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8 13:17:12 來源:蚌埠新聞網
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蚌埠佔1項。這5項考古新成果分別是蚌埠禹會村遺址、偃師二...
記者 何沛
11月2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蚌埠佔1項。這5項考古新成果分別是蚌埠禹會村遺址、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
禹會村遺址位於我市塗山南麓,因「禹會諸侯於塗山」的歷史記載而得名。考古發現雙墩文化、龍山文化遺存,其中龍山文化遺址規模達到200萬平方米。今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禹會村龍山文化城址的城垣進行了解剖發掘,揭示了北、東城垣的堆築過程,以及城垣內、外壕溝的結構。城垣內外壕溝出土的陶器標本均屬於龍山文化早中期,測年範圍為距今4400年—4100年之間,整體規模超過18萬平方米。城垣及內外壕溝環繞的城址結構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外壕淺而平緩,內壕深而狹窄,推測不僅與堆築城牆的取土行為有關,還應該是城垣特殊的防水、排水功能的體現。
據悉,禹會村龍山文化城址是迄今考古發現淮河中遊地區規模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址,是江淮地區文明化進程的重要實物資料。禹會村遺址考古項目取得重要發現,為探尋早期中國文明起源提供了有力佐證,將有力推動夏文化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等重大學術課題。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