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紀念館開辦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 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

2020-11-30 金羊網

冼星海紀念館開辦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 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

金羊網  作者:羅仕  2020-10-06

據介紹,該紅色文化講堂開辦至今,共開展宣講168場,接待學習團體819個,學員22588人。

冼星海雕塑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羅仕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廣州這片紅色熱土孕育出無數仁人志士,他們為救國救民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冼星海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2005年6月,為紀念冼星海百年誕辰,冼星海紀念館在其故鄉廣州番禺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通過圖片、實物、雕塑等展覽內容,再現冼星海偉大的一生,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記者從冼星海紀念館獲悉,今年國慶假期間,紀念館每天9:00至17:00對外開放,歡迎廣大市民和遊客前來參觀。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在冼星海紀念館內,《黃河大合唱》手稿靜靜地躺在一隅,述說著80多年前的崢嶸歲月。

1939年,在抗日戰爭的緊要關頭,由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窯洞裡誕生,成為全民族奪取抗戰勝利的號角。80多年來,該歌曲世代傳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冼星海祖籍廣州番禺,1905年6月13日出生於澳門,後移居新加坡。1918年,母親黃蘇英想方設法回到廣州,把13歲的冼星海送進了嶺南大學附中的義學。在廣州,母子兩人整整度過了6年。」番禺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肖華介紹,隨後,冼星海先後在北京、上海求學,1929年,冼星海赴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斯。

1935年回國後,冼星海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大量具有戰鬥性和感染力的群眾歌曲。1938年,冼星海前往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任教。1939年6月,冼星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忙碌的教學之餘,冼星海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等不朽名作。

走入冼星海紀念館,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歷史實物、一座座雕塑,再現了冼星海偉大的一生。「紀念館展區面積逾3000平方米,共有283件展品和157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展覽內容以冼星海生活軌跡和他創作的不朽音樂為主線,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冼星海紀念館。」肖華介紹。

2018年7月18日,冼星海紀念館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當天,番禺區「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在此正式啟動,並現場舉行了「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首場活動。活動通過參觀冼星海紀念館、集體誦讀黨章、重溫入黨誓詞、聆聽專題講座等一系列活動,進一步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學思踐悟,強化黨員的身份意識和價值認同,增強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通過開設紅色文化講堂,紀念館吸引更多黨員群眾了解到冼星海的偉大一生,讓『堅忍不拔、志存高遠、求真務實、愛國奉獻』的『星海精神』薪火相傳。」肖華表示。

