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現場觀摩考古有了最新「打開方式」

2021-01-14 環球網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馬蕭林接受河南商報記者專訪

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

如果你對考古的認識停留在盜墓類影視作品和小說,那就out了。走進考古現場,看考古專家在你眼皮底下發掘,這才是認知考古最in的「打開方式」。

從去年底起,「公眾考古」正「加速度」走入普通市民的生活。

在文物大省,「公眾考古」怎樣揭開考古神秘面紗,怎麼「讓文物活起來」?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馬蕭林博士接受了河南商報記者專訪。

本期欄目主持人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高雲

【盜墓作品】

文物價值被「誤讀」

河南商報記者:河南是文物大省,而現實中,不少人對文物的熱情源於盜墓類影視、文學作品,您怎麼看這個現象?

馬蕭林:一方面,這些作品中對文物、考古有所描述,讓民眾對文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而另一方面,有些作品以詭異、刺激的故事吸引眼球,虛構的環節容易引發誤解。

考古和盜墓,出發點以及對文物價值的判斷都截然不同。考古是為研究祖先遺留下來的東西,而盜墓則是純粹的挖寶。從考古的角度,文物價值包括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而有些盜墓類影視、小說作品片面強調文物的經濟價值,歪曲了文物的真正價值。

【公眾考古】

網絡直播考古發掘過程

河南商報記者:這兩年,「公眾考古」這個詞火了,讓人感覺到考古越來越接地氣、貼近生活。「公眾考古」方面,我省有哪些新嘗試?

馬蕭林:響應國家號召,「讓文物活起來」,「公眾考古」就成了繞不開的話題。

開展「公眾考古」,是時代發展、社會發展的需要,能滿足社會公眾對考古的認知需求。考古技術和文物保護技術的進步,也使得我們有條件面向公眾展示。

去年12月,河南考古領域首次嘗試網絡直播考古發掘過程,信陽城陽城址戰國大墓考古發掘一度成為網絡熱點。不論是「牛肉湯」還是「寶劍出鞘」,背後都有著專業團隊、科學技術支撐,這和以前在野外發掘不一樣。

「公眾考古」也體現了考古人的自信。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我省在「公眾考古」方面,會有更多的嘗試。比如,組織中小學生、周邊市民走進考古發掘現場進行觀摩體驗等。

【文物保護】

探索建設遺址公園

河南商報記者: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讓文物活起來,這方面我省有什麼做法?

馬蕭林: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深化考古研究,做好科普宣傳工作。我省每年大概七成以上的考古項目屬於搶救性發掘。因此需要深化考古研究,做好宣傳,以更好保護文物。

二是加強文物保護,支持和鼓勵文物保護單位對公眾開放。加強文物的保護與利用,建立考古遺址公園是很好的思路。對於滿足開放條件的古建築或近現代紀念性建築,我們支持和鼓勵當地管理部門或使用單位對公眾開放。

三是拓寬展示利用方式,更好服務社會公眾。對不可移動文物,就用原址展示、復原展示、模擬展示等方式。博物館免費開放讓可移動文物活起來。另外,圍繞文物的文創產品開發,是創意營銷和文物展示的很好契合點。

