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丨...

2021-01-13 中國財富網官方

「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中國獲獎者屠呦呦的感言,讓中醫藥站上世界最高、最大的舞臺。

1700多年前,東晉醫藥學家葛洪在《肘後備急方》裡寫下「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 盡服之」,為千年之後的科學家了解青蒿的秘密、挽救無數瘧疾患者生命埋下種子。「青蒿素的發現只是發掘中醫藥寶庫的一種模式,繼承與發揚中醫藥有多種模式和途徑,需要中醫藥工作者努力探索,創新前進。」憑藉青蒿素成為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屠呦呦說。

如今,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仍奔忙於實驗室,與時間賽跑,「讓論文變成藥」。在她的眼中,怎樣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是我國科學工作者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健康中國』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做』,讓更多醫學科研成果應用到人,讓更多患者遠離病痛,這是每一位中醫藥工作者的追求和擔當」。

近日,由新華社記者採寫的「全媒體圖書」《中醫文化「大咖」談》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書中,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為讀者講述了青蒿素的發現過程、「青蒿素精神」,以及目前最新的研究進展等。

據介紹,新華社記者歷時半年,深入採訪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國醫大師陳彤雲、路志正,北京中醫院院長劉清泉,著名導演張藝謀,老戲骨陳寶國、馮遠徵,女乒世界冠軍丁寧、劉詩雯,中國女乒主教練李隼、醫務組組長尚學東等中醫界、文藝界、體育界40餘名領軍的「大咖」級人物,披露了申雪、趙宏博、丁寧等奧運冠軍運用中醫理療的生動實踐,和各界「大咖」與中醫藥的故事。

該書從幾十萬字的採訪筆記和200多個小時的拍攝視頻素材中精心選編而來,多側面、多視角解讀中醫和中醫藥文化,展示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助推中醫藥現代化,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

作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全媒體圖書」,書中還附有新華社記者現場採訪的視頻二維碼,包括「女乒國家隊廚房的秘密」「明星藝人現場體驗中醫正骨」「一副中藥救回陳寶國性命」等大量首次披露的影像資料。

該書談「中醫」,但並不僅僅局限於中醫本身,最終將目光聚焦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光大,強化文化自信上,以鮮活的故事介紹了中醫守正創新的發展理念。

