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藍田發現東北亞最古老人類活動遺址 距今約212萬年

2020-12-03 華商網

  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新發現一處舊石器遺址——上陳遺址。在這個遺址點新發現的舊石器說明:212萬年前,黃土高原已經出現了人跡。

  發現這處舊石器遺址的朱照宇研究員表示,「這是東北亞目前發現的年代比較確切的最老的人類活動遺址」,這個發現非比尋常。

  上陳遺址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古人類遺蹟點之一

  朱照宇是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他聯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慰文研究員和英國國家科學院院士Robin Dennell教授以及來自國內十餘個單位的研究者,歷經13年(2004-2017年)調查研究,在藍田縣發現了這一舊石器遺址,並將目前所見的舊石器賦存的最老地層年代測定為距今約212萬年。

  此前,朱照宇研究員將藍田公王嶺直立人頭蓋骨賦存地層年代由原來距今115萬年前推至距今約163萬年。而這一次發現的結果,將藍田地區古人類活動遺蹟的年代再次向前推進了約50萬年,從而使上陳遺址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古人類遺蹟點之一。這一年齡比目前公認的西亞喬治亞德馬尼西古人類與舊石器遺址年代(距今185萬年)還早27萬年。相關成果7月1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英國《自然》)雜誌上。

  文章詳細描述了上陳遺址發現的早更新世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第15層古土壤(S15)至第28層黃土(L28)層位中的82個被打擊過的石頭和14個未經打擊的石塊,這些被打擊的石頭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鑽孔器和手鎬,它們都是古人類早期使用工具的證據。此外,在這個區域的地質挖掘探槽中還發現了伴隨著石核和石片工具的鹿的下頜骨斷塊,以及牛科動物(反芻偶蹄哺乳動物)和其他動物的骨骼化石碎片。

  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拓展了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中國黃土-古土壤序列研究在古人類與古文化方面的新方向,並將促使人們重新審視早期古人類起源、遷移和擴散的格局。

  在一個遺址點發現這麼多不同時期石器全世界少見

  7月12日下午,朱照宇研究員告訴華商報記者,在一個遺址點發現這麼多層位(至少有17層)的黃土或古土壤都有原地埋藏的不同時期的石器,這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這說明了人類是反覆出現、反覆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但是不是連續還不好說。根據這些證據,首次建立了一個地區的黃土古土壤和舊石器文化序列。這也證明了黃土地區對於古人類研究是一個很好的、天然的試驗場,應該加大對黃土地區黃土和古土壤序列與古人類文化演進序列的研究。

  他介紹,目前在這個遺址點發現的最早石器的層位年齡是212萬年,這比世界上公認的185萬年的喬治亞的德馬尼西遺址還要老27萬年左右。原來人們比較公認的是,德馬尼西是190萬年前到180萬年前人類走出非洲,走到亞洲來了,但這次發現的比它更老。這一發現從人類的演化角度來說也非常重要。

  我國以前也發現了一些比較老的地點:一個是重慶的龍骨坡,已發表的論文認為年代是200多萬年;湖北建始地區人類遺蹟也有200多萬年,而且還更老一些;還有安徽的繁昌洞穴堆積的遺蹟年代又更老一些。這幾個遺址都主要是洞穴沉積,溶洞沉積情況比較複雜,有洞裡面塌下來的東西,也有外面衝進來的東西,還有一些化學沉積比如鐘乳石、石筍、鈣板層等,而且厚度不大、不太連續,在定年方面有爭議。

