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丨西沙永樂群島甘泉島唐宋遺址:甘泉未竭 遺風猶存

2021-01-07 南海網

  海南日報記者 王迎春

  不勝枚舉的南海諸島中從不缺少靜默的島嶼,有些荒無人煙的小島,卻有著延續千年的人文氣息。從遠古時代起,我國人民便在這裡生產、生活和繁衍,在島嶼上留下了相關活動的遺蹟和遺物。省博物館即將開展的「海南七十年考古成果展」中,島嶼考古是無法忽略的。

航拍甘泉島。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通訊員 劉影 攝

  從衛星影像上看,甘泉島就像海上一面鑲著美麗銀邊的小圓鏡,映照出一孔藍天和滿眼蒼翠。這個南北長70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約0.3平方公裡的橢圓形小島位於西沙永樂群島的西部,是西沙群島中露出海面時間最晚的島嶼。

  被沙堤圍繞的甘泉島地勢較高,而島中間低平,周圍珊瑚礁環繞的景象和大且完整的礁盤共同充盈著清澈透明的海水,珊瑚、海葵、熱帶魚群應接不暇。就是這樣一個海底世界樂園之上,設立著目前中國最南端的文物保護單位——「西沙甘泉島唐宋遺址」。

  瓷片露端倪

  「已得淡水,食之甚甘,掘地不過丈餘耳,餘嘗之,果甚甘美,即以名甘泉島,勒石堅桅,掛旗為紀念焉。」 1909年,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李準巡海時發現此島中部低地有淡水井兩口,井水甘甜可飲用,「甘泉島」因此得名,而這口甘泉卻在更早之前就已經被人類享用。

  在島上生活離不開淡水,甘泉島是我國西沙群島中為數不多的有淡水的島嶼,漁民祖輩總結的航海針經書或《更路簿》多有記載,我國古代漁民、商船遠洋可以在此臨時補充淡水乃至居住等待救援。

  由於島嶼周邊礁石過多,不利於漁民漁船開展近海作業,因此甘泉島並無常駐居民。如今的甘泉島是一座無人島,島上保持著非常原始的生態環境。甘泉島的考古工作始於20世紀70年代,1974年3月,解放軍戰士在甘泉島的西北部挖出了7件唐宋瓷片,這也成為西沙群島島嶼考古的發端之一。

02號甘泉井。海南省博物館供圖

  唐宋瓷片的重見天日讓考古界興奮不已,同年廣東省博物館和海南行政區文化局的文物工作者們在此基礎上對甘泉島進行首次考古調查,採集和試掘出37件瓷片。其中11件為唐至五代的青釉瓷器;26件是宋代的青白釉瓷器,這些殘件的「真實身份」有宋代青釉四系罐的口沿、青白瓷粉盒、劃花平底碗,考古人員同時還發現了一片鐵鍋的口沿。

  不過,在島上挖掘出的全部瓷片都沒有被海水衝刷和珊瑚包裹的痕跡。瓷片既沒有被海水浸泡,也未被粘上珊瑚,那麼就可能證明,這些瓷器不是被海潮衝上岸的,而是由古代先民直接帶上島的,文物就這樣在無形中透露出了它們的「身世」。

  甘泉古今同

  漁船依水而臥,閃爍的漁火與月光一同倒映在水中,在海面上撒下點點碎碎的銀光。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時期,登上甘泉島的漁民曾在這個小島上披星戴月,勞作生息,留下了頗多歷經千年、如今看來卻仍舊生動鮮活的痕跡。

  線索就藏在飽經滄桑的歷史遺物中,1974年出土的這批殘片雖然數量不多,但品種複雜,質地粗糙,顯然是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與廣東一帶發現的唐宋墓葬中出土的文物類似。更值得重視的是,那片鐵鍋的口沿,是漁民在甘泉島上生活居住的見證,他們也可能是最早利用島上淡水的唐代廣東移民。此時,人們對於該處為一處唐宋時期居住遺址的推測已然初具形態。

  翌年3月至5月,廣東省博物館和海南行政區文化局再次對甘泉島唐宋居住遺址進行了發掘,此次出土了陶瓷器72件、鐵器5件以及數量較多的鰹鳥骨和螺殼等,這些都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該遺址的了解。

01號甘泉井。海南省博物館供圖

  唐代青釉陶雙耳罐、卷沿罐,宋代青白釉瓶、四系小罐、青釉碗、劃花大碗、蓮花紋大碗,突唇碗、粉盒……專家發現這些瓷器的質地、款式與花色和先前廣州西村窯址出土的相仿。另外,出土的鐵刀、鐵鑿等生產工具,以及收集到的幾件唐代炊具鐵鍋殘片、宋代泥質灰褐陶擂體殘片和幾枚宋、明代銅幣等遺物都不斷拼湊出甘泉島乃至整個西沙群島更為豐沛完整的歷史面貌。

  除了日常生活用的瓷器之外,在甘泉島的西北部,考古隊員還發現了一座我國唐宋時期漁民建造的磚牆小廟,更有珊瑚石壘砌的小廟多達13座。漁民在安閒休憩的打漁生活以外,創造的這些精神寄託的場所,又為後人展現著當時安寧之下的繁盛狀態和千古猶存的遺風餘韻。

