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現中國基金項目辦公室組織評選的第二屆李濟獎學金獲獎名單公布,吉林大學文物愛好與保護者協會以「公眾考古的踐行者」為申請主題,以團體申請為形式,從近90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獲該獎項公眾組獎學金。
吉林大學文物愛好與保護者協會(簡稱文保協會),在1992年吉林大學考古博物館專業師生的努力和吉林省考古文博單位的關注和支持下成立,該協會以吉大考古和博物館專業的本科生為骨幹力量,為學生自發的學術性、公益性群眾團體。協會於2010、2011連續兩年獲得吉林大學「校優秀社團」稱號,並於2010年獲得吉林大學「陽光志願者服務吉林志願聯盟理事單位」,文學院「校十大公益團體」提名組織等獎項。
致力公眾考古,我們的腳步從未停歇
吉林大學文物愛好與保護者協會以「普及文博知識,宣傳文物法令,增強文保意識」為宗旨,立足校園,面向社會,把增強群眾對歷史文化的認識了解,增強群眾的愛國責任感,並努力向群眾介紹考古學和文物性質鑑定等方面的知識作為己任。記者在對文保協會的兩位負責人李智文、鄭延潔進行採訪的過程中,了解到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並非一件易事。
鄭延潔告訴記者,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考慮到公眾的參與度的問題,因為協會的會員對文物保護知識的了解程度可以說是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要麼是不了解,要麼是非常了解。所以,這也就對協會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向公眾呈現實實在在的能讓人生動鮮活地感知文物保護的東西。而另一方面,她提到文保協會在吸引公眾的同時,自身也應該作出一些調整,比如把一些非博物館和考古專業的會員吸納為組織者,使會員參與活動的狀態由被動轉向主動。這樣,文保協會的價值才能得以彰顯,也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眾考古的踐行者。
考慮到這些因素,文保協會通過舉辦講座、討論會,組織參觀,舉辦展覽等活動,比如自2010年開始舉辦的深受廣大會員喜愛的「陶藝文化節」活動,組織會員到松花江畔打石器等多種多樣並為同學們所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不僅滿足了會員的好奇心,而且使會員的文物保護知識得到了完善,也使協會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鄭延潔笑著說,協會的交流群裡時不時就冒出新面孔,搖旗吶喊「求轉正」;還有不少上一年錯過納新活動的同學,在下一次組織納新時專門「找上門」。
薪火相傳——文保協會最溫暖的一抹底色
文保協會負責人李智文說,彼此信任是協會最鮮明的特色,由於協會成員大多是考古和博物館兩個專業的大一、大二的學生,所以,他們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上都彼此熟悉,這恰好成為了維繫協會團結的情感紐帶。
此外,他還告訴記者,很多曾經是文保協會成員的師兄師姐,雖然離開了學校、離開了文保協會,但是他們時刻都在關注協會的成長,身後的感情基礎和對協會的熱愛始終都在。這次文保協會成功申請獎學金,就離不開多位師兄師姐的幫忙。他還提到,目前協會正在籌備《傳承》雜誌的創刊號,由於自身的經驗缺乏,在籌備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在這個過程中,曾經是協會成員,目前就職於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的成璟瑭副教授,在刊物的定位、策劃、約稿等方面給予了他們很多指導;而另一位目前在中科院攻讀研究生學位的2008級的師兄,更是在聯繫贊助公司、組織出版等方面幫了很大的忙。因此「薪火相傳」可以說是文保協會最溫暖的一抹底色。
鄭延潔補充道,協會從2008年到現在的資料、所購物品等都保存十分完好。協會每一屆工作的開展銜接都十分及時而且到位,從未出現過上一屆協會成員因為資料的缺失給新的一屆成員的工作開展造成困擾的事情。所以,可以說文保協會的每一屆成員都在用心、用自己的熱忱推動這個團隊的進步和成長。
打「開放合作」牌,打破發展悖論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從2008年以來,文物愛好與保護者協會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活動形式變得多樣化、豐富化,協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李智文在提及今後協會的發展方向時,向記者透露,文保協會以考古專業為依託,帶有一定的專業性的特點。而專業性的特點對於協會的發展而言,既是優勢,同時又是局限。協會的專業性保證了活動的檔次和水平,但同時也產生了距離感,再加上以前活動形式的單一,就難免會造成吸引力缺乏、新會員難以融入、會員流失的局面。所以,為了打破這個發展悖論,李智文說,今後在舉辦活動時,會特別注重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社團的合作,兼顧其它專業的特點,以更加多元化的活動形式促使會員融入其中。
此外,他還提到,考慮到目前本身設有考古專業的高校為數不多,擁有考古方面的社團的學校就更是少之又少了,所以,如果想把公眾考古做大、做好,協會就需要和外校不多的相關團體加強交流與合作,在「交流擴大化,形式多樣化,理念創新化,發展制度化」的治會理念的引導下,不懈努力,把協會二十多年來的深厚積澱真正挖掘出來,把協會真正地推出去。
附:李濟先生是當代中國考古學之父,1926他主持發掘的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是中國人主持發掘的第一個考古遺址,標誌著近代考古學的開端。為了紀念李濟先生對於中國考古學的開創之功,鼓勵更多的考古學子不斷進取,發現中國基金會於2012年設立了李濟考古學獎學金。目前已經組織了兩屆評選活動,共有24位同學(團體)獲此殊榮,另有29位同學獲得入圍提名。(吉林大學新聞網記者團中心站 呂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