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金世元弟子耿福能出師——將所學用於中醫藥發展創新

2020-11-28 中國經濟網

 金世元向耿福能頒發出師帖

  「今天我的徒弟耿福能出師,我感到非常高興。這些年來,耿福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企業經營、在扶貧方面對社會做了很大的貢獻。」10月29日,國醫大師金世元教授弟子耿福能出師儀式在北京舉行。國醫大師金世元、中國中藥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房書亭、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王國辰、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金世元的弟子們及中醫藥專家出席儀式。

  金世元是既通醫學也通藥學的國醫大師,在中藥鑑定、炮製、調劑、中成藥四個領域均有極高的學術造詣,「融通四藝,集之大成」,醫藥雙馨、教研俱豐,桃李天下。2015年,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拜金世元為師,在金世元帶領下,繼承弘揚中醫藥事業。

  出師儀式上,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金世元的大弟子翟勝利代表師兄弟致辭表示,作為金世元的弟子們,大家都從金世元身上學習到學識、技藝、人品等,受用不盡。我們應該繼承好、傳承好、發揚好金世元老師的中醫藥學術思想,讓中醫藥事業更加輝煌。

  出師見證人房書亭表示,五年前的拜師還歷歷在目。在這五年裡,耿福能跟著國醫大師金世元大師學知識、學做人、學技術,尤其是學習金世元對中醫藥事業的關愛和奉獻精神。耿福能在這五年裡取得了欣喜的成績,這種傳承體現了「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理念。金世元是中醫藥的寶庫,希望耿福能出師後繼續學習,將學習所得運用到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創新上。

  會上,耿福能匯報了修業5年的成績。在金世元悉心培養和指導下,耿福能通過自學與論證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在繼承傳統、創新學習的道路上不斷成長進步。修業5年,他不僅對中藥的炮製技術、中藥種植、中醫藥創新發展有了更加系統的認識,更對整個行業的認識與理解不斷加深,耿福能不僅獲得國務院扶貧辦頒發的「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還連續兩屆擔任全國人大代表。

  金世元對於耿福能頗多肯定並給予期許:「很多年前,我去過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那裡山高坡陡,土地貧瘠,耿福能帶領企業進行中藥材產業扶貧,解決了當地群眾的就業問題和脫貧問題,啃下了硬骨頭,受到了社會大眾和國家的認可,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希望他再接再厲,把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 (劉念)

(責任編輯:楊奇奇)

