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中國科學家屠呦呦領取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日本和中國的三位科學家,美國科學家William C. Campbell、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和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分享了此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獲獎的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她設計出一套提純方法製成青蒿素,這種活性藥物被譽為「拯救2億人口」的發現。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第一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科學家。
抗瘧藥青蒿素發現的過程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侵入人體後引發的惡性疾病,病人高燒不退、渾身發抖,重者幾天內死亡。1964年起,中國軍方開始著手抗瘧藥的研究。1967年5月23日,國家科委和解放軍總後勤部在北京召開「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會議」,代號為「523」項目的大規模藥物篩選、研究在全國7省市展開。1969年1月21日,衛生部中醫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前身)受命加入「523」項目。
1969年1月底,39歲的研究實習員屠呦呦,忽然接到一項秘密任務:以課題組組長身份,研發抗瘧疾的中草藥。起初,屠呦呦用3個月時間,收集了2000多個方藥,編輯成《瘧疾單秘驗方集》,送交「523」辦公室。此後至1971年9月初,屠呦呦和同事對包括青蒿在內的100多種中藥水煎煮提物和200餘個乙醇提物樣品進行了實驗,但結果總令人沮喪:對瘧原蟲抑制率最高的只有40%左右。
終於有一天,屠呦呦從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獲得靈感,這句話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她明白了一個事實:溫度是關鍵!屠呦呦重新設計提取方案,夜以繼日進行實驗,終於發現:青蒿乙醚提取物去掉其酸性部分,剩下的中性部分抗瘧效果最好!1971年10月4日,實驗證實,191號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對鼠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員成為首批人體試驗的志願者,幸而未發現該提取物對人體有明顯毒副作用。經過多年反覆試驗和臨床試用,1977年,經衛生部同意,課題組以「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名義,在《科學通報》上發表論文,首次向全球報告了青蒿素這一重大原創成果。1986年10月,青蒿素獲得衛生部頒發的《新藥證書》。1973年9月,屠呦呦課題組還首次發現了療效更好的青蒿素衍生物——雙氫青蒿素。1992年,青蒿素類新藥——雙氫青蒿素片獲得《新藥證書》,並轉讓投產。
屠呦呦在工作中。新華社 資料圖
青蒿素對於世界和人類的貢獻瘧疾是全球關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廣泛流行於世界各地,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都有2億多新病例報導。全球每年40萬瘧疾死亡人數中,90%以上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青蒿素是與已知抗瘧藥化學結構、作用機制完全不同的新化合物,改寫了只有含N雜環的生物鹼成分抗瘧的歷史,標誌著人類抗瘧藥物發展的新方向。
1981年,第四屆化學藥物治療瘧疾科學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在一個針對熱帶疾病的研究和培訓的特別項目中,一系列關於青蒿素以及其治療瘧疾效果的報告引起了強烈反響。20世紀80年代,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中國治療數千瘧疾病人的療效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以青蒿素類為主的複合療法(ACT)作為治療瘧疾的首選方案。現已為全球瘧疾流行地區所廣泛使用,近年來ACT年採購量達3億人份以上。據WHO《2015年世界瘧疾報告》,由於採取有效防治措施,包括ACT的治療,從2000年全球瘧疾發病2.14億例、死亡73.8萬人,到2015年發病率、死亡率分別下降37%和60%,挽救了大約590萬名兒童的生命。
屠呦呦。新華社 資料圖
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於浙江寧波。當時雖然生活很拮据,但父母依然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孩,和哥哥一樣接受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完整教育。在父親的引領下,屠呦呦經常上完課就回家看書,慢慢養成了讀書習慣,並且只要喜歡的事情就一定會堅持做下去。
14歲時,屠呦呦的哥哥給她寫了一封信,告訴她說:「呦呦,學問是無止境的。當你局部成功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滿足;當你不幸失敗的時候,亦千萬不要因此灰心。學問決不能使誠心求她的人失望。」可以說是她哥哥的這一席話點亮了屠呦呦內心的明燈,堅定了做學問的信心,為她指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1951年高中畢業,屠呦呦報考了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專業,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工作。作為新中國首批女大學生,1959年,屠喲喲參加了為期2年半的衛生部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系統地學習了中醫藥理論。1969年1月,屠呦呦第一次接觸了代號「523」的神秘抗瘧藥物研究項目,認準了「523」任務就是她自己的擔當,暗下決心,一定不負重託,把黨和國家交給她的任務完成,就這樣一直工作至今。
屠呦呦及其團隊因研製青蒿素獲得多項國內外重要獎勵。1978年她領導的衛生部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523」研究組受到全國科學大會表彰,1979年「抗瘧新藥青蒿素」獲得國家發明獎二等獎。2011年屠呦呦以「發現了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獲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2015年10月,屠呦呦又以「從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青蒿素,開創瘧疾治療新方法」,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2016新年賀詞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門提到了屠呦呦,並稱讚「只要堅持,夢想總是可以實現的。」
(作者系上海市委黨校講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