據介紹,該紅色文化講堂開辦至今,共開展宣講168場,接待學習團體819個,學員22588人;策劃紅色展演18場,參與觀眾7685人。

編輯: 正龍

相關焦點

  • 今天,紀念冼星海!星海故裡紀念館新升級,獻禮星海誕辰115周年
    2020年6月13日,冼星海誕辰115周年,我們在星海故裡欖核鎮共同紀念!——冼星海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黃訓、孔宇。中國人民音樂家、教育家和偉大的共產主義革命家,中國新音樂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樂壇享有盛譽的音樂大師。
  • 傳承星海精神綻放時代光芒
    ——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舉辦紀念冼星海誕辰114周年主題文藝展演金羊網訊 6月13日下午,「傳承星海精神 •綻放時代光芒」——紀念冼星海誕辰114周年主題文藝展演活動在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欖核中學隆重舉行。
  • 輝煌「十三五」譜寫新篇章|湖南:薪火相傳 讓紅色基因煥發時代光芒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回望「十三五」,湖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在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上深耕發力,充分挖掘紅色資源、賡續紅色歷史、凝聚紅色力量,在三湘大地掀起了廣泛的愛國主義教育熱潮。
  • 廣州南沙星海故裡紀念館「升級」 新增多處雕塑和音樂體驗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星海故裡紀念館。廣州市南沙區政府 供圖&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廣州6月15日電 (王堅 謝子亮)在冼星海115周年誕辰之際,廣州市南沙區星海故裡紀念館二期工程竣工並對外開放。
  • 冼星海紀念館於澳門開幕,黃河大合唱手稿真跡等展出三個月
    冼星海紀念館於澳門開幕,黃河大合唱手稿真跡等展出三個月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19-11-23 16:58 來源:
  • 薪火相傳的「遺傳密碼」
    作者: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 劉芳、上海市楊浦區委宣傳部副調研員 陳越  紅色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性生長同頻共振、相互耦合而形成的價值精神,承載共產黨人的理想信仰、道德規範、價值觀念和人生追求,蘊含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是黨和人民的事業薪火相傳
  • 赤水河畔的「紅色精靈」
    歷經十三載風雨,四渡赤水紀念館在土城古鎮上建成了以紅色文化、地域文化為代表的綜合性博物館群。在這17座紀念館、博物館、陳列館裡,長期活躍著一群「紅色精靈」,她們就是四渡赤水紀念館的講解員。她們深知只有把紅色故事講出時代內涵,才能詮釋革命先輩們用血肉鑄就的長徵精神,成為砥礪前行的不懈動力。她們緊緊抓住四渡赤水紅色文化和女紅軍長徵文化,從歷史細節著手,生動講述每一件藏品背後的故事;以歷史真實事件為原型,開發了體驗式宣講、情景模擬宣講等多種宣講模式。她們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網站新媒體平臺開展宣講。
  •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參與互動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薪火相傳全球華人漢字書寫倡議八周年紀念活動在京舉辦  2020年12月5日上午, 薪火相傳全球華人漢字書寫倡議八周年紀念活動在京舉辦。
  • 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聽聽「繼承者們」怎麼說
    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新華社記者 孟菁 攝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梁相斌 毛偉豪 孟菁  隨著中醫藥法正式實施,中醫藥文化復興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但同時,傳承發展什麼、怎樣傳承發展、如何發揚光大這三個問題也擺在繼承者面前。新華社記者對話唐祖宣等國醫大師,走進中醫診室和中醫高等院校,探問繼承者們的答案。
  • 讓中華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新華社記者(廖翊)「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篇和結語如是宣示。  血脈,生命的傳承;家園,精神的寄託。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綿延至今的強大基因與永恆歸屬。
  • 發揮好革命紀念館「紅色基因庫」作用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市基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革命紀念館是珍藏紅色基因的主平臺。珍藏在這裡的紅色基因,是凝聚在黨史文化中的珍珠。
  • 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
    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匯聚了眾多年輕人參與,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中國科學家精神將薪火相傳!近日,在「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線上頒獎儀式中,一群風華正茂的清華學子以一首激情澎湃的青春宣言——《追夢者》,致敬科學,致敬科學前輩,讓 「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以更蓬勃的生命力煥發新顏。 我們堅信科學家精神 匯聚創新的力量 追夢者永遠在路上!
  • 【活動】陳雲紀念館「紅色故事大講堂」開講了
    【活動】陳雲紀念館「紅色故事大講堂」開講了 2019-08-18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周文彰:詩詞中國呼喚薪火相傳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題: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周文彰:詩詞中國呼喚薪火相傳新華社記者史競男、劉碩「中華詩詞的無窮魅力和強大生命力,使學習、誦讀、創作的人越來越多。中華文化自信和繁榮發展的大背景,是促進中華詩詞事業發展極為有利的條件,也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30日在京舉行的中華詩詞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剛當選的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會長周文彰說。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中華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凝聚著民族精神,也體現了時代風貌。
  • 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新時代傳人
    9月7日至8日,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220多名「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親歷者、青年專家學者、高校師生和有關方面代表,相聚大美青海、來到美麗的金銀灘草原,共同參加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與會代表考察「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題教育展館、原子城紀念館,觀看《永懷之歌》,聆聽《「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主題報告,分組參加邊會討論,共同發布了《金銀灘倡議書》。
  • 紀念冼星海誕辰115年|《黃河大合唱》81年,依舊能讓我們淚流滿面!
    在艱苦的條件下與時代、人民共命運發出了振聾發聵的時代最強音以黃河為背景《黃河大合唱》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冼星海在窯洞中創作(1939年,延安)】來源:延安魯藝文化園區管理辦公室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裡冼星海拖著病體整整熬了六天六夜就這樣
  • 薪火相傳,廣州交警精神傳承,科技興警!
    在薪火相傳儀式上,完成新老交接。三十年戎馬生涯,他們見證了廣州交警的發展歷程; 三十年鐵血丹心,他們鑄就了廣州交警的光輝歲月。依依揮別,曾經的從警點滴,化作如今的難捨難分,通過舉辦民警榮休儀式,為他們的警隊歲月畫上圓滿的句號,將他們恪盡職守的精神代代傳承。活動還為2020年度「交警先鋒」獲獎集體和個人頒獎。
  • 張瀾紀念館參加四川省博物館學會近現代名人故居與紅色紀念館專業...
    她指出,江油是紅色熱土、革命老區,革命先烈和前輩為江油繪就了鮮紅底色,留下了王右木紀念園、紅軍勝利紀念碑、青林口紅軍橋、西山紅軍文物陳列館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江油市將以這次年會為契機,充分借鑑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和有益做法,進一步保護和利用好江油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為奮力推進江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 用紅色文化築牢立德樹人之魂
    近年來,常州大學矢志不渝、牢記使命,在推動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條件下,統籌推進「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紅色文化育人內涵,以紅色基因傳承為抓手,探尋更貼近時代特點、更貼近青年學生思想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著力構築以紅色基因傳承為主線的思想精神高地,努力打造以紅色文化為特色的教學教育平臺,將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
  • 家力量|侯秀珍家庭,讓南泥灣精神薪火相傳
    聽著南泥灣的故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侯秀珍的心裡慢慢紮下了根。新中國成立後,劉寶齋主動放棄返城工作的機會,選擇留在南泥灣,繼續守護這片土地。除了參加集體勞動,他還給來南泥灣學習的人講述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直到1984年去世。老人為南泥灣奮鬥了一生,最終長眠於這片熱土,把畢生的精神財富留給了後人。在臨終前,他將講述南泥灣故事、傳承紅色精神的接力棒交給了兒媳侯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