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雙語大腦,讓英語成為「第二母語」?

2021-01-16 I2國際私塾貴陽

英語作為溝通全球的第一語言,其重要性已無需贅言。

但我們發現,其實很多人只是在學英語,並沒有樹立英語思維。

我們來做個小實驗:

「achieve」 你腦子裡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如果你的大腦第一反應是:獲得、達到預期。

那麼你下意識翻譯成中文的行為,就不是英語思維了。

那一個擁有英語思維的人,看到這個單詞會想到什麼呢?

答案是:什麼都不會想到。Achieve is achieve.

就像你在看我這段文字時,你並沒有進行任何的思考,就已經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

非英語思維的語言學習過程,讓80、90後一代的英語學習變得艱難。整理了一大本常用短語、常用句型,每天摸黑早起,到操場讀英語,背單詞。到頭來卻發現自己掉進了啞巴英語的坑!

幸運的是,我們現在有機會,讓孩子們告別這樣低效的學習方式。

把學習英語的過程變成無形地輸入,並收穫英語思維、培養跨文化理解力,讓孩子擁有立足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回歸課堂的馬雲,也曾談到讓英語成為孩子第二母語的本質——是對他國文化的理解。

那怎樣才能讓孩子輕鬆地學好英文?並且讓英語成為孩子的第二母語呢?

Make Our Children Bilingual

抓住孩子『唯一』的語言黃金期

●什麼?原來啞巴英語是大腦造成的?

比中式英語更可怕的是:會寫會讀會拼,就是說不出的「啞巴英語」!這一問題是怎麼造成的呢?認知科學領域的專家研究後發現,啞巴英語與大腦分區有很大關係!

人腦語言功能區:一個是位於前腦的布羅卡區 (Broca),另一個是位於後腦的韋尼克區(Wernicke)。

解放軍306醫院與香港大學合作的一項科研成果表明:學習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國人常用布羅卡區,而學習拼音文字(英、德、法)的西方人則需常使用韋尼克區。該研究成果也在世界科技類最具權威的刊物,英國《自然》雜誌上得到發表。

所以,當中國人習慣使用布羅卡區的同時,韋尼克區功能也在逐漸弱化,這就為英語學習增加了阻力。

總結來說就是,啞巴英語的罪魁禍首是我們習慣:

用學中文的思維來學英語,其方法根本不符合腦功能區的分布規律!

●注意!12歲以後,語言學習區靈敏度將下降

既然韋尼克區才是學英語的功能區,那可能有家長會開始思考: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充分利用好這一區域呢?

當然有!

其實,「英語學習區」和「中文學習區」在嬰幼兒大腦中的佔比是不分伯仲的。也就是說,孩子越小,英語學習的阻力越小,就更容易形成「雙語大腦」。

但畢竟中國孩子接觸更多的是中文環境,所以「英語學習區」的敏感度,會隨著年齡逐漸下降。1996年,美國科學家在《自然》科學雜誌社上,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

12歲以後,「英語學習區」將逐漸關閉,此時再學習語言,就不再是母語式地習得,而是翻譯式地存入記憶庫存而已。

舉個例子:3歲的孩子和12歲孩子學習tree這個單詞的區別。

「英語學習區」關閉前,孩子學英語是將實物或動作、場景與單詞建立直接聯繫。讓單詞以母語的形式無形中輸入大腦;

而「英語學習區」關閉後,孩子學習英語更多是將單詞與中文相關聯,再聯想到場景。以這樣「一波三折」的方式,將單詞背進大腦。

那不同年齡段,具體該如何正確學英語呢?

語言學習多偏向於「聲音」的刺激,小耳朵變成了接受新訊息的小雷達,「聽」成為寶寶快速吸收語言的開端。

3-6歲

6歲以前,孩子學語音和語調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所以,如果有條件可以給孩子提供沉浸式的英語環境,讓孩子接受正宗的語音語調。不久後家長就會發現,這是6歲之前學英語,最事半功倍的方法。因為純英語語言環境影響,將孩子「英語學習區」的優勢發揮到了最大值。

6歲後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開始系統地學中文,所以「英語學習區」敏感度將會逐漸下降,加大學習英語的阻力。因此,6歲後兒童想學好英文除了注重營造一個語音環境,還需要接受專業且系統的英文學習。

