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逾兩千處 涵蓋距今210萬至1萬年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中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逾兩千處 涵蓋距今210萬至1萬年

2019-08-28 21:07: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高星研究員在論壇上發言。 孫自法 攝

  中新網鄭州8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星28日說,目前,中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逾2000處,涵蓋距今210萬年至1萬年的各個時段。

  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考古學會主辦,主題為「新中國考古70年」的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當天在鄭州開幕,高星代表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發言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介紹說,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舊石器考古領域取得一系列收穫與成就,主要包括:極大拓展了中國地區古人類生存演化的時空框架;構築了華夏大地史前歷史的基礎和基幹,基本復原了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發展序列和多樣化發展過程;基本釐清了中國最早人類(直立人)的來源和現代人起源、演化的過程及其文化表徵;對古人類的生計模式、行為方式及其動因做出有益探索;對中國舊石器時代文化特點、多樣性和有別於西方文化傳統的成因,以及東西方遠古人群與文化的關係提出相關闡釋和假說;對舊石器時代過渡、農業孕育等議題做出有益探討及材料、信息儲備;舊石器考古學科長足發展,人才隊伍顯著壯大。

  其中,在拓展中國古人類生存演化的時空框架方面,新中國成立之前,只有周口店、水洞溝、薩拉烏蘇等少量遺址及其代表的有限時段,而目前,中國已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超過2000處,並涵蓋了距今210萬年到1萬年的各個時段。

  高星指出,在當前舊石器考古學術水平與國際地位評估上,中國舊石器考古學行業發展很快,並快速與西方接軌和接近,主要體現在材料積累、儀器設備更新、國際期刊文章、國際舞臺活躍度、同行評價等方面,中國舊石器考古雖已進入國際第二方陣的前列,但與歐美主要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他認為,目前中國舊石器考古主要存在「學科定位與歸屬尷尬」「舊石器-新石器考古的條塊分割、畫地為牢,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人為割裂」「舊石器考古師資力量缺乏」「材料共享難度大,缺乏共享性資料庫」等問題。

  對於中國舊石器考古未來發展,高星也提出多項具體建議:一是從各個層面重視舊石器時代考古學;二是擴增人才隊伍,尤其是增加大學合格、專業的師資力量;三是建設常設性的舊石器時代考古田野培訓基地;四是進一步加強科技分析和實驗平臺建設,強化學科交叉;五是進一步鼓勵、開放國際合作;六是以重大課題為導向,提升研究水平和理論闡釋的含金量。(完)

