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國」發布五項重大考古新成果 蚌埠禹會村遺址名列其中

2020-11-30 安青網

「考古中國」發布五項重大考古新成果 蚌埠禹會村遺址名列其中

2020-11-28 13:17:12   來源:蚌埠新聞網    

【摘要】

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蚌埠佔1項。這5項考古新成果分別是蚌埠禹會村遺址、偃師二...

記者 何沛

11月2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蚌埠佔1項。這5項考古新成果分別是蚌埠禹會村遺址、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

禹會村遺址位於我市塗山南麓,因「禹會諸侯於塗山」的歷史記載而得名。考古發現雙墩文化、龍山文化遺存,其中龍山文化遺址規模達到200萬平方米。今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禹會村龍山文化城址的城垣進行了解剖發掘,揭示了北、東城垣的堆築過程,以及城垣內、外壕溝的結構。城垣內外壕溝出土的陶器標本均屬於龍山文化早中期,測年範圍為距今4400年—4100年之間,整體規模超過18萬平方米。城垣及內外壕溝環繞的城址結構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外壕淺而平緩,內壕深而狹窄,推測不僅與堆築城牆的取土行為有關,還應該是城垣特殊的防水、排水功能的體現。

據悉,禹會村龍山文化城址是迄今考古發現淮河中遊地區規模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址,是江淮地區文明化進程的重要實物資料。禹會村遺址考古項目取得重要發現,為探尋早期中國文明起源提供了有力佐證,將有力推動夏文化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等重大學術課題。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發現!河南佔4個!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五項「考古中國」重要發現揭曉,河南佔據其中四項。11月25日,河南商報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官方微信獲悉,當日舉辦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五項重要考古發現。
  •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都是啥?
    11月2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發布了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其中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同時發布的還有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
  •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河南佔4個!
    「考古中國」發布5項重大新成果,河南佔4個!11月25日上午,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進展工作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5項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佔4項,分別是偃師二里頭遺址、周口淮陽時莊遺址、平頂山葉縣餘莊遺址、南陽黃山遺址。同時發布的還有安徽蚌埠禹會村遺址。
  • 五項「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成果有力推動夏文化和早期中國研究
    中國文物報記者 徐秀麗二里頭遺址中心區「九宮格」式布局有哪些新探索,淮河中遊地區規模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址如何解剖發掘,年代最早的糧倉是怎樣防潮的,高等級龍山文化墓葬有哪些隨葬器物,大型玉石器生產「基地」是怎樣布局的……11月25日,記者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
  • 國家文物局發布「考古中國」五項重要發現 豐富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
    央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丁飛 李凡)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國家文物局25日上午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河南二里頭、安徽禹會村等五處遺址陸續發布了重要考古進展,進一步豐富了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文化的內涵。
  • 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兩處新考古遺址為何邁不進夏王朝的門檻?
    在2019年度和2020年度,在安徽的腹地發現了兩處與夏時期和夏王朝有著密切關係的考古遺址——三官廟遺址和禹會村遺址。根據考古成果顯示,三官廟考古遺址「此次發掘出土小件遺物共400餘件,包括石器、陶器、銅器、玉器、骨蚌器、綠松石等,種類豐富,為安徽地區同時代遺存中所罕見。」
  • 市勘測院順利完成禹會村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主體建設項目勘測工作
    近日,市勘測院順利完成禹會村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主體項目的勘測工作。禹會村遺址位於禹會區馬城鎮禹會村及前郢村,坐落於塗山南麓,2013 年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20年度安徽省唯一入選「考古中國」項目並進入「十四五」項目庫。
  • 5項考古新成果 揭示早期中國文明基因
    (圖片來源: 國家文物局) 日前,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陝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等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
  • 尋找「夏」——聚焦「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 題:尋找「夏」——聚焦「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桂娟、史林靜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閃耀在後世各種記載中。它確實存在,卻神秘又模糊——它到底在哪裡?
  • 「考古中國」5項新發現聚焦夏文化
    「考古中國」5項新發現聚焦夏文化  本報訊(記者蘇墨)日前,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安徽禹會村遺址、河南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等5項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重要考古發現。
  • 史前考古又有新發現!5項成果揭示早期中國文明基因
    史前考古又有新發現!5項成果揭示早期中國文明基因9月24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陝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等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
  • ...白石崖溶洞遺址 「考古中國」聚焦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發現
    ,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青藏高原古人類活動研究重大突破作為第一個發布項目,由張東菊教授代表研究團隊向業內專家、媒體鄭重發布。這是應用國際最先進的古DNA分析技術在中國考古遺址沉積物中提取古人類遺傳信息的首個成功案例。
  • 聚焦新石器時代 「考古中國」發布4項重要考古成果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韋衍行)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
  • 中國考古重大成果刊發:青藏高原溶洞遺址現丹尼索瓦人DNA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10月30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所保存的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類活動遺存中,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 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12日,洛報融媒記者從文物考古部門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2020年度30餘項田野考古發掘項目成果,其中,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12日,洛報融媒記者從文物考古部門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2020年度30餘項田野考古發掘項目成果,其中,洛陽四個都城遺址考古成果豐碩。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石器時代考古又獲重要新發現
    中國文物報記者 徐秀麗中國北方地區已知最早的具備完整防禦體系的石城是怎麼布局的,滕州崗上遺址南部墓葬區發現哪些器物,七星墩古城遺址又有哪些新發現,孫家崗遺址墓地出土陶器有哪些特點……12月29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獲悉
  • 直播考古現場 活化考古成果 河南考古「鮮活」走近大眾
    ……4月20日,在河南博物院舉行的2018年度河南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面對公眾拋出的各種問題,專家們一一作了解答。  今年是省文物局連續第三年舉辦全省公眾考古報告會,消息發布不到一星期,吸引了數百名觀眾到現場聆聽。如今,文物考古正在褪去昔日神秘的面紗,從「高冷」走向大眾,從直播考古現場到普及文物知識,再到其他嘗試,我省文博系統正走出一條考古公眾化的獨特路子。
  • 「考古中國」通報四項最新成果: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發現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9日訊 (記者 張雪)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
  • 尋"夏",考古工作者近年留下這些足跡[組圖]
    新華社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閃耀在後世各種記載中。它確實存在,卻神秘又模糊——它到底在哪裡?它為何能在中原崛起?它的文化歷經怎樣的起承轉合?一切有待考古工作提供實證。25日,國家文物局舉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南二里頭遺址、時莊遺址、餘莊遺址、黃山遺址和安徽禹會村遺址5項重要考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