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三沙市,怎能錯過前往永樂群島的機會?7月18日早上7時,本報記者與多家媒體同行一起踏上前往永樂群島的路途。從永興島向西40海裡,就是令人神往的美麗島鏈。
都說出海不易,記者真切體會到了路途之艱難:海上陣風7級,浪高2米,500噸級的公務船在茫茫大海上渺小得可憐,一波波海浪襲來,船隻向上顛起又重重落下,舷窗外巨大的水花飛濺,發出可怕的嘶吼。
經過近3個小時的航行,公務船終於靠近永樂群島的「中樞」——晉卿島。因島嶼附近圍繞著大大小小的礁盤,大型船隻無法靠岸,只能由小艇接送船上人員。卸載好補給物資後,衝鋒舟向著甘泉島駛去,有一群飛魚「嗖」地從身邊飛過,又迅速扎入海裡。
當日天公不作美,鐵青著臉,狂風呼號掀起滾滾海濤,暴雨沒有任何阻擋地拍打在臉上,目之所及,一片茫茫。「島礁想著美麗浪漫,去得也艱難。」同行的永樂群島工委管委會副主任郭勇說,幾百年來,西沙群島的漁民們就是這樣搏擊風浪,守護這片祖宗海。
雨勢漸小,海水由深藍轉為碧綠,綠樹蔥蘢的甘泉島終於出現在視野中。踏上潔白的沙灘,踩著細碎的珊瑚石,一塊印刻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泉島遺址」的石碑佇立眼前,提醒著人們:這裡世代都有中國漁民在此耕海。
「甘泉島是西沙群島唯一有淡水井的島嶼。」郭勇當起了導遊,帶領大家穿過樹林掩映的小路,順著取水的塑料水管,找到了島上居民賴以生存的紅磚古井。這座0.3平方公裡的小島,名字也得於此:清末李準巡海時發現此島泉水甘甜可飲,遂命名為「甘泉島」。
9戶,12人,是甘泉島上的常住居民,同瓊海潭門的祖輩們一樣,靠在附近打漁為生。水泥旗臺邊,居民們正在準備升國旗。由於水泥旗臺上的不鏽鋼旗杆底部被大風吹斷,甘泉島居委會委員陳祥清正跪在沙土地上,用小鐵鏟挖洞,其他居民則用漁網線將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綁在旗杆上,隨後,眾人合力,將旗杆豎立。「國旗一定要飄揚在甘泉島上空。」來不及拭去腿上的沙土,陳祥清指向沙灘邊一棵綁著木桿的樹,「多少年來,國旗一直掛在那裡。」
海風吹拂,紅旗在碧藍大海的照耀下愈發鮮豔。
(本報永興島7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