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傳統文化繼承者為外語所累 應弱化英語強化母語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王旭明:傳統文化繼承者為外語所累 應弱化英語強化母語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劉雲 實習生申晴)文化需要發展,需要創新,更需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彰顯出獨特魅力,也曾從開放的文化交流中汲取到更多靈感。然而,「英語至上」「考試為王」的大環境下,傳統文化也面臨著種種挑戰。10月20日下午1點,語文出版社社長、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做客人民微博微訪談,為網友解讀如何讓傳統文化保持活力。>>點擊進入微訪談回放

  訪談一開始,王旭明首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解釋。他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內涵上說是仁、義、禮、智、信等,從形式上說有四書五經老莊哲學孔孟之道等,這些都是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要去粗取精,全面學習。」

  然而在生活節奏飛快的當今社會,大家的眼光都投向了各種新奇的異國文化,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則過於冷淡。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自己主觀上的文化選擇傾向,也有客觀大環境的片面引導等等。王旭明舉例,「強制考取職稱英語,這就算是霸王條例,在當前屬於阻礙人民繼承優秀文化傳統的絆腳石。學考古的、學古代文獻的、學中醫藥的等等中華文化傳統的第一傳承者都要被外語所累,被考外語證所限制。」

  事實上,學英語和發揚傳統文化並不矛盾。「一方面我們對英語的學習要求和各項制度都十分到位,另一方面對母語學習的要求和各項制度都十分不到位。二者反差巨大,甚至成為一種畸態。」針對此現狀,王旭明呼籲「弱化英語,強化母語。」王旭明認為,學好本國傳統文化,才有更堅實的基礎去拓展知識,學習更多人文,增進道德,健全人格。

  「長期以來,由於歷史和多方面的原因,我們的文化傳統不是繼承得多了,是少了,是遠遠不夠,是幾乎斷了。面對這樣一種狀況,當下最急迫、最重要、最關鍵的是拿出硬措施和真辦法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王旭明提出,朗讀和背誦是中國傳統文化習得的重要方法,也是科學有效的漢語文化方法之一。無論是繼承文化傳統,還是提高語文能力都可以從加強朗讀和背誦開始。此外,王旭明還提到,文藝工作者應多拿出一些好的文藝作品,將影視作品作為弘揚傳統文化的媒介,讓傳統文化更廣泛、更深入地煥發活力,並產生影響。