《中醫文化「大咖」談(視頻書)》

梁相斌 主編

周寧 馮豐 張淼淼 盧國強 副主編

ISBN:978–7–01–020997–5

人民出版社

定價:59.80元

原文轉自:人民出版社

相關焦點

  • 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屠呦呦
    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屠呦呦,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第一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科學家。她60多年致力於中醫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長期困擾的抗瘧治療失效難題,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從中醫古籍《肘後備急方》中得到啟發,創建了低溫提取青蒿抗瘧有效成分的方法,並最終發現了青蒿素,為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結構的抗瘧新藥,標誌著人類抗瘧步入新紀元。
  • 與時俱進,傳承發展好中醫藥
    如何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我有如下思考:一、加強中醫藥理論、名老中醫經驗的傳承與挖掘,繼承好中醫藥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要保護好這把鑰匙,應加強中醫藥理論方法繼承研究,全面梳理歷代各家學術理論、流派及學說,繼承當代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總結中醫優勢病種臨床基本診療規律。
  • 產業創新在上城丨佗鵲堂:用生物科學技術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
    問及品牌名的來由,佗鵲堂創始人梅麗萍侃侃而談,她對依託生物科學技術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保持著十分的熱忱,這也是佗鵲堂正在花大力氣所做的事情。佗鵲堂因為這次疫情的考驗,更加堅定了發展目標,發展進入了加速期。」疫情之後,梅麗萍表示,雖然壓力很大,但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目標,似乎更加清晰了。   據梅麗萍介紹,佗鵲堂依託傳統中醫「藥食同源,內調外養」的養生理念,前期主要以開發傳統珍稀滋補食材為主。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更多地看到了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前景——依託高科技生物技術提速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進程,是佗鵲堂研究團隊現在努力的方向。
  • 專家談中醫藥發展:生命力在於療效 創新當基於繼承
    近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毛以林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醫藥的生命力在於療效,傳統中醫藥發展和創新意義重大,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深入研究闡析證候本質、中藥和方劑治療疾病作用機制非常有必要,但必須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 充分利用現代醫學條件與技術發展中醫藥
    原標題:充分利用現代醫學條件與技術發展中醫藥——訪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何清湖中醫藥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如何進一步發展中醫藥學?圍繞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何清湖。
  •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專家:這是中國的實力和中醫藥的勝利
    【導讀】李克強總理致信祝賀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發表獲獎感言: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央廣財經評論》本期關注:中國的實力和中醫藥的勝利。  屠呦呦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說,雖然當時科研條件極為艱苦,但是這是國家交給的任務,有一種使命感,一定要做成。  屠呦呦:國家需要就必須持之以恆的把它做出來,應該有這種信念和信心,其中過程確實是非常曲折。  在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看來,這次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將會帶動中醫藥的新一輪發展,還有很多植物藥值得進一步研究。
  • 屠呦呦獲獎啟示:傳統中醫醫學應與現代科技更多交叉
    東方網11月12日消息:中醫藥是中國送給世界的禮物——屠呦呦因青蒿素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之後,中醫藥寶庫再次舉世矚目。日前在科技館舉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陳凱先建議,傳統中醫醫學應和現代科技儘可能實現多學科交叉。
  • 「中國小草」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 下一個屠呦呦在哪?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題:「中國小草」挽救全球數百萬生命——下一個屠呦呦在哪兒?  新華社記者王賓  9日,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榮獲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她率先從大量中醫古籍中篩選出青蒿作為抗瘧首選藥物並發現青蒿有效部位乙醚提取物,讓中國醫藥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她曾獲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獎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屠呦呦,踐行科學家精神的楷模
    同時,利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也取得了新進展。「青蒿素對治療紅斑狼瘡存在有效性趨勢,我們對試驗成功持謹慎的樂觀。」屠呦呦說,「希望青蒿素能夠發揮更大作用,造福全人類。」屠呦呦的名字又一次引起國內外關注,佔據了各大網站熱搜榜。  屠呦呦是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獎者,也是歷史上第12位獲諾貝爾醫學獎的女性。
  • 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原標題: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的大屏幕顯示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新華網記者 羅布·順巴姆攝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等人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中國科協電賀屠呦呦獲諾獎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記者王思北、吳晶)「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 國醫大師金世元弟子耿福能出師——將所學用於中醫藥發展創新
    國醫大師金世元、中國中藥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房書亭、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王國辰、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金世元的弟子們及中醫藥專家出席儀式。  金世元是既通醫學也通藥學的國醫大師,在中藥鑑定、炮製、調劑、中成藥四個領域均有極高的學術造詣,「融通四藝,集之大成」,醫藥雙馨、教研俱豐,桃李天下。
  • 海南全面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配好這味「良藥」
    乘自貿港建設東風,海南全面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配好中醫這味「良藥」  日前,在海南島北部的海口江東新區,放眼望去,儘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 屠呦呦國人的驕傲
    2019年9月17日,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在9月份各大傳統媒體及自媒體的播報中,我們大眾才真正意義上對這位本土科學家有所了解。上世紀50年代(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藥學系(後更名「北京醫學院藥學系」),幾年的現代醫藥學習使她受益終生。195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為屠呦呦提供了兩年半脫產學習中醫藥的機會,使她掌握了豐富的中醫藥學知識,為後來發掘中醫藥寶庫奠定了堅實基礎。
  • 周迅新劇演屠呦呦,諾貝爾獎得主怎樣做到如此了不起
    文:本草頭條團隊(bencaotoutiao)| 全文約1600字,閱讀約需3分鐘|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她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抗瘧治療失效難題,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那麼被譽為中醫藥給世界的禮物的「青蒿素」到底是什麼呢?
  • 屠呦呦事跡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2011年度拉斯克獎頒獎典禮正在舉行,80歲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捧起獎盃,面帶微笑地讓記者拍照,之後發表獲獎感言:「在青蒿素發現的過程中,古代文獻在研究的最關鍵時刻給予我靈感」,「我相信,努力開發傳統中醫藥,必將給世界帶來更多的治療藥物」。拉斯克獎為此獎勵屠呦呦從1600多年前中國古代藥典《肘後備急方》得到啟發,發現青蒿素,並讓青蒿素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線抗瘧藥,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
  • 科學網—屠呦呦獲獎帶給我們的啟示
    作為中國大陸獲得的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引發廣泛關注和熱議,在我國科技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標誌意義。它標誌著中國本土科學家登上世界醫學科技高峰,標誌著中醫藥現代化的成果獲得世界的公認、中醫藥走向世界並產生更大的國際影響力。無疑,這將有力地提振民族自信、激勵科技創新。 中華民族聰明、勤勞、勇敢,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 不能被質疑的東西絕對不是好東西
    啟蒙運動中的核心——理性,就是在質疑神的過程中誕生的,可以說理性思維發展出了邏輯哲學數學物理等等現代文明的基礎。也就是說科學誕生於質疑,科學本身也是質疑一切包括科學本身,科學就是不斷的去偽不斷的去證實。任何學術理論宗教信仰制度文化都要接受質疑與批判,不接受質疑的絕對不是好東西,注意是絕對。
  •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科學家寄語青少年,家長讀給孩子聽聽!
    袁隆平、屠呦呦等13位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 給全國青少年送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勉勵青少年熱愛科學、刻苦學習、 茁壯成長、報效祖國。
  • 六五環境日丨短片:核能是個寶!如何利用好?
    六五環境日丨短片:核能是個寶!如何利用好?文章推薦來源:生態環境部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原標題:《六五環境日丨短片:核能是個寶!如何利用好?》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屠呦呦身邊的人說,得知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屠呦呦很淡定,和她在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獎時的心情有點類似。「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在當年的獲獎報告會上曾這樣告訴全世界。面對各種獎項的光環,86歲的屠呦呦很淡定,「與獲獎相比,我一直感到欣慰的是在傳統中醫藥啟發下發現的青蒿素已拯救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瘧疾病人的生命。」已成為她一生印記的青蒿素,依然是屠呦呦現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