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聽聽「繼承者們」怎麼說

2020-11-30 央視網

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聽聽「繼承者們」怎麼說

原標題:

  全國人大代表、國醫大師唐祖宣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孟菁 攝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梁相斌 毛偉豪 孟菁

  隨著中醫藥法正式實施,中醫藥文化復興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但同時,傳承發展什麼、怎樣傳承發展、如何發揚光大這三個問題也擺在繼承者面前。新華社記者對話唐祖宣等國醫大師,走進中醫診室和中醫高等院校,探問繼承者們的答案。

  傳承發展什麼?大醫精誠

  醫德是中醫文化的靈魂,是中醫傳承之本。

  唐代孫思邈提出「大醫精誠」,被譽為「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高度概括了作為中醫醫生,不但要有「至精至微」的醫療技術,還要有「普救含靈之苦」的良好醫德。時至今日,許多國醫名師都秉承著「大醫精誠」之心。

  「當醫生不是為了錢,這話是我師父教的。」50多年來,國醫大師唐祖宣一直「紮根」在鄧州市中醫院這家縣級醫院為鄉村百姓診病。找他看病,最大的特點是「不用掛號,不收診費」。

  鄧州市中醫院普通醫師掛號費1元、主任醫師掛號費4元,這些年百姓受惠有多少?75歲的唐祖宣哈哈一笑,哪能記得住數啊!他只知道,經他診治的患者已遍及全國30多個省市。

  大徒弟許保華43年前拜唐祖宣為師。他說:「師父對錢財看得很淡,把患者看得很重,對醫術要求很精。我們這些弟子會一直傳承下去。」

  「若無名師指路,必如夜行無燈。」重拾中醫師承教育,正帶給傳承中醫之魂更堅實的土壤。起源於清代中葉的「臣字門」,是首都中醫兒科界有名的學術流派。這一天,該流派的第六代傳人徐榮謙舉辦了52位弟子的集體拜師儀式。

  印尼中醫兒科醫生林春豪是眾弟子中的一員。學成歸國後,他開的診所在當地備受歡迎,此次專程來京參加集體拜師儀式。「老師常跟我講,要好好給百姓看病。我銘記在心,從醫出診遵從教導。」林春豪說。

  「授弟子林春豪,醫名林世臣。」在接受了林春豪的三鞠躬禮後,徐榮謙說:「望我的弟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怎樣傳承發展?革故鼎新

  革故鼎新是中醫藥生生不息的源泉。五千年來,中醫繼承者們承上啟下,從不固步自封。在現代醫學快速發展的當下,他們以古典中醫為基石,努力將中醫理論與現代科技創造性地結合起來。

  在北京青蒿素研究中心,屠呦呦帶領團隊,搜集整理中醫藥典籍、走訪名老中醫,匯集640餘種治療瘧疾的中藥單秘驗方。正是這些方藥指引了團隊後來的中草藥的提取分離研究。

  「在青蒿提取物實驗藥效不穩定的困境中,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關青蒿截瘧的記載啟迪了我們的研究思路,我們改進了提取工藝,富集了青蒿的抗瘧成分,並最終於1972年發現了青蒿素。」屠呦呦在致新華社記者的信中首次透露了諾貝爾獎背後的「中醫密碼」。

  在北京中醫醫院、北京電力醫院等醫療機構,中醫醫術與現代工業技術的完美結合,已開始在群眾「治未病」的健康服務領域發揮巨大作用。記者在北京電力醫院親身體驗了一把中醫「黑科技」。通過舌像儀、脈絡儀及遠紅外全身「照相」等中醫設備檢測,一張張報告準確解讀出記者屬於九種體質中的哪一種,在經絡、氣血等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再綜合CT等檢測結果,就可以給出一套個性化的中西醫結合健康管理服務方案。

  「這套健康管理方案基於40萬人次的檢測大數據,可以說是中醫『治未病』理念在健康服務方面的一次實踐。」北京電力醫院董事長張剛說。

  「中醫的望聞問切和西醫的望觸扣聽,其實是異曲同工的。傳承中醫必須把中西醫很好地結合起來。」武漢協和醫院院長王國斌說,西醫的望觸叩聽有了現代科技的幫助,但實際這並非西醫的「專利」,中醫同樣要利用好各類儀器設備。「中醫有幾句話,叫做『痛則不通,通則不痛』,這是對於腸梗阻的辯證論治。但腸梗阻的原因是什麼,古人搞不清楚。我們現在可以利用現代化檢查的辦法,如做磁共振、B超或是通過內鏡,就可以診斷清楚。」王國斌說。

