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古沉船中發現金條 考古現場每天數百人參觀(圖)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傳古沉船中發現金條 考古現場每天數百人參觀(圖)
2014-06-16 11:01:13來源:錢江晚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慈谿潮塘江畔的一個工地「衝」出了一艘古船。本報的報導刊出後,這幾天,慈谿大街小巷,都在談論這艘船。在當地論壇、微博上,關於這艘船的傳言愈演愈烈,有的說發現了金條,還有的說,這是明代宋代的官船。

  為了挖掘古沉船的秘密,寧波文保所專家最近正式進駐慈谿開始了考古工作。

  有沒有最新發現?昨天,記者來到了考古現場。

  考古現場

  每天兩三百人來參觀

  一條警戒線外,幾十個市民打著傘,一個個都踮著腳,望著幾十米開外的考古現場,有的帶著望遠鏡,有的舉著長槍大炮的鏡頭,對著考古現場一陣猛拍。有的市民用手機拍了,還不過癮,發到微博上實況直播。

  「有沒有發現金元寶……」「船出來了嗎……」晚到的張先生,迎面見到幾個人,就關切地詢問。他說,自己來現場好幾趟了,畢竟是慈谿第一次發現古船,就想來看看有沒有發現什麼寶貝。

  現場維護秩序的保安告訴記者,自從沉船發現後,每天來現場的,最少也有兩三百人,最早的,天蒙蒙亮就趕來了。

  「開始還好點,他們就遠遠看,後來很多人好奇心驅使,就衝破警戒線,跑到船邊來看。有的越走越近,還爬到船上去,有的還問我們,能不能把挖出來的東西給他們看看……」

  參觀的市民越來越多,甚至於已經影響到正常的考古發掘工作,讓文物部門頭疼不已。為了確保考古工作順利進行,當地的文廣局在警戒線邊貼了一張告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潮塘江沉船遺址現由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慈谿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進行考古發掘,施工期間工地實施憑證入內,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考古發掘現場。」

  古沉船

  有重要的考古和研究價值

  現場秩序總算控制住了。不過,大家最關心的,還是考古工作到底有沒有新發現?

  昨天在現場,記者注意到,為了保護現場,沉船上方已經搭了一個簡易的棚子,考古人員正在裡面,用工具將船和淤泥分離。

  這兩天,全國多位船舶專家來看過古沉船了,都認為該船在船舶史上有重要的考古和研究價值。

  而在當地論壇上,實名認證的「市博物館」也發布了沉船挖掘的最新消息,簡單介紹了沉船的基本情況,對沉船的價值給予了肯定,澄清了坊間一些誇大其詞的傳言和猜測。

  慈谿市文物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不下雨的話,考古發掘工作預計二三十天內就能結束。屆時,關於沉船的年代、功用等才會有充分的研究與認定。他希望在考古發掘期間,過往和圍觀的市民能文明有序,不要進入警戒線內,避免幹擾考古工作。鄒洪珊

