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

2020-12-01 澎湃新聞

邯鄲舊石器時代考古成果

2018-08-14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邯鄲舊石器時代考古起步較晚,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才有所突破。1990年,省文物部門於太行山東麓武安磁山、涉縣新橋等地發現舊石器地點;1994年,省、市文物部門又在涉縣的中原、河南店、西戍等地發現舊石器地點,填補了邯鄲市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空白。1994—1995年,省、市、縣文物部門及有關院校還聯合對涉縣新橋遺址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考古發掘,獲得大量石製品,使人們對本區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面貌、特點和年代有了初步了解。

新橋遺址可能是一處臨時性的石製品製作場所,地質年代屬中更新世晚期,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早期偏晚階段。所出石製品具有如下特徵:石料就地取材,以石英砂巖和石英巖為主;打片基本用錘擊法,偶用砸擊法;石核多厚重,利用率不高;石片較大,形狀多不固定;石製品成品率極低,修理方法均為錘擊法,加工方式多樣,以正向或反向加工居多,復向、交互和錯向加工較少;石器以大中型為主,器類以刮削器略多,砍砸器和球形器其次,還有少量雕刻器。從石製品的特點來看,其在石料選擇、打片方法、主要器類、修理方法和加工形式等方面,與華北地區以北京猿人和藍田猿人為代表的兩大文化系統,即以小型石片工具為主和以大型工具為主的兩種舊石器早期文化遺存,特別是後者,存在很多相似之處,說明其間可能有著某種傳承影響;但石核多厚重,石片較大,大中型礫石工具佔優勢地位,器類主要為以礫石和大石片加工的刮削器、砍砸器及石球,並伴生大量的礫石,又與華南舊石器早期文化有著許多共同之處,這可能是中國南北過渡地帶諸文化交流的結果。

