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曾多次落選院士 被稱為三無科學家

2020-12-05 鳳凰衛視

核心提示:中國的女醫藥學家製造了青蒿素,治瘧疾和寄生蟲病,而且經歷過190次的失敗,最後成功。她多次落選院士,稱為三無的科學家,所以人民日報說,要發表文章說,獲獎公平嗎?

鳳凰衛視10月6日《有報天天讀》,以下為文字實錄:

李煒:這是諾貝爾獎網站,講到今年的醫學獎,2015年頒給三個人,其中一半是送給了中國的女科學家屠呦呦,因為屠呦呦獲獎全中國人都在查字典,為什麼呢?我估計有一半以上的中國人呦呦這兩個字不太會用,這是感嘆詞,這是中國的女醫藥學家製造了青蒿素,治瘧疾和寄生蟲病,而且經歷過190次的失敗,最後成功。《明報》報導諾貝爾獎屠呦呦,另外是共同的發現還有其他的病,另外是就是說中國人專門講了,她是具備了三個第一,她是第一次把青蒿,這種草帶進了科研的項目,第二是第一次100%的抑制率的有效的藥,第三個是臨床第一個實驗,儘管是很多人的努力,但是領頭人很重要,老太太不要叫老太太,大姐,大姐晚上看電視才知道自己獲獎了,名字取自《詩經》,裡面有句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蒿是一聲,呦呦也是一聲,這是她父親取的名字,就是鹿呦呦的在叫喚,在吃野外的蒿草,這是詩經裡面的歌的意思。

這是《澎湃》講她多次落選院士,稱為三無的科學家,所以人民日報說,要發表文章說,獲獎公平嗎?就說第一人的重要性,剛才我講了她三個第一,還有就是說國內的評選機構要重新思考問題,為什麼牆裡開花牆外香?這是《文匯報》,中國的神藥就是這種藥,看見沒有,這就青蒿素,這個治癒率高達97%,多會兒開始呢?在越南戰場上,當時瘧疾很厲害,說越南軍隊求中國幫助科研,然後中國開始這個叫523項目,5月23號頒布的開始這個項目,《信報》報導,古代晉代的時候就有記載說這種草是治瘧疾的剋星,《BBC》也是,怎麼對待中醫藥成為了一個新的課題。

《澎湃》李克強總理致信祝賀獲獎,體現中醫藥對人類做出的巨大的貢獻,《文匯報》也是說鼓舞了全球,中醫藥學者,也鼓舞了年輕人學科學,學生物,學化學,聯合新聞網,諾貝爾獎這回反思健康不平等,為什麼呢?過去的諾貝爾獎都是發給什麼愛滋病什麼癌症研究,但是犯病最高的像瘧疾這個,這回是重點是向瘧疾技術,為什麼呢?34億人,跟那種發病率是不一樣,像尤其愛滋病人是比較少,這這回一個重點。

《華爾街日報》也是講,TPP環太平洋的投資貿易協定草籤了,草籤了下一步最麻煩的是到美國國會要批准,涉及的國家就12個國家就這些國家,12個國家裡面跟中國有關的貿易大約是五六千億,我算了一下,中國的外貿出口是兩萬兩千億,大概是佔到四分之一五分之一這個水平及但是不是相互替代的,對中國有影響但是不是外界吹的那麼嚴重,要重新分析,TPP為什麼歐巴馬在那大聲的說不能成為中國來規定國際遊戲的規則呢?中國從來沒有規定,中國參與WTO也是世界規定的,只不過是歐巴馬想推銷美國的產品,所以他喊這個口號是讓國會給共和黨聽的,說共和黨你要不批准我這個協議,等於是你讓中國來書寫全球的經濟規則,所以聽話聽音鑼鼓聽聲(音),要注意歐巴馬講話的目的不是給中國人聽,是給共和黨聽,你當評論員久了就會知道他們說話的目的了。

《中時電子報》大陸可以通過東協影響TPP,其實中國和東協也在談自由貿易,而且這個TPP裡面的韓國和澳大利亞已經跟中國籤了自由貿易協定,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國很快要跟日本韓國三國也要籤自由貿易協定,還要跟美國籤什麼呢?投資互惠協定,這是《旺報》,互相投資可能到明年下半年才能籤。大選現在國民黨自己出問題了,現在傳說朱立倫要上了,洪秀柱要下,但是洪秀柱說沒這可能我堅持到底,這個關鍵時候臨時換將是啥意思?搞不懂,2016年藍提前出局嗎?這是陳橋兵變,換柱定案,明天他們要開會國民黨看看最後是什麼結果,很奇怪的做法,參選到底洪秀柱說想不出推選的理由,另外註解說2016絕不退選,《中時電子報》。這是民進黨的主席蔡英文出訪日本,中國大陸表示不滿,她是安排會見安倍,跟安倍搞什麼名堂,這是自由時報,也報導,《信報》美國最快12月開始對臺灣的軍售金額不會超過20億美元。