相信許多家長,在知道了大腦的秘密後發現,想要擁有第二母語,其實真沒那麼難。

只要把握住語言黃金期,就能『讓英語成為孩子的第二母語』!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英語應用能力?專家:重在打造母語環境
    2019年5月20日, 國內首個能跟英語母語者互動的分級英語短視頻APP,鮮榨語感,在蘋果及各大應用商店上線。鮮榨語感APP上的老外拍攝自己的日常生活,為學習者提供24小時的英文母語環境。為中國人打造的24小時英語母語環境鮮榨語感相信環境是最好的老師。
  • 蟲洞雙語學習APP英語分級課程|幫助家長抓住孩子英語學習的關鍵期
    ……想讓孩子學好英語,首先要了解兒童英語啟蒙的黃金年齡段。一般來說,12歲以前是語言學習的敏感時段,因為人腦中的母語區——布洛卡區,大多數人會在12歲左右關閉,再學語言難度就會加大。據相關專家介紹:人的大腦在3~12歲時,會把所有的語言信息全認為是母語,孩子在該時期學習的母語最多能達到8門。
  • 陳根:雙語切換過程中,大腦是如何工作的
    這也促進了關於語言轉換的大腦機制研究。2017年就有一項研究發現,短期的雙語切換訓練可以調節雙語者的語言控制機制,並引起相應的行為、腦電和腦功能激活的改變。此外,來自美國紐約大學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的另一篇研究報告了我們在不同語言之間切換時的大腦工作模式的變化,該項研究首次表明,從某種語言中脫離需要花費認知力,但激活一種新語言相對來說不費力氣。
  • 智慧口袋English-Time:沒有母語環境,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母語思維?
    這是一種錯誤的思維方式,對於英語的啟蒙學習,孩子要真正習得一門語言,是不需要去翻譯,而是獲得一種自然的母語思維。什麼是英語母語思維?英語母語思維就是建立事物和英語之間的對應關係和直接聯繫。簡單直白地說,看到某一個事物或在某個場景中,孩子能夠非常自然地把它跟英語對應起來,中間沒有一個翻譯過程,直接用英語去想、去表達。
  • 悅寶園皮皮英語啟蒙中國寶寶雙語學習第一步
    關於如何學習英語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剛剛4歲,學習英語好像沒有什麼用?」「聽說別人說孩子如果在很小的年齡學習英語和中文,長大了語言發展會有問題,說話的時候中英文夾雜,含糊不清。」「現在學英語有什麼用?長大了就都忘了。」其實這個困惑不止家長有,全世界各國的語言專家也有著這樣的困惑,所以他們進行著一項又一項的實驗,針對的就是人類的語言學習問題。
  • 賴清德強推「雙語」遭連番質問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2030年要成為雙語社會」,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公布的這一「施政藍圖」在島內引發不小的爭議。「英語能力不等於競爭力」「臺灣是否有足夠師資」等質疑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不少人擔心此舉將大大減少臺灣人學習中文母語的時間。
  • 美國人只懂英語將會成為缺陷?英媒:雙語人才機會更多
    英媒稱,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英語一直是全球貿易和交流的通用語。哈佛大學2013年的一份報告發現,英語技能和更好的收入密切相關,從而帶來更好的生活質量。全世界各地的成年人和兒童要花數年時間和投入大量金錢來學習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27日報導,美國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使用的語言超過350種。
  • 大思英語母語式啟蒙:適合0基礎兒童的英語啟蒙
    如今的孩子在英語學習方面面臨的考驗從來都不是沒有方法,而是方法太多,一旦選取錯誤,錯過黃金啟蒙期,對孩子的危害是深遠的。那麼,究竟哪種方法的英語啟蒙效果最好呢?無論是中外的權威研究還是無數的現實案例都表明了:學習語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母語式學習。雙語家庭的孩子(比如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中國人)總是能自然而然地精通中英兩門語言,實在令人羨慕。
  • 2020重啟失敗後,斜槓青年在抖音當起了英語翻譯
    朋友Sophy就屬於前者,年前辭掉了現有工作,本想過完春節跳槽一家高薪資企業,萬萬沒想到等來的不是機遇而是意外,突如其來的疫情直接讓她成為無業游民。迷茫、焦躁、負面情緒……消沉一段時間後她決定有所改變,在家做起了兼職英語翻譯,收入竟然高於以前的薪資!
  • 真正的雙語人怎樣煉成?在國外20年的老校長切身反思
    講母語者,會真正掌握該語言的「自動生成的深層內在結構」。而這一深層結構或「母語感」,是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階段,十二或十四歲之前,最有可能獲得的。第二,從中、英雙語習得的特點來看,漢語遠比英語難,當然英語要學好,也非易事。
  • 中文和英語啟蒙可以同時進行?最後一條太真實了……
