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獲獎內幕,國內有人寫信諾獎評委:寧可棄獎,也不要頒給她

2021-01-09 騰訊網

屠呦呦獲諾獎前夕:國內科學家聯名寫信反對,給出的理由很可笑

在前幾天極度關注的「國家勳章」獲得者的頒獎儀式上, 屠呦呦也是有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這位女性在很多人心中好像並沒有什麼神話一般的影響力,甚至在我國都算不上是一位人物, 而之前在BBC所發起的額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當中,她也是成功入圍。由於青蒿素的發明,她也是順利拿下諾貝爾獎,這也算得上是對於她成就的一個認可。

中國第二位諾獎的獲得者,在醫學世界中應該是影響世界的人,但是在這之前的屠呦呦似乎並沒有什麼名氣,當初她和團隊還真是堪稱是醫學奇蹟,這樣的壯舉可惡是人類的幸運。但是據說就是在他獲獎的前期,我國國內也是出現了一些個科學家們是聯合起來寫信反對:寧可棄獎,也不希望她能夠獲獎,而給出的理由竟然是她沒有按照規定來進行審批,沒有得到有關領導的籤字。

這樣的一個理由也著實是令人有些個震驚,或許這是國內的一些所謂的正統的科學家看不下去,他們覺得在沒有得到他他們的認可,在國家的很多單位還不知情的情景下就將這樣的一項大獎頒發給一個老太太,未免是有些個太不合理,要知道那時候的她連院士都不是。

而對於諾獎來說,它的頒發並不是靠著什麼個人的程序來辦事,更不會由於對方的職位等不相關的因素而產生變動,諾貝爾獎能夠在世界上有這樣的影響力,我想跟他的公正與開明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在青蒿素發現這項偉大的成就當中,她實至名歸,是對於人類有莫大的幫助的。

反過來我們來看看國內那些聯名寫信的正統科學家,他們拒絕頒獎給她,一方面好像是為了正義, 但都能夠明顯感受到他們內心的那種卑微,獲得如此有價值的獎項,竟然是來自一個普通的女人身上,在我國好像不是院士這個級別,都不能夠稱得上真正意義的科學家。

有些人正是預借著這樣的一個機會來攪局,這不就是打臉嗎?一個「 三無科學家」碾壓了正統科學家,還真是頗有幾分諷刺的味道。可對於諾貝爾獎的頒發程序,這些聯名的理由顯然是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的,它是以國際的視眼來評判,和我國國內的一些個情況還是有一定的區分的。似乎在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人是先「做人」,只要能夠討好領導,那自己這成長之路就會很順利,有經費、有地位,在別人面前也風光無限。

在這些人的面前,可能屠呦呦就是最不合群的那一個,而拋開這次的獲獎, 為何很多人都沒有聽到關於她的傳說,這就是事實,她只想著能夠在科研道路上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而至於什麼榮譽、金錢都是無關緊要的。她的成功實際上也是給我國做出了很好的一個榜樣,科學無國界,這些有能力的人也應該是要將目光放到全球,家門口或許是人見人愛,但又有誰能夠認定你不是在閉門造車呢?