  如何弘揚文化?面向世界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直接的表現形式,中醫是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瑰寶,既是全民族的財富,更是全世界的財富。自東西方文化碰撞以來,中醫始終以自身的顯著療效與西醫不斷共融。

  中醫藥作為國際醫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為促進人類健康發揮積極作用。尤其是近年來,中醫藥不斷完善標準化:中醫針灸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並陸續制定頒布10餘項中醫藥國際標準;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首次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代碼(ICD-11)……中醫文化走向世界之路已經越鋪越寬。

  薪火已在「洋中醫」手中傳繼。

  來自泰國的溫仕德,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炙專業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婦科研究生。他說,針炙在泰國被納入醫保,很多醫院都開設了針炙科。「人們認識到中西醫各有所長,身邊學中醫的人越來越多,療效就是最好的推廣。」溫仕德已獲得了泰國的行醫資格,準備學成後回國展業。

  尼泊爾留學生埃迪在學習中醫之前,曾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學過六年西醫。他想通過中西醫結合,更好地為病人施治。他說,過去尼泊爾中醫很少,近幾年回家,發現中醫診所越來越多了。

  良醫妙藥為媒,中醫藥正加快開枝散葉,造福人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6年12月發表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顯示,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曾去英國拓展業務的同仁堂員工劉丹說,「國家不斷加大支持中醫藥走出去的力度,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對這份事業的信念。」如今的北京同仁堂集團,已在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130多家終端門店。

