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沙群島水下考古新發現

2020-12-08 地球那點事

西沙群島是南海四大群島之一,位於南海中西部、海南本島的東南方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南海廣袤海域中的重要節點。西沙群島為離岸遠洋航行的船舶在南海漫漫航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位置參照,也是遠洋航行船舶避風、休整的臨時棲息之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與南洋群島、中南半島以及印度洋沿岸開展經濟、貿易活動與文化交流的航道要衝和重要橋梁。

中國先民發現、經營並利用西沙群島的歷史非常悠久,在諸多歷史文獻及輿圖中皆有關於西沙群島的記載和描述,經過長期生產、生活以及海洋貿易活動,西沙群島海域遺留下了大量水下文化遺存,這些水下文化遺存的時代主要集中於晚唐五代、宋元、明清和近現代,與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航線繁榮和興盛的時間基本吻合,展示了海上絲綢之路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的興盛景象。

為了逐步探明南海尤其是西沙群島海域水下文化遺存的保存現狀和分布情況,有效保護西沙群島海域珍貴的水下文物資源,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海南省博物館於2018年3月至4月聯合開展並實施了2016-2017年度西沙群島水下考古調查項目,該項目主要包括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水下考古重點調查、華光礁潟湖內水下考古探測和華光礁已發現水下文化遺存複查等工作內容。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環礁金銀島西南面礁盤所在海域,東北距金銀島約960米,南距礁盤邊緣約190米(圖1、2),靠近礁盤浪花線且水深淺,受水面風浪影響大,水中湧浪較急,水下工作時人員易受湧浪影響而來回漂動,難以固定、有效的停留在遺址內的工作區域,水下工作難度很大,南風天氣時由於遺址南部直接面向外海,沒有島礁的遮擋,受風浪影響更甚,北風天氣時遺址東北部的金銀島可以一定程度遮擋風力的影響,工作條件相對較好。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所在海域海底大部分區域為殼狀的珊瑚板巖,部分區域珊瑚板巖上還覆蓋有一層較薄的死鹿角珊瑚殘段堆積,地形有一定起伏,北部較淺,南部略深,高平潮時北部水深1.5米,南部水深2.2米,遺址南部有東北-西南向的四道衝溝,衝溝內堆積有大量鬆散的死鹿角珊瑚殘段和珊瑚沙,高平潮時溝底最大水深約6米,衝溝內散落有少量石質文物。

▲ 圖1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地理位置圖

▲ 圖2 金銀島一號沉船水面環境(平臺位於遺址的西北部)

2018年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水下考古重點調查僅發現一塊船板,位於遺址西北部,埋藏於海床表面以下約0.3米處,船板以上覆蓋有較多鬆散的鹿角珊瑚殘段和小塊珊瑚石。船板殘長1.6、殘寬0.1、厚0.06米,外表呈黑色,質地鬆軟,多枚鐵釘鑲嵌其中,表面可見大量海洋生物蛀蝕的孔洞。船板以上及周圍散落有大量陶瓷器碎片,船板所在區域海床表面還發現有一定數量的石質類文物(圖3)。

▲ 圖3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發現的船板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以石質類文物為主要堆積,石質類文物之間還發現有少量陶瓷器碎片,遺址整體分布略呈南北向,分布範圍南北長124米、東西寬72米(圖4、5、6)。

▲ 圖4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海底環境及遺物分布情況

▲圖5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遺物分布密集區攝影拼接圖(東西40米X南北50米)

遺址核心堆積區以北還發現一處陶瓷器碎片散落區,該區域陶瓷器碎片多發現於海床表面,以裝飾連續成組變體壽字紋的青花瓷碗、盤居多,與核心堆積區石質類文物之間和船板上發現的青花瓷器碎片在釉色、器形及紋飾等方面基本一致,陶瓷器碎片散落區周圍未見石質類文物,應是受到海浪衝刷從而遠離遺址核心堆積區後形成的堆積,分布範圍南北長65米、東西寬81米(圖6)。

▲圖6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平面圖

經過調查,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共計發現石質類文物665件,皆散落分布於海床表面,大多數石質類文物表面附著有珊瑚和海洋生物。根據功用可以將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發現的石質類文物分為建築構件、生活用器和船構件三類,其中以建築構件為大宗,發現647件,有石板、石條、石柱(圖7)、基座、須彌座(圖8)、屋面蓋板、地袱石、華拱、屋簷構件(圖9)、石鬥等,部分石質類文物浮雕有精美的花紋,花紋紋樣有一瓶青蓮紋(圖10)、纏枝花卉紋、綬帶紋等,生活用器共發現15件,器類較少,主要有石磨盤、石硯(圖11)、石擂缽、石杵等,船構件僅發現碇石3件。