相關焦點

  • 專家:教育應該強化中文弱化英文
    對於王旭明的呼籲,贊同者表示中學開始學英語,完全沒有問題,何必讓孩子在母語都尚未掌握的情況下再去學習大多數時候用不上的外語呢?反對者則認為,全球化時代,掌握外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學習外語當然越早越好。
  • 高考改革增加語文分值突出母語地位 降低英語分值
    提出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重點高中名額向一般中學傾斜等成為方案的亮點。  語文將突出母語的重要地位  北京市教委委員李奕介紹,北京市調整中考學科設置、分值比重、命題內容,突出考查學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 小學一年級「先漢字後拼音」更需「去英語」-漢語,母語,英語,拼音...
    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8月20日《法制晚報》)  不可否認,將於今年9月啟用的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實行「先漢字後拼音」,是一次重大改革,對於強化母語教學,傳承和發揚漢字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 外語是foreign language 「母語」可不是mother language!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外語是foreign language 「母語」可不是mother language!
  • 英語退出高考,帶來八大疑問
    今年10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規定從2016年起,高考語文由150分增至180分,高考英語由150分減為100分;中考英語總分由120分減至100分,高考英語總分由150分降至100分。北京市長張先生認為,許多國家重視母語遠勝於重視外語,北京的這次改革,強調了語文的重要性,弱化了英語的重要性,有利於學生學好語文。
  • 派特森英語特色---自然母語學習法
    派特森國際英語 Pattison English 是加拿大派特森教育集團將風靡全球 50 多個國家並被比爾·蓋茨譽為「經典之作」的著名國際英語體系 ENGLISH DISCOVERIES 完整延伸進入中國的全新英語學習法 — 「自然母語學習法」。這套英語教育體系匯集了 120 年英語教育經驗, 以母語語言學習的輕鬆體驗來領略英語蘊涵的文化和理念。
  • 2016年英語將退出高考 明年英語分數降至120分(圖)
    今年10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規定從2016年起,高考語文由150分增至180分,高考英語由150分減為100分;中考英語總分由120分減至100分,高考英語總分由150分降至100分。北京市長張先生認為,許多國家重視母語遠勝於重視外語,北京的這次改革,強調了語文的重要性,弱化了英語的重要性,有利於學生學好語文。
  • 人工智慧時代還要費勁學各種外語嗎?
    一位打算為孩子報寒假法語課外班的家長說:「很多校外培訓機構開出面向小學生零基礎體驗課,教材也為小朋友特意改編。現在英語已是『標配』,如果能多掌握一門外語,就多一份底氣。」目前不少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培訓機構都有面向小學生的零基礎體驗課程。蓬萊路第二小學學生家長陸先生說,一些開設法語班、德語班的高中,和國外高校有合作。孩子學好了這門語言,未來出國深造機會也多些。
  • 人大代表建議:加強母語保護,英語地位是否會下降
    同時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為何國家突然如此重視母語的工作?而與高考息息相關的語文、英語又將面臨什麼?目前漢語及漢語言文化面臨的困境如下:網絡語言和廣告語言濫用外文、生造漢字漢語現象嚴重;部分偏遠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和使用的條件不滿足,普及程度不高;部分方言地區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使用存在困難;部分港臺青年對祖國文化疏遠淡漠,多數學生只學語文的功利性作用而忽略了文化性、英語的過度教育等。
  • 北京英語卷:用地道英語表達中國傳統文化
    北大閱卷機房完成調試 攝影/本報記者 李夢婷昨天下午,隨著英語考試的結束,今年的高考也拉下了帷幕。用地道英語講中國故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今年英語試卷的突出特點。英語作文以「茶文化」為題,更是倡導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民族自信。從今年開始,高考中的外語聽力考試首次實施一年兩考。
  • 查明建:外語教育的人文化與外語專業人才培養
    在整個20世紀,實際在學習外語,外語專業的學生一直感到非常驕傲的,外語專業也在整個人文學科當中是金字塔的頂端,外語系的學生瞧不起中文系的學生,中文系的學生瞧不起哲學系的學生。這些年來,我們英語教育普及化,尤其朱丹平先生還有新東方的外語教育機構,從小學開始學英語,甚至上海市幼兒園不僅幼兒園學英語,入學還要考察英語。所以學生進了大學以後就覺得我不要再學英語專業,我的英語已經很好了,我要學其他專業。
  • 如何打造雙語大腦,讓英語成為「第二母語」?
    到頭來卻發現自己掉進了啞巴英語的坑!幸運的是,我們現在有機會,讓孩子們告別這樣低效的學習方式。把學習英語的過程變成無形地輸入,並收穫英語思維、培養跨文化理解力,讓孩子擁有立足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回歸課堂的馬雲,也曾談到讓英語成為孩子第二母語的本質——是對他國文化的理解。那怎樣才能讓孩子輕鬆地學好英文?並且讓英語成為孩子的第二母語呢?
  • 「將英語踢出高考」:是何意思?又是什麼理由?
    學了十幾年的英語,六級也過了,碩士也畢業了,結果很短的一段摘要都寫不了,這十幾年是不是白學了。第三,明顯弱化了母語學習,影響了民族文化傳承。學英語太佔時間了。學生們的業餘時間基本被英語佔用了,所以對母語的學習明顯不足。有的大學畢業,不會寫簡單的日用文章,甚至連語法都不通。最為明顯的是,現在的學士、碩士、博士有幾個能把漢字寫得像模像樣。
  • 考試招生改革方案激千層浪 外語退考正本清源?【2】
    原標題:考試招生改革方案激千層浪 外語退考正本清源?  必須保證母語主導地位  教育要「去行政化」,高考要「去外語化」,這是有識之士近年來的共同呼聲。教育「去行政化」,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讓公眾看到了曙光;教育部探索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邁出了高考「去外語化」的第一步。只有久久為攻,高考必將迎來「去外語化」的那一天。  在中考中,外語從無到有,從按30%計入總分到按100%計入,僅僅經歷了短短幾年時間。外語可以在中考中匆匆地「來」,為啥不可以在高考中慢慢地「去」?
  • 起底外教產業鏈:英語外教母語非英語 有些居然是通緝犯
    價格不菲的「英語外教」 母語非英語北京多家英語培訓機構表示,他們的外教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等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這些外教的口語課大多小班授課,課程價格遠高於中國教師。某英語培訓機構工作人員: 中國老師上課3080元,10個小時5次課。外教課一小時1800元,就是聊天。從事外語教學的外教要來自母語國家,這個得到了國家外國專家局的肯定。
  • 試論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外語教學理念
    在外語教學界,外語和二語的概念經常被互換,包天仁獨具匠心地將外語教學和二語教學、外語學得和二語習得區別開來,將中國英語教學定位為英語外語教學,為我國外語教學理論體系的建設澄清了模糊認識。本文以知識能力為主線,論證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的語言觀和教學觀,重新審視語言獲得過程,提出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就是提高能力的基礎和保證,是培養學生語言素養的先決條件。
  • 「英語外教」母語非英語 機構:資質查驗屬商業機密
    (原標題:記者調查丨「英語外教」母語非英語 培訓機構稱資質查驗屬「商業機密」 外教亂象怎麼治?)7月26日,央視新聞披露,今年1月份,山東青島一幼兒園發生一起外籍教師猥褻女童事件,目前該外教已被依法批捕(點擊查看:山東青島一幼兒園外教猥褻女童被批捕)。
  • 英語外語的理念和方法——章兼中教授訪談錄
    二是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文化情境的基本國情,植根於我國土壤的外語教育教學和實驗,充分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社會文化教育傳統的主體性,堅持繼承我國外語教學的優良傳統,實現古今、中外和歷史、理論、現狀的合璧、貫通和融合。三是充分關注當下我國社會、外語教育教學政策改革和師生發展的需求。
  • 中國英語教學的優選法
    因此,我認為很多專家學者所說的用母語的方式來習得外語,是不可能的。習得和學得不同,習得(natural acquisition)並不通過正規的學校教育進行音標、詞彙、語法等知識的學習,而是在自然環境中獲得語言能力。外語教學培養不了交際能力,但母語教學和二語教學可以,所以原來的教學大綱提出外語教學應該「為了交際或為了初步交際」。
  • 外語學校怎麼教外語?
    記者從成都石室雙楠實驗學校了解到,該校成立於1999年,前身為雙楠路小學,2003年,雙楠中學成立,2004年,小學和中學合併,更名為雙楠實驗學校,是武侯區最早的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學制的探索和改革,可以說是該校「實驗」二字的主要由來。2009年,學校加盟成都石室教育集團,隨後更名為石室雙楠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