相關焦點

  •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2020年12月5日上午, 薪火相傳全球華人漢字書寫倡議八周年紀念活動在京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協會、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活動中心主辦、盛世融源集團有限公司、盛世融源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承辦。活動總策劃、總導演李桂彬與活動首倡者安書楷表演音樂書法節目  活動中,回顧了薪火相傳全球華人漢字書寫首倡者、踐行者安書楷,奔赴全國各地宣講漢字活動的漫漫徵程,展示了薪火相傳八年來所取得的相關成績。
  • 冼星海紀念館開辦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 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
    冼星海紀念館開辦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 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金羊網  作者:羅仕  2020-10-06 據介紹,該紅色文化講堂開辦至今,共開展宣講
  • 薪火相傳的「遺傳密碼」
    作者: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 劉芳、上海市楊浦區委宣傳部副調研員 陳越  紅色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性生長同頻共振、相互耦合而形成的價值精神,承載共產黨人的理想信仰、道德規範、價值觀念和人生追求,蘊含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是黨和人民的事業薪火相傳
  • 讓中華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新華社記者(廖翊)「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篇和結語如是宣示。  血脈,生命的傳承;家園,精神的寄託。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綿延至今的強大基因與永恆歸屬。
  • 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周文彰:詩詞中國呼喚薪火相傳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題: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周文彰:詩詞中國呼喚薪火相傳新華社記者史競男、劉碩「中華詩詞的無窮魅力和強大生命力,使學習、誦讀、創作的人越來越多。中華文化自信和繁榮發展的大背景,是促進中華詩詞事業發展極為有利的條件,也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30日在京舉行的中華詩詞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剛當選的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會長周文彰說。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中華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凝聚著民族精神,也體現了時代風貌。
  • 守護文明薪火 護佑百姓安康 江門中醫人在傳承和創新中行穩致遠
    漫漫歷史長河中,江門積澱了濃厚的中醫藥文化。丸、散、膏、丹,針灸、推拿、拔罐、刮痧……以「簡便驗廉」著稱的中醫藥,日漸成為江門人追捧的養生保健和診療方式。傳承:讓「岐黃之術」薪火相傳傳承數千年的「岐黃之術」,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中醫流派師承教育一直是傳統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 文物保護薪火相傳,我們是公眾考古的踐行者
    致力公眾考古,我們的腳步從未停歇吉林大學文物愛好與保護者協會以「普及文博知識,宣傳文物法令,增強文保意識」為宗旨,立足校園,面向社會,把增強群眾對歷史文化的認識了解,增強群眾的愛國責任感,並努力向群眾介紹考古學和文物性質鑑定等方面的知識作為己任
  • 【紫冬人物】陳恩科:飲水思源 薪火相傳
    三年之後,目睹網際網路漸漸走向商業化,陳恩科開始思考如何順應網際網路的未來發展方向。在一個工作邀約下,他移居華盛頓首府,入職了一家電訊公司,著手網絡商業化發展。那幾年中,商業網絡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網絡流量每周都增加幾個百分點,網絡擴容的速度幾乎跟不上需求的發展速度。
  • 中國紀檢監察報:央視4集系列紀錄片《傳薪者》——薪火相傳 致敬大師
    用影像留住文化風骨,讓閃光思想薪火相傳  文化有多重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民族的魂。魯迅先生1925年就說過:「文化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昭示著中華文化的閃耀與輝煌。文化界有一批德業雙馨的哲學社會科學家,經歷和見證了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
  • 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
    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匯聚了眾多年輕人參與,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中國科學家精神將薪火相傳
  • 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成立 冷門"絕學"薪火相傳
    古文字、先秦史研究,絕對的冷門學科和"絕學",看上去同現實距離遙遠,但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
  • 宇宙上並沒有重力,如何能讓宇宙飛船解決此難題?聽聽專家怎麼說
    宇宙上並沒有重力,如何能讓宇宙飛船解決此難題?聽聽專家怎麼說相信知道一點科普常識的小夥伴們肯定都知道,太空之上是不存在有什麼重力的,太空人在太空中的任何動作都需要在宇宙中隨處翻轉,而且因為沒有了地球的吸引力,太空人們在空間站或者飛船裡面的活動都需用腳勾連在太空飛船上,這樣就能夠保證不會四處亂自動,有時候太空人吃飯的問題一直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咖啡等液體擠出一粒粒水珠以後,都能漂浮在空中,宇宙上並沒有重力
  • 師徒比肩,薪火相傳——山海關車站派出所舉行「拜師帶徒」儀式
    圖|師父代表、派出所執勤一隊黨員民警趙昕發表感言趙昕,男,漢族,1964年9月16日出生,瀋陽鐵路公安局錦州公安處山海關車站派出所一級警長,全國公安文聯會員、中國書畫文化藝術家協會理事、秦皇島市文聯理事。
  • 這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光明日報-光明網
    捐贈儀式結束了,研究所裡的青年人和學生們紛紛上前和老人合影。那一張張圍繞在他們身邊的青春的面孔,正洋溢著勃勃的生機,預示著美好的未來。這是中國科學家的精神,必將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本報北京4月2日電 本報記者 齊芳)
  • 王旭明:傳統文化繼承者為外語所累 應弱化英語強化母語
    原標題:王旭明:傳統文化繼承者為外語所累 應弱化英語強化母語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劉雲 實習生申晴)文化需要發展,需要創新,更需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彰顯出獨特魅力,也曾從開放的文化交流中汲取到更多靈感。然而,「英語至上」「考試為王」的大環境下,傳統文化也面臨著種種挑戰。
  • 師者匠心 薪火相傳——記春暉外國語學校「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系列...
    師者匠心,薪火相傳,青藍工程永遠是一所學校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天高雲淡,風和日麗。近日,春暉外國語學校舉行「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這是學校送給青年教師最好的教師節禮物,也將學校的青藍工程推向高潮。
  • 勞生福:青藍相繼,薪火相傳,辦好北外附屬海南外國語學校
    當「雙語教育」「特色課程」「國際視野」成為新時代教育的關鍵詞,「國際化教育」就成了家長們的首要選項。2020年夏天,一所學校的名字在海南的家長圈中瘋傳,學校招生諮詢處天天都被前來諮詢的家長擠得爆滿,這所學校便是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海南外國語學校。
  • 與高黎貢山薪火相傳 小地方茶藏在光陰裡的故事
    黃先生作為茶葉家庭裡出生的一員,他從小就與各種高端雲南普洱、古樹滇紅等茶類接觸,更是常常聆聽父母關於茶葉的講解,因此他對於這些茶葉的知識可謂是信手拈來,是一個「從娃娃抓起」的茶葉達人,同時黃先生的父母發現他是發自真心地對茶葉感興趣,也願意帶著他去茶園、工廠參觀,進一步了解與茶有關的知識,讓他能身臨其境地感知茶葉是如何從原料變身為成品,一點一滴地將他們所掌握的茶葉知識薪火相傳。
  • 薪火相傳,廣州交警精神傳承,科技興警!
    在薪火相傳儀式上,完成新老交接。三十年戎馬生涯,他們見證了廣州交警的發展歷程; 三十年鐵血丹心,他們鑄就了廣州交警的光輝歲月。依依揮別,曾經的從警點滴,化作如今的難捨難分,通過舉辦民警榮休儀式,為他們的警隊歲月畫上圓滿的句號,將他們恪盡職守的精神代代傳承。活動還為2020年度「交警先鋒」獲獎集體和個人頒獎。
  • 聽聽老人怎麼說!
    聽聽老人怎麼說,漲知識了人生自古誰無死,這句話是上輩人留下來的經典。雖然說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但每當聽到身邊有人去世,我的心都會有那麼一絲疼痛。就會想起他們在世的種種畫面。人死不能復生,我們要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