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檢監察報:央視4集系列紀錄片《傳薪者》——薪火相傳 致敬大師

2020-11-28 南開大學新聞網

  「敦煌女兒」樊錦詩、「譯界泰鬥」許淵衝、「半世清史」戴逸、「詩詞留香」葉嘉瑩潤物細無聲地向我們走來。央視《國家記憶》從10月29日開始播出4集系列紀錄片《傳薪者》,以中宣部推出的首批哲學社會科學界德業雙馨專家學者為主角,及時紀錄播出這些文化界大師的感人經歷,向「文化國寶」致敬,反映他們的卓越貢獻,探尋他們身上閃耀的思想光芒和所體現的時代精神。

  這組系列紀錄片,讓我們有幸深度走近大師,沐浴大師的思想和智慧,得到引導和啟迪。

  用影像留住文化風骨,讓閃光思想薪火相傳

  文化有多重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民族的魂。魯迅先生1925年就說過:「文化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昭示著中華文化的閃耀與輝煌。文化界有一批德業雙馨的哲學社會科學家,經歷和見證了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該系列片集中及時地用影像留住我國在社會科學領域德業雙馨的泰鬥級專家學者,有助於提升文化自信、促進社會科學的發展、推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樊錦詩年至耄耋,半個多世紀以來,潛心敦煌文物研究、保護和利用工作。由她領銜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堪稱中國石窟寺考古報告的裡程碑。她主編的26卷大型叢書《敦煌石窟全集》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和思考。她獲獎無數,包括中國人文社科領域最高獎項——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研究成果斐然。

  從事文學翻譯60餘年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97歲,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譯六十本,2014年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就是這樣一位年近百歲的老人,還要將莎翁全集翻譯出版,將一生奉獻給中國翻譯事業。

  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和人民教師獎章,專於清史、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戴逸,92歲,被任命為《清史》工程的總負責人,3500萬字的鴻篇巨著,他嘔心瀝血安排編纂,在他的帶領下,無數清代疑案被一一破解,傾半生心血,只為成就一部不朽史書。

  從事中國古典詩詞教學70多年的葉嘉瑩,94歲,走遍世界傳播中國古典文化,她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不少成了大師級的人物。作為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她所著的《迦陵論詞叢稿》等眾多作品,在業內產生了承前啟後的深刻影響。

  他們不僅在學術上有著非常突出的業績、具有潛心敬業的優良學風、對學科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而且在為人治學方面表現出了非常優良的操守。言為士則,行為世範。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榜樣!

  人文題材縝密敘事,講好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感人故事

  文化大師也是一位位智者,同智者對話,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他們用畢生精力,為人民提供了豐富精神食糧,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魅力。《傳薪者》通過結合專家學者的工作、生活環境,精心設計訪談環節,對本人及其學生、同事、親友等社會關係進行實地訪談與走訪,從大量素材中提煉出他們人生華彩篇章。「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揭示大師與人類命運和民族前途的共振,牢牢把握住作品的基調。

  葉嘉瑩雖然身上有著眾多的榮譽,最喜歡的依舊是「教師」這個普普通通的稱呼。在她看來,人生總有一天會像燃燒的火柴一樣化為灰燼,但如果將這有限的生命之火點燃其它木柴,火種就會長久地留傳下去,「薪盡火傳」。因此,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葉嘉瑩就捐贈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設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活動基金,以激勵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研習。而在2018年6月3日,葉嘉瑩更是將自己一生的積蓄1857萬元全部捐贈給了南開大學,用於設立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的「迦陵基金」。在她看來,榮譽與金錢不過是身外之物,她只是儘自己的全部力量,在浮華喧囂的塵世中開闢出一片淨土,並讓中華詩詞的精髓永遠傳承下去。

  清朝結束百年,其間雖有趙爾巽主持完成的《清史稿》,卻不是一部可與二十四史相銜接的「正史」,「正史」的文化工程由此殘缺。戴逸奔走呼籲,要在《清史稿》的基礎上,新修一部能夠列入正史的「第二十五史」,卻由於時代的原因,《清史》編纂三起三落。四十年後,《清史》編纂的重任落在這位九十歲高齡的老人身上。清朝的史料豐富,僅檔案就能裝滿兩個大樓,有2000萬件,他定出四原則:政治上站得住,史實正確,豐富周密,創新。他率領團隊即將全部完成3500萬字《清史》。

  「德高為師、身正為範」,他們不僅是學術帶頭人,還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大師級優秀人才。

  面向國際的創新表達,呈現大師們德業雙馨的人生傳奇

  作為一部現實的、直觀的紀錄片,必須忠實記錄,用鏡頭延伸觀眾的想法、經驗、價值觀。如何講好這些文化界「大熊貓」的故事?對創作者來說是一個挑戰。「還原情感」是回歸本源的一種創作語境。該系列紀錄片在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目標受眾人群是海外華人和懂漢語的觀眾,因此該系列片與國際接軌,創新了表達方式。除用故事推進敘事外,還精心選擇找出人類共同情感的故事,保持較高的人文格調。說到樊錦詩,儘管獲獎無數,她的生活卻沒有任何改變,鏡頭拍攝她到洞窟檢查登上爬下的情景,敦煌成了她生命一部分。拍攝她講述風沙的危害,就像瀑布一樣傾瀉而下,把壁畫給磨沒了。天然的水汽帶有各種成分,使壁畫受潮膨脹,乾燥後收縮,風一吹就會脫落。真實的記錄和採訪,凸顯保護工作的艱難和搶救的意義重大。