編審|楊富中 責任編輯|王拯 編輯|姜雨檬 摘自2015年版《邯鄲市志》,轉載請註明出處。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珠江三角洲的舊石器時代人類
    古人類不存在戶口制度,活動當然不依今改區域為地域限制:古人類離現代時間太長,滄海桑舊,也不可能給今人留下清晰的活動足跡,將珠江下遊作為一個地理區域來考察,進而述及廣州地區的古人類,可能更合理些,也好說些先引用已經出版的《廣州通史》一段話:「廣州地區有沒有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活動,是學術界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廣州地區尚未發現舊石器時代透址。
  • 福建發現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東方網11月29日消息:福建省文化廳和三明市政府昨天宣布,考古工作者在三明市萬壽巖的兩個洞穴中分別發現了距今將近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活動遺址和距今2-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工石鋪面。據新華社報導,萬壽巖位於三明市三元區巖前村,此巖由灰巖構成,巖溶發育,生成十幾個洞穴,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埋藏在靈峰洞和船帆洞兩個洞內。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考古工作隊在對萬壽巖的靈峰洞和船帆洞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這兩個遺址。
  • 中國考古隊又到人類發源地之一的肯亞,開展舊石器考古
    巴林戈地區位於肯亞中西部,地處東非大裂谷的東支,上世紀歐美學者曾在該地區開展過黑曜巖石料來源的調查、發掘工作,在巴林戈湖東岸發現了兩處較好的黑曜巖產地,為該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提供了豐富而優質的石料。除此以外,該地區並未進行過系統的古人類舊石器考古調查、發掘工作。
  • 舊石器時代,男人,女人,方向感,逛商場
    今天聽舊石器時代的考古,頗有意思。其間主持人說起男同志陪女朋友逛商場的不耐煩,這是一個問題。主講嘉賓是搞舊石器時代考古的,解釋了這個問題。他說,舊石器時代男人打獵,女人採集,男人打獵跑地很遠,還要回來,所以方向感強,女同志採擷野果,就在住所附近,只知前後左右,方向感不強。男人逛商場,當作打獵,打了獵物就走,買了東西就走。
  • 奧維互動地圖瀏覽器在舊石器考古調查中的應用
    為了進一步了解吉林東部長白山地區古人類的生存狀況與特點,2018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合作,於3-4月間對汪清縣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舊石器考古專項調查。  以往的舊石器考古調查中,前期準備工作首先要向地理測繪局購買1:50000等大比例尺紙質地形圖,而後根據紙質版地形圖進行調查地點的預選和判讀,選擇合適地點進行實地調查。
  • 雲南確定一處年代僅次於元謀人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新華網昆明1月19日電(記者 秦晴)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一個早在40多年前就被發現的人類舊石器時代遺址,近日終於確定其考古年代。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黃慰文說,這是雲南省發現的距今約80萬年的人類舊石器時代遺址,其考古年代僅次於雲南元謀人遺址。
  • 雲南出土罕見舊石器時代人齒化石及石器
    雲南出土罕見舊石器時代人齒化石及石器2002年10月16日15:28  新華網   新華網昆明10月16日電(記者 李舒 桂進勇) 3枚人類牙齒化石、2000餘件具有歐洲人類的石器製作技術特點的石製品,日前在雲南 富源大河鄉茨託村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出土
  • 中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逾兩千處 涵蓋距今210萬至1萬年
    孫自法 攝   中新網鄭州8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星28日說,目前,中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逾2000處,涵蓋距今210萬年至1萬年的各個時段。
  • 烏蘇里江流域出土舊石器時代罕見文物:印證古人類擴散交流
    新華社哈爾濱5月18日專電(記者許正)考古人員近日在中俄界江烏蘇里江的一條支流進行舊石器時代考古發掘時,發現了數百件以黑曜巖等為原料的石器
  • 去年四川省最重要的考古成果都在這裡了 2019年度四川省工作報告會...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1月11日,「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報告會」在成都舉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學等紛紛披露了2019年度考古成果。甘孜發現20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大邑高山古城遺址植物遺存綜合研究進展等成果,吸引了現在考古愛好者的關注。
  • 中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是3萬年前人類繁衍生息的聖地!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根據史料記載,早在170萬年前,就有元謀人在我國生活,其後,經考古發現,又有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出現。並相繼形成了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而小編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距今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 《考古公開課》重返石器時代
    來源:央視科教頻道穿越歷史的時空,拂去時間的塵埃,用科學和想像力拼接歷史的碎片,還原真相,在探尋和推理中感受考古者的智慧和艱辛《考古公開課》,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我們生活在現代化的環境之中,享受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不但能夠駕汽車馳騁,用網絡聯通世界,還可以乘宇宙飛船翱翔,坐潛艇深入海底,而人類祖先生活的石器時代似乎離我們無比遙遠、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了關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青島大珠山開挖舊石器遺址 疑猛獁象牙化石現身(圖)
    半月發現500件化石標本  「半個月以來,考古人員在遺址上有了很大發現。」昨天,青島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告訴記者,經過對大珠山遺址10餘天的發掘工作,目前已取得非常豐富的考古成果。  「在下挖3米深時,大量的化石標本出現了。」考古人員興奮地說,在發掘探方距地表3米深度內,首先發現了保存很好的更新世晚期的地層堆積。
  • 「考古中國」剛剛發布蘭大環境考古團隊重大發現
    這項成果一經發表,吸引了上百家國內外媒體報導,並於2019年末榮獲國內外眾多學術機構評選的多個年度「十大」:「十大考古發現」「十大科學突破」「十大科技進展」「十大科技新聞」等。然而,因為這塊化石發現較早,並非正式考古發掘出土,缺乏具體埋藏位置、地層和共存考古遺存信息,因此,儘管夏河人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它所揭露的信息卻也非常有限。夏河人是從何時開始生活在世界第三極?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有怎樣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這些問題縈繞在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心頭。
  • 舊石器時代洞穴之中壁畫之謎
    蜚聲國際的蕭維洞穴是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但就像諸多的考古發現一樣,它引發的疑問與解答的謎題一樣的多。人類是在多久以前冒險進入這些漆黑的洞室的(他們的腳印在泥地上仍依稀可見)?人們為何要如此深入地底來繪製圖像?這種神秘的地底活動就是今日我們所稱的「藝術」的起源嗎?這些洞穴圖像和那些雕刻在可隨身攜帶的獸骨、鹿角、象牙上的圖像有何關係?
  • ...發現舊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西伯利亞人與第一批美洲人接觸的證據
    研究發現舊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西伯利亞人與第一批美洲人接觸的證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14:12:17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史科學研究所Johannes Krause、Choongwon Jeong
  • 「考古中國」通報四項最新成果: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發現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9日訊 (記者 張雪)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
  • 聚焦新石器時代 「考古中國」發布4項重要考古成果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韋衍行)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
  • 史前考古又有新發現!5項成果揭示早期中國文明基因
    史前考古又有新發現!5項成果揭示早期中國文明基因9月24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陝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等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
  • 中國考古重大成果刊發:青藏高原溶洞遺址現丹尼索瓦人DNA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10月30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來自中國考古界的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遺址所保存的豐富的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人類活動遺存中,成功獲取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個丹尼索瓦人線粒體基因序列,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在距今約10萬年至6萬年前,甚至有可能到4.5萬年間,曾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