相關焦點

  • 福建發現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東方網11月29日消息:福建省文化廳和三明市政府昨天宣布,考古工作者在三明市萬壽巖的兩個洞穴中分別發現了距今將近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活動遺址和距今2-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工石鋪面。據新華社報導,萬壽巖位於三明市三元區巖前村,此巖由灰巖構成,巖溶發育,生成十幾個洞穴,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埋藏在靈峰洞和船帆洞兩個洞內。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考古工作隊在對萬壽巖的靈峰洞和船帆洞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這兩個遺址。
  • 裴李崗遺址發現距今26000年前鴕鳥蛋殼串珠「項鍊」 年測舊石器晚期
    先科普一下1974年,在河南省鄭州市南的新村鎮西裴李崗村的一處崗地,一農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了一些比較典型的石磨盤和石磨棒,經考古專家鑑定這裡有大型墓葬區和生活區,命名為裴李崗遺址。請看——為什麼裴李崗會出土距今26000—30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鴕鳥蛋殼串珠、距今8000年前的石磨盤和石磨棒、公元前1600年前的商代陶器呢?這很容易理解,你生活的這片土地因為依山傍水適合人類生活,8000年前、20000年前就有古人在這裡生活了。但是很多人不清楚新舊石器時代的區分。簡單說,新舊石器在中國考古界是以陶器出現來區分的。
  • 雲南確定一處年代僅次於元謀人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新華網昆明1月19日電(記者 秦晴)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一個早在40多年前就被發現的人類舊石器時代遺址,近日終於確定其考古年代。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黃慰文說,這是雲南省發現的距今約80萬年的人類舊石器時代遺址,其考古年代僅次於雲南元謀人遺址。
  • 陝西藍田發現東北亞最古老人類活動遺址 距今約212萬年
    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新發現一處舊石器遺址——上陳遺址。在這個遺址點新發現的舊石器說明:212萬年前,黃土高原已經出現了人跡。  發現這處舊石器遺址的朱照宇研究員表示,「這是東北亞目前發現的年代比較確切的最老的人類活動遺址」,這個發現非比尋常。
  • 珠江三角洲的舊石器時代人類
    1901年以後,有文物考古人員宣布在器國鍾村的幾個地點先後獲得部分人工打制石器,即舊石器。部分學者認為在舊石器時代,廣州地區已有人類活動。D但是,這個觀點未得到考古界的普遍認同。由於所發現的「舊石器只是採集品,不是對有關遺址進行科學發掘的結果,因而多數學者對此持道旗態度,未敢確定廣州地區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
  • 河北這一遺址群又有新發現!穿越160萬年前...
    草原猛獁象是生活在北方嚴寒氣候下的一種古老哺乳動物,根據最新考古研究資料,其生存年代距今170萬至10萬年。考古人員近期在泥河灣遺址群馬圈溝遺址魚咀溝1號地點發現了草原猛獁象腳印20餘個,足跡保存大部分清晰完整,周圍散布石製品、動物化石78件。經地層年代對比,研究人員推測這些猛獁象腳印的年代距今160萬年左右。
  • 距今19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就出土於此,地質年代屬舊石器時代範圍
    其時代為晚更新世早期或稍晚,距今約10餘萬年,故定名為「長陽人」。洞穴處於高山丘陵盆地,四周山巒起伏,怪石嵯峨,三五村舍,疏林掩蔭,半隱於山坳之中,別具情趣 。「長陽人」化石洞, 位於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鍾家灣村,距長陽龍舟坪縣城45公裡,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距今19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就出土於這裡,「 長陽人」的發現,證明在遠古時期,長陽境內就已有人類生存活動。
  • 溶洞遺址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那時他們已來到青藏高原
    丹尼索瓦人,一個生活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的古人類種群。他們曾是東北亞地區的居民,最終於2至3萬年前消失在西伯利亞。2019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蘭州大學的科學家宣布,在甘肅省夏河縣境內的白石崖溶洞發現丹尼索瓦人。
  • 最新發現!距今10萬至30萬年,中國境內生存有多種古人類
    距今10萬至30萬年,中國境內可能生存有多種類型的古人類成員,他們具有東亞直立人、歐洲古老型人類和更新世晚期人類的體質特徵。這是今天上午記者從國際古人類學術研討會獲得的消息。中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90周年紀念展。
  • 中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是3萬年前人類繁衍生息的聖地!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根據史料記載,早在170萬年前,就有元謀人在我國生活,其後,經考古發現,又有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出現。並相繼形成了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而小編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距今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 溶洞遺址驚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那時他們已來到青藏高原_中國...
