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的「遺傳密碼」

2020-12-03 光明網

  作者: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 劉芳、上海市楊浦區委宣傳部副調研員 陳越

  紅色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性生長同頻共振、相互耦合而形成的價值精神,承載共產黨人的理想信仰、道德規範、價值觀念和人生追求,蘊含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是黨和人民的事業薪火相傳、繼往開來、興旺發達的「遺傳密碼」。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對於紅色文化的認知也出現了一些誤區。有人認為,紅色文化是革命年代的產物,只能為革命提供動力;還有人提出,紅色文化是鬥爭哲學,與和諧理念相悖。這些錯誤認識,不僅割裂了革命、建設和改革之間的內在聯繫,還把紅色文化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巨大作用與時代主題相對立,理論上是荒誕的,實踐上是有害的。

  首先,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文化宣示。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從誕生之日起,就高舉黨的旗幟、人民的旗幟,背負人民的期望,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的歷史貢獻。紅色文化始終把黨、人民和國家的需要作為核心價值追求,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及先進性特質。

  其次,紅色文化是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精神力量。

  紅色文化是有益於洗禮精神、升華思想、鼓舞鬥志的文化形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引領全國各族人民走過了一段激情燃燒、風雨兼程的崢嶸歲月,激勵人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艱苦奮鬥,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深厚基礎。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紅色文化越來越凸顯主流價值的作用。紅色文化的廣泛傳播和滲透,可以凝聚社會共識、提振時代精神、鍛造民族風骨、提升民族品格、涵養民心黨性,進而促進民族自信、自強。

  再次,紅色文化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強力支撐。

  精神家園中生長著情感、意志、態度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祈願、期冀、憧憬和希望,凝聚著社會發展的共識、智慧和力量。這都可以在紅色文化的譜系中找到沃土、根系和血脈。

  如果說構築時代變遷中的「精神家園」是醫治現代社會病的一劑良方,那紅色文化就是這劑良方中的「核心單元」。用具有豐厚歷史底蘊和精神內涵的紅色文化薰陶思想、淨化靈魂、滋養心靈,使紅色基因真正融入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的精神血脈,人們的精神家園就會「有所指望,知所趨赴」。

[ 責編:武鵬飛 ]