  該片用大量紀實鏡頭真實呈現感人場景、同期聲和旁採,立體的呈現老專家的人生傳奇和精神追求。影像風格大氣深邃,鏡頭飽滿富有張力,製作精良細緻。配合電視播放,還在央視網、央廣網、國際在線、央視新聞新媒體、中國國際電視臺新媒體等同步推送相關內容。在紀錄片之外,推出4個微視頻,濃縮人物紀錄片製作模式,對人物有關社會背景、人生故事進行充分挖掘。同時,在新媒體客戶端推送10多篇推文,其中多篇閱讀量達「10萬+」;在央廣和國廣進行廣播專題宣傳,實現更佳的宣傳效果。節目一經媒體綜合傳播,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受到各界稱讚。全國各地許多網友留言表示:央視系列紀錄片《傳薪者》令人感動,體現大師氣質和大師閃耀的思想光芒,體現著中華風範。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傳薪者》的系列紀錄片,講述了大師們勇挑大梁、不計名利、夙夜奔忙、跌宕起伏的傳奇故事,展現了他們身上閃耀的思想光輝,塑造出了一尊尊令人敬仰的人生雕像,一經播出就成為一堂廣大受眾積極參與的「大師公開課」。立意薪火相傳,就是要以他們為榜樣,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傳承他們的精神,砥礪前行。(王永利)

