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專家:這是中國的實力和中醫藥的勝利
【導讀】李克強總理致信祝賀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發表獲獎感言: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央廣財經評論》本期關注:中國的實力和中醫藥的勝利。李克強在賀信中說,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中國科技繁榮進步的體現,是中醫藥對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體現,充分展現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 屠呦呦對抗瘧疾藥物的研究始於近半個世紀前。1969年,作為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科技組組長,屠呦呦和團隊開始尋找新的抗瘧疾藥物。
-
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原標題: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的大屏幕顯示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新華網記者 羅布·順巴姆攝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等人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中國科協電賀屠呦呦獲諾獎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記者王思北、吳晶)「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
屠呦呦:「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丨...
「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中國獲獎者屠呦呦的感言,讓中醫藥站上世界最高、最大的舞臺。「青蒿素的發現只是發掘中醫藥寶庫的一種模式,繼承與發揚中醫藥有多種模式和途徑,需要中醫藥工作者努力探索,創新前進。」憑藉青蒿素成為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屠呦呦說。如今,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仍奔忙於實驗室,與時間賽跑,「讓論文變成藥」。
-
《素材積累》——屠呦呦篇
小桉有話說:她帶領團隊幾十年如一日地重複著同樣的事情,只為了治病救人,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他們的存在就是人間的一道光,驅散了黑暗。「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其成就跨越東西。」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除屠呦呦外,在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中,15個項目由女性主導,包括首項由女科學家掛帥的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以及3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同時,還有多個獲獎項目團隊,女性成員佔到一半,她們的研究成果,既有色彩斑斕的新型活性染料,也有我國首艘海洋無人測量艇。
-
屠呦呦講述中國科學家探索故事 稱讚中醫藥是偉大寶庫
7日,屠呦呦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演講。劉仲華攝【環球時報駐瑞典特派記者 劉仲華 李玫憶】當地時間7日是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抵達瑞典的第三天。按照慣例,該獎項得主於10日頒獎典禮之前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舉行諾貝爾演講。屠呦呦在7日的演講中稱青蒿素的發現是中醫給世界的禮物,強調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
-
屠呦呦獲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
新華社巴黎10月22日電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2日公布201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獲獎名單,共3人獲獎,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屠呦呦。公告說,來自美國的凱託·洛朗森教授由於在生物材料再生工程的臨床應用、幹細胞科學等方面的創新工作獲獎。另一名獲獎者是來自愛爾蘭的凱文·麥圭根教授,他研發的太陽能消毒技術幫助非洲和亞洲等地的人們獲得了乾淨飲用水。頒獎儀式將於2020年2月在位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非洲聯盟總部舉行。
-
中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揭曉 浙籍女科學家屠呦呦陳薇上榜
浙江在線01月18日訊(浙江日報記者劉晨茵) 1月16日晚,由中國科學院、中央電視臺共同發起,聚焦年度中國科技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的「科技盛典——中央電視臺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
-
科學網—屠呦呦獲獎帶給我們的啟示
作為中國大陸獲得的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在我國科技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標誌意義。它標誌著中國本土科學家登上世界醫學科技高峰,標誌著中醫藥現代化的成果獲得世界的公認、中醫藥走向世界並產生更大的國際影響力。無疑,這將有力地提振民族自信、激勵科技創新。 中華民族聰明、勤勞、勇敢,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
「中國小草」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 下一個屠呦呦在哪?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國家最高科技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青蒿濟世,中國醫藥為世界健康謀福祉 上世紀六十年代,瘧原蟲對「老藥」產生抗藥性使惡性瘧疾橫行。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助手楊嵐對記者說,屠先生希望讓中醫藥產生更多有價值的成果,更好地發揮護佑人類健康的作用。 青蒿素抗藥性問題、青蒿素拓展適應症研究仍讓如今已87歲高齡的屠呦呦放不下。「我最關心的是臨床療效。」屠呦呦屢次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應該徹底弄清青蒿素的作用機制,全面挖掘它的潛力,為人類解決更多的疾病問題。
-
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原標題: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 (記者王思北、吳晶)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
致敬巾幗之星|屠呦呦:一株濟世草,一顆報國心
在「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中,有這樣一位醫藥學家:她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多年致力於中醫藥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抗瘧治療失效難題,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重要貢獻。她曾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改革先鋒」等稱號。
-
屠呦呦團隊宣布重大創新突破
屠呦呦認為,要想破解「青蒿素抗藥性」難題,就必須搞清楚青蒿素的作用機理。經過三年多科研攻堅,屠呦呦團隊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終獲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療應對方案:一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由三天療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療法;二是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療效立竿見影。
-
五年前屠呦呦榮獲諾獎,她說,科學工作者要用創新精神去尋找新事物
五年前,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在創新型抗瘧疾藥物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是歷史上獲得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人。1985年屠呦呦等組織單位協作開始了另一個青蒿素類單藥——雙氫青蒿素及其片劑的開發研究工作,於1992年獲新藥證書(92衛藥證字X-66、67號),並於當年被評為 「全國十大科技成就」。
-
屠呦呦獲獎啟示:傳統中醫醫學應與現代科技更多交叉
東方網11月12日消息:中醫藥是中國送給世界的禮物——屠呦呦因青蒿素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之後,中醫藥寶庫再次舉世矚目。日前在科技館舉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陳凱先建議,傳統中醫醫學應和現代科技儘可能實現多學科交叉。
-
屠呦呦獲頒諾貝爾獎:為人類作出最有價值的貢獻
屠呦呦獲諾獎顯示中國科技的繁榮進步 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正如李克強總理在賀信中所說:「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中國科技繁榮進步的體現,是中醫藥對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體現,充分展現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
-
科技破「四舊」,院士制度變革,論文學歷成歷史,下個屠呦呦是誰
2015年,我國中醫藥科學家屠呦呦先生榮獲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這是我國本土科學家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科學家。在這之前,沒有人認識屠呦呦,不知道她是做什麼的,也不知道她有何驚世的科研成果。屠呦呦先生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四非」科學家也是能夠有成就的,但我國以前的院士制度,讓很多這樣的科學家埋沒了。好在近日,科技部表示將改革院士制度,在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方面,進一步出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硬措施,並開展減輕科研人員負擔行動,讓院士回歸學術性、榮譽性。
-
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人揭曉:屠呦呦在列
近日,「中央電視臺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名單正式出爐,推選委員會從82名有效候選人物中評選出20名,其中生物醫藥領域包括了中國幹細胞領域的大牛裴端卿研究員、不久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研究員、領導我國在境外進行疫苗臨床研究實現
-
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山東中醫藥大學與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籤署...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21日上午,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山東中醫藥大學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長清校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桂敦山,副局長史國生,山東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武繼彪, 校長高樹中,副校長王振國、徐傑、李可建出席儀式。
-
屠呦呦,踐行科學家精神的楷模
屠呦呦,不僅是巾幗楷模,更成為中國科學家精神的符號,「蘊含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作、育人的高尚品格匯聚成的科學家精神,引導青少年理解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鼓勵他們繼承敢於創新、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和愛國之心,為祖國的文化傳承和科技發展努力學習、拼搏奮進」。 屠呦呦獲諾獎的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她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這個藥就是從中醫藥裡集成發掘出來的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