  1991年,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王恆傑同志到西沙群島進行調查,在甘泉島上發現甕棺、夾砂陶器、石器等一批史前至秦漢戰國時期文物,同時,對島上的3座小廟和魏晉、隋至清的陶瓷殘片進行了記錄和採集,將甘泉島的開發歷史推前至史前時期。

  1996年,考古人員在西沙文物普查時,特地在遺址旁立下了「西沙甘泉島唐宋遺址」石碑,這是中國在南海樹立的第一塊文物保護碑。十年之後,「西沙甘泉島唐宋遺址」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那些撥開歷史迷霧,來到我們面前的唐宋古代生活用品和中國古代貨幣,充分證明了甘泉島是中國先民居住開發的島嶼,這為我們維護南海主權提供了考古和歷史依據,這裡湧動著的華夏文明血脈奔騰至今,就如同那口跨越千年未竭的甘泉一般。

  島嶼考古

  小紀實

  首次西沙群島考古調查

  1974年和1975年,廣東省文物管理部門組織專業人員對西沙群島先後進行兩次考古調查,在永興島、北島、南島、金銀島、南沙洲、北礁等11處島礁採集到一批陶瓷器及漢至明代銅錢等遺物。其中,瓷器有宋代青釉小口罐、雙魚洗 ,元代青釉盤,明代青白釉盤和青花盤、碗,清代青花碗、杯、碟和壺等。

  南沙群島考古調查

  1993年5月—6月,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專業人員對南沙群島的北子島、太平島、鄭和群礁、永暑礁、南威島、南康暗沙等20多個島洲沙礁進行考古調查,發現了多處古代文化遺物點,採集到漢代幾何印紋陶甕、陶罐,唐宋時期青瓷碗,明清時期青花瓷器及一些中國銅錢等遺物。

  西沙群島文物普查

  1996年4月—5月,中國歷史博物館與海南、廣東兩省專業人員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西沙群島實施文物普查。在18座島嶼沙洲採集到較豐富的唐至近現代青釉、青白釉、白釉、青花等陶瓷器,器形主要有罐、碗、洗、盤、壺、瓶、杯、碟、盒等,均為江西、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民窯產品。

  島嶼考古價值

  這些島嶼考古發現的遺物是我國海南、華南地區先民為開發、經營、建設南海所攜去的,是中國歷代漁民、商人、航海家在南沙海域生活、漁作、交通往來的史跡。其分布並非孤立和偶然,而是有時空的連續性與廣泛性。顯示了我國先民在南海的活動不是一個點、一個線,而是一個面,表明我國對南海區域的開發是久遠、廣闊、持久的,並且經營至今。(王迎春 輯)