相關熱詞搜索:陝西藍田考古中國人

相關焦點

  • 中國人類史向前推進約40萬年 藍田發現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人類活動...
    &nbsp&nbsp&nbsp&nbsp來自中國科學院等機構的研究團隊,在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境內發現了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跡。7月12日,《自然》在線發表的這一突破性發現將中國的人類史向前推進了約40萬年。
  • 藍田發現迄今為止中國最早人類活動痕跡 中國人類史向前推進約40萬年
    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員牽頭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了一處新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上陳舊石器遺址,經過對底層和出土石器進行測定,推測這裡的遠古先民生活的年代大約在126萬年到212萬年之間,極有可能是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並超越西亞喬治亞德馬尼西舊石器遺址年代,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蹟點之一。
  • 陝西或發現中國最早人類,可追溯到約126萬到212萬年前
    陝西或發現中國最早人類,可追溯到約126萬到212萬年前 2018-07-13 0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陝西發現一遺址,距今1.5萬到10萬年間:推翻中國人非洲起源說?
    2017年,在陝西漢中南鄭區梁山鎮南寨村附近,學者團隊發現一座史前遺址,即陝西南鄭疥疙洞遺址。 2007年,在河南許昌靈井遺址中,考古專家發現「許昌人」頭骨。學者研究之後指出,「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填補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的重要一環。 但「許昌人」依然有一個不足:無法證明是否傳承了下來,以及與現代中國人的關係,而且年代為距今10.5-12.5萬年,存在於非洲智人擴散到東亞之前。
  • 人類進化歷史:藍田人,並非我們的真正祖先
    人類進化歷史:藍田人,並非我們的真正祖先藍田猿人」屬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時代為更新世中期、舊石器時代早期。「藍田猿人」比「北京猿人」要早出現數10萬年左右,因此「藍田人」的外貌更接近於猿猴,他們的智力與四肢沒有「北京猿人」發達。
  • 拜訪「 藍田人」
    拜訪「藍田人」「藍田人」,即「藍田猿人」,學名「直立人藍田亞種",是生活在距今約110萬年前至115萬年前的直立人種。1964年發現於陝西藍田的公王嶺,是目前亞洲北部發現的最古老的直立人。直立人並不是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現代人類的祖先是直立人之後的 「智人」家族。雖然他們不是我們直接的祖先,但確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重要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說 「藍田人」是我們的先祖,也沒有太大的錯誤。我從孩提時代便知曉了「藍田人"的故事,但那時相距千餘公裡之外,很難萌生觀覽遺址的念想。
  • 藍田人、大荔人到涇川少女構成涇渭流域從未斷裂的人類進化鏈
    8月23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史研究館原副館長李憲亮、甘肅省慶陽市博物館原館長王春、西安市文史研究員竇文彬、西北大學研究員呂鋒、中華人祖圖騰文化獨立學者、《絲路先聲》主編竇彥禮等組成的《中華人祖》編委會暨陝甘寧華夏文化考察團一行考察了陝西藍田上陳遺址及藍田人遺址。
  • 比「元謀人」還古老的人類已發現,如果證實,可以推翻人類發展史
    都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其實在五千年之前,人類的發展史比「五千年」要長的多,這個過程可以用漫長來形容。解放前,山頂洞人和北京人遺址已經被發現,證明在距今約70萬年前的人類存在。1964年,陝西發現藍田人,中國的古人類以及向前推到了距今115萬年前。
  • 找尋最早中國古人類的活動蹤跡
    朱照宇通過古地磁測年等科學手段,將在藍田縣上陳村發現的96件古人類遺物的年限鎖定在距今約212萬年前。這一發現,也刷新了世界範圍內關於古人類活動的認知,成為非洲以外發現的最早古人類遺址,比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德馬尼西古人類遺址要早27萬年,將中國人類史向前推進約40萬年。
  • 350萬年前人類的腳印長什麼樣?
