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澱」走進科學院系列之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紫冬盛開蝶自來

2020-12-06 海澱故事

這是海澱·故事第775篇文章

9月19日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3,2,1,發射!」伴隨著沖天的火光和歡呼聲,我國第37、38兩顆北鬥導航衛星沖天而起,直入天際,三個小時後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兩顆衛星將成為我國北鬥導航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前發射的十二顆北鬥三號導航衛星進行組網,適時提供服務。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當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我過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經歷了怎樣的坎坷,而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的前輩們又為其付出了多少努力。

北鬥導航衛星發射現場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10月,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國立自動化研究機構。1968年,為加速我國空間技術的發展,自動化所整建制劃入空間技術研究院,更名為空間控制技術研究所,番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0二研究所。1970年,根據自動化學科技術發展的需要,中國科學院重建自動化研究所。

自動化研究所標誌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在我國第一個十二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的過程中孕育,應國家建設的重大需求誕生,隨著國家的發展而成長。

從「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到高性能功能數位訊號處理器研製成功,從滿足國家需求的精密感知與先進控制到面向內容安全的網絡信息處理,從深入百姓生活的「漢王」品牌系列產品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智能控制技術,幾代自動化所人艱苦奮鬥,勇攀高峰,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果。

雪後的自動化所

篳路藍縷 臨危受命

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領導下,召開了包括中央各部門、各有關高等學校和中國科學院的科學技術工作人員大會,動員制定十二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來自全國 23 個單位的 787 名科技人員提出了發展遠景規劃的初步內容,體現出全國「重點發展,迎頭趕上」的方針。

在規劃制定過程中,深切感到某些新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關鍵。為了更快地發展這些新學科,使其在短時間內接近國際水平,把計算技術、自動化、電子學和半導體這四個學科的研究和發展列為「四大緊急措施」,經周總理同意,確定由中國科學院負責採取緊急措施,儘快籌建相應的四個學科研究機構。不久後,自動化研究所應運而生。

1986年9月19日,自動化所舉行了建所30周年的紀念活動,歷屆所領導合影留念

在那個火紅的年代,以柯崗為代表的多位蘇聯專家來所講學,草創研究所的先輩們抓住每一個機會,努力的吸收養分,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自動化研究所日益壯大。

圖為科研人員在進行操作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蘇聯的人造衛星一號發射成功,此後,我國一些著名科學家建議我國開展衛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1958年5月17日,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毛主席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自此,欣欣向榮的自動化研究所臨危受命,加入了這次註定載入史冊的攻堅任務之中。而幾乎與此同時,自動化所還承接了原子能反應堆自動控制和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綜合自動控制兩項任務,自動化研究所草創不久,便被委以重任,投身最需要的地方,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奮鬥,這也成為一代代自動化所人的信念和追求。

攻堅破難 東方破曉

1966年1月25日,中國科學院正式成立六五一設計院,並開始進行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總體方案設計工作。自動化研究所在其中所承擔的「東方紅」樂音裝置、調製器和短波發射機研製工作也提上日程。

同年10月27日我國成功地進行了「兩彈」(飛彈、原子彈)結合試驗。試驗前周恩來總理提出了「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要求,這一方針後來成為人造衛星研製人員的座右銘和工作指導方針。同年12月,中科院六五一設計院完成了東方紅衛星總體技術方案設計。

196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持續進行,除卻個別國防工作外,其他的科研工作全部陷入停滯狀態,而衛星上天的夢想一直在科研人員的心中生根發芽,無數個夜晚,他們秉燭達旦,焚膏繼晷,孜孜以求,只為讓「東方紅」的聲音響徹天際。

科研人員在調試「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

1970年4 月 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順利升空,圓滿實現了「上得去,抓得住,報 得及時,聽得到,看得見」和一次成功、初戰必勝的要求。太陽系第一次聽到了來自神秘東方的聲音,從此這顆人造衛星一直漂浮在它的軌道上,注視著這個美麗古老的國度,見證他在一天天的日起月落間崛起。

「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

紫冬悄綻 繼往開來

2010年7月30日,曾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籌備處主任、所長的錢偉長教授逝世,享年98歲。錢教授因在多領域皆有建樹,被稱為「萬能科學家」,而他卻說:「我沒有專業,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

這位被稱作中國力學之父的老人,參與籌建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和自動化研究所,20世紀70年代,創立了中國力學學會理性力學和力學中的數學方法專業組。1980年又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學術期刊《應用數學和力學》,促進了力學研究成果的國際學術交流。為中國的力學事業和中國力學學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自動化研究所首任所長,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先生