    事實:如果一個孩子即會說中文,又會說英語,那麼最終孩子的中文和英文都說不好。對於寶媽寶爸來說,這實在是太可怕了!然而,蟲蟲翻閱了資料,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這樣的問題都不是因為學習兩種語言造成的!很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雙語幾乎不應該成為孩子的說不好某一門語言的誘因。所以,別擔心,並且放心給孩子進行雙語啟蒙,還要越早越好。
  • 智慧口袋English-Time:讓孩子2年內形成英語母語,如何讓家庭教育更...
    孩子能看到英語有趣一面,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也會聚精會神,學得津津有味!如何讓家庭教育變成輕鬆的教育義大利著名教育學家蒙特梭利總結了幼兒敏感期理論。蒙特梭利認為兒童在0-10歲大腦發育期間。存在敏感期,例如書寫敏感期在3歲半至4歲,閱讀敏感期4歲半至5歲半。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觀察、模仿、接收、記憶能力非常強。抓緊教育開發,孩子學習會很輕鬆,效率很高,多種能力可以迅速提升。
  • 孩子學英語多大合適?把握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
    第二語言可能會影響兒童對母語的掌握兒童在0-7歲時學習第二語言是否最合適?在這些年輕群體中,表現是12-15歲組中最突出的群體,而孩子們年齡在3-5歲時幾乎忘記了他們的母語。凱薩琳斯諾的結論如下如果讓孩子在童年時期就可以學習和掌握第二語言,那麼第二語言的幹預會影響他們的母語水平;如果孩子能夠更有效地學習和掌握第二語言,那應該是在兒童處於青春期時,他們在這個階段會很好地掌握母語。
  • 精通多門語言,對你的大腦有什麼好處?
    根據他們各自的情況,以及他們如何習得每種語言,雙語者一般可以被劃分為以下三種:混合型雙語者、協調型雙語者和次屬型雙語者。當她剛開始接觸周圍的世界,便能同時學習英語和西班牙語。另一方面,她正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哥哥則可能是一名「協調型雙語者」(coordinate bilingual),運用兩套概念體系,在學校裡學習英語,在家或和朋友相處時繼續說西班牙語。他們的父母則屬於「次屬型雙語者」(subordinate bilingual),語言系統已成型,通過母語來學習第二語言。
  • 想要像說母語一樣說英語?英語思維很重要!
    作為應試教育的產物,「中式英語」一直以來都被人們所詬病。許多人在實際的英語交流中發現,在課本中學到的那些句子和詞彙無法發揮作用,學了那麼多,最後開口還是只會說「yes」和「no」。像說母語一樣流利地說英語,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想要做到這一點,英語思維很重要。
  • 教育專家談學習英語:能開口說很重要
    gogokid把握這一需求,秉承「以孩子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專注4-12歲孩子在線少兒英語教育。所有外教100%來自美國或加拿大,擁有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背景,教學經驗豐富,錄取率僅為3%。同時,以1對1在線授課模式,通過沉浸式教學,為孩子營造近乎母語式的雙語學習環境,致力於幫助孩子開口說,夠自信。
  • 派特森英語特色---自然母語學習法
    它將現代技術和教育理論完美結合,精心創造出以英語為母語的各種真實場景,系統科學地制定出各案式教學方案,令學習者產生自然興趣,如母語般迅速掌握英語。  什麼是自然母語學習法 ?派特森英語自然母語學習體系正是根據母語學習原理為學習者營造一個母語的英語學習環境,特別強調學生「聽」與「說」的訓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興趣和需要,從而達到如母語般迅速掌握英語的神奇效果。
  • 科學家:孩子3歲以前開始學英語最好,過了7歲就晚了!
    所以,千方百計送孩子到雙語幼兒園,但又擔心幼兒園英語老師發音不標準;不惜重金要給孩子找一對一的外教或是專業幼兒英語培訓機構的;還有對自己英語功底特別自信的,要在家自己教孩子學;也有到處問哪套幼兒英語視頻較好?要給孩子看動畫片學英語的。
  • 雙語幼兒園能解決孩子學英語的問題嗎?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一個有全天外教的幼兒園,甚至全體老師都說英語的幼兒園,擁有無與倫比的優勢,而缺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期待私立雙語幼兒園為孩子解決英語啟蒙問題,是中國家長的一個普遍願望。畢竟,孩子的英語啟蒙再早都不為過,而為孩子提供一個沉浸式的英語環境,不僅事半功倍,也給家長省了太多力氣,為以後的雞娃大業開闢了一條光明的道路,唯一的不足似乎只是價格高一些罷了。
  • 學英語從娃娃抓起,悅寶園早教助力寶寶英語啟蒙
    關於如何學習英語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剛剛4歲,學習英語好像沒有什麼用?」「聽說別人說孩子如果在很小的年齡學習英語和中文,長大了語言發展會有問題,說話的時候中英文夾雜,含糊不清。」「現在學英語有什麼用?長大了就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