相關焦點

  • 《國家監察》成全網最熱紀錄片,全面從嚴治黨深入人心
    《國家監察》成全網最熱紀錄片,全面從嚴治黨深入人心 央視新聞客戶端1月16日消息,自1月12日開始,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五集紀實專題片《國家監察》在央視綜合頻道晚八點黃金檔播出
  • 《中國紀檢監察報》頭版 | 內蒙古規範領導幹部親屬參與礦產資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頭版 | 內蒙古規範領導幹部親屬參與礦產資源開發行為 2020-12-03 09:3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央視cctv12 愛奇藝聯合出品紀錄片《中國司法》向世界講述中國法治...
    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監製,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中港視(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萬海龍圖(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聯合出品的大型紀錄片《中國司法》於5月18日在CCTV-12社會與法頻道、愛奇藝全網獨家,同步播出。
  •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2020-12-08 14:36:34 來源:央廣網 作者:羅攀 責任編輯:羅攀
  • 觀察|《國家監察》成全網最熱紀錄片 全面從嚴治黨深入人心
    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召開前夕,《國家監察》如約而至,再現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既體現了政治高度,又體現了藝術水準。央視新聞客戶端評論,《國家監察》是一部重大時間節點編排播出、顯示全面從嚴治黨決心的精品力作,生動講述了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的故事。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評論,艾文禮等主動投案,正是在於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進一步提升了權威,整合了資源,健全了體制,形成了監察全覆蓋的強大威力。
  • 寒潮來襲 紀檢監察幹部堅守一線
    我省各地紀檢監察幹部立足職責定位,督促有關部門履職盡責,在嚴寒中堅守崗位,踐行使命擔當。 圖|餘姚市紀委市監委 陳燕婷 攝 餘姚市四明山鎮紀檢監察幹部冒著風雪實地走訪低收入農戶,詳細了解常用藥配備、住房安全等情況,了解幹部防寒工作責任落實情況
  • 央視攜手藝研院打造百集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
    ,記述20世紀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鬥的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將推出第二部——《潘天壽》《李可染》《傅抱石》《林風眠》,於今年下半年播出。由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中國藝術研究院、銀谷藝術館聯合拍攝的百集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分為美術家篇、書法家篇、文學家篇、戲劇家篇、音樂家篇,全面反映40位有代表性的大師巨匠。第一部(《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徐悲鴻》)於2012年11月在北京衛視首播後,又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創同類紀錄片收視率新高。
  • 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魏健被調查(圖)
    魏健曾任中紀委案件審理室副主任,2008年接任第五紀檢監察室主任,五室主要是負責聯繫西南片區(雲南、貴州、四川、重慶和西藏)的紀檢監察工作。2012年,魏健調任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二室分管聯繫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國家稅務總局、工商總局、海關總署、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中國工商銀行等26家機構。
  • 央視大型系列紀錄片《大運河》開播
    10月26日,CCTV-4《遠方的家》欄目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第一集《從寧波啟航》正式開播。當天傍晚,該片的首播儀式在寧波慶安會館舉行,多位研究大運河和寧波歷史文化的學者和《遠方的家》欄目組主創一起,在中國大運河的起點,揭開寧波和中國大運河的故事。
  • 浙江:對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
    原標題:浙江:對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   近日,浙江省紀委省監委出臺規定,對打聽案情、過問案件、說情幹預等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的行為要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   《對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實行記錄和報告制度的暫行規定》中,明確了過問、幹預紀檢監察工作的七種行為:違規過問、打探信訪受理、線索處置、初核立案、涉案人員、涉案數額、涉案情節、審查組人員組成、分管領導等具體案件審查情況;要求或約請紀檢監察幹部私下會見被審查人或相關利害關係人;違規向被審查人傳遞信息、通風報信;違規幫助被審查人或相關利害關係人向紀檢監察幹部傳遞材料、信息;為被審查人請託
  • 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
    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匯聚了眾多年輕人參與,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中國科學家精神將薪火相傳!近日,在「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線上頒獎儀式中,一群風華正茂的清華學子以一首激情澎湃的青春宣言——《追夢者》,致敬科學,致敬科學前輩,讓 「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以更蓬勃的生命力煥發新顏。 我們堅信科學家精神 匯聚創新的力量 追夢者永遠在路上!
  • 三集紀錄片《英雄如山》 清明節央視開播
    (原標題:三集紀錄片《英雄如山》 清明節央視開播)
  • 淮安市:將紀檢監察實戰業務搬入課堂
    原標題:淮安市:將紀檢監察實戰業務搬入課堂「這個案例之所以在取證環節陷入囚徒困境,根源在於行賄人和受賄人心理上的互不信任……」近日,在淮安市紀委監委舉辦的第5期「知與行」實踐課堂上,該市紀檢監察幹部朱淦所作的「淺談受賄案件的言詞證據」經驗分享,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
  • 福建:讓紀檢監察幹部接受監督成為自覺
    福建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把抓自身建設作為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的重要組織保障來抓,堅持嚴格教育、嚴格監督、嚴格管理,嚴防「燈下黑」,著力建設政治過硬、本領高強、履職有力的紀檢幹部隊伍。2017年4月以來,在全省紀檢監察機關中開展向廖俊波同志學習活動,通過專題輔導、討論交流、觀看視頻等形式,深入了解和學習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積極踐行「樵夫」精神,履職盡責。  在機關內部,以每月堅持讀一本好書,每季度撰寫一篇心得體會文章,每半年舉辦一期「方圓論壇」,每年開展一次徵文或演講等活動為載體,推進學習型機關建設。
  • 中國紀檢監察報載文《交叉巡察,喚醒「沉睡」的百萬扶貧款》
    中國紀檢監察報於5月4日在第2版刊登了我市《交叉巡察,喚醒「沉睡」的百萬扶貧款》一文,全文如下: 近日,記者來到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連灘鎮上橋村,只見近千畝的花卉種植項目基地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 [中國紀檢監察報]確保「十四五」開好局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4日,土耳其伊斯坦堡,土耳其首列對華出口商品貨運班列啟程前往中國西安。這是2019年11月中歐班列首次途經土耳其以來,首列自土耳其出發、滿載出口商品的班列。這份答卷背後,是黨中央因時因勢的有效應對:在「六穩」基礎上,猶如及時雨的「六保」政策迅速出臺,紓困惠企舉措保住市場主體,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守住「米袋子」、守好「菜籃子」,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一系列舉措直達基層,立竿見影。「不同於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超規模量化寬鬆政策,我國『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未來可以根據形勢變化完善和豐富政策內涵,鞏固經濟企穩回升勢頭。」
  • 從紀檢監察幹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看《工作規則》相關規定
    原標題:關權入籠 嚴防「燈下黑」   近年查處的一些違紀違法案例表明,紀檢監察機關不是「保險箱」,紀檢監察幹部也不具有天生的「免疫力」。制定實施《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正是通過強化制度約束,給紀檢監察權力戴上「緊箍」,防止「燈下黑」。
  • CCTV2開播六集人物紀錄片紀錄片《屈原》
    六集人物紀錄片《屈原》,是第一次對屈原這位偉大歷史人物的電視影像呈現,填補了中國紀錄片的一項空白。(CCTV2)播出,每晚兩集欄目介紹:六集人物紀錄片《屈原》,是第一次對屈原這位偉大歷史人物的電視影像呈現,填補了中國紀錄片的一項空白。
  • 記錄美麗中國 ——央視原創紀錄片推介會側記
    楊志成 攝    10月27日下午,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2018年度推介盛典在京舉行,20餘部反映美麗中國的原創紀錄片新作將於2018年登陸央視紀錄頻道。    「向觀眾呈現神秘、壯闊、活力的中國海,揭示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然趨勢、必要條件和現實環境。」李炳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梁紅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反映美麗中國的紀錄片,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紀實專題片《國家監察》正在愛奇藝熱播 積極履行平臺社會責任弘揚...
    近日,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反映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紀實專題片《國家監察》正在愛奇藝紀錄片頻道熱播。愛奇藝為此搭建了《國家監察》專題播單,集納正片、預告片、短視頻等相關內容,並在PC端、移動端、新時代頻道、紀錄片頻道等多埠多渠道進行推薦,實現用戶有效覆蓋,取得良好的播出效果,截至目前,該專題片內容熱度值不斷攀升,並持續多天佔據紀錄片頻道熱播榜、飆升榜第一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