錢教授回國建設新中國的幾十年間,始終關心著自動化科學的發展,他曾說:「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幾十年來,自動化研究所秉承老所長的訓導,薪火相傳,代代不絕,許許多多的優秀科研成果噴薄而出。

(2010.7-2015.10)自動化所領導班子。

左起:楊一平、王小明、王東琳、徐波、戰超

近年來,自動化所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30餘項。發表論文數量逐年增加,質量不斷提高;專利申請和授權量連年攀升,多年位居北京市科研系統前十名繪;制的「腦網絡組圖譜」第一次建立了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獲得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虹膜識別核心技術突破國外封鎖,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走出「中國製造」之路;基於自動化所語音識別技術的「紫冬語音雲」在淘寶、來往等阿里巴巴旗下移動客戶端產品中得到推廣;「分子影像手術導航系統」通過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安全性及有效性檢測認證並進入臨床應用;「仿生機器魚高效與高機動控制的理論與方法」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研製的機器海豚實現了1.5倍體長的最高直線遊速,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機器海豚完全躍出水面。

「智能視頻監控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分別成功應用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安保工作中,為社會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與中國日報社合作構建「全球媒體雲」綜合平臺,受到廣泛好評;「基於ACP方法的石化企業智能管理系統及應用」先後應用於茂名石化、齊魯石化,為實現企業生產管理的精細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並榮獲「中國石油與化工自動化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一路走來,自動化研究所碩果纍纍,星光熠熠。

2012年智能化大廈竣工,將為研究所未來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在中國自動化領域一窮二白的時候,自動化研究所應運而生,它臨危受命,總是活躍在國家需要的地方,總是衝在科研領域的風口浪尖。從最早的人造衛星、氫彈原子彈,到三峽水庫,北京奧運會,總有自動化研究所的身影。