相關焦點

  • 誰在為屠呦呦獲諾獎而犯酸
    原標題:誰在為屠呦呦獲諾獎而犯酸  沒有徵得基層同意,沒有一層層上報,甚至連國家科委、衛計委可能都不知道,諾獎便把載入史冊的科學最高榮譽授給了中國人屠呦呦——一個連院士都不是、論文都沒幾篇的中國老太太。這讓中國人倍感榮耀與驚喜的同時,也讓一些中國人感到了難堪。
  • 英國人拍的短片:為何僅展示屠呦呦獲獎感言對家人的感謝?
    我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獲得國家勳章,習近平主席親自為她頒獎。2015年,在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生理學或者醫學獎後,英國普樂派樂衛視為屠呦呦專門拍攝了一個短片,介紹了屠呦呦發明青蒿素的艱辛歷程,裡面還有屠呦呦獲獎感言的畫面。
  • 屠呦呦又獲獎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獎的屠呦呦再獲國際大獎!
    2019年10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201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獲獎名單,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屠呦呦,因在寄生蟲疾病方面的研究獲獎。昨天,屠呦呦又獲獎了。摘取了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屠呦呦再獲國際大獎!據悉,這是該獎項第五次頒發,其旨在獎勵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傑出生命科學研究,研究主體可以是個人或機構。屠呦呦發現的全新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在20世紀80年代治癒了很多中國病人。
  • 屠呦呦:獲諾獎並不意外
    青蒿素研究獲獎是當年研究團隊集體攻關的結果,大家一起研究了幾十年,能夠獲獎不意外。」 17個字給世界一個驚喜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出後的當天下午,一則「熱烈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消息就迅速在多個北大官方微信公眾號傳播。 屠呦呦是寧波人,老家在寧波市海曙區開明街一帶。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1月9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因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共同獲得此項殊榮。屠呦呦的獲獎,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 85歲屠呦呦至今不是中科院院士,她自己怎麼說?
    屠呦呦摘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後,她的「無博士學歷,無院士頭銜,無留洋經歷」特殊身份又受到廣泛關注,如何評價她背後大量科研人員的貢獻也引發爭議。 輿論對屠呦呦落選院士的「打抱不平」由來已久。有人認為,一個獲得美國醫學最高獎的科學家,竟無法評上中國的院士,不是由於學術原因。
  • 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原標題: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 (記者王思北、吳晶)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 屠呦呦拿下諾貝爾醫學獎 獲獎成果最初在南京發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致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示祝賀。她為什麼獲獎中草藥與現代醫學結合,了不起!該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吉拉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從中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這表明中國傳統的中草藥也能給科學家們帶來新的啟發。」她表示,經過現代技術的提純和與現代醫學相結合,中草藥在疾病治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了不起的。
  • 收穫諾獎之後,屠呦呦團隊又有新突破,但屠依舊不是院士該怎麼看
    屠呦呦進入大眾的視野,可能是在2015年開始,在那一年,因為發現了青蒿素,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一獎項,打破了國內科學界在該獎自然科學領域為零的尷尬,當然這一獲獎,也讓屠呦呦立馬獲得了非常多的大眾的關注,不過屠呦呦並沒有因為這種額外的關注而放下自己的學術研究,在領完獎之後,屠呦呦帶領自己的團隊
  • 老伴兒李廷釗心疼屠呦呦:老太太太累了
    屠呦呦說,她對這些榮譽都看得很淡,平時領獎也是和老伴悄悄前往,不願大張旗鼓。近幾年,她在全球獲得了很多榮譽,但她大多沒有親自前往領獎。不久前,哈佛大學授予了屠呦呦一項榮譽,她說自己年齡大了,活動也不方便,便沒有前往。「誰知道哈佛大學的獎還沒領,這個獎(諾貝爾)又來了。」對於自己獲獎,屠呦呦顯得有點意外。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找上門來的各種人也多了起來。
  • 屠呦呦:不是兩院院士的諾獎得主,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其實,早在2011年9月12日,81歲的屠呦呦就已經獲得美國「拉斯克醫學獎」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1969年,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任實習研究員的屠呦呦成為中藥抗瘧研究組組長。通過整理中醫藥典籍、走訪名老中醫,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們匯集編寫了640餘種治療瘧疾的中藥單秘驗方集。然而,她一直沒有找到一種治療瘧疾100%有效的藥物。科研的道路似乎註定是艱難而坎坷的。
  • 祝賀屠呦呦,不妨叫她「女士」
    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在上一年度時,對於屠呦呦為何獲得諾貝爾獎而為什麼沒有獲得最高科技獎,國家科技獎勵辦負責人表示「屠呦呦先生發明的青蒿素為保護人類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她獲得諾獎也為國家爭得了榮譽,但是最高科技獎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沒有人推薦她,我們也沒有辦法。」
  • 屠呦呦:落選院士的諾獎得主,被BBC評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其實,早在2011年9月12日,81歲的屠呦呦就已經獲得美國「拉斯克醫學獎」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屠呦呦沒有氣餒。在就讀於寧波中學時,班主任徐季子老師曾給這位當時並不起眼的女學生寫下這樣的評語:「不要只貪念生活的寧靜,應該有面對暴風雨的勇氣。」在艱苦的探索中,面對「暴風雨」時,她常用唐代王之渙的詩「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來自勉和激勵自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 中考作文素材:屠呦呦拿諾貝爾獎
    屠呦呦簡介  屠呦呦,1930年生於浙江寧波。「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詩經·小雅》中的名句寄託了屠呦呦父母對她的美好期待。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選擇藥物學系生藥學專業為第一志願。她認為生藥專業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歷史的中醫藥領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 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頒給這位美國女詩人,而不是村上春樹、阿特伍德?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這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本世紀第二位獲獎的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露易絲·格麗其人是誰?她為什麼能夠獲得諾獎?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頒給了這位美國女詩人?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 ),「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這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本世紀第二位獲獎的美國詩人。
  • 屠呦呦 低調的「青蒿素之母」
    諾獎頒給一直默默做事的屠呦呦,也告訴我國學術界,學術不是說出來的,要踏踏實實做出來  ◎本刊記者 餘瑋  1月4日,為獎勵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的傑出成就,經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議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屠呦呦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 秒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760萬元,屠呦呦曾獲獎,今年誰最熱門?
    她的成就在於,發現了包括雷特症候群(Rett syndrome)的遺傳起源在內的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機制。2、216人次與12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給219人次。其中有12位女性,包括大家熟知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2、最年輕獲獎者32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年輕的獲獎者是加拿大的弗雷德裡克·班廷爵士,1923年獲獎時只有32歲。他和同事英國生理學家約翰·麥克勞德的獲獎原因是在研究糖尿病治療方法時合成了可以控制血糖的注射劑人造胰島素。
  • 中國內地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和莫言,再一次向他們致敬
    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的遺願,將其遺產作為基金,每年的利息作為獎金分成五份,獎勵每一年在物理學、化學、醫學與生理學、文學、和平事業有重大貢獻的全世界的突出人士,1969年增設經濟學獎。諾獎於1900年設立,至今共獎勵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除和平獎由挪威評選頒發外,其他都有瑞典評選頒發。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
    這是第一次在中國本土做出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打破了我國多年來自然科學「零諾獎」記錄。此重磅消息一出,不多久就佔領了朋友圈的「頭條」。屠呦呦獲獎是中醫的勝利?「三無科學家」獲獎是是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各種評論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