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通訊員 郭仲康 邢曉瑛 蔡燁怡
陳恩科,清華大學自動化系1980級校友,現為美國思科公司(Cisco)傑出工程師(Distinguished Engineer)。自動化系HAGE勵學金創始人、資助人。
清華啟航
1980年,16歲的陳恩科收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錄取專業是第一志願——清華大學自動化系。這位農家子弟便從陝西省岐山縣的家鄉來到了首都北京,開始了一段改變人生的新旅程。
進入清華校園後,除了清華園的自由開放、大師雲集的學術氛圍使陳恩科眼界大開,更讓他感到溫暖的是清華的教師和輔導員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他在訪談中說,「清華的老師不僅學術水平很高,對學生的事情非常上心。」班主任和輔導員在了解到陳恩科的家庭情況後,為他申請了國家二等助學金,幫助他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在清華的這幾年,我成天都在讀書學習,大部分同學當時都很用功,也互相激勵。」這種潛心靜氣的學習態度讓陳恩科培養了紮實的工科功底,在成倍的努力下,原本是短板的英語學科也漸漸有了起色。「不是說努力學習英語,我是一有時間就學英語。」當時的清華已經有了英語分級教學的制度,剛入學時陳恩科被分在了水平最差的C班,學習了兩周以後,C班的教學不能再滿足他的學習需求,他向B班英語老師提出要去B班學習,任課老師在評估了他的水平之後,欣然同意了他的請求。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信任,給了陳恩科很大的鼓舞。
在四年之後的研究生入學考試中,陳恩科獲得了自動化系第一名的好成績,其中英語拿到了90分的高分,獲得了出國留學的資格。從陝西農村出發時,他或許沒有想到這一步,這也成為了他人生中裡程碑式的轉變。
乘風破浪
來到美國以後,陳恩科在五年內先後獲得了密西根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之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設計和建設美國教育科研網。當時的美國教育科研網發展剛剛起步,陳恩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業界的知識,在三年裡,他通過這份工作真正進入了網際網路行業,為之後的工作方向打下了基礎。三年之後,目睹網際網路漸漸走向商業化,陳恩科開始思考如何順應網際網路的未來發展方向。在一個工作邀約下,他移居華盛頓首府,入職了一家電訊公司,著手網絡商業化發展。那幾年中,商業網絡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網絡流量每周都增加幾個百分點,網絡擴容的速度幾乎跟不上需求的發展速度。1994年到1997年,陳恩科致力於網絡工程應用,工作中他使用了大量思科公司的產品,因此對思科的研發工作產生了興趣,萌生了入職思科公司的想法。由於之前就曾經有過密切合作,通過和公司領導的簡短交流,他很順利地入職了思科公司。在思科工作的幾年中,陳恩科主要負責路由器算法設計和實現、運營商之間的聯網協議設計。90年代末,創業公司大量興起,他幾經輾轉,就職於一些創業小公司,在和不同的企業、工程師合作的過程當中,陳恩科的工程水平和對行業的認知也不斷增強。2004年,他回到了思科,主要負責中端路由器研發。至今,陳恩科一直在思科公司工作,現任思科公司傑出工程師。十多年來,他曾先後參與面向企業的網絡中端產品開發、面向運營商的高端產品開發、網絡協議制定等工作。
網際網路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在陳恩科入職的三十餘年中,他不斷地轉變自己的研究方向,學習新的知識,但不變的是他對網絡行業的堅守。採訪中,陳恩科經常感嘆自己一路走來遇到的好機遇和來自外界的幫助。機遇固然重要,但我們也應該重提那句老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薪火相傳
2011年,陳恩科在自動化系設立HAGE勵學金,金額約為每年10萬人民幣,項目年限為10年。勵學金採用申請-審核制,旨在幫助有經濟困難或有經濟需要的同學實現個人發展。
談及設立勵學金的初衷,陳恩科回憶了他在清華時接受國家助學金的情況。他說,「那時,我們家的情況並不是最困難的。我身邊有困難的同學,因為家裡沒有辦法提供經濟支持,本科期間都沒能回一次家。但是,輔導員和班主任對大家很照顧,幫助同學們申請助學金,聯繫勤工助學崗位。這才讓大家能夠一路順利發展。」正是因為自己的經歷,讓陳恩科對清華、對社會充滿感激,他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有需要的學生。
2010年,正值自動化系40周年系慶。陳恩科向系裡的老師提出了資助學生的想法。他們就資助的形式進行了商討,最終確定以勵學金的方式發放。勵學金不同於傳統的獎學金和助學金,屬於發展型資助,幫助同學在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外,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實現個人價值。因此,勵學金有獨特的申請-審核制度,這種資助模式在當時有開創性的意義。
勵學金設立至今已經運營了十年。在這十年中,有幾百名同學在HAGE勵學金的幫助下完成自己的夢想。他們中的一些人報名了外語、健身課程;一些人回到家鄉進行支教;一些人參加了國際交流。每年的勵學金申請,陳恩科都會親自閱讀,他也多次回到學校和同學們交流。從接受者到給予者,清華人飲水思源、自強不息的精神薪火相傳。陳恩科還和我們分享了他的兩個孩子在美國成長並接受教育的經歷,兩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和發展志向,他也自始至終尊重和支持著他們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我想人生來就是如此。」
從陝西小鄉村,到世界領先的通訊公司,陳恩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他從未忘記回報過去,播撒關懷和希望。相信在他的關懷下,越來越多的自動化學子能夠自強不息,開拓創新,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清華新聞網10月12日電)
供稿:自動化系
編輯:李華山 李若夢
審核: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