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無科學家到諾貝爾獎,屠呦呦是如何在沉默中爆發的

2020-08-28 升學霸

屠呦呦,這個名字在2015年10月之前,少有人知道。但在這之後,卻名冠中外,譽享全球。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發現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我國首個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也是首個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本土科學家。

屠呦呦的確稱得上本土科學家,和國內大多數科研工作者都有海外留學經歷不同,屠呦呦從來沒有海外求學的經歷,完全是土生土長的本土科學家。

她1930年出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就讀於北大醫學院生物學專業,1955年畢業後,分配到中醫研究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在這裡一幹就是60多年,至今還在中醫科學院工作。

在中醫科學院中,屠呦呦埋頭科研,不問俗事,做出了一番驚天成就!

1956年,對有效藥物半邊蓮、銀柴胡進行了生藥學研究,對防治血吸蟲病起到了關鍵作用;

1962年,參與《中藥炮炙經驗集成》一書的編撰工作;

1969年,主持編寫640種藥物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對其中的200多種中藥開展實驗研究;

1972年,從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對各型瘧疾特別是抗性瘧有特效;

1973年,合成出了雙氫青蒿素,以證實其羥(基)氫氧基族的化學結構;

1977年3月,以&34;名義撰寫的論文《一種新型的倍半囊內酯--青蒿素》發表於《科學通報》;

1992 年,針對青蒿素成本高、對瘧疾難以根治等缺點,發明出雙氫青蒿素;

2009年,編寫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出版;

2016年,研究青蒿素對新適應症--紅斑狼瘡有顯著療效;

2019年,在「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上獲得新突破,並提出合理應對方案。

從這一長串的數字可以看到,在2015年前,屠呦呦的成就已經非常驚人了,但我們卻很少知道,因為這之前屠呦呦並沒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號,她既不是兩院院士,也沒有博士頭銜。她不會「阿諛奉承」「拍馬迎合」,她只會堅守一個崗位,堅持一項科研60多年,取得一項項突破。

據同事反應,屠呦呦一向不愛說話,性格執拗,所以才能夠專心科研,默默無聞。

好在,世界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人!

1978年,青蒿素抗瘧研究課題獲全國科學大會&34;;

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獲國家科委授予的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1992年,雙氫青蒿素被國家科委等評為&34;;

1997年,雙氫青蒿素被衛生部評為&34;;

2011年,青蒿素研究成果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獎;

2015年,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7年,屠呦呦獲2016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8年;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2019年,屠呦呦成為首批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雖然屠呦呦先生是一個沒有留學經歷,沒有博士頭銜,沒有兩院院士稱號的「三無」科學家,但60年來,她甘於寂寞,以科研為伴研發出了利國利民的成果,最終在沉默中爆發,獲得了全世界的讚賞和認可,如今的一項項榮譽比院士稱號、博士頭銜、留學經歷更為光彩,更為突出。

世界不會辜負每一個有心之人,國家不會辜負每一個科研之才!

