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教育應該強化中文弱化英文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9月8日,教育部前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其新浪實名認證微博上呼籲「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解放孩子,救救漢語」。

  這一呼籲被網友廣泛轉發,並引起了許多網友和專家學者的討論。而究竟如何「取消小學英語」,如何「救救漢語」成為了討論的焦點。其實,關於中小學生英語學習比重的問題一直都是教育界和家長們爭論的話題,然而,在爭論的同時,許許多多的孩子依舊承擔著沉重的英語學習課程,已經常年的課外英語輔導,而家長們在為孩子選擇課外輔導的時候,英語則是大多數人無法繞開的課程。

  對於王旭明的呼籲,贊同者表示中學開始學英語,完全沒有問題,何必讓孩子在母語都尚未掌握的情況下再去學習大多數時候用不上的外語呢?反對者則認為,全球化時代,掌握外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學習外語當然越早越好。此外,也有對此呼籲的可行性提出討論的,有評論指出,在當前教育理念和考試機制不調整的情況下,單純取消或減少中小學生的外語課程,只會是一句空談,「建議先取消高考英語科目,把英語從必修課變成選修課、興趣課,才能談取消小學生英語課的可能。」

  對此,著名學者秋風認為:「在當代教育體系中,英語的比重確實太高,漢語則被嚴重忽視,而且,這種比例的失調,越高年級就越嚴重,學生們從小就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學習可能一輩子用不上的英語,但真正隨時在應用的語文,卻水平低劣。」

  應該強化中文弱化英文

  在當代教育體系中,英語的比重太高了,漢語卻被嚴重忽視。這種比例的失調,越到高年級就越明顯,特別是到了大學。但是所有的大學生,都必須花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習時間去考英語四級或六級……投入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外語,反而隨時都在使用的母語學習卻被忽視,這是不正常的。

  北京晨報:對於取消小學英語課程的呼籲,您認為是否合適?

  秋風:對於王旭明的呼籲,原則上我是支持的,但是具體的方案可以進一步更加仔細和認真地討論。取消小學英語課程,王旭明的理由其實已經很充分了。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在當代教育體系中,英語的比重太高了,漢語卻被嚴重忽視。這種比例的失調,越到高年級就越明顯,特別是到了大學。但是所有的大學生,都必須花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習時間去考英語四級、六級。當然,學習外語並非完全沒有必要,外語自然也有他的用處,可是投入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外語,反而隨時都在使用的母語學習卻被忽視,這是不正常的。

  北京晨報:為什麼說這種比例不正常呢?

  秋風:我相信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很少有用上英語的機會,但是漢語卻在隨時使用。現在的問題在於,在比例失調的語言教育之下,很多人的漢語水平其實是非常低劣的,不用說沒有上過大學的,就是大學生、碩士、博士都是如此。一些博士論文,純粹從語言角度來看就是垃圾。語言文字不僅是文化傳承的工具,也是表達自我的工具,你是什麼人,你想表達什麼?最終都需要通過語言文字來實現,而在一個漢語國家中,低劣的漢語水平絕不會讓一個人更好地實現自我。

    在我國數十年的英語熱持續不退,反而愈演愈烈,英語學習從中學到小學,甚至到了幼兒園,越來越低齡化的英語學習群體,越來越多的課外英語教育機構,越來越昂貴的英語學習費用,無不在證實著這樣一個觀點:英語正在成為兒童學習中佔有統治性的科目。

  但是如此比重的英語學習,對於一個人的幫助真正有多少呢?對此,著名學者秋風表示:「可笑而可悲的是,中國正在不斷地強大,而強國之下的國民,卻越來越缺少文化的認同和文明的歸屬,這種強烈的對比,是我們今天不得不面對的危險。」

  英語為什麼這麼熱

  從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上來說,讓下一代從小就開始學習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可能是大多數人的觀念。因此,在教育設置中偏重與外語的學習也是必然的結果。而在這樣的理念影響下,學校在選拔學生的過程中,也就自然把外語當做一個最重要的科目。

  北京晨報:在我國英語熱持續數十年,而且越來越熱。那麼,在您看來,英語持續走熱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秋風:英語持續走熱的原因是一系列的,很複雜,但是簡單來說,就是俗話說的「崇洋媚外」。從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上來說,讓下一代從小就開始學習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可能是大多數人的觀念。因此,在教育設置中偏重與外語的學習也是必然的結果。而在這樣的理念影響下,學校在選拔學生的過程中,也就自然把外語當做一個最重要的科目。

  北京晨報:有人提出外語必修課程的地位問題,是否也和這個原因有關?