    萊託利(Laetoli)是坦尚尼亞北部古代遺址的名稱,在大約3.63 385 萬年前的一次火山噴發的灰燼中保存了三個人類的足跡,它們代表了地球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足跡。 萊託利的腳印是由Mary Leakey探險隊的隊員們從長崎河的一個溝壑中衝蝕出來的,當時他們正前往拉託利的主要遺址。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青藏高原人類活動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白石崖溶洞遺址發現的石片。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  儘管夏河人的發現極大地推動了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但它所揭露的信息卻也非常有限。夏河人是從何時開始生活在世界第三極?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有怎樣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這些問題亟待考古攻克。
  • 陝西秦嶺發現3萬年前人類化石
    第一階段大約距今約10萬年或更早,這一階段的遺存出土了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100餘件,遺物分布較稀疏。石製品數量較少,大多是以石片為毛坯生產的小型刮削器。動物化石多為碎骨,少量為牙齒化石,以鹿科、牛科動物較常見。遺蹟顯示該時段已經有人類偶爾在洞穴活動。
  • 中國歷史上的8種最原始的人類,你知道最早的原始人類嗎?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的8種最原始的人類,你知道最早的原始人類嗎?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年代約為一百七十萬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過前後十萬年(也有學者認為其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即可能為距今60萬至50萬年或更晚一些)。
  • 人類的起源在哪裡
    主持過陝西公王嶺藍田人遺址發掘工作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慰文說:「達爾文的理論在當時是少數派,因此關鍵是要從地層裡找到從猿到人的化石和考古材料,這就是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在世界各地尋找的東西。」
  • 揭秘丹尼索瓦人DNA 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推早至距今19萬年
    該研究將丹尼索瓦人的空間分布首次從西伯利亞地區擴展至青藏高原,將青藏高原人類活動歷史從距今4萬年推早至距今16萬年,成為丹尼索瓦人研究和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活動研究的重大突破。「沉積物古DNA分析是一種新興的分子學技術,可以獲得曾在遺址活動的古人群信息,打開舊石器考古遺址人群活動研究的新窗口。」張東菊說,動物或人死亡之後,線粒體中的遺傳物質——線粒體DNA也會降解,斷成一段一段,它能否經過數萬年的歷史演變保存下來,則與保存環境密切相關,一般來說越幹越冷的地方越有可能保存。
  • 溶洞遺址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那時他們已來到青藏高原
    他們曾是東北亞地區的居民,最終於2至3萬年前消失在西伯利亞。2019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蘭州大學的科學家宣布,在甘肅省夏河縣境內的白石崖溶洞發現丹尼索瓦人。如今,科學家藉助先進技術,發現溶洞遺址土壤沉積物中內晚更新世時期丹尼索瓦人的DNA,證明其曾經長期在青藏高原地區生活。該成果於北京時間30日凌晨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湖北境內古人類最離奇!
    和隔壁的遼寧相對比起來,吉林的榆樹人活動時間距今則近得多,大概處於舊石器晚期,距今約4萬年前。 年代離得近,榆樹人的思維發展自然也比金牛山人要更強一點,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榆樹人在四萬年前就已經開始製作更精美和高級的石器作為工具,甚至骨器也開始投入使用。精美使用的工具能夠幫助他們提高狩獵的成功率。
  • 挑戰「人類非洲起源說」!河北這一遺址群又有新發現!穿越160萬年前...
    草原猛獁象是生活在北方嚴寒氣候下的一種古老哺乳動物,根據最新考古研究資料,其生存年代距今170萬至10萬年。考古人員近期在泥河灣遺址群馬圈溝遺址魚咀溝1號地點發現了草原猛獁象腳印20餘個,足跡保存大部分清晰完整,周圍散布石製品、動物化石78件。經地層年代對比,研究人員推測這些猛獁象腳印的年代距今160萬年左右。
  • 人類祖先曾兩次「走出非洲」,第一次最早的證據在中國發現
    最近的一次是現代人(也叫「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Anatomically modern humans)走出非洲,考古學界目前找到的最早的證據是在以色列一處山洞中發現的一件距今 17.7~19.4 萬年的上顎骨及齒列化石。這個發現於今年 1 月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迄今所知最早古人類「圖邁」距今700萬年
    非洲是學術界公認的「人類搖籃」。吳秀傑說:「迄今已知的2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都是在非洲發現的。」其中,1974年在衣索比亞發現的古人類化石露西,距今約350萬年,曾長期被認為是最古老的人類,享有「人類老祖母」的美譽。  不過,後來在非洲又陸續發現了年代更久的古人類化石。如2000年在肯亞發現的千禧人,因發現時間而得名,年代距今約60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