相關焦點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獎,如今卻不是院士
    而發現這青蒿特性的正是我國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屠呦呦。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曾被媒體報導稱為「三無科學家」。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原來答案就在她的名字中。原來在不久前,屠呦呦以中醫為本在植物青蒿裡提取出了全新的抗瘧藥——青蒿素,而屠呦呦因為這一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了中國醫學領域第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因為傳統的氯喹對瘧疾產生的作用逐漸失效瘧疾成為了人類最頭疼的疾病之一,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根治這一疾病。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
    屠呦呦獲獎是中醫的勝利?「三無科學家」獲獎是是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各種評論接踵而至。小編節選了部分網友評論,整理如下:【零突破意義重大】雲淡風清飛翔中:恭喜中國諾獎自然科學第一人趙克勤:贊第一個完全在中國本土實現的自然科學諾貝爾獎雲淡風清有夢想516:屠呦呦!
  • 屠呦呦老人的敬業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屠呦呦老人的敬業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時間:2015-10-08 09:57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屠呦呦老人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應該說這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但是,有些人卻體會不到老人家帶領她的科研團隊付出了多少心血與汗水,卻說她老人家是三無科學家,簡直一派胡言。
  • 屠呦呦拯救數百萬人,為何始終與院士無緣?還被戲稱三無科學家
    在世界上,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最高榮譽都是諾貝爾獎;在中國,院士的稱號是國際諾貝爾獎。為了獲得院士的稱號,許多中國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工作。在我國,院士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同時,院士的選拔也有嚴格的規定。可以說,院士評選過程就是從獲獎者中選拔出更多優秀人才的過程。我們可以想像困難和困難。一般來說,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獎項。
  • 89歲屠呦呦響徹世界:家有女兒,這樣「富養」很了不起
    的確,屠呦呦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她開明的家庭和疼愛她的父母。父親在學業上給予鼓勵,而溫柔的母親在生活上也把屠呦呦照顧得很好。在她忙碌又緊張疲憊的求學生活中,母親給她做最愛吃的醃香螺來滿足她的胃口,讓她在忙碌中有一絲機會放鬆精神,當一個快樂的被父母寵愛著長大的孩子。善解人意的父親,溫柔善良的母親,讓屠呦呦的青年時代有著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優質的生活支持。
  • 屠呦呦曾多次落選院士 被稱為三無科學家
    鳳凰衛視10月6日《有報天天讀》,以下為文字實錄: 李煒:這是諾貝爾獎網站,講到今年的醫學獎,2015年頒給三個人,其中一半是送給了中國的女科學家屠呦呦,因為屠呦呦獲獎全中國人都在查字典,為什麼呢?《明報》報導諾貝爾獎屠呦呦,另外是共同的發現還有其他的病,另外是就是說中國人專門講了,她是具備了三個第一,她是第一次把青蒿,這種草帶進了科研的項目,第二是第一次100%的抑制率的有效的藥,第三個是臨床第一個實驗,儘管是很多人的努力,但是領頭人很重要,老太太不要叫老太太,大姐,大姐晚上看電視才知道自己獲獎了,名字取自《詩經》,裡面有句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蒿是一聲,呦呦也是一聲,這是她父親取的名字,就是鹿呦呦的在叫喚
  • 屠呦呦能獲諾貝爾獎,為何評不上中科院院士?是不夠格嗎?
    推薦語:對於屠呦呦女士,袁隆平先生這樣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者我們心裡是萬分感激的,屠呦呦女士的青蒿素拯救了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讓他們可以健健康康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袁隆平先生在雜交水稻上的貢獻就更不用多說了,沒有他的科研成果,又怎麼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又如何能夠支撐中國公民的生活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那麼,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小編帶你來一起了解。02、楊振寧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根據家族族譜:「家,邦,克,振」排列,楊振寧為「振」字輩,出生的時候剛好父親在懷寧教書,這就是楊振寧名字的由來。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楊振寧的祖上都是在朝廷當官,家境優渥,楊振寧的祖父楊家駒,曾經在清朝當過太湖縣分管營兵的都司,但是楊振寧家族到了爺爺楊邦盛那一代已經開始家道中落距離2012年已經8年了,2020年8月份,莫言發表了獲得諾貝爾獎後的首部小說集——《晚熟的人》。書中講述了莫言的一些親身經歷,獲得諾貝爾獎後經歷的一些人情世故。為什麼叫《晚熟的人》?莫言說過:「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社會條件的限制,家庭的限制等等,導致一個人有很多才華被壓抑了,沒有施展才華的舞臺」。
  • 這個中國女人獲諾貝爾獎,比肩愛因斯坦:做減法的人生有多高級
    隨後在14號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屠呦呦和愛因斯坦、居裡夫人、圖靈一塊兒成為候選人。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點較低的乙醚製取青蒿提取物,並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這個解決問題的轉折點,是在經歷了第190次失敗之後才出現的。」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發現——中藥的饋贈》中寫道。就是在這種忘我的研究中,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適合治療瘧疾。