相關焦點

  • 直播考古現場 活化考古成果 河南考古「鮮活」走近大眾
    ……4月20日,在河南博物院舉行的2018年度河南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面對公眾拋出的各種問題,專家們一一作了解答。  今年是省文物局連續第三年舉辦全省公眾考古報告會,消息發布不到一星期,吸引了數百名觀眾到現場聆聽。如今,文物考古正在褪去昔日神秘的面紗,從「高冷」走向大眾,從直播考古現場到普及文物知識,再到其他嘗試,我省文博系統正走出一條考古公眾化的獨特路子。
  • 傳古沉船中發現金條 考古現場每天數百人參觀(圖)
    為了挖掘古沉船的秘密,寧波文保所專家最近正式進駐慈谿開始了考古工作。  有沒有最新發現?昨天,記者來到了考古現場。  考古現場  每天兩三百人來參觀  一條警戒線外,幾十個市民打著傘,一個個都踮著腳,望著幾十米開外的考古現場,有的帶著望遠鏡,有的舉著長槍大炮的鏡頭,對著考古現場一陣猛拍。有的市民用手機拍了,還不過癮,發到微博上實況直播。
  • 全球直播金字塔石棺挖掘工程
    9月17日,全球142個國家和地區將同時現場直播埃及金字塔的世界最古老石棺的考古挖掘進程。中央電視臺已與向全球提供直播共用信號的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達成協議,現場直播這一舉世矚目的挖掘活動。同時,央視將以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胡夫金字塔和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秦陵地宮作為古埃及和古中國兩大世界文明的標誌,進行一次頗有意義的考古學術電視對話。
  • 3D直播神經外科手術 專家議多學科協作促神經科學發展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8日在於北京舉行的神經科學論壇上進行了神經外科頂級手術演示,並進行了3D手術直播。中外數百位專家學者就國際神經科學領域內的最新動態,結合臨床實際進行了深入交流。神經系統疾病複雜程度高,治療風險大,需要多學科協作式綜合處理,建立一整套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的快速有效處理原則及協作模式,既是神經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疾病診療的迫切需要。
  • 本報參與直播的「雲考古」,吸引...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顧雲鵬、黃敏、李紅)走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雲考古」、雙語直播向全球推介武漢……湖北省文博系統圍繞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活動主題「文物賦彩全面小康」,充分利用媒體融合傳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這個遺產日顯得有點「潮」 。
  • 17日央視直播石棺打開 數億人目擊金字塔揭秘(圖)
    信報訊:埃及金字塔南北通道懸念將於17日揭開,中國觀眾可在當天CCTV一套(8:00--10:00)、十套(7:00--10:30)現場直播中收看揭秘全程昨天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主編盛振華向記者透露,央視已經正式獲得金字塔探秘活動中國內地的現場直播權。本報將於即日起與央視聯動報導這次探索。  盛振華介紹說這是央視繼老山漢墓發掘、撫仙湖考古後第三次也是首次跨國組織這種大規模的考古現場報導,基於前兩次的經驗,這次組織將更為嚴密,工作人員隊伍和資金投入也都比較龐大。
  • 實拍明定陵考古現場:郭沫若親臨現場指導,最後一張是萬曆的屍骨
    接下來下面這些是一些當年考古時候的照片,可以從中看出當年考古的狀況。在決定開挖定陵之後,考古人員進入地宮首先遇到的就是兩扇由整塊漢白玉石材製成的宮門,這給考古人員下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後來經過全體考古人員對古籍進行一遍遍的翻閱排查終於找到了一種宮廷之中的秘密工具,專門用來打開地宮大門的拐釘鑰匙,在這種秘密工具的幫助下考古人員終於打開了定陵的大門初步進入定陵。
  • 「第二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召開
    日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於12月5日至6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本次活動主題是「長課文和難課文的有效教學」,活動採用說課觀摩展示和交流研討的形式,通過全面解讀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長課文和難課文的編排理念和核心內容,立體呈現相關優秀課例,幫助廣大教師準確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
  • 一場寶藏直播 數千萬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誕生
    今年適逢「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舉辦三十周年,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第一次以網絡會議的形式召開。5月1日至5月5日,央視新聞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進行全程直播,在線 「雲考古」,邀請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誕生,吸引了三千多萬網友在線觀看。來自各地的評審專家們坐在各自鏡頭前,在大屏幕上完成了集結。二十個入圍的考古項目匯報人向評審專家和網友們介紹考古新發現。