  秋風:除上之外,外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原因,就是在外語教育的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體系,更容易實現量化考核,而這是中文所沒有的。

  北京晨報:我們注意到,幾十年來,在我國外語學習的起始年紀可謂越來越小,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秋風:我個人覺得英語教育向低齡化的演變,是與應試教育有著直接的關係。在上個世紀80年代,英語學習還是從中學才開始,但是現在幼兒園已經開始了。這是一種全民的瘋狂,和過去30年中教育的應試化有關。可以說,從幼兒園開始上英語課這一現象能夠看出,英語已經成為我們應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了,這恐怕就是英語熱越來越低齡化的原因。

  沒有歸屬的強大

  對個體來說,母語應用的低劣,必然使學生對中國文化產生疏遠,使學生的心態處於混亂狀態,腦子裡一大堆西方知識的碎片。因為絕大多數學生並沒有機會在外語世界生活,也就是說他們對於西方世界的了解必然是碎片化的、片段式的。同時,他們對中國文化又缺乏了解,這使他們兩頭踩空,既做不了外國人,也做不好中國人。

  北京晨報:和英語熱相對的,是我們母語漢語教學的冷,而這正是令很多國人擔憂的事情,您認為如此現狀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呢?

  秋風:從大的層面來說,學生在兒童階段開始,就用了大量的時間學了大量對生活無用的東西,最起碼對多數人來說,一生中應用英語的機會並不多。而相對的,生活中非常重要,隨時都在應用的漢語卻沒有時間去掌握,這種情況對一個人來說是悲劇,對一個國家來說也是悲劇。

  北京晨報: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呢?

  秋風:對個體來說,母語應用的低劣,必然使學生對中國文化產生疏遠,使學生的心態處於混亂狀態,腦子裡一大堆西方知識的碎片。因為絕大多數學生並沒有機會在外語世界生活,也就是說他們對於西方世界的了解必然是碎片化的、片段式的。同時,他們對中國文化又缺乏了解,這使他們兩頭踩空,既做不了外國人,也做不好中國人。

  實際上,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們,他們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這個。而給我們沉痛教訓的是,當孩子們混亂的時候,我們的國家正在不斷地強大,但這種強大之下,是沒有文化認同的,也就是很多那個年齡段的孩子,成為了沒有文明歸屬的人,這種對立是危險的,也是必須要重視的。今天,我們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代了。

  ■相關數據

  北京孩子

  參加語言類培訓班數據

  今年5月,北京市統計局下屬的數據雜誌社調查結果顯示,在北京市16個區縣範圍內,孩子參加過語言類培訓班的861位家長中,15.1%的孩子為幼兒園及學前班,51.3%為小學,22%為初中,11.6%為高中。6歲前開始參加培訓的孩子有33%,其中最小的僅2歲。調查認為,接受語言培訓的群體越來越偏向於低齡化。

  同時,在眾多語言類培訓班中,外語班以絕對優勢居於首位。88.9%的孩子參加了外語培訓;38%參加了閱讀寫作班。在問到讓孩子參加語言培訓班的主要原因時,72.2%的家長認為,語言能力與孩子未來升學和就業有著密切關係;72.1%的家長希望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培養孩子的興趣。

  調查顯示,孩子參加校外外語培訓的年花費5000元以上和5000元以下幾乎各佔一半。在656位孩子參加過校外外語培訓班的家長中,54%的家長表示每年支出外語培訓班的費用為5000元以下;5000元以上的佔46%,其中,年花費在20000元以上的佔2.3%。

  ■教育學者觀點

  熊丙奇:

  很多人學英語帶有功利性

  我個人認為,我國的英語考試正變成一種行政評價。英語考試作為升學和職稱評定必須通過的門檻,很多人學習英語的目的帶有功利性,而非為了提高語言能力。因此,中小學應該將英語作為選修課,大學招生時也應採取更多元的評價標準,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職業發展規劃來決定是否學習英語。而行政評價應該退出教育評價體系。

  失敗的語文教育

  我認為語文的教學法也需要改變,現在主流的教學法也存在嚴重的問題,那種用科學方法去分析語文、去分拆段落,總結大意的方法,只會讓語文變得索然無味,這樣枯燥的、機械的教學甚至還不如古代那種最簡單的朗誦、背誦的方法。

  北京晨報:那麼,是不是減少英語課程就能改變這種狀況了呢?

  秋風:也未必,我們今天的語文教育體系本身也有嚴重的問題和欠缺,比如說語文課本體系,沒有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掌握和運用的能力。這種缺少或欠缺優美語言的教育,怎麼可能教出具有優美語言能力的學生來呢?

  北京晨報:您認為我們的中小學需不需要增加古文的教育?

  秋風:要提高學生的中文水平,提升語言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要多增加古文、多增加民國時代的經典文章,減少當代那些平淡如水的文章。語文課文必須強調經典性,至少要經過百年沉澱的經典,讓學生接觸到那些中文中優美的文章,而這些文章,不僅可以提高語言能力、書寫能力、審美水平,更能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可以說,背誦一些經典的文章,是受益一輩子的事情。

  北京晨報:除了課文設置之外,我們的語文教學還有什麼需要改變的嗎?