原標題:西沙永樂群島甘泉島唐宋遺址 甘泉未竭 遺風猶存

責任編輯:林鴻偉

相關焦點

  • 西沙永樂群島甘泉島唐宋遺址 甘泉未竭 遺風猶存
    從衛星影像上看,甘泉島就像海上一面鑲著美麗銀邊的小圓鏡,映照出一孔藍天和滿眼蒼翠。這個南北長70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約0.3平方公裡的橢圓形小島位於西沙永樂群島的西部,是西沙群島中露出海面時間最晚的島嶼。被沙堤圍繞的甘泉島地勢較高,而島中間低平,周圍珊瑚礁環繞的景象和大且完整的礁盤共同充盈著清澈透明的海水,珊瑚、海葵、熱帶魚群應接不暇。
  • 海南日報數字報-風雨中探訪西沙永樂群島——甘泉島上紅旗飄揚
    ■ 本報記者 趙優  來到三沙市,怎能錯過前往永樂群島的機會?
  • 衛星航拍西沙群島10大島嶼,最大永興島2k㎡多,最小不足0.3k㎡
    NO.4 盤石嶼島嶼面積:0.4平方公裡盤石嶼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群島中,在華光礁以南7海裡、中建島東北30.5海裡處。NO.6 金銀島島嶼面積:0.36平方公裡金銀島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群島中,在永樂環礁西端,四周有沙洲和出水礁石。島上樹木茂盛,普遍有草海桐林,斷續有麻楓桐林,成片海岸桐林生長在硬碟磷質石灰土上,北岸有水芫花巖生植被。
  • 東沙群島和西沙群島
    我國南海四大群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開發好後遠勝馬爾地夫。今天我們來談談四大群島中東沙和西沙群島的最新情況。NO.6 金銀島島嶼面積:0.36平方公裡金銀島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群島中,在永樂環礁西端,四周有沙洲和出水礁石。島上樹木茂盛,普遍有草海桐林,斷續有麻楓桐林,成片海岸桐林生長在硬碟磷質石灰土上,北岸有水芫花巖生植被。鳥類繁多,鳥糞資源豐富。
  • 西沙群島有什麼旅遊景點可以玩 西沙群島景點攻略
    西沙群島有什麼旅遊景點可以玩 西沙群島景點攻略  永興島——第一大島·熱帶植物園  其中屬於宣德群島的永興島是西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面積2平方多公裡,三沙市的政府駐地就在這裡。原來海南的居民稱之為「貓峙」,據說是因為島上有老鼠,所以漁民帶貓到島上,故而得名。  在島上留下了許多戰爭時期的遺址,當然這裡也有著許多「中國最南端的場所」,例如郵局等等。
  • 風雨中踏訪三沙甘泉島:國旗在這裡升起
    中新社三沙7月20日電 題:風雨中踏訪三沙甘泉島:國旗在這裡升起  中新社記者 王子謙  三沙市的大小島礁如珍珠灑在廣闊的南海,但要登上小島卻實為不易。近日西沙海域風雨交加,中新社記者跟隨三沙市永樂群島工委管委會,在暴風雨中登上甘泉島。
  • 海南日報數字報-泉水甘甜的甘泉島
    5月25日上午,「中國考古01號」船抵達文昌清瀾港,意味著從4月12日至今長達43天的西沙群島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順利結束
  • 中國南海旅遊,首推西沙群島8大最美島、嶼、礁,網友:海太美了
    倘若說海南是東方夏威夷,那麼三沙毫無置疑是這片土地上最神秘最靈動的地方,她讓人心之嚮往,在深邃而湛藍的中國南海之中,有數百個島、礁、灘和沙洲散落在其中,她們組成了中國最美的南海諸群島,仿佛這裡是上天散落的淨土。那三沙到底有多美呢?今天就帶你去體驗三沙最美的群島之一—西沙群島。西沙群島是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也是三沙市市政府駐地所在。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甘泉島居民首次駐島過年
    本報訊 (記者李佳飛 王紅衛 特約記者郭詩琳)2月21日上午11時許,經過約3個小時的航程,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傑乘坐海警「萬寧」號輪船從三沙永興島到達甘泉島
  • 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美麗的西沙群島!
    ,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由宣德群島、永樂群島、東島、中建島、華光礁等構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多個暗礁暗灘。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西沙群島中的珊瑚島自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又佔領了甘泉島和金銀島。1974年1月19日,中越西沙海戰隨即爆發,中國軍隊收復了珊瑚島、甘泉島、金銀島等三島,越軍被驅逐出整個西沙群島。
  • 西沙海戰:南越自認強大炮擊西沙甘泉島,鄧小平提議乘勝收復三島
    南海南海的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東沙群島,歷來是中國固有領土有句古話:「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勤勞又富有智慧的華夏百姓為了生活,早已經將足跡遍布南海各地。早在漢朝時期史料就有華夏百姓在西沙海域生活和捕魚的記錄。
  • 珊瑚為國土增色——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由宣德群島、永樂群島、華光礁、東島、中建島等構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多個暗礁暗灘。 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
  • 西沙群島,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是我國的海防前哨
    西沙群島,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由宣德群島、永樂群島、華光礁、東島、中建島等構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多個暗礁暗灘。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西沙群島中的珊瑚島自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又佔領了甘泉島和金銀島。
  • 西沙群島海洋漁業資源調查研究
    西沙群島地理位置位於15°46』49」N(中建島)—16°58』56」N(趙述島)、111°11』40」E(中建島)—112°44』22」E(東島)之間。以112°E為界,西沙群島又分為東、西兩群,東群為宣德群島,西群為永樂群島。
  • 西沙群島在哪個省 地理位置詳解
    導讀:西沙群島是很多人有所了解的地方,早在以前的課文中學習過,但是對於西沙群島旅遊,很多人沒去過。西沙群島在哪裡呢?  西沙群島在哪個省 地理位置詳解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的西北部,距海南島東南方180多海裡處
  • 風景十分獨特、也很有趣,值得一遊的西沙群島
    這個地方是我們國家的西沙群島。事實上,它還有一個很好的名字叫寶石島,就像鑲嵌在南海西北部的寶石一樣。西沙群島位於海南島東南部。這裡的溫度又熱又溼,但不像內陸地區那麼熱,也不會特別低。它將在16到35度之間。從每年的十月到八月,這將是參觀這裡的黃金時間。永興島是西沙群島最大的島嶼。從俯視圖可以看出,這個島是一個橢圓形的珊瑚島。
  • 西沙群島遊明年開放淡水島,啟用新遊輪遊客仍限12-65歲
    累計超過萬人遊覽過西沙西沙群島距海南島約180海裡,是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永樂群島是最先開放的西沙旅遊目的地,目前正式開放的旅遊觀光島嶼包括鴨公島、全富島和銀嶼島三個島嶼。而西沙群島內的東島屬於軍事特區,沒有許可是嚴禁入島的。
  • 僅對中國人開放,這座真正「人美景少」的群島秘境,終於復航!
    它就是我們從小就熟悉,卻一直未到達的——西沙群島。曾有人說,不到南海,不知道海洋的博大;不到西沙,不知道大海的神奇。而去過的人更深有體會地表示:「西沙歸來不看海,從此馬代是路人」。先來簡單了解一下西沙群島西沙群島隸屬於三沙市,中國最南端的地級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