《大公報》俄羅斯的戰機進入到領空,進入到哪的領空?土耳其的領空,所以土耳其派F-16攔截,而且表示強烈的抗議,但是IS也加劇了毀壞古物,又把一個凱旋門給炸了,另外BBC報導,北約要求俄羅斯停止空襲敘利亞的反對派,北約要求俄羅斯立即將戰機闖入土耳其做出解釋,並下不為例。《金融時報》現在俄羅斯的態度是支持敘利亞的總統,美國是反對敘利亞的總統,沙特是反對敘利亞的總統,伊朗是支持伊拉克的總統,土耳其是反對,所以基本上敘利亞成了各國博弈的戰場。《莫斯科時報》敘利亞這個在俄羅斯的戰機成功的襲擊了20個坦克,把IS組織20輛坦克給炸毀了,而且有三千多人嚇的給跑了,三千多恐怖分子從敘利亞跑出去,為什麼?轟炸太厲害了,而且敘利亞新聞部長說,與美國的行動相比,俄羅斯的空襲已引發恐怖分子強烈的反應,先去看天天浮世繪。

掃描屏幕下方的二維碼,關注鳳凰衛視官方微信平臺,更多精彩盡在鳳凰私享會!

點擊關注@鳳凰衛視官網,更多精彩內容實時掌握

《有報天天讀》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李煒、杜平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12:30-12:55