▲ 圖7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石柱

▲圖8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石質須彌座

▲圖9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石質屋簷構件

▲圖10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一瓶青蓮石柱

▲圖11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出水石硯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殘存的陶瓷器多為碎片,主要發現於石質類文物之間和船板附近,2018年水下調查共計提取瓷器標本47件,以青花為主,釉色較暗,略發黑,器類有碗、盤、盞、匙等,裝飾紋樣比較單一,多見成組連續的變體壽字紋(圖12),部分碗底可見「雙泉」、「全興」等押款(圖13、14),另有少量的五彩、青白釉和白釉瓷器殘片。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水下遺物分類統計表

名稱

質地

數量(件)

地袱石

2

碇石

3

船板

1

華拱

1

基座

1

石板

534

石杵

4

石鬥

1

石鐳缽

5

石磨盤

4

石條

48

石柱

42

屋面蓋板

7

屋簷構件

6

須彌座

5

瓷器標本

47

石硯

2

合計(件)

713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雖然僅發現一塊原生狀態的船板,但船板附近分布有一定數量的陶瓷器碎片,且船板周圍遺址表面發現的石質類文物分布也較為密集,因此該水下遺存應為沉船遺址無疑。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石質類文物的種類、造型、裝飾花紋以及青花瓷器碎片的釉色、器形、紋飾等都與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的同類器物非常相近,尤其是裝飾連續成組變體壽字紋、器底有文字押款的青花瓷器在二處遺址皆有發現,這種青花瓷器在福建閩南地區德化、南靖、安溪等地窯址清代中晚期的遺存中也多有出土,因此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的時代與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相近,為清代中晚期,其性質應為從福建閩南地區出發為東南亞地區華人移民運輸石作和陶瓷器的船舶在金銀島附近觸礁沉沒後形成的堆積,石質類文物中的建築構件多用於建造宗廟或祠堂等。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船板的發現解決了珊瑚島一號、浪花礁二號等以石質類文物為主要堆積形式的水下文化遺存的性質,眾多水下遺物的發現也為海上絲綢之路等相關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石柱上雕刻的一瓶青蓮花紋、青花瓷器上「全興」、「雙泉」等押款和變體壽字紋紋樣等充分體現了海外華人濃厚的鄉土觀念和對傳統文化的堅持,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在東南亞等地的傳播和影響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核心堆積區西北邊緣發現有碇石三塊,碇石周圍沒有發現其他相關的遺蹟和遺物,但根據碇石的形狀和尺寸推測此處有可能曾有更多的沉船。

華光礁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環礁南部,是一個隱沒於水中、發育較為完整的環礁,東西長28、南北寬8公裡,低潮時部分環礁可露出海面,潟湖內水深6-32米,散布有大量暗礁,有南、北門與外海相通,南部口門大,北門較小。

2018年華光礁潟湖內水下考古探測使用了多波束測深系統、側掃聲吶、淺地層剖面儀、DGPS等設備,共計完成華光礁潟湖內掃測面積16平方千米,獲取了華光礁潟湖內的水深、海底地貌、底質模型與圖像等基礎資料,發現水下疑點多處,並對其中的2處疑點開展了潛水探摸和確認(圖15)。

▲ 圖15 華光礁水下考古探測水下探頭照片

在以往的水下考古調查中,華光礁礁盤及外側礁盤臺地上已發現水下文化遺存9處,其中2007、2008年發掘的華光礁一號南宋沉船遺址即為其中最具代表性意義的發現。2018年對華光礁一號南宋沉船遺址以外的其餘8處水下文化遺存開展了複查工作,水下複查面積達296000餘平方米,確認了這8處水下文化遺存的分布範圍和保存現狀(圖16、17、18)。水下複查中採用了新的調查方法,即水下隊員通過水下搜索探明遺存的「四至」範圍後,利用高精度手持GPS接收器自帶的區域定位功能標註和計算出該處遺存的面積及分布。調查方法的改變使得本次複查水下搜索麵積擴大,對水下遺址、遺物點面積的計算更加精確,所有複查對象的分布範圍在原基礎上皆有所擴大,水下遺存遺物散落區與密集分布區的範圍更加明了,對水下遺址或遺物點的認識也更加清晰。在水下複查工作的基礎上,根據現有保存狀況對華光礁已發現的8處水下文化遺存提出了針對性的分類保護建議。

