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屠呦呦,不妨叫她「女士」

2020-12-04 紅網

  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在上一年度時,對於屠呦呦為何獲得諾貝爾獎而為什麼沒有獲得最高科技獎,國家科技獎勵辦負責人表示「屠呦呦先生發明的青蒿素為保護人類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她獲得諾獎也為國家爭得了榮譽,但是最高科技獎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沒有人推薦她,我們也沒有辦法。」(1月9日《法制晚報》)

  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成為女性且非院士獲此殊榮第一人。衷心祝賀屠呦呦獲獎,但是請別叫她「屠呦呦先生」。

  先生,原本是有學問者的尊稱,後來是專門對男性的尊稱,再後來,對學問、品行道德都令人尊敬的女性,也可稱為「先生」,民國稱女性為「先生」更是風行一時,如宋慶齡、何香凝、楊絳、冰心、許廣平等均被稱為「先生」。

  一個女性或學問不錯,或德高望重,卻要用「先生」來褒揚她,不過是突出女人仍是男人的附庸。稱女性為「先生」,感覺怪怪的,忽視了女人的獨立性,這讓她怎麼想?以宋慶齡為例,宋慶齡個人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常被人稱為「國母」,宋慶齡不好直說什麼,但是顯然她未必喜歡附庸身份,她不願葬在中山陵,選擇以女兒身份陪葬在父母身邊,彰顯了她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性別意識。

  也許有人說,你就不要雞蛋裡挑石頭了,稱女性為「先生」,這是約定俗成。約定俗成就好嗎?比如秦檜跪了800餘年,沒有誰認為他不該跪,但是明朝的文徵明一針見血地指出: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該跪的應是宋高宗,可是數百年過去了,宋高宗何曾跪過?我們不能再用「約定俗成」來掩蓋某個不當。女士就是女士,先生就是先生,豈能混為一談?

  屠呦呦是一個活生生的女人,她當女孩,當姑娘,當母親,當奶奶,一生用自己的努力戰勝各種困難,開創出一片屬於女性的新天地。祝賀屠呦呦,請叫她「女士」,這樣才顯得對屠呦呦的尊重,顯得對女人的尊重,女性真的能頂半邊天。能頂半邊天的女人,還能用落後的「先生」來評價她嗎?

