺作用至微"。在無數個夜晚,屠呦呦寢食難安。

終於轉機來了,也許是冥冥之中註定,偶然中她看到到晉朝時期的《肘後備急方》中記載的瘧疾治療: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在以往的實驗中,屠呦呦發現青蒿的確能夠對瘧原蟲,但效果不佳。最大的原因,就在於青蒿素的提取。

屠呦呦靈光一現,回到實驗室,用35℃的乙醚代替水和酒精來提取。歷經了380次的實驗,在小心翼翼規避乙醚的危害中,在團隊失望即將要放棄時,實驗取得了成功。結果顯示,青蒿素對於瘧疾的抑制率達到100%!

無人能想到,神奇的中醫學竟然真正解決了世界性難題,這一舉措,瞬間引起轟動。但遺憾的是,屠呦呦的名字被抹去,勝利屬於大家。

偉大成就源于堅持不懈

40年一晃即逝。直到九年前,美國生物醫學頒獎委員會將"拉斯克"頒布給屠呦呦,來表彰她的貢獻。而此獎一直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這時屠呦呦才真正走入大家的視野。

對此,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長饒毅,撰寫出《中藥的科學研究豐碑》。文章指出:由於"523"研究投入了數以百計的科研人員,所以最後的成功屬於集體。

在這幾十年,屠呦呦依舊住在老房子,或者普通的生活。唯一不普通的,是她對醫學始終如一的熱愛。自學醫始,屠呦呦沉浸在中醫學的瑰寶裡,她最大的心願是重振中醫,讓更多的人能夠受益。如今幾年過去,她依舊堅守著理念,絕不為外物所侵。

屠呦呦如今已將近90歲,無論輝煌與否,她始終不驕不躁,淡然處之。而去年六月份,屠呦呦團隊經過時間的攻克,又不聲不響的解決一項大難題——青蒿素的耐藥問題。記者爭相報導,屠呦呦卻不以為意:"不過是點滴進展。" 她對醫學界的貢獻無疑是神級!

如果要問屠呦呦這個名字有著怎樣的意義?知乎上一個關於屠呦呦的回答寫到:"科學家的偉大,是在於給後人帶來希望。她拯救的不僅是病患,還有無數個懷揣夢想的的女孩。她們會相信,身為女子,也可以創造奇蹟。"