相關焦點

  • 山東中醫藥大學舉辦國醫大師張志遠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
    11月27日,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史文獻分會第二十二次學術年會暨國醫大師張志遠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在山東中醫藥大學長清校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
  • 北京中醫藥發展基金會醫學專家委員會「硒與健康專家研討會」召開
    2019年5月10日,由北京中醫藥發展基金會主辦醫學專家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暨硒與健康專家研討會在京拉開帷幕。國醫大師金世元、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教授賴聲漢、北京同濟醫院院長吳大真、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計國、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秘書長常明等參加會議,會議由北京中醫藥發展基金會羅蘇東會長主持。
  • 報導|國醫大師唐祖宣學術思想傳承研討會暨欣綠療中醫電導貼敷療法...
    12月21日,國醫大師唐祖宣學術思想傳承研討會暨欣綠療中醫電導貼敷療法發展論壇在南陽舉行。陳珞珈教授、國醫大師唐祖宣分別發表主旨演講,兩位基層醫生代表對運用貼敷適宜技術的經驗進行了分享。國醫大師唐祖宣老師提到,穴位貼敷是在中醫學、經絡學理論的基礎上探索發展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治療手段。欣綠療中醫貼敷電導療法,屬於中醫「綠色療法」,相信欣綠療人能更好的將我國的傳統醫學得以傳承和創新,使中醫適宜技術穴位貼敷療法在基層醫療行業中遍地開花。
  • 南昌市第五醫院率先成立兩個國醫大師工作室
    國醫大師張大寧,國醫大師李佃貴,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龍國英,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李俊德,江西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王冬,青雲譜區委副書記、區長吳江輝,青雲譜區政協主席胥萍,南昌市衛健委黨工委委員、市紀委駐衛健委紀檢組長趙海金,青雲譜區政府副區長李萬汲,南昌市衛健委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熊建華,青雲譜區衛健委主任吳迤,南昌市第五醫院院長高金慶等領導和嘉賓出席活動,見證江西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翻開又一嶄新篇章。
  • 【上海教育新聞網】大醫精誠 同濟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
    84歲走上非典一線,他是中醫的傳承人,更是中醫創新的拓荒者。11月21日,同濟大學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深切緬懷他為我國中醫學事業作出的貢獻和高尚的醫德風範,並激勵後學更好地繼承並發揚他的學術思想,為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顏德馨是顏氏內科第二代傳人,也是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國醫大師何任誕辰一百周年紀念畫冊首發,浙中醫大兩所新研究院...
    1990年,「八老上書」呼籲加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職能,並成立省市中醫藥管理機構。2009年,作為30位當代泰鬥級名老中醫之一,何任被授予首屆「國醫大師」稱號。何任墨寶五宜三忌,一核三徑探索中醫治學和人才培養之道中醫要發展,關鍵在人才。
  • 國醫大師:中醫藥護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過程
    國醫大師:中醫藥護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過程 央視網消息:4
  • 嶽陽醫院國醫大師朱南孫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嶽陽醫院國醫大師朱南孫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2020-12-22 1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醫藥法》實施三年來中藥材和中藥飲片質量穩步提升
    中醫醫療、保健、科研、教育、文化、產業以及對外交流合作取得了全面協調發展黃璐琦院士表示,《中醫藥法》的頒布實施,使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有了堅實的法律保障。三年來,中藥傳承發展有了新變化,取得了新成績。今年中醫藥在防控新冠疫情中的特色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中藥的價值得到充分彰顯。
  • "國醫大師"劉嘉湘:扭轉"攻殺"為主的治癌方向
    原標題:劉嘉湘:「扶正法」開創中醫藥治癌新思路  潛心學習研究中醫60餘載、診治腫瘤患者50餘萬例,上海中醫大附屬龍華醫院教授劉嘉湘以「中醫扶正法治癌」的卓越學術成就,榮膺第三屆「國醫大師」。喜訊傳來,劉老說,「中醫藥學是個偉大寶庫,目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
  • 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聽聽「繼承者們」怎麼說
    新華社記者 孟菁 攝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梁相斌 毛偉豪 孟菁  隨著中醫藥法正式實施,中醫藥文化復興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但同時,傳承發展什麼、怎樣傳承發展、如何發揚光大這三個問題也擺在繼承者面前。新華社記者對話唐祖宣等國醫大師,走進中醫診室和中醫高等院校,探問繼承者們的答案。
  • 國醫名家禤國維:勤學醫源採新知
    國醫名家禤國維以「勤學醫源,廣採新知」作為治學格言,融會貫通中西醫。記者近日在廣東省中醫院專訪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皮膚科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禤國維,年過八旬的他面色紅潤、笑容和藹、思維清晰。1957年,禤國維考上廣州中醫學院(現廣州中醫藥大學),從此結緣岐黃。禤國維 王慶然 攝 廣採各家長禤國維在繼承發展中醫的同時,注意學習吸取現代科學和現代醫學的知識和技術,在皮膚病治療方法上注意創新,整理挖掘各類外治法。
  • 國醫大師鄧鐵濤:我對抗生素的思考
    中醫師學了西醫的「發炎」理論,往往忘記了治發熱病,還有傷寒論學說。一遇發熱病,首先考慮的是抗生素,豈知「桂枝湯證」、「麻黃湯證」決非抗生素所能除。
  • 探索新時代中醫藥創新發展的「良方」——東盛集團董事長、廣譽遠...
    從團結中西醫共克時艱,到規範中醫師承教育;從赤腳醫生「能中會西」醫鄉鄰,到中醫藥科研批判繼承求實效;從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到探索中醫藥國際化之路。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為新中國人民健康史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老字號中醫藥企業廣譽遠,見證並參與著這些歷史性變革,更逐步探索出新時代中醫藥創新發展的「良方」。
  • 最新| 130名「國醫大師」名單出爐 你身邊的醫生有沒有
    日前,由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開展的第三屆「國醫大師」評選公示結束。據悉,「國醫大師」每5年評選一次,首次評選工作於2008年正式啟動,「國醫大師」由全國中醫藥系統從事臨床工作的中醫藥(包括民族醫藥)人員中遴選而出,均為省級名中醫或全國老中醫藥專家。
  • 長春中醫藥大學雙聘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教授走進長春中醫...
    8月14日上午,長春中醫藥大學雙聘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教授蒞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就醫院中醫代謝病研究的發展進行深入探討,並參觀醫院特色製劑展,慰問老專家,調研內分泌代謝病科療區,主持召開代謝病臨床研究中心業務建設研討會。
  • 2020大國醫道中醫藥發展戰略(山東淄博)研討會
    ——全球疫情中中醫藥守正創新發展戰略會將在山東淄博召開中醫藥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振興中醫藥產業發展,定於2020年9月19日(星期六)在淄博齊盛國際賓館舉辦"2020年大國醫道中醫藥發展戰略(山東淄博)研討會"。會議主題為"全球疫情中中醫藥守正創新發展戰略"。
  •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醫管委出席2020年第十二屆中醫藥發展論壇
    本網訊(欣聞)為全面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和民族衛生振興發展、毫不放鬆地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第十二屆中醫藥發展壇·民族衛生健康大會暨首屆中國(珠澳)中醫藥國際博覽會,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珠海成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