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CCTV-4《遠方的家》欄目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第一集《從寧波啟航》正式開播。當天傍晚,該片的首播儀式在寧波慶安會館舉行,多位研究大運河和寧波歷史文化的學者和《遠方的家》欄目組主創一起,在中國大運河的起點,揭開寧波和中國大運河的故事。
紀錄片從三江口開始展開
藉助於對自然河道和人工河道的有機整合,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東運河被有效利用起來,也讓水鄉寧波借水而盛。紀錄片從阿拉最為熟悉的三江口開始——作為讓中國大運河具有江海聯運特質的重要節點,三江口既是寧波建城發展的新興之地,亦是打通內陸運河和海絲之路的關鍵之所,寧波和中國大運河的故事也從這裡徐徐展開。
在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副院長張亮和主持人孫亞鵬一起講述和帶領下,觀眾們跟隨著鏡頭從三江口一路往西:月湖邊的一塊水則碑,凝聚著古代寧波的城市管理智慧;行走西塘河,了解運河兩岸人們生活的巨大變遷;通過高橋橋身上的縴繩印,感受那段關於繁忙運河的生活記憶。紀錄片著眼至今依舊散落在寧波城的與運河有關的點點碎片,串珠成鏈,為觀眾描繪出了寧波人和大運河之間的緊密聯繫。同時,紀錄片並不單單著眼於中國大運河的科普介紹,還記錄了其對沿岸居民的影響和他們今天的生活狀態,獲得了在場的專家學者的點讚。
作為寧波目前唯一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寧波和中國大運河之間的重要聯繫不言而喻。而如何讓更多人了解兩者之間的故事,對於大運河文化的傳承和普及,也有著重要意義。
觀眾也可在「央視頻」客戶端觀看
作為參與首播儀式的嘉賓之一,寧波市文研院副院長江懷海表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寧波人對於家鄉的認知更多集中於海洋文化,而鮮有對大運河的了解。因此,這樣一部關於中國大運河的紀錄片,不僅是對這條偉大的人工運河的致敬,更可以讓寧波人進一步了解和自己家鄉發展有著緊密聯繫的水系。
「這種通俗易懂且極具人情味的表達,更能將觀眾帶入情境中,藉此也可以讓更多寧波人親近運河、感受運河。此外,也能讓寧波再次深入思考如何用好運河這張『金名片』,發揮出其對寧波文旅發展的助推效益。」江懷海表示,做好大運河文化的推廣工作,不僅對研究工作有意義,對重新認識寧波的歷史文化地位、對將來提升寧波的文旅產業建設,同樣作用巨大。
據悉,作為《大運河》系列紀錄片的開篇,寧波和大運河的故事共佔4集篇幅。除了26日播放的首集,《大運河》系列節目還將於10月27日、28日、29日17:15播出寧波段的故事,觀眾也可以通過「央視頻」客戶端觀看相關劇集。
記者 黎莉 通訊員 梁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