    丹尼索瓦人,一個生活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的古人類種群。他們曾是東北亞地區的居民,最終於2至3萬年前消失在西伯利亞。2019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蘭州大學的科學家宣布,在甘肅省夏河縣境內的白石崖溶洞發現丹尼索瓦人。如今,科學家藉助先進技術,發現溶洞遺址土壤沉積物中內晚更新世時期丹尼索瓦人的DNA,證明其曾經長期在青藏高原地區生活。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石片。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  儘管夏河人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它所揭露的信息卻也非常有限。夏河人是從何時開始生活在世界第三極?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有怎樣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這些問題亟待考古攻克。
  • 電影《異形契約》沒告訴你的事:中國境內有哪些舊石器時代古人類...
    事實上,在舊石器時代,地球上就活動著早期人類。舊石器時代是指距今約300萬年至距今約1萬年的漫長時期,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舊石器時代在中國境內發現的古人類遺址主要有以下這些:1、祿豐古猿:這是在雲南省祿豐縣發現的人猿化石,距今約七八百萬年。
  • 陝西發現一遺址,距今1.5萬到10萬年間:推翻中國人非洲起源說?
    2018-2019年,學者團隊對該洞穴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隨著考古挖掘的深入,重大考古成果不斷被發現,尤其是發現距今約7萬-5萬年的大量石製品,以及3萬年前的人類化石牙齒,這些考古發現令人不解,難道中國人不起源於非洲,而是起源於本土?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這一區域分布著包括白石崖溶洞在內的大大小小二十幾個山洞,團隊試圖找到更多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同時也希望能夠確定夏河人化石在白石崖溶洞的具體出土地點和層位,並獲得他們曾經在此生活的證據。」張東菊說。2016年,張東菊在白石崖周邊發現了一處並未覆蓋堅硬鈣板的鬆散土狀堆積,在群眾踏開的堆積物中,還發現了幾塊打制石器和一些炭屑,測年結果顯示是距今4000年左右。
  • 寧夏青銅峽發現史前遺址,出土上萬件石製品,刷新對史前人類認知
    寧夏是一個經常被人遺忘的省份,說起寧夏人們可能最先想到的寧夏平原,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寧夏的青銅峽還存在一處舊石器時代時期遺址,這就是鴿子山遺址。鴿子山遺址位於寧夏青銅峽蔣頂鄉蔣西村西,賀蘭山前鴿子山盆地東緣,該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末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古人類文化遺址,遺址年代距今大約1.2萬至0.8萬年。鴿子山遺址出土上萬件石製品,刷新了世人對萬年前史前人類的認知,被譽為「史前遺址中的璀璨明珠」。上世紀80年代,寧夏考古學者在賀蘭山一帶發現鴿子山舊石器遺址,並在遺址附近發現了大量的石質器。
  • 溶洞遺址驚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那時他們已來到青藏高原
    北京日報客戶端丹尼索瓦人,一個生活在上一個冰河時代的古人類種群。他們曾是東北亞地區的居民,最終於2至3萬年前消失在西伯利亞。2019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蘭州大學的科學家宣布,在甘肅省夏河縣境內的白石崖溶洞發現丹尼索瓦人。
  • 雲南出土罕見舊石器時代人齒化石及石器
    專家認為,如果這些人類化石的年代測定在4-10萬年間,將可能為現代人起源和文化研究提供珍貴信息。  當今學術界對具現代解剖特徵的人類起源有兩種主要學說:「多地區連續演化說」和「非洲起源說」。「非洲起源說」認為,世界各地的現代人(包括中國人)大約在十萬年至二十萬年前起源於非洲,然後走出非洲遷往世界各地,成為現代人的祖先。
  • 藍田發現迄今為止中國最早人類活動痕跡 中國人類史向前推進約40萬年
    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員牽頭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了一處新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上陳舊石器遺址,經過對底層和出土石器進行測定,推測這裡的遠古先民生活的年代大約在126萬年到212萬年之間,極有可能是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並超越西亞喬治亞德馬尼西舊石器遺址年代,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蹟點之一。
  • 泥河灣遺址人類起源或超200萬年 現人工石器(圖)
    通過地質、考古勘察和發掘,考古人員在照坡遺址發現了早期人類活動面,這個遺址是龐大的古人類活動場所。它的發現對泥河灣早期人類及其文化對生態環境的適應及環境背景等重大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通過舊石器考古專題調查,確認東部大田窪臺地為早期人類(距今200萬年至30萬年)活動的重要區域,為在泥河灣地區尋找出早期人類化石提供了新的線索,也為下一步考古工作開展提供了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