相關焦點

  •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 2020-12-08 14:36:34 來源:央廣網 作者:羅攀 責任編輯:羅攀
  • 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聽聽「繼承者們」怎麼說
    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新華社記者 孟菁 攝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中醫藥文化如何薪火相傳?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梁相斌 毛偉豪 孟菁  隨著中醫藥法正式實施,中醫藥文化復興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但同時,傳承發展什麼、怎樣傳承發展、如何發揚光大這三個問題也擺在繼承者面前。新華社記者對話唐祖宣等國醫大師,走進中醫診室和中醫高等院校,探問繼承者們的答案。
  • 冼星海紀念館開辦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 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
    冼星海紀念館開辦新時代紅色文化講堂 讓星海精神薪火相傳金羊網  作者:羅仕  2020-10-06 據介紹,該紅色文化講堂開辦至今,共開展宣講
  • 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
    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匯聚了眾多年輕人參與,他們用青春的力量宣告:中國科學家精神將薪火相傳
  • 【紫冬人物】陳恩科:飲水思源 薪火相傳
    薪火相傳 2011年,陳恩科在自動化系設立HAGE勵學金,金額約為每年10萬人民幣,項目年限為10年。勵學金採用申請-審核制,旨在幫助有經濟困難或有經濟需要的同學實現個人發展。 談及設立勵學金的初衷,陳恩科回憶了他在清華時接受國家助學金的情況。他說,「那時,我們家的情況並不是最困難的。
  • 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周文彰:詩詞中國呼喚薪火相傳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題:中華詩詞學會新任「掌門人」周文彰:詩詞中國呼喚薪火相傳新華社記者史競男、劉碩「中華詩詞的無窮魅力和強大生命力,使學習、誦讀、創作的人越來越多。「秉承著中華詩詞薪火相傳的優良傳統,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為人民的奮鬥、民族的奮進留下熾熱而凝重的記錄,是新時代的詩人詞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周文彰表示,要促進中華詩詞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傳統詩詞煥發出新時代的奪目光彩,既要有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大愛情懷,也要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志向和抱負,追求自身的高境界和詩詞的高品位。
  • 文物保護薪火相傳,我們是公眾考古的踐行者
    薪火相傳——文保協會最溫暖的一抹底色文保協會負責人李智文說,彼此信任是協會最鮮明的特色,由於協會成員大多是考古和博物館兩個專業的大一、大二的學生,所以,他們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上都彼此熟悉,這恰好成為了維繫協會團結的情感紐帶。
  • 遺傳密碼進化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應該把DNA看作是「能量密碼」
    原創科普文章 舉報   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們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應該擴展到考慮DNA穩定性的「能量密碼
  • 薪火相傳,廣州交警精神傳承,科技興警!
    在薪火相傳儀式上,完成新老交接。三十年戎馬生涯,他們見證了廣州交警的發展歷程; 三十年鐵血丹心,他們鑄就了廣州交警的光輝歲月。依依揮別,曾經的從警點滴,化作如今的難捨難分,通過舉辦民警榮休儀式,為他們的警隊歲月畫上圓滿的句號,將他們恪盡職守的精神代代傳承。活動還為2020年度「交警先鋒」獲獎集體和個人頒獎。
  • 這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是中國科學家的精神,必將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本報北京4月2日電 本報記者 齊芳)
  • 遺傳密碼的破譯史
    大體過程如下:①通過簡單的排列組合推測遺傳密碼是三聯體→②遺傳密碼的閱讀方式如何(重疊讀碼還是非重疊讀碼)→③克裡克通過T4噬菌體突變實驗證實了遺傳密碼是三聯體並採用非重疊的讀碼方式→④遺傳密碼與胺基酸如何對應→⑤尼倫伯格和馬太通過體外無細胞體系合成蛋白質的實驗破譯了UUU編碼苯丙氨酸→⑥AAA和CCC也隨之被破譯→⑦通過異聚核苷酸作為mRNA的體外合成蛋白實驗,找出了各種胺基酸密碼子的大體範圍
  • DNA,遺傳密碼的攜帶者
    DNA,遺傳密碼的攜帶者 2020-06-05 04: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遺傳密碼與核糖體結構研究
    這同時也提示了遺傳密碼的連續性(commaless)。遺傳密碼的破譯主要歸功於尼倫伯格(Marshall W. Nirenberg)。他用大腸桿菌提取液建立了體外翻譯系統,以多聚U為模板,發現只能翻譯出多聚苯丙氨酸,表明UUU編碼Phe。
  • 生命遺傳密碼被成功「壓縮」
    科技日報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張夢然)生命的遺傳密碼並非全部必需?根據英國《自然》雜誌15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英國團隊成功「壓縮」遺傳密碼——使一種合成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只需有限的蛋白質合成指令,就能編碼所有常見胺基酸。
  • 重新揭秘遺傳密碼的規律
    作者說,基因組學數據(基因組和相應的轉錄組)的快速增長推動了遺傳密碼進化領域的發展。因此,「諸如CoreTracker之類的比較/進化生物信息學程序現在不僅可以預測遺傳密碼的偏離,而且還可以提供有關潛在機制的線索。」 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研究人員提出,線粒體的遺傳密碼變異實際上是導致其基因組異常化的原因。
  • 人類遺傳密碼97%待解讀
    「最近30年測定人類遺傳密碼以後,迄今全世界科學家可以解讀的遺傳密碼不超過3%。」12月20日在河北省保定市舉行的第一期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大講堂上,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表示,還有97%的遺傳密碼可以測出來但還沒有人能很好解讀,當中蘊含著大量原始創新的機會。
  • 遺傳密碼的破譯
    破譯遺傳密碼實際上就是要找到基因中DNA的鹼基順序與其編碼的蛋白質胺基酸順序的對應關係:幾個鹼基決定一個胺基酸?哪幾個鹼基決定哪種胺基酸?要判斷哪個三聯體密碼決定哪種胺基酸,首先需要一種人工合成RNA的方法和一個能夠在體外合成蛋白質的實驗系統,這樣,在試管中加入已知序列的RNA,再通過分析新合成的蛋白質產物的胺基酸排列順序就可以推斷密碼子和胺基酸的對應關係。
  • 破譯遺傳密碼 掌握生命秘密
    這些人類對抗疾病的新辦法,源於對遺傳密碼的研究取得的突破。通俗地說,人的每個細胞當中都有一份遺傳密碼,別看遺傳密碼只是承載著4個符號的一條線,但這條線足夠的長,能承載人從生長發育到一代傳給一代的信息。4個符號不斷變化,人的遺傳密碼總的符號大約有30億個。        這是什麼概念呢?
  • 師者匠心 薪火相傳——記春暉外國語學校「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系列...
    師者匠心,薪火相傳,青藍工程永遠是一所學校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天高雲淡,風和日麗。近日,春暉外國語學校舉行「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這是學校送給青年教師最好的教師節禮物,也將學校的青藍工程推向高潮。
  • 與高黎貢山薪火相傳 小地方茶藏在光陰裡的故事
    黃先生作為茶葉家庭裡出生的一員,他從小就與各種高端雲南普洱、古樹滇紅等茶類接觸,更是常常聆聽父母關於茶葉的講解,因此他對於這些茶葉的知識可謂是信手拈來,是一個「從娃娃抓起」的茶葉達人,同時黃先生的父母發現他是發自真心地對茶葉感興趣,也願意帶著他去茶園、工廠參觀,進一步了解與茶有關的知識,讓他能身臨其境地感知茶葉是如何從原料變身為成品,一點一滴地將他們所掌握的茶葉知識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