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說:「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
想得諾貝爾獎太難了,全世界頂尖科學家一起競爭,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發現一起參評。然而獲獎難比登天的獎項,被一個「三無」科學家獲得了。
屠呦呦,1930年出生。獲得諾貝爾獎時,已經85歲高齡,身體也有些不能勞累,所以她不得不推掉在瑞典安排好的一些活動。
國人聽到獲獎的消息後,激動自豪感油然而生。很多人都想著去了解更多方面的屠呦呦,畢竟在獲得諾獎之前,國人對這個名字很是陌生。
01、文靜、話不多的女生,但很努力
屠呦呦是浙江寧波人,出身於名門望族,祖父是清朝官員,外祖父在民國時期也頗有聲望,舅舅是一位傑出的金融學家,屠呦呦自小在舅舅家長大。
屠呦呦這個名字是父親給取的,源自中國文化經典之作《詩經》,裡面有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說來也巧,這句詩經裡的經典中,不僅有「呦呦」兩字的來源,也包含著日後屠呦呦的巨大成就「青蒿素」中的「蒿」字。也許冥冥之中就註定屠呦呦與青蒿素結緣。
如此優越的背景並沒有讓屠呦呦有任何高人一等之感,她一直都是人群中低調的那個女生。據屠呦呦高中時的同學回憶,她上學時是一個文靜的女孩,話不多,在班級中不活躍,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但有一點令他印象深刻,只要是屠呦呦認定要做的事情,她總是不遺餘力、傾盡全力地做好。
1951年,屠呦呦考入了北京大學醫學院,開始系統的醫藥知識的學習。她在畢業後進行過中醫培訓,為期兩年半,這令她對中藥知識有了更深刻的學習。多年來,一直從事中藥和西藥相結合的研究。
公眾比較了解的是她獲得了諾貝爾獎,但在此之前的2011年,她就獲得了拉斯克臨床醫學獎,這個獎項被譽為諾貝爾獎的風向標。所以,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是一種有著必然性的結果。
02、「三無」科學家,3次落選院士,爭議並不能阻礙她搞科研
什麼叫「三無」科學家?沒有博士學位、沒有國外留學經歷、沒有院士頭銜,這叫「三無」。屠呦呦確實沒有這三個中的任何一個,評選院士3次落選,現年已經90歲高齡,估計「三無」這個稱謂要陪伴終生了
然而,這又有什麼可爭議的呢,她發現的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上百萬的百姓,還有什麼頭銜比這個貢獻更有價值和意義呢。
關於諾貝爾獎的歸屬問題,其實也有爭議。有許多專家和科研人員也參與這個項目研究,是否諾貝爾獎只屬於屠呦呦個人呢?
其實,對於實驗性的科研工作,一般都是由團隊合作完成,團隊成員都有貢獻,但屠呦呦在研究當中是起到關鍵性作用的那個人,所以把獎項頒給了她。
對於這個爭議,有個學者說得很好:「或許屠呦呦在整個青蒿素的研究過程中作用並不是最大的,但是她是找到了提取青蒿素的節點-冷取,這是關鍵所在,因此屠呦呦是找到鑰匙的那個人。」
關於外界這些喧鬧嘈雜的聲音,屠呦呦並不放在心上,她一直堅持的就是自己的研究,四十年未曾間斷過。屠呦呦說:「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是的,這份禮物是屠呦呦的努力得來的,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的實用功能得來的。
03、青蒿素的發現歷程
時光回溯到上世紀60年代末,屠呦呦被時任總理周恩來任命為北京中藥研究所一個項目組的組長,負責研究中醫藥領域。中醫藥領域太寬廣了,包含著許多的不同分支。屠呦呦和她的團隊在初步的研究中,確定了以瘧疾為中心,探尋治療瘧疾有效的藥物。
他們不僅在實驗室做研究、查閱文獻典籍,還深入民間,拜訪各個地區的老中醫,尋找藥方。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選出了大約兩千個能治療瘧疾的藥方,從這些藥方中又重點篩選出了200種中草藥,從這些中草藥中探究出了380種可能的藥方。在這番繁雜的過程之後,屠呦呦以及團隊成員把聚焦點放在了青蒿中,從中去提取抗擊瘧疾的藥物。
鎖定了青蒿就萬事大吉了?這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由於當時所用的提取方法都需要高溫煎煮,這破壞了其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使得提取的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屠呦呦和團隊成員遍閱中國古代中草藥典籍,希望從中尋找到提取的方法和靈感。後來,他們發現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中有不同於傳統的服藥方法,其中記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從中獲得了靈感,所以他們選擇用化學物質乙醚來萃取黃花蒿。果然,經過一系列分離提純後,最終獲得了青蒿素。
屠呦呦當初參加項目時,曾經離開家庭獨自前往河南。當回來的時候,幼小的女兒根本認不得自己了。她為這個項目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犧牲了自己的陪伴家人、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讓她感到欣慰的是,青蒿素的抗瘧疾功效很好,而且成功挽救了全世界成千上百萬瘧疾患者的性命。
04、屠呦呦和她的家人們
屠呦呦的老公李延釗在北京的一個研究院工作,屠呦呦不擅長做家務,為了讓她專心搞科研,老公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是個名副其實的好丈夫。
李延釗是屠呦呦的中學同學,他畢業後留學蘇聯,回國後,單身的他被姐姐牽線與屠呦呦談起了戀愛。其實,他當時已經暗戀著屠呦呦,回國後得知她還單身未婚,在姐姐的鼓勵下,就大膽表白了。接下來就組成了幸福的兩口之家。
兩人婚後有了兩個女兒,大女兒在英國留學畢業後,選擇在劍橋大學做行政相關的工作。小女兒如今在北京,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性。
屠呦呦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科學事業,她不畏艱苦的研究、不懼流言蜚語的傳播,一心投入到自我的事業當中,最終取得了偉大的成果。
雖千萬人,吾往矣!屠呦呦用自己堅定的步伐走出了自己輝煌的一生,她的青蒿素成為了拯救萬千瘧疾患者的良藥。
我們在這裡想說一句:「屠呦呦奶奶,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