  • 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原標題: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 (記者王思北、吳晶)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 屠呦呦,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中國才女
    屠呦呦,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中國才女屠呦呦是浙江寧波人,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還學過兩年半的中醫,並一直在中國醫科學院工作。期間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青蒿素研究開發主任。
  • 「三無」科學家:89歲屠呦呦,斬獲諾貝爾獎,卻不是院士
    說到諾貝爾獎項,身為中國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莫言和屠呦呦。他們兩個一個在文學方面大獲成功,一個則是在醫藥科學方面受到全世界的認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雖然屠呦呦以高齡研究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但是她實際上只是一個「三無」科學家,既不是博士學位,也沒有院士頭銜和留洋學習背景。一般來說,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都是行業內的頂尖人才,那麼屠呦呦究竟為什麼不是院士呢?
  • 屠呦呦之後,國人還有誰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和莫言獲獎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在屠呦呦獲得「美國的諾貝爾獎」拉斯克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她,在國內她也和一些同行關係搞得比較遭,連院士都評不上。當屠呦呦獲得了2011年的拉斯克獎後,有一些人才意識到屠呦呦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獎。2015年屠呦呦拿到了諾貝爾獎,業內人士並沒有覺得有什麼意外。
  • 屠呦呦獲獎內幕,國內有人寫信諾獎評委:寧可棄獎,也不要頒給她
    屠呦呦獲諾獎前夕:國內科學家聯名寫信反對,給出的理由很可笑 在前幾天極度關注的「國家勳章」獲得者的頒獎儀式上, 屠呦呦也是有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這位女性在很多人心中好像並沒有什麼神話一般的影響力,甚至在我國都算不上是一位人物, 而之前在BBC所發起的額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當中,她也是成功入圍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什麼可以不是兩院院士?
    屠呦呦這幾日有轟動效應的新聞,我國本土第一位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 於是有論者說,屠呦呦落選兩院院士評委給出的理由很奇葩,而第三條尤其讓人大跌眼鏡,屠呦呦入選「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似乎又打了讓屠呦落選兩院院士的評委們的臉。 而且據說,屠呦呦此次落選兩院院士,她自己並沒有申報。屠呦呦作為2019年「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和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還會稀罕那個兩院院士的頭銜麼?
  • 85歲高齡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有多牛?到底為社會做了怎樣的貢獻?
    因此也一直受世人所關注,在今年的6月份,屠呦呦所在科研團隊公布了最新的成果—如何解決現有的青蒿素耐藥問題。據報導,在過去的幾年間,屠呦呦團隊所攻克的難題,直接將相關治療瘧疾的藥品降低數倍價格。不過在屠呦呦看來,這並非重大突破,而只是「點滴」進展而已。殊不知,這位女科學家一生也是經歷了無數的苦難和挫折。
  • 英國人拍的短片:為何僅展示屠呦呦獲獎感言對家人的感謝?
    我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獲得國家勳章,習近平主席親自為她頒獎。2015年,在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生理學或者醫學獎後,英國普樂派樂衛視為屠呦呦專門拍攝了一個短片,介紹了屠呦呦發明青蒿素的艱辛歷程,裡面還有屠呦呦獲獎感言的畫面。
  •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專家:這是中國的實力和中醫藥的勝利
    經濟之聲:20世紀中期以來,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共有8人,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崔琦、高錕,化學獎獲得者錢永健和李遠哲,以及藥學家屠呦呦。這8人中,只有屠呦呦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內地本土科學家。聽到這個消息,您的第一感受是什麼?
  •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 和中醫沒關係?
    2001年,世衛組織向惡性瘧疾流行的所有國家推薦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到2007年,在需要以青蒿素為基礎的治療的76個國家中,有69個已採納世衛組織使用這一療法的建議。青蒿在中醫中的應用?屠呦呦如何發現青蒿素?——受中醫啟發整理歷代中醫醫籍1967年5月23日,我國緊急啟動「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項目,代號為「523」。1969年1月,屠呦呦以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的身份,參加了523項目。此前,國內其他科研人員已經篩選了4萬多種抗瘧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藥,沒有令人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