我想除了作為科學家的偉大,她的身體力行也值得讚揚。因為一個人的成就,始終源于堅持不懈的努力。

相關焦點

  • 屠呦呦:獲諾獎並不意外
    17個字給世界一個驚喜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出後的當天下午,一則「熱烈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消息就迅速在多個北大官方微信公眾號傳播。 屠呦呦是寧波人,老家在寧波市海曙區開明街一帶。1951年,她考入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藥物學系,選擇當時一般人不太了解的生藥學專業為第一志願。
  • 從「三無」科學家,再到諾貝爾得主,屠呦呦究竟有多了不起?
    從古至今全世界所有的醫學獎都想找到治療癌症的方法,但是數千年的研究也沒有找到,但是屠呦呦找到了,並且不斷地改良青蒿素,讓青蒿素更加穩定。一個創製了治療癌症藥物的醫學獎我們難道不該說她了不起嗎?權威數據現顯示,在2016年,全球2016億瘧疾新發病例,其中有44.5萬人死於瘧疾,這是茼蒿素被發明之後的數據,而在此之前,每年全球因為瘧疾病死的人數都有近200萬,憑一己之力將瘧疾病死人數降低一百多萬人,她稱得上了不起三個字。
  • 中國有1600多位院士,卻只有一個屠呦呦!
    屠呦呦何許人也?作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1972年成功提取到青蒿素。2011年9月,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 屠呦呦獲頒諾貝爾獎:為人類作出最有價值的貢獻
    12月10日,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登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讓我國科技界乃至全國人民再次為之驕傲和振奮。其實,自今年10月消息傳出,在最初的興奮過去之後,科技界一直在思考:中國的下一個諾獎在哪裡?怎樣讓中國科技界出現更多的屠呦呦?
  • 屠呦呦得諾獎中科院應該開心嗎?
    有多少人一直在發問,中國每年 1 萬億人民幣的科研經費,為什麼就生產不出諾貝爾獎?更有人說中國有一千多名中科院院院士,為什麼就沒有人能夠得到諾貝爾獎?這些問題,隨著一位偉大的中國女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而得到了答案。對普通學者和科學家來說,屠呦呦給無數中國學者,帶來了希望,更帶來了信心。不過,諾貝爾獎為什麼會獎給屠呦呦,卻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諾貝爾獎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一個獎項,它包含有文學、物理、醫學、經濟、化學等5個獎項。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分別斬獲諾貝爾物理學、醫學、文學等3大獎項。
  • 收穫諾獎之後,屠呦呦團隊又有新突破,但屠依舊不是院士該怎麼看
    屠呦呦進入大眾的視野,可能是在2015年開始,在那一年,因為發現了青蒿素,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一獎項,打破了國內科學界在該獎自然科學領域為零的尷尬,當然這一獲獎,也讓屠呦呦立馬獲得了非常多的大眾的關注,不過屠呦呦並沒有因為這種額外的關注而放下自己的學術研究,在領完獎之後,屠呦呦帶領自己的團隊
  • 記者趕赴北京屠呦呦家 拿了諾獎的寧波老太是怎樣一個人
    本報記者送給老人家一條絲巾,上面有一隻鹿,和她名字「呦呦鹿鳴」。  浙江在線10月08日訊 (錢江晚報記者 張苗) 今年的醫學和生物學諾獎頒布後兩天,全國人民對屠呦呦、青蒿素耳熟能詳,可這位寧波人屠呦呦到底是怎樣的人,除了她身邊的家人和同事之外,很少有人知道。
  • 真正的科學真正的科學家 ——屠呦呦貢獻與人品讓誰蒙羞?
    屠呦呦的國籍與榮譽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同時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還是國家功勳獎章獲得者!▲屠呦呦女士工作中二、屠呦呦對世界的貢獻與影響力她的影響力除了上面提到的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國家功勳獎章獲得者。
  • 莫言獲諾獎後直言買房,那諾獎的獎金到底是多少?西瓜視頻告訴你
    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和平以及之後由瑞典銀行增設的經濟學獎,在世界範圍內被認為是這六個領域內最權威最重要的獎項,那關於諾獎又有什麼樣的冷知識呢,西瓜視頻漲知識告訴你。貝爾文學獎之後,在2015年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這一在還技術文學領域,最權威的獎項又一次深入的走到了我們中國人的目光中,那關於諾獎到底有哪些我們不為人知的冷知識呢?
  • 85歲高齡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有多牛?到底為社會做了怎樣的貢獻?
    四年前所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她到底有多牛?她不僅是給祖國帶來無盡的榮譽更是為瘧疾患者們帶來了生的希望!這位高齡老人在獲獎之後並沒有沉浸在獎項所帶來的榮譽中,而是繼續投身在科研事業當中。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
    這是第一次在中國本土做出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打破了我國多年來自然科學「零諾獎」記錄。此重磅消息一出,不多久就佔領了朋友圈的「頭條」。屠呦呦獲獎是中醫的勝利?「三無科學家」獲獎是是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各種評論接踵而至。
  • 英國人拍的短片:為何僅展示屠呦呦獲獎感言對家人的感謝?
    在起初的實驗中,屠呦呦先是將青蒿素注射在一些小動物身上,有些小動物在注射後經過觀察瘧疾得到了痊癒,沒有發現什麼異常;而有些小動物在注射後則出現了其他狀況。為了驗證青蒿素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傷害和副作用,屠呦呦毅然決然用自己的身體進行實驗。她住進了醫院,工作人員每天為她注射青蒿素,而且隨著時間延續逐漸加大劑量。
  • 諾獎頭銜的屠呦呦又一次落選院士!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標準是什麼?
    看到這個消息只能用遺憾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在中國科研界被評為院士是對其科研能力的最好的肯定,是無上的光榮。我們都知道屠呦呦早在2015年就曾獲得過諾貝爾醫學獎,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進行科學研究而首次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的獎項。能得到諾獎的肯定想必屠呦呦的科研實力毋庸置疑,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她老人家一直無法獲得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呢?
  • 呦呦成諾貝爾醫學獎中國第一人!她的「青蒿素」到底是個啥?
    2015年國慶節,讓我們一起來記住諾貝爾醫學獎中國第一人的名字:她因創製新型抗瘧藥而獲諾獎。就是這位因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而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的屠呦呦為世人創造福祉,為國人爭得榮譽。詩經有云,「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也許她的神老爸早料到女兒將與青蒿結下不解之緣。  沒錯!
  • 美國第一,日本井噴!中國離諾貝爾獎,到底還有多遠?
    每年美國都作為大國領獎,人們似乎也不感到意外了,因為在人們的眼中,只有自然科學領域的諾獎才是為數不多實實在在的獎項,其餘的已經沒有了什麼重要意義。即便如此,中國獲得諾獎還是少之又少。那麼諾貝諾獎級別的科學家是如何產生的呢?獲得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對於中國的科研發展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呢?這些問題還應該被回答。
  • 一獎勝百獎!諾貝爾科學獎在中國仍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2]再如,迄今為止的33個國家最高科學獎得主中,除了屠呦呦,沒有1個是女性科學家,即女性獲獎的比例3%。如果說,諾獎得主中女性獲獎的比例9%,是「諾獎的評審規則和結果也跟不上時代」、是「性別歧視」的一個證據,那麼,兩院院士和國家最高科學獎的評審規則,豈不成了「黃曆」和典型的「性別歧視」?
  • 屠呦呦拿下諾貝爾醫學獎 獲獎成果最初在南京發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致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示祝賀。她為什麼獲獎中草藥與現代醫學結合,了不起!該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吉拉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從中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這表明中國傳統的中草藥也能給科學家們帶來新的啟發。」她表示,經過現代技術的提純和與現代醫學相結合,中草藥在疾病治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
  • 饒毅:我國這2人能獲得諾獎,卻都不是院士,這眼光太準了
    屠呦呦的諾貝爾獎之路饒毅對於科學有著一絲不苟的態度,他對於那些對科學事業有著重大貢獻的人也表示敬佩,屠呦呦就是他所敬佩的人之一。屠呦呦經過多年與她的團隊一起在研究發現青蒿素的道路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最後屠呦呦因為這次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獎在饒毅看來實至名歸,他認為中國需要這樣的科學家。
  • 中國81歲屠呦呦獲被稱諾貝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
    屠呦呦,一個因特別而好記的名字,屬於一位年過80的中國女藥學家。這位發現了治療抗瘧病藥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如今出現在了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名單上。就在20天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預言性地公開指出,非院士的屠呦呦和另外一位中醫科學家值得獲得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