請點擊輸

來源:文博中國

相關焦點

  • 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美麗的西沙群島!
    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美麗的西沙群島西沙群島,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由宣德群島、永樂群島、東島、中建島、華光礁等構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多個暗礁暗灘。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西沙群島中的珊瑚島自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又佔領了甘泉島和金銀島。1974年1月19日,中越西沙海戰隨即爆發,中國軍隊收復了珊瑚島、甘泉島、金銀島等三島,越軍被驅逐出整個西沙群島。
  • 西沙群島,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是我國的海防前哨
    西沙群島,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由宣德群島、永樂群島、華光礁、東島、中建島等構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多個暗礁暗灘。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西沙群島中的珊瑚島自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又佔領了甘泉島和金銀島。
  • 西沙永樂群島甘泉島唐宋遺址 甘泉未竭 遺風猶存
    1909年,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巡海時發現此島中部低地有淡水井兩口,井水甘甜可飲用,「甘泉島」因此得名,而這口甘泉卻在更早之前就已經被人類享用。在島上生活離不開淡水,甘泉島是我國西沙群島中為數不多的有淡水的島嶼,漁民祖輩總結的航海針經書或《更路簿》多有記載,我國古代漁民、商船遠洋可以在此臨時補充淡水乃至居住等待救援。
  • 海南周刊丨西沙永樂群島甘泉島唐宋遺址:甘泉未竭 遺風猶存
    1991年,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王恆傑同志到西沙群島進行調查,在甘泉島上發現甕棺、夾砂陶器、石器等一批史前至秦漢戰國時期文物,同時,對島上的3座小廟和魏晉、隋至清的陶瓷殘片進行了記錄和採集,將甘泉島的開發歷史推前至史前時期。  1996年,考古人員在西沙文物普查時,特地在遺址旁立下了「西沙甘泉島唐宋遺址」石碑,這是中國在南海樹立的第一塊文物保護碑。
  • 中國的馬爾地夫——西沙群島
    ,發現了 20 年前關於三叔的重大秘密。對西沙海底墓描寫,讓我對西沙群島更多了一層神秘色彩。 而現實生活中,西沙群島也同樣神秘。 大部分人對西沙群島的初印象應該來自於小學的那篇課文《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西沙群島是南海上的一群島嶼,是我國的海防前哨。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 我國首次對內海內河及內湖水下文物進行全面普查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就已陸續在福建、廣東沿海及西沙群島附近海域開始了水下文物調查,發現了100餘處水下文物遺址線索。    今年5月,水下考古工作者首次對位於遠海的西沙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與此同時還分別對華光礁、玉琢礁、北礁等海域進行了水下考古調查,新發現沉船遺址10處。
  • 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
    我國南海四大群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開發好後遠勝馬爾地夫。今天我們來談談四大群島中東沙和西沙群島的最新情況。這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貝殼沙堆積在礁平臺上而形成的珊瑚島,呈橢圓形,是西沙群島陸地面積最大的島嶼,在南沙島礁吹填以前曾一直是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目前填海,永興島已和0.08平方公裡的石島融為一體。NO.2 東島島嶼面積:1.7平方公裡東島位於永興島東南約50公裡,是西沙群島中面積第二大島,名稱來源是以七連嶼為標準。
  • 西沙群島的春天
    西沙群島沒有我們熟悉的節奏分明的四季,誇張一點說,它只有一個季節,那就是夏季。但是仔細推敲,還是能找到季節的神秘律動的。  出發前,詳細查過西沙群島十餘年來的氣候資料,發現它可以分成兩個季節:雨季和旱季,雨季大致是5月至11月,餘下的為旱季,畢竟處在海洋中央,這個旱季只是雨水少些,所以也被稱為多雨季和少雨季。
  • 廣東「南海I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日下午,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出爐。此前備受矚目的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成功入選。 作為中國考古界的「奧斯卡獎」,今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在全網直播,向公眾呈現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成果。
  • 西沙群島在哪裡 去西沙群島有什麼限制