相關焦點

  • 黑海底發現距今2400年古沉船 幾乎完好
    關注我們,每天收到你意想不到的好文60多艘古沉船,且年代約在1300年前至2400年前,是世界上保存良好的、最古老的「完整沉船」,該發現振奮了所有考古人員,認為對古代世界造船術和航海業有重大認知改變。圖為古希臘沉船藏「全球最老電腦」(圖/達志影像/美聯社)研究人員表示,過去只在書本和草圖上見過古船,現在古船真貌首現,且古船的樣貌曾出現在一個古希臘陶器「海妖花瓶」(Siren Vase)的圖案上,推斷這是一艘貿易船
  • 我國首艘考古船「中國考古01」號曹妃甸探寶古沉船(圖)
    燕趙都市報記者張清華    2012年5月,灤南縣漁民在該縣東坑坨海域發現一條古代沉船。河北省考古部門在初步調查後,在東坑坨海域共發現了兩艘古代沉船,初步判斷東坑坨1號沉船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晚期至民國時期的銅皮木船。
  • 廣東「南海I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日下午,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出爐。此前備受矚目的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成功入選。 作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今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在全網直播,向公眾呈現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成果。
  • 我國首艘水下考古船抵達曹妃甸海域 探寶古沉船
    河北省考古部門在初步調查後,在東坑坨海域共發現了兩艘古代沉船,初步判斷東坑坨1號沉船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晚期至民國時期的銅皮木船。但該船屬於什麼性質結構,所屬的具體年代,是商船、民船,還是客船,船上載有什麼東西,一切懸而未決。
  • 美公司從大西洋沉船上撈出價值5億美元財寶(圖)
    美聯社報導,上述財寶在出水後被裝進數百個塑料箱內封存,然後搭乘貨運飛機抵達美國佛羅裡達州。目前,奧德賽公司拒絕透露任何有關這批古錢幣的具體信息,比如其發行國家、種類和面值等等,只是公布了發掘人員清點錢幣的照片,並宣稱各類金銀幣保存情況相當完好,很可能會成為世界各地收藏家的「寵兒」。  奧德賽公司表示,將把這些古錢幣以平均每枚1000美元的價格公開發售。
  • ...裡的西漢墓主墓室要整體搬走 考古專家建議對主墓室進行實驗室...
    墓室發掘現場墓室裡的隨葬品主墓室搬遷現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曼通訊員程召輝文圖前不久,大河報11月6日的AⅠ·09版以為題,刊發洛陽市發現一罕見西漢墓葬的報導。「這座西漢空心磚券大墓墓主人是誰?身份如何?墓葬發掘之後要如何進行保護?」諸如此類疑問,是讀者最關心的問題。11月22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墓葬考古搬遷工地現場得知,目前這座西漢空心磚券大墓的主墓室已經基本完成打包,整體搬遷工作即將展開。
  • 「邪門」的水下考古!專家打撈古船遇兩次異象,意外揭開沉船原因
    考古隊發現古代沉船,打撈時遇到「異象」,行駛中的船突然被卡住相比於正常的考古工作來說,水下的考古更加的難以進行,畢竟,一般的水下考古均是古代沉船或是古墓被水淹沒的情況,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對於古物的影響和損失是非常的嚴重的
  • 西班牙古沉船或值170億 哥倫比亞辛苦打撈卻未必能擁有
    古沉船或值170億。聖荷西是一艘300年前被英國船隻擊沉的西班牙大帆船,現已出現新的進展。據稱這艘船運送在南美洲殖民地收集的黃金,白銀和珍貴寶石,給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以資助西班牙人贏得戰爭。哥倫比亞稱,它於2015年首次發現這艘沉船,位於卡塔赫納海岸附近的某處。
  • 南海西沙群島水下考古新發現
    為了逐步探明南海尤其是西沙群島海域水下文化遺存的保存現狀和分布情況,有效保護西沙群島海域珍貴的水下文物資源,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海南省博物館於2018年3月至4月聯合開展並實施了2016-2017年度西沙群島水下考古調查項目,該項目主要包括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水下考古重點調查、華光礁潟湖內水下考古探測和華光礁已發現水下文化遺存複查等工作內容
  • 300 萬艘沉船的誘惑(圖)
    這如果不是好萊塢大片中的場景,就是孩子氣般的異想天開。但美國人約翰·莫裡斯和格瑞格·斯特姆卻把這變成了一樁賺錢的生意。他們共同創辦了奧德賽海洋探險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在海底進行沉船搜索、打撈工作,通過銷售打撈到的沉船物品賺取財富。  上世紀80 年代以來,屢屢見諸《時代》周刊和《國家地理》雜誌封面的海底探寶重大發現讓很多人對神秘的海底充滿了嚮往。