  • 西安市農技中心成功舉辦2020年北美冬青生產現場觀摩暨西安花卉...
    12月15日,西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花卉研究室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北美冬青生產現場觀摩暨西安花卉生產研討會。本次觀摩會邀請了陝西省花卉協會、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的相關領導以及陝西師範大學、西安植物園、西安文理學院的相關專家、部分花卉生產企業的負責人、種植大戶等相關人員參加。
  • 央視今日將直播考古發掘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
    今日是我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和百戲俑坑發掘將通過央視和陝西電視臺現場直播。  2009年6月,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開始第三次考古發掘,有何意外發現?揭開了哪些歷史謎團?
  • 金字塔探秘直播倒計時 考古機器人抵埃及待命(圖)
    考古學家在「神秘洞口」內探測  本報記者馬寧報導:將於本月17日舉行的埃及金字塔探秘全球直播進入倒計時,「金字塔漫遊者」機器人已抵達埃及,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直播當天,胡夫金字塔洞口前將立起巨大的屏幕,供記者觀看探秘現場。  據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主編盛振華向記者透露,整個直播過程將歷時三個小時左右,目前同聲傳譯、信號處理等技術條件都已準備停當,屆時央視演播室將請來國內一流考古專家進行現場講解。中央電視臺駐埃及記者梁玉珍告訴記者,作為前方報導組成員,她目前正在進行緊張的直播籌備。
  • 機器人明天「考古」金字塔 央視明早7時全程直播
    明天,現場考古發掘進程將在全球142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實況轉播。中央電視臺已獲得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轉播權。中央一套從明早8時開始直播,中央十套從明早7時開始直播。
  • 菏澤牡丹「雲中」綻放 網絡直播帶紅相關產品
    同步舉辦的2020世界牡丹大會,以「雲直播」方式,各方名家隔空對話,共話牡丹產業發展,傳遞世界牡丹大會的主題:讓牡丹為人類帶來健康和美麗。  4月10日9時30分,省派菏澤市牡丹區都司鎮朱屯行政村第一書記劉珂打開大眾日報客戶端直播頁面,等著到10點看牡丹文化旅遊節的線上開幕直播。看完直播後,他說:「美輪美奐。網上看牡丹,別有一番美麗。」
  • 江油:召開早春馬鈴薯綠色高效種植技術現場觀摩及培訓會
    2021年1月8日,在武都鎮陽庭壩村1組召開早春馬鈴薯綠色高效種植技術現場觀摩及培訓會,全市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馬鈴薯種植大戶等共計50餘人參加現場會。參會人員觀摩了江油市明利家庭農場種薯切塊、種薯處理、機械開廂、播種、覆土、蓋膜的早春馬鈴薯一體化栽培技術、馬鈴薯新品種試驗、示範基地展示,並特邀綿陽市農科院薯類研究所博士餘韓開宗現場授課。
  • 朝鮮確認試射「北極星2」飛彈,金正恩現場觀摩批准實戰部署
    朝鮮確認試射「北極星2」飛彈,金正恩現場觀摩批准實戰部署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7-05-22 12:26 來源:
  • 中國移動5G高清直播石家莊集中隔離點建設現場
    中國移動全力做好現場網絡通信保障,於14日凌晨5點完成慢直播安裝及開通,目前已通過央視新聞、央視頻、學習強國、國資小新、中國移動(抖音、快手)等13家直播平臺對石家莊黃莊公寓隔離點進行高清直播,向全社會進行建設現場實況直播。
  • 甘肅武威舉辦澳洲白胚胎移植實操與現場觀摩培訓
    澳洲白胚胎移植實操與現場觀摩培訓研討會在武威普康現代農業產業園舉行。>  中國經濟網武威11月25日訊(記者李琛奇 陳發明)11月24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畜牧專家西蒙·貝爾、瑪麗亞·舍恩、keeta·多爾曼、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客座教授林春建博士、天津奧群董事長陳華等國內外專家和甘肅省、武威市畜牧獸醫方面的專家,武威市各縣區畜牧獸醫局管理與專業技術人員,武威市種羊場、規模化肉羊養殖場負責人等80多人,在甘肅武威普康現代農業產業園,現場觀摩了澳洲白胚胎移植實操並進行了培訓研討會
  • 嫦娥奔月,「胖五」飛天火箭發射現場觀摩, 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嫦娥奔月,「胖五」飛天火箭發射現場觀摩,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價格:1588元/人 價格包含:火箭發射現場觀禮費用、乘坐考斯特往返發射場交通費、酒店住宿費(含早)及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聯繫電話與報名方式:關注「北京航天河」微信公眾號,私信發射觀禮活動報名並留下聯繫方式,工作人員會儘快與您聯繫。
  • 靖西市召開發熱門診建設現場觀摩暨疫情防控推進會
    #靖西旅遊攻略#為加快推進鄉鎮衛生院發熱門診建設,充分發揮疫情防控前沿「哨點」作用,近日,靖西市衛生健康局組織召開發熱門診建設現場觀摩暨疫情防控推進會議現場會觀摩了靖西市祿峒鎮祿峒衛生院和新靖鎮中心衛生院的發熱門診建設,並聽取這兩個衛生院負責人的經驗介紹,現場觀摩結束後接著到靖西市衛生健康局召開疫情防控推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