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考古現場 活化考古成果 河南考古「鮮活」走近大眾

2021-01-14 大河網

  洛陽市首屆洛陽牡丹飛花大會在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舉行。中外嘉賓以詩會友,感受洛陽厚重的歷史文化。⑨3資料圖片

  □河南日報記者溫小娟

  「春秋時期的墓葬都沒有墓道嗎?」「古人是怎麼煉丹的?」……4月20日,在河南博物院舉行的2018年度河南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面對公眾拋出的各種問題,專家們一一作了解答。

  今年是省文物局連續第三年舉辦全省公眾考古報告會,消息發布不到一星期,吸引了數百名觀眾到現場聆聽。如今,文物考古正在褪去昔日神秘的面紗,從「高冷」走向大眾,從直播考古現場到普及文物知識,再到其他嘗試,我省文博系統正走出一條考古公眾化的獨特路子。

  打造生動鮮活的「移動課堂」

  「為什麼要把馬和狗埋到那個墓葬裡?它們是公馬還是母馬、是公狗還是母狗?」在當天報告會的互動環節,一位小朋友的提問讓人忍俊不禁。

  「小姑娘,你提出的問題非常重要。這是因為古代貴族生前出去視察、打獵時要騎馬、坐車,而狗會看門、領路、打獵,所以在死後也把馬、狗帶走繼續為他們服務……」臺上,考古專家馬俊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了小姑娘一個滿意的答案,也給在座聽眾上了一堂生動活潑的「歷史課」。

  這樣生動的課堂不僅僅體現在一場報告會上,更體現在河南考古人日常潛移默化的傳播中。為向大眾普及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201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開通官方微博「河南考古」。「河南考古」開通不久就試水直播考古發掘現場,先後打造了信陽城陽城遺址戰國楚墓的「2000多年牛肉湯」「沉睡兩千多年的寶劍」,以及「考古摔倒炫富」等多款「爆款」產品,吸粉無數。其中,去年10月,「河南考古」曬出的一堆堆文物碎片「炫富」圖短短幾天時間便吸引了數千萬網友的關注,成為文博行業傳播的標誌性事件,也為文博同行提供了經驗借鑑。

  考古公眾化成「業內共識」

  隨著我國考古事業不斷發展壯大,考古公眾化成「業內共識」。擁有「話語權」的業內人士、專家學者不僅自覺向社會推廣、普及文物考古知識,傳播方式也從過去的單向傳播向注重互動、體驗轉變。

  去年9月,平頂山市魯山望城崗冶鐵遺址發布「招募令」,在全國範圍內招募社會志願者和考古發掘技師。「這是我省首次嘗試志願者參與考古工作,邀請他們參與考古發掘、整理和宣傳講解工作。此外,該遺址在發掘期間的周末時間對公眾開放,這也是首次嘗試。」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讓不同專業背景的年輕人參與到考古工作中來,不僅給考古帶來新思路,也使考古從單向傳播變成互動體驗,使公眾考古落到實處。

  活化考古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河南是文物考古大省,僅去年實施的考古發掘項目就有282項。」省文物局局長田凱說,近年來河南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揭開了眾多歷史之謎。我們正通過各種方式讓考古成果活起來,如博物館展覽及考古體驗、建立遺址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等,真正將考古成果惠及民眾。

  在「活化」文物考古成果上,我省下了大功夫,建設了隋唐洛陽城、安陽殷墟、新鄭鄭韓故城等一批考古遺址公園和大遺址保護展示園區,不僅培育了文化旅遊主導產業,還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改善了人居環境,成了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此外,鄭州市大河村遺址博物館等公共文博場所也成了「公眾考古」重要場所,大家可以在這裡體驗考古,學習如何運用鑽探工具解密土層,發掘重要「寶貝」等。

  田凱表示,讓考古走近公眾,增強大家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文化遺產,才是文物考古的理想境界。