重播時間:周一至周五17:30-17:55

相關焦點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前就已經多次申請中科院院士了,但是因為沒有博士學位、也沒有留學經歷,更因為超過了65歲,屠呦呦多次落選了。這讓許多人十分氣憤。當年,《人民日報》就特意發文——《屠呦呦為什麼落選了?》
  • 細數那些實力超強,卻評不上院士的超級大神,屠呦呦、袁隆平在內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前就已經多次申請中科院院士了,但是因為沒有博士學位、也沒有留學經歷,更因為超過了65歲,屠呦呦多次落選了。這讓許多人十分氣憤。當年,《人民日報》就特意發文——《屠呦呦為什麼落選了?》
  • 屠呦呦再次落選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消息不實
    近兩天「屠呦呦落選院士」突然上了熱詞榜。有網絡媒體傳言稱,「2020年兩院院士評選,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原因是「沒有留洋背景,沒有博士學位,沒有足夠的論文」。對於此消息,2月29日,中國工程院相關工作人員也向媒體公開表示,上述消息不實。
  • 屠呦呦再次落選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消息不實。真實情況怎樣?
    近日,屠呦呦第四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消息傳遍網絡。中國工程院表示:消息不實。除屠呦呦外,往屆院士選舉中也有不少熱門人選最終落選。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94年以前曾經三次申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但均落選。直到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後,袁老才在1995年最終當選。2011年饒毅和施一公落選,饒毅之後公開發布聲明,稱今後永遠不再參選院士。
  • 屠呦呦再次落選院士:沒有博士學位,論文數量不夠
    來源:說談大學 搜狐新聞 2020年的兩院院士評選,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 而與此同時,國外媒體對屠呦呦教授的評價是,她是能與愛因斯坦、居裡夫人和圖靈並列的巨人(有點過了,但讚美溢於言表)! 這樣看來,屠呦呦教授的再次落選,到底是一種「長臉」,還是「打臉」呢?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獎,如今卻不是院士
    而發現這青蒿特性的正是我國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屠呦呦。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曾被媒體報導稱為「三無科學家」。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原來答案就在她的名字中。面對這種狀況,各國紛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抗瘧藥物,但幾十年來每一次試驗都鎩羽而歸,直到屠呦呦從青蒿裡面提取出青蒿素,困擾世界半個多世界的難題才被解開。青蒿素是屠呦呦獻給祖國的一份大禮,同時也是中醫藥獻給世界的一份大禮。幾十年的奮鬥鑽研,屠呦呦以青蒿素成為醫學奇蹟。
  • 諾獎頭銜的屠呦呦又一次落選院士!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標準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屠呦呦早在2015年就曾獲得過諾貝爾醫學獎,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進行科學研究而首次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的獎項。能得到諾獎的肯定想必屠呦呦的科研實力毋庸置疑,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她老人家一直無法獲得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呢?
  • 從教師的職稱制度看,屠呦呦落選院士太正常了!
    我們先看看屠呦呦何許人?估計大家都清楚,我們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又被稱為「三無」科學家,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的一位科學家。那這樣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連院士也評不上呢?我們看看她落選的理由:1、屠呦呦沒有博士學位。2、屠呦呦沒有國外名校留學經歷。3、屠呦呦SCI論文稀少。是不是很可笑呢?
  • 屠呦呦再次落選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回應稱消息不實-虎嗅網
    近兩天「屠呦呦落選院士」突然上了熱詞榜。界面新聞查詢發現,按照規定,2020年並非增選院士的年份。2020年2月29日,中國工程院相關工作人員也向界面新聞表示,上述消息不實,兩院院士去年剛剛增選過一輪,且屠呦呦並沒有參選。網絡傳聞近日稱,「2020年兩院院士評選,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原因是「沒有留洋背景,沒有博士學位,沒有足夠的論文」。
  • 85歲的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卻2次落選中科院士,這到底是為何?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當時的媒體報導稱為」三無「科學家。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位辛勤耕耘、屢建功勳,為發展中醫藥事業、造福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卻沒有入選中國的科學院院士,兩次增選科學院院士都落選了,為什麼成為中國的科學院院士,難度如此之高?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
    屠呦呦獲獎是中醫的勝利?「三無科學家」獲獎是是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各種評論接踵而至。小編節選了部分網友評論,整理如下:【零突破意義重大】雲淡風清飛翔中:恭喜中國諾獎自然科學第一人趙克勤:贊第一個完全在中國本土實現的自然科學諾貝爾獎雲淡風清有夢想516:屠呦呦!
  • 能獲諾貝爾獎,卻評不上院士,屠呦呦評院士再次落選
    能獲諾貝爾獎,卻評不上院士,屠呦呦評院士再次落選。不僅讓人感到體制的固化和教條,更讓人感受到官本位主義對文化科學界的嚴重腐蝕。2020年的兩院院士評選,我國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
  • 這些牛人都曾「落選」中科院院士,院士是怎麼評出來的?
    近日,中科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在157名院士候選人中,有61名學者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世界膜蛋白結構生物學領域,頗有盛名的39歲年輕美女科學家顏寧遺憾落選,目前,顏寧已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其實,曾經落選中科院院士也不乏一些我們所熟知的「牛人」,例如:袁隆平:從小我們就是知道,袁隆平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然而袁隆平曾經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來卻成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為什麼袁隆平評不上國內的院士?當年的討論可謂非常激烈,而袁隆平本人卻看得很淡,認為:當院士不是目的。
  • 屠呦呦因沒有論文和博士學位落選兩院院士?抱歉,這是個假消息
    屠呦呦,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因發現青蒿素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第一位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我國本土科學家。先後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改革先鋒獎章和共和國勳章等重磅榮譽稱號。但自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後,由於屠呦呦並沒有當選為院士,因此科學院和工程院遭到了部分人的質疑,認為應當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應該破格授予屠呦呦院士稱號。
  • 屠呦呦拯救數百萬人,為何始終與院士無緣?還被戲稱三無科學家
    如果一個人在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院士的遴選過程就不難了。不過,屠呦呦是個例外。土生土長的科學家屠呦呦在中國歷史上首次獲得諾貝爾獎,他發現了青蒿素,這是中國乃至世界醫學界和科學界的一項重要成就。青蒿素的發現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青蒿素是全人類的好消息。然而,屠呦呦卻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這在院士選拔過程中並不盡如人意。這是什麼原因?
  • 屠呦呦:落選院士的諾獎得主,被BBC評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2020年的兩院院士評選,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評選委員會給出的落選理由是:沒有留洋背景;沒有博士學位;沒有足夠的論文。三條理由,每條都令人唏噓。然而,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的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中,屠呦呦是與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並列的巨人。
  • 屠呦呦為什麼不是中科院院士?
    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個在中國本土進行科學研究而榮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2019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國勳章;BBC將她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候選人之一,與居裡夫人、愛因斯坦和圖靈並列。
  • 屠呦呦當選院士再次「落選」,成為中科院院士為何這麼難?
    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沒有出現在新院士名單上,一位名叫廖福龍的研究員透露,屠呦呦曾多次參選院士,但都沒有當選。屠呦呦的一再"失敗"引發了巨大爭議。除了諾貝爾獎,屠呦呦還獲得了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最高科技獎,但院士的名字一直沒到,為什麼?
  • 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為何評不上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普通民眾眼裡,科學的頂端無非是那幾個名詞,「諾貝爾」「院士」「中科院」「長江學者」。大多數人會把這些概念混為一談,比如:「中科院的院士是諾貝爾獎的有力競爭者。」或者「諾貝爾獎得主成為院士理所當然、綽綽有餘。」實則不然,因為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科學家屠呦呦女士,今年增選院士再次「落選」,此事引起了廣泛討論。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什麼可以不是兩院院士?
    ,再次落選2020年兩院院士的評選或許要算其中之一了。據說,評委給出的落選理由一是沒有留洋背景,二是沒有博士學位,三是沒有足夠的論文。與屠呦呦在國內落選兩院院士形成對照的是:屠呦呦和愛因斯坦、圖靈等科學家一起被英國BBC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其入選理由一是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二是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三是她的成績跨越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