  文/李雲勇

來源:紅網

作者:李雲勇

編輯:林旻煜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7/01/10/4667843.html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院長致信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
    中國科學院院長致信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06 10:55 來源: 中科院網站10月5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致信祝賀屠呦呦先生獲得201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老伴兒李廷釗心疼屠呦呦:老太太太累了
    昨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在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北京的家中,對她進行了獨家專訪。兩天前,這裡還平靜得無人知曉,現在,卻已是熱鬧非凡。今年85歲高齡的屠呦呦仍然兢兢業業地接受著來訪者的祝賀和問候。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不認可顏寧和屠呦呦:說明院士評選制度真「病了」
    然而,屠呦呦女士和顏寧女士未能入選中科院,成為所有人詫異的焦點,人們在好奇:中科院院士評選標準,是不是真的病了?顏寧2019年4月30日,顏寧成功入選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消息傳回國內,所有人為之一震。尤其是顏寧的圈內好友,無一不是發消息以示祝賀,因為能夠成為中科院院士是許多國內科學家一生的夢想。然而,顏寧卻仍舊在微博開著玩笑說:「對著鏡子練了好久德高望重,做不來做不來。」如果不是科學界的人,對於顏寧這個名字並不太熟悉,只知道她的微博叫「nyouyou」,每天發一些和科學無關的內容,看著像是一個擁有了70萬粉絲的營銷號。
  • 屠呦呦,她給所有人生困境的人,上了一堂「解決課」
    屠呦呦女士已經是另一個維度的高光。任何從性別角度對她的誇讚其實都是怠慢。她首先是為對醫療科學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其次才是女性。不停突破的人,世界都會給他讓道。有些人會問,她的家庭怎麼辦?她的研究也仍不夠完美啊?能夠突破自我限制的人,又有什麼問題是真正的難題呢?她的家人在理解和支持她,無論多麼不容易,家庭沒有成為一個人的牽絆反而是託起彼此的力量。在屠呦呦女士這裡,家庭不是束縛,夫妻不是妥協。
  • 請再一次記住她的名字——屠呦呦
    天下網商記者 王安憶 貢曉麗請再一次記住她的名字——屠呦呦。因為她的青蒿素研究可治癒疾病的名單裡,除了瘧疾,即將添上另一個讓人聞之色變的惡疾——紅斑狼瘡。再重逢時,大女兒不願意開口叫媽媽,小女兒更不記得自己的模樣。
  • 【中國科學報】屠呦呦獲獎「打開了閘門」
    讓中科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賀福初感慨的,正是中國本土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  今天,在中國科協主辦的「科技界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座談會」上,屠呦呦回憶了當年中醫研究院中藥所團隊為發現青蒿素艱苦奮鬥的歷程。
  • 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這是5日晚間,剛剛摘取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通過前往看望她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向外界表達的獲獎感言。   2015年10月5日北京時間17時30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 周迅拜訪屠呦呦,她要演諾貝爾獎科學家,本人感慨:壓力好大
    今日,媒體搬運了周迅在央視接受採訪的視頻,在採訪中,周迅談及了自己參演電視劇《功勳》屠呦呦一角的幕後故事。對於飾演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女士,周迅覺得自己和她有許多相似處,比如二人都是浙江人,生長環境較為類似。
  • 周迅現身屠呦呦研究所,網友:她演屠呦呦,我放心了
    《功勳》分為8個單元《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講述8位功勳人物故事。目前,這些功勳人物由誰來出演,並沒有全部公開。但關於屠呦呦是誰來演這個問題,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是周迅!6日上午,周迅去了屠呦呦之前待過的研究中心進行參觀學習,提前體驗並了解角色的生活。有在該研究中心工作的網友拍下路透圖發到了網上。
  • 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原標題: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的大屏幕顯示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這是5日晚間,剛剛摘取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通過前往看望她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向外界表達的獲獎感言。   2015年10月5日北京時間17時30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 屠呦呦:獲諾獎並不意外
    正是如青蒿一樣默默無聞的屠呦呦等科學追夢人,歷經艱辛提取出青蒿素,使全球數億人因這種「東方神藥」而受益。 2015年10月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揭曉,愛爾蘭醫學研究者威廉?坎貝爾、日本科學家大村智以及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共同分享該獎項。幸福總是來得這麼突然。屠呦呦當晚在家中通過電視新聞才得知自己摘取諾獎的消息。 一時間,向老人祝賀的、採訪的電話已經打得發燙了。
  • 屠呦呦是如何被國際科學界發現的?
    她的工作完成於1960和1970年代,然而由於種種特殊原因,至少晚至2006年,國際科學界都仍然不清楚那個神奇的藥物青蒿素究竟是誰發現的。許多人認為屠呦呦在近些年來接連獲得國際國內獎項是「遲到的承認」。以歷史資料和南方周末記者的訪談來看,她的工作被國際科學界認可確實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真正的科學真正的科學家 ——屠呦呦貢獻與人品讓誰蒙羞?
    屠呦呦的國籍與榮譽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同時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還是國家功勳獎章獲得者!▲屠呦呦女士工作中二、屠呦呦對世界的貢獻與影響力她的影響力除了上面提到的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國家功勳獎章獲得者。
  • 周迅《功勳》首度曝光「屠呦呦」造型,端莊樸素年代感十足
    由鄭曉龍導演,周迅、靳東、郭曉峰主演的《功勳·屠呦呦》已經在今年十月開機。11月17日,網友曝光了周迅的拍攝花絮,拍攝地點是寧波的前童古鎮,從人物造型來看,她飾演的屠呦呦大約40歲左右。屠呦呦女士出生於1930年,周迅在劇中身處的年代應該是1970年左右,也就是屠呦呦任科技組組長,接受抗瘧藥研究任務的開端。屠呦呦在1969年接受任務,1973年合成出了雙氫青蒿素,周迅主演的《功勳·屠呦呦》講述的就是這段時期的故事。
  • 兩院院士增選正式啟動,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這次有機會嗎?
    而屠呦呦女士已經超過80歲,遠遠超過院士的評選年齡要求。當然,鑑於屠呦呦女士在醫學領域的突出成就,以及考慮到他為國家所做的貢獻,也是有可能被國家破格評選。因此,關於屠呦呦是否能夠當為院士,也成為網絡爭議的話題。屠呦呦的科研成果突出,為何歷年沒有當選?
  • 屠呦呦拿下諾貝爾醫學獎 獲獎成果最初在南京發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致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國著名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示祝賀。她為什麼獲獎中草藥與現代醫學結合,了不起!通過這幾句對話能夠聽出來,屠呦呦雖然早早到北京工作生活,但是江浙口音的味道還是很容易聽出來的。「這次能夠得獎,感覺有意外嗎?」「沒有特別的感覺,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屠呦呦表示。「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大家一起研究了幾十年,能夠獲獎不意外。」這時候,屠呦呦被一個男聲叫走了。
  • 屠呦呦能獲諾貝爾獎,為何評不上中科院院士?是不夠格嗎?
    推薦語:對於屠呦呦女士,袁隆平先生這樣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者我們心裡是萬分感激的,屠呦呦女士的青蒿素拯救了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讓他們可以健健康康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袁隆平先生在雜交水稻上的貢獻就更不用多說了,沒有他的科研成果,又怎麼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
  • 記者趕赴北京屠呦呦家 拿了諾獎的寧波老太是怎樣一個人
    原因很簡單,這位85歲的老太太實在太低調了,上一次媒體對她的報導,還是2011年她獲得美國「拉斯克獎」的時候,而這之前的幾十年,她更是「默默無聞」。  昨天(10月7日)上午,錢江晚報記者來到了屠呦呦在北京的家,想看看第一位獲得諾獎的中國科學家,生活中的她。
  • 越南戰爭瘧疾肆虐,胡志明求援中國,屠呦呦受命研發青蒿素
    屠呦呦女士因為成功研發青蒿素,在2015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前些天屠呦呦團隊又公布了重大消息,他們在瘧疾抗藥性的問題上又斬獲勝利,這也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因為如果瘧疾對青蒿素形成抗藥性,這就意味著瘧疾將無藥可救,而屠呦呦團隊攻克了這一難題。
  • 屠呦呦獲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
    新華社巴黎10月22日電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2日公布201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獲獎名單,共3人獲獎,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屠呦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公告中說,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因其在寄生蟲疾病方面的研究獲獎。她發現的全新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在20世紀80年代治癒了很多中國病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將基於青蒿素的複合療法作為一線抗瘧治療方案,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使非洲瘧疾致死率下降66%,5歲以下兒童患瘧疾死亡率下降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