    在祖國遼闊的海域上,有一片島嶼像朵朵星蓮、顆顆珍珠浮於萬頃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嚮往的充滿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島。那西沙群島在哪裡呢?下面就來看看它的具體位置。  西沙群島在哪裡  西沙群島在海南省三沙市,處於中國大陸、東沙群島與海南島及中沙、南沙群島之間的中心環節,為中國與南洋群島
  • 越南無法律依據宣稱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
    5月2日以來,越南方面出動包括武裝船隻在內的大批船隻,長途奔行150多海裡,非法強力幹擾中方作業,衝撞在現場執行護航安全保衛任務的中國政府公務船,還向該海域派出「蛙人」等水下特工,大量布放漁網、漂浮物等障礙物,阻塞該海域主要航道,對南海航行自由與航行安全構成威脅。
  • 中國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無可爭辯
    我們在這裡引用確鑿的史實記載和官方文件,以揭穿和駁斥越南當局所編造的謊言,明白無誤地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享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一、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早在公元前兩世紀的漢武帝時代,中國人民就開始在南海航行。中國人民通過長期的航海實踐,先後發現了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 中國即將開通西沙群島旅遊 可鞏固南海主權
    今天我們首先要將視線投向西沙群島,在南海的爭端當中完全沒有爭議的就是西沙群島,自古以來西沙群島就是中國的領土,然而最近越南卻在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問題上是小動作不斷。近日前有消息說,越南的僧侶準備要前往南沙群島並且進駐島上寺廟以彰顯主權之後,3月16日,越南外交部又宣稱對南沙、西沙擁有主權,並且要中方停止侵犯。
  • 隔世秘境西沙群島(圖)
    翻開中國地圖冊,在南中國海那片蔚藍大海深處、在紅色珊瑚礁和藍色海水的圖標後面藏著一個叫做西沙群島的地方。這裡是我國南海中部陸域面積最大的珊瑚島群,位於海南島與中沙群島大環礁之間,由32座島嶼、8座環礁、1座臺礁和一座獨立的暗礁組成。由於地處海南島東南約330公裡的海面上,長期以來人跡罕至,所以這裡有保存完好的海洋生態系統。
  • 中國首次全面普查內海、內河及內湖的水下文物
    中國擁有1.8萬多公裡長的海岸線,12.3萬公裡的內河航運裡程,以及兩萬多個天然湖泊,歷史上留存了豐富的水下文化遺產。     在此次全國水下文物普查中,文物部門將會同海軍以及海洋、國土資源、科技、石油勘探等部門開展多學科合作,不僅確定水下遺址的位置,還將根據其價值公布為水下文物保護單位和水下文物保護區。文物部門還將在此基礎上開展水下文物搶救保護工作。
  • 富饒的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國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淺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群島的海裡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林裡棲息著各種海鳥。遍地都是鳥蛋。樹下堆積著一層厚厚的鳥糞,這是非常寶貴的肥料。富饒的西沙群島,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隨著祖國建設事業的發展,可愛的西沙群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 水下考古不是簡單的「海底撈」!更多依賴海洋探測和潛水技術
    經專家論證,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沒位置,並出水一批沉艦遺物,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這些年,水下考古成果豐碩,從「南海一號」到江口沉銀,從「華光礁一號」到甲午沉艦,水下考古不但讓眾多珍貴文物浮出水面,而且為歷史研究點亮了一盞明燈。那麼,究竟什麼是水下考古?它與陸上考古相比有哪些不同?
  • 中國人不僅是最先發現命名了南海,還最早管理了南海諸島
    那麼為什麼說南海的東沙群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屬於中國的領土呢?作為中國人,必須要了解這段歷史。一,中國最早發現南海諸島當中國進入了成熟的文明國家的時候,東南亞的各國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因此,中國成為了三沙群島最早的發現者。也因為此,中國也最早給南海諸島取了名字。
  • 西沙群島只能跟團去嗎 西沙群島能自由行嗎
    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在小學的課本上就了解過,是一個風景優美且原生態的地方,不少人也想去這個地方看看,但是還不清楚西沙群島在哪裡?想去旅遊的話也要了解清楚西沙群島只能跟團去嗎這個問題,下面小編就詳細給大家解答下吧。
  • 西沙群島在哪個省 地理位置詳解
    導讀:西沙群島是很多人有所了解的地方,早在以前的課文中學習過,但是對於西沙群島旅遊,很多人沒去過。西沙群島在哪裡呢?  西沙群島在哪個省 地理位置詳解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的西北部,距海南島東南方180多海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