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趁著閒暇之際重溫了一部老片「十二生肖」,電影中有一段黑科技讓人印象深刻,成龍扮演了一個文物偷盜者用手套三維掃描儀快速對狗頭獸首掃描後,把數據無線傳送出去,網絡另一端的拍檔接收數據後便快速的3d列印出一模一樣的狗頭獸首,把這段描繪得神乎其技。現實中三維掃描儀和3d列印技術確實在考古、文物複製、保護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是電影虛構的情節。那麼三維掃描儀在考古,文物保護領域具體有哪些作用呢?
我們可以用三維掃描儀對考古現場,出土文物進行高精度3d掃描,這項先進的技術是一種高精度文物數位化的保護方法。通過3d掃描後可以對考古現場和文物建立一份3d數據文檔,真實記錄考古現場的現狀,為文物修復,遺址恢復提供十分齊全的資料。而且三維掃描儀是非接觸提取數據,不會對文物和現場造成破壞和影響。
一、文物複製
這是最基本的應用。傳統的工藝通常使用石膏翻模的方法進行文物複製,但是大部分珍品是不允許用石膏直接翻模的,這樣會對文物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而應用三維掃描儀進行非接觸掃描,不僅可以更精準快速得到文物的三維數據進行3d列印複製,而且不會對文物外觀造成任何影響。
二、文物修復
在修復器物殘缺、破損部位時,傳統的工藝是用打石膏或矽膠對器物直接取樣、翻模再對殘缺部分進行修復。但很多時候,修復質地疏鬆的器物時,傳統翻模這種方法會對文物造成二次破壞,這種方法就不可取了。使用三維掃描儀這種高科技技術手段對文物進行細緻掃描數據採集,經過3d軟體建模和修復,可以還原出文物真實的樣子,在軟體中對破損、殘缺處進行拼接修復和模擬修補,省去修復過程反覆對比的步驟,將複製件及殘缺部分3d列印成型,既節省時間、節省材料,又可精準修復,更重要的是避免對文物的二次破壞。
三、建立3d數位化博物館用於展示
通過三維掃描儀對考古現場遺蹟和文物高精度的數據採集,可以得到非常真實的立體3d數據,為觀眾展示出逼真的三維場景,猶如身臨其境。3d數位化博物館補充了傳統博物功能上的限制,減少了文物頻繁的真實展示可能出現損壞和被偷盜的危險,有效解決了展品展示和展品保護之間的矛盾。3d數位化博物館展示方式更加多樣性,更有利整合全國各類展品,資源共享,使館藏內容輻射範圍變大,信息量更豐富,受益面更廣。同時,參觀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可以欣賞古人創造的燦爛文化。
四、衍生品的設計和製作
有了文物三維數據後,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對數據進行任意的縮放,修改或再設計。不會對文物造成任何損壞,保護文物的同時進行衍生品的設計和製作。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三維掃描儀和3d列印技術在考古、文物保護領域發揮了強大的作用。作為一項新科技,在使用的過程中要注意對適用條件的分析,充分發揮它得優勢,最大限度降低文物的損壞。在使用中學會多方法的結合,多學科的融匯,有力的推動我國考古事業的發展,為更好的對重要文物的修繕與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