紫冬之春

注:紫冬並不是一種真實的花,因紫冬與自動諧音,故而自動化研究所化用其名來自稱。

面向過去,萬千豐碑佇立,展望未來,無數紫冬盛開。

編輯 / 馬超群

審校 / 馮煥麗

更多海澱歷史文化故事

【積澱】清華園火車站:燃燒的青春舊地朝花

【積澱】《延禧攻略》是一份歷史攻略?聽說這裡有答案

【積澱】歲月蕩金波 頤和園中來

相關焦點

  •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蘇州研究院獲批新型研發機構
    近日,蘇州市科學技術局公示新型研發機構新建項目擬立項項目,由蘇州中科全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蘇州研究院入選獲批。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蘇州研究院將繼續協同創新,用市場驅動戰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持續助力地方經濟結構升級,致力於成為蘇州市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的標杆。
  • 出門問問&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共建語言智能與人機互動聯合實驗室
    機器之心原創作者:高靜宜3 月 29 日,「語音智能與人機互動聯合實驗室」在北京成立,該實驗室由中國人工智慧公司出門問問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翻譯研究團隊聯合建立,將專注於自然語言理解、多輪對話管理、問答系統、機器翻譯等人機語音交互核心技術研發領域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舉辦建所六十年主題展
    為紀念建所60周年,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19日面向社會公眾舉行「光輝一甲子」——建所六十年主題展,包括科技成果展示和大事記影像展單元,得到了眾多科技愛好者的青睞。中國自主研製的首套6000米級遙控潛水器裝備(ROV)首次公開展出 據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主題展是紀念建所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集中對外展示了該所自1958年建所以來,在機器人、智能製造和光電信息技術三個學科領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和進展,展現了研究所從基礎研究、工程應用、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 《走進中科院科考主題篇》 航空航天與航天攝影邀您來
    《走進中科院科考主題篇》航空航天與航天攝影邀您來
  • ...牛剛帶隊到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等考察調研
    【特別關注】牛剛帶隊到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等考察調研 2020-09-28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報名丨中關村火花系列活動——中科院自動化所成果項目路演
    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火花」系列活動將在中科院自動化所跟大家見面現在可以報名參加啦北京中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中科院自動化所下屬成果轉化服務機構,是中關村管委會2019年認定的技術轉移服務平臺。本次活動由北京中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中關村技術經理人協會聯合主辦,旨在推動自動化所待轉化項目尋找落地場景,推動開展投融資對接,促進成果轉化落地發展。
  • 由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孵化,「中科慧遠」已批量出貨手機玻璃蓋板...
    該公司成立於2016年,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孵化,並獲得中科院自動化所及政府基金的千萬級投資,還在2018年獲得聯想創投和丹華資本的Pre-A輪融資,在2019年獲得中科創星的千萬級A輪融資、某政府基金的過億元投資。
  • 省科學院化工所與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合建工業智能...
    12月23日,省科學院化工與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陝西尚遠水務有限公司籤署合建「工業智能水務與廢水治理工程技術中心」合作協議。工業智能水務與廢水治理工程技術中心將提供工業水/廢水「零排放」數位化新系統,通過大數據賦能,融合工業循環水處理新型化學工程技術、精細智能管控系統,實現工業水務管理標準化、運行自動化、數據信息化、決策智能化、環境友好化「五化」目標,為工業水務節水減排、節能降耗、降本增效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 【特別關注】牛剛帶隊到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
    【特別關注】牛剛帶隊到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等考察調研 2020-09-28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病毒起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坐實「美國投毒」?
    聯合國安理會還警告,持續不斷的全球衝突可能會加劇危機,破壞應對新冠病毒蔓延的措施,所有國家應該放下「恩怨」,全面和立即停止敵對行動,來應對共同的敵人「新冠病毒」。實際上,在疫情由武漢蔓延至中國全境,但病毒未「出海」的當口,出現一種「曇花一現」式的言論,即新冠肺炎病毒一不是來自野生動物,二不是美國基因武器,而中國研究機構特別是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管理不善而洩漏所致。
  • 日語中的四季之美——冬
    這便是「浮寢鳥」。所以古代的日本人,將抱有心思而無法安心入眠的自己,比喻為「浮寢鳥」。通常會用於戀情的思念之上。那些不符合季節而盛開的花日本人稱之為「返り花」。日本的古時候也會把紅燈區被贖身之後返回正直之身的藝伎再次回到紅燈區的這種人稱之為「返り花」來表達出自己對此事的一種惋惜感。
  • 寧波首次發現「日本國蝶」——大紫蛺蝶
    《林海倫的博物學》 原創系列之一百十七 圖文/林海倫 編輯/小山
  • 「2019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26位嘉賓首公布,直覺會火 | CCF...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系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控制和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和 863 機器人專家組海外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成員和「國家特聘專家」,以及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院長。他的研究興趣包括機器人,感知,智慧機器人,以及醫療機器人和醫療器械與設備。他已發表了約 600 份期刊和會議論文,並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過 50 多個研究項目。
  • 《神魔之塔》全新「科研序論」系列即將登場
    《神魔之塔》全新「科研序論」系列即將登場 來源:www.18183.com作者:犬大噠時間:2019-02-08 分享到: 《神魔之塔》營運團隊宣布,距離《神魔之塔》17.0 版本「跨越神境的元素科學」更新尚餘數天,全新「
  • 被稱為「亞洲花都」,這座美食遍地,四季鮮花盛開的老城
    原文標題:被稱為「亞洲花都」,這座美食遍地,四季鮮花盛開的老城,現在機票不到旺季一半!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走著瞧旅行,ID:zouzheqiaolvxi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不知道有沒有人和瞧妹一樣,特別喜歡城市?
  • AI Challenger 2018完整獲獎名單公布,中科院成最大贏家
    原標題:AI Challenger 2018完整獲獎名單公布,中科院成最大贏家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12 月 19 日下午,「AI Challenger 2018 全球 AI 挑戰賽」年度總決賽頒獎典禮在京舉辦。
  • 專業成人英語教育「口語粉碎機」走進首都兒科研究所
    對於每一位醫護工作者來說,英語是獲取前沿信息、擴展溝通交流、開拓國際視野的重要助推器,也是吸收先進醫學知識、實現跨國人文關懷的必需品,也正因為如此,作為專注「系統化學習」,能從根本上提升語言能力的口語粉碎機已經成為醫療圈裡十分值得信任的培訓品牌。
  •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複試名單,清一色名校,僅有3人來自「雙非」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國立自動化研究機構,實力非常強大,擁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是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內屬於頂尖水平,每年想報考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所的同學趨之若鶩。
  • 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所:外籍員工發不當言論已解聘
    原標題: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所:外籍員工發表不當言論已解聘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官方微博11月7日發布關於解除與外籍員工Mark A。來源:@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劉連慶 研究員/ 焦念東 副研究員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
    劉連慶研究員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學研究室) 電子郵件:lqliu@sia.cn--2002-06 鄭州大學 學士 學歷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生 -- 研究生 學位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生 -- 博士 工作簡歷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