  • 直播考古現場 活化考古成果 河南考古「鮮活」走近大眾
    ……4月20日,在河南博物院舉行的2018年度河南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面對公眾拋出的各種問題,專家們一一作了解答。  今年是省文物局連續第三年舉辦全省公眾考古報告會,消息發布不到一星期,吸引了數百名觀眾到現場聆聽。如今,文物考古正在褪去昔日神秘的面紗,從「高冷」走向大眾,從直播考古現場到普及文物知識,再到其他嘗試,我省文博系統正走出一條考古公眾化的獨特路子。
  • 成都考古發現4000年前骨杖 或與宗教法杖有關
    3日,成都考古界又有新發現,在一片歡呼聲中,一根深埋地下4000餘年的骨杖重見天日。這根寶墩時期的骨杖到底是何物?他的主人用它來做啥?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負責人以及考古專家。
  • 英打撈隊尋找戰爭沉船寶藏
    報導稱,多年來進行的廣泛研究,已經確定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損失的7500艘商船中數百艘商船的位置。金條被運往美國和其他地方保管,並用來購買彈藥和貨物。雖然有很多關於哪艘船攜帶白銀的信息,但這些黃金運輸是保密的,這意味著關於攜帶黃金可能地點的數據很少。
  • 一場寶藏直播 數千萬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誕生
    5月1日至5月5日,央視新聞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進行全程直播,在線 「雲考古」,邀請網友雲端見證「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誕生,吸引了三千多萬網友在線觀看。來自各地的評審專家們坐在各自鏡頭前,在大屏幕上完成了集結。二十個入圍的考古項目匯報人向評審專家和網友們介紹考古新發現。
  • 在南海沉船中,發現了一條神秘的金腰帶,這個解釋應該比較合理
    水下考古,顧名思義就是在江河湖海等水域下展開考古工作,尤其是海底沉船,是考古專家們關注的重點,其中最著名的水下考古發現就是南海沉船,而且還找到了一件神秘的「金腰帶」,關於它的作用,就連專家也拿不準,但只有一種解釋比較合理,下面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秘。
  • 成都再發布考古重大發現:琉璃場燒造琉璃的古窯址找到了!
    來源標題:成都再發布考古重大發現:琉璃場燒造琉璃的古窯址找到了!成都東郊琉璃場,很多老成都耳熟能詳的一個地名。然而此處為何命名琉璃場,並沒有多少人深究。事實上,根據相關史料記載,這裡曾有一處從五代至宋元明時期、延續700多年的古瓷窯場。
  • 硬貨:黃金列車藏寶藏 海底沉船文物值大錢
    資料圖-寶藏\資料圖:2015年02月03日,廣東省陽江市,「南海1號」保護挖掘現場顯露出來的大量碗片。發掘現場出土了大概900多件瓷器、約120件金器,數千枚銅錢和少量的動物骨骼,後經考古識別,這些瓷器主要產自江西景德鎮窯系、浙江龍泉窯系、福建德化窯系等東南沿海地帶。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技術總監孫鍵說,「這艘古沉船上的文物種類豐富、數量龐大,可能有將近6萬件,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出土文物的數量幾乎每天都在增加,這將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 《我的世界》沉船發現「藏寶圖」,奇妙的海中尋寶之旅!
    今天Minecraft在大海中發現了一座沉船,雖然只有一半,但是有兩個寶箱,並且在其中一個寶箱中發現了「藏寶圖」,「藏寶圖」中究竟掩埋了塵封多年的秘密呢?於是Minecraft便開始了一次奇妙的海中尋寶之旅!
  • 上世紀打撈宋代沉船,發現神秘青銅鏡,古籍中的神話傳說是真的?
    上世紀打撈宋代沉船,發現神秘青銅鏡,古籍中的神話傳說是真的?文/詩雨論史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古人創造的很多物品,而且這些物品很多以現在的技術根本做不到。這些智慧的結晶在歷史的長河中,變成了更加寶貴的財富。
  • 成都考古發現4000年前骨杖 比三星堆權杖早千年[圖]
    原標題: 成都考古發現4000年前骨杖 比三星堆權杖早千年  工作人員在清理墓坑  4000年前的骨杖  昨日,成都考古界又有新發現,在一片歡呼聲中,一根深埋地下4000  在考古人員的操作下,那根深埋地下4000餘年的骨杖,被清理出土。考古人員告訴記者,該骨杖出土於一座豎穴土坑墓中,位於墓葬主人的左側,杖體通長1.04米,呈直線狀,杖首有握手處。據了解,這是目前全國首次發現寶墩時期的骨杖,初步判定,該骨杖與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溫江魚鳧村遺址同時代,比三星堆出土的權杖早10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