相關焦點

  • 網絡直播、現場觀摩考古有了最新「打開方式」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馬蕭林接受河南商報記者專訪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如果你對考古的認識停留在盜墓類影視作品和小說,那就out了。走進考古現場,看考古專家在你眼皮底下發掘,這才是認知考古最in的「打開方式」。
  • 2020年河南考古有啥新發現?「大咖」帶你穿越「考古現場」解鎖文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從魯山舊石器早中期洞穴遺址到黃山遺址仰韶時期的「木骨塑房」,從餘莊遺址龍山時期「禮制」的萌芽到二里頭「夏都」王朝的崛起……12月14日至15日,在為期兩天的2020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交流會上,全省文物界考古「大咖」齊聚一堂,用精彩的講述還原數十項考古發掘現場
  •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公眾考古實踐走入阜新
    日前,遼寧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與阜新市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讓考古學走近公眾」主題公眾考古實踐活動在阜新市博物館拉開大幕。1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遼寧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主動承擔起「向廣大社會公眾宣傳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識、提高全民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弘揚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責任,舉辦此次活動目的是將考古工作的全貌更真切地展現於公眾面前,讓其感受到考古學的真實、歷史的厚重以及中國文化的絢爛。
  •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河南佔4個!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河南佔4個!11月2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同時發布的還有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
  • 品讀|大眾化解讀的《中國考古大發現》,讓考古走出學術「象牙塔」
    譚玉貴 王其寶/文中國近代考古學誕生於1921年安特生發現仰韶文化,上承宋元明清以來的金石學,同時吸收借鑑了近代西方考古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以中國考古學家主持進行的河南安陽小屯殷墟與山東章丘城子崖遺址的發掘為標誌,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科體系。近百年來,我國考古工作者將考古發掘與文獻研究相結合,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央視今日將直播考古發掘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
    今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和百戲俑坑發掘將通過央視和陝西電視臺現場直播。  2009年6月,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開始第三次考古發掘,有何意外發現?揭開了哪些歷史謎團?
  • 甘肅集中出版四部考古學術著作 展示20年來考古發掘成果
    甘肅集中出版四部考古學術著作 展示20年來考古發掘成果 發布時間:2020-11-29 15:08: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記者
  • 他們對考古紀錄片「動手」了
    但貨真價實,這是一部考古主題紀錄片。  4月28日上線的5集紀錄片《古墓派·互動季:地下驚情》,跟著福建省福州市考古隊原隊長林果——1986年茶園山南宋墓葬發掘的參與者,還原當年抽絲剝繭、堪比「破案」的考古過程。這一次,觀眾不再是單純的觀看者。  觀眾「化身」現場考古學家,不同選擇走向不同劇情  讓我們先回到故事的起點。
  • 河南考古70年:重現華夏文明基因譜系
    近日在鄭州博物館開展的「追跡文明——新中國河南考古七十年展」上,1225件(套)珍貴文物展示了河南70年來的重大考古發現,華夏文明的基因譜系和發展鏈條得以重現。  新中國考古第一鏟從河南揮起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
  • 新中國考古從這裡起步!專家共聚新鄉紀念輝縣考古發掘70周年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袁楠 通訊員 郭強 饒勝11月7日,「紀念新中國輝縣考古發掘70周年暨古代文明研討會」在新鄉召開,來自國內外考古學界專家、高校學者、各級文物部門負責人160餘人,圍繞新鄉古代文明以及各領域研究熱點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為我省文物考古工作建言獻策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項目獲選「2019年國外考古新發現」
    來自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考古文博單位、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參加本次論壇。 頒獎現場
  • 河南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
    印次:1  ISBN:9787030662316  內容簡介:  本書在結合作者主持和參與的考古發掘新資料的基礎上,對河南境內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新石器時代幾個重要發展階段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 一場寶藏直播 數千萬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誕生
    今年適逢「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舉辦三十周年,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第一次以網絡會議的形式召開。5月1日至5月5日,央視新聞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進行全程直播,在線 「雲考古」,邀請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誕生,吸引了三千多萬網友在線觀看。來自各地的評審專家們坐在各自鏡頭前,在大屏幕上完成了集結。二十個入圍的考古項目匯報人向評審專家和網友們介紹考古新發現。
  • 邯鄲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
    邯鄲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 2018-08-14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大學牽手河南省文物局共建「生物考古實驗室」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李見新)近日,河南大學與河南省文物局共建「生物考古實驗室」揭牌暨成立儀式舉行。「在充分發揮省市考古單位豐富的文物資源優勢和河南大學綜合性大學學科、人才優勢的基礎上組建生物考古實驗室,將有效推動生物、考古、醫學、體育等多學科交叉融合,進一步提升古人類與古生物研究水平,形成聚集效應和虹吸效應,推動全省文物考古工作在新時期實現新突破。」
  • 成都考古部門例行考古時發現南朝佛像
    發掘現場成都考古部門例行考古時發現寶貝穿越千年 南朝佛像來逛寬窄巷將層層泥土撥開,一尊尊南朝佛像穿越一千五百年時光再次出現在世人面前。佛像嘴角揚起的那一絲神秘而又迷人的微笑,讓在場的考古人員忍不住連連稱嘆!近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對原成都水錶廠的一處空地進行例行考古時,意外發掘出了80餘件精美佛像,其中大多數為稀有南朝佛像。這些佛像保存完整,個別佛像上的貼金尚存,流彩隱約可見,一件單體倚坐式託塔天王像更是國內極為罕見的珍寶。據悉,這是近年來,成都首次出土如此大規模的南朝佛像。
  • 「考古中國」發布五項重大考古新成果 蚌埠禹會村遺址名列其中
    「考古中國」發布五項重大考古新成果 蚌埠禹會村遺址名列其中 2020-11-28 13:17:12   來源:蚌埠新聞網
  • 首個成都考古成果展金沙開幕 全面再現文物保護工作過程
    首個成都考古成果展金沙開幕 全面再現文物保護工作過程 2018-06-09 17:55: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都是啥?
    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其中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同時發布的還有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
  •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發布一晉國晚期高等級大墓考古成果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日前發布一晉國晚期高等級大墓的考古成果。考古專家表示,此墓葬為截至目前山西發掘的規模最大的東周墓葬,推測其為晉國晚期一位國君的夫人墓。此次發掘的墓葬位於山西省聞喜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內的邱家莊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