  秋風:我認為語文的教學法也需要改變,現在主流的教學法也存在嚴重的問題,那種用科學方法去分析語文、去分拆段落,總結大意的方法,只會讓語文變得索然無味,這樣枯燥的、機械的教學甚至還不如古代那種最簡單的朗誦、背誦的方法。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學校和老師在嘗試新的教學法,比如鼓勵討論,鼓勵廣泛閱讀和大量寫作的方法,已經被證實效果非常好,我覺得在這方面可以加以重視和推廣。

  如何減少英語教育

  太多人關注技術問題,也有非常多的討論和建議,不過我想在關注技術問題之外,還應該關注技術背後的價值問題。實際上,英語教育的比重太高,和教育理念、教育價值有非常重要的邏輯關係,不改變我們的教育價值觀,就很難改變技術上的教育體系的設置。

  北京晨報:重視漢語、弱化英語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但是如何弱化英語,卻是一個爭論很多的問題,您認為有什麼辦法?

  秋風:其實減少英語教學的比重並不難,我個人認為要想達到弱化英語教育其實很簡單,只要調整教育政策就可以了,但恰恰教育政策的調整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

  北京晨報:有評論認為,首先要調整英語作為必修課的地位,並調整高考英語科目,才有可能弱化英語教育的比重,您認為是否真的如此呢?

  秋風:太多人關注技術問題,也有非常多的討論和建議,不過我想在關注技術問題之外,還應該關注技術背後的價值問題。實際上,英語教育的比重太高,和教育理念、教育價值有非常重要的邏輯關係,不改變我們的教育價值觀,就很難改變技術上的教育體系的設置。

  北京晨報:那怎樣才能改變我們的教育價值呢?

  秋風:教育改革的核心,應該是實現文化的自覺。首先,我們教育部門的文化觀念應該調整,把中文的傳承作為核心的目標。實際上,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傳承文明,這是任何國家中教育的第一目的。比如美國,他們在中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視美國歷史的教育。

  其次,應該改變一些教育的邏輯,不要去追求一些不合理的目標。比如說「現代」,我們對現代的理解似乎有些問題,好像所有西方的就是現代的,所以孩子要先學外語,再學西方的知識、觀念、思想等,而在這種觀點的認知之下,我們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等就變成了老舊的傳統,並且在不少領域中,我們這些優秀、璀璨的文化傳統被束之高閣。

  在這樣一種文化觀念和價值理念的影響下,我們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結構發生了改變,可是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探索以後,我們不禁要問:一切西方的知識、文化和理念都是先進的、科學的嗎?而我個人並不這樣認為。(晨報記者 周懷宗)

相關焦點

  • 中文博大精深:但為何「編程」都用英文?專家說出真相,迫不得已
    中文博大精深:但為何「編程」都用英文?專家說出真相,迫不得已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在各項科技領域都取得了比較不俗的成就,最近,華為鴻蒙系統的曝光,讓很多網友開始對系統編程充滿好奇,眾所周知,我們現在通常用英文來編寫程序,那麼,中文博大精深:但為何「編程」都用英文?專家說出真相,迫不得已!
  • 高頻電流鄰近效應與趨膚效應強化與弱化的原則
    原則是,針對主要矛盾,適當取捨(強化與弱化),各有側重。如焊接薄壁管時,就需要在強化趨膚效應的同時,適當弱化鄰近效應,即適當加大開口角,以防焊接過程中發生「過燒」,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防「過燒」就是焊接薄壁管的主要矛盾;當焊接厚壁管時,就需要適當弱化趨膚效應而相應強化鄰近效應,通過減小開口角增強焊接熱量,因為焊接厚壁管的主要矛盾是焊不透,易形成焊縫「冷焊」。
  • 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論文再投英文期刊算不算一稿多投?
    在我們將中文論文改成英文論文的過程中,經過了再加工,得到的英文論文從內容到形式與中文論文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是英語水平不高的作者,無法獨立將一個中文論文改成英文論文,也可以找專門的英文潤色機構幫忙。潤色服務不是代寫代發,它在國際上是被認可的,所以經費充足就可以考慮這個渠道。在英文寫作這方面想迅速提升並非易事,如果時間緊迫,找專家幫忙是最快的途徑,而且可能還會給你提供很多投稿的建議。
  • 為什麼系統編程全都用英文而不用中文?聽完專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不管是什麼樣的系統,我們會發現它們都是用英文編寫的,對於很多英語不怎麼好的人們來說,看英文編程就像是在看天書,根本不明白說得什麼。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為何系統編程全都用英文而不用中文?對此我們來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可能有人會說,系統編程是英文不是很正常嗎?中文無法進行編程,事實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
  • 為啥所有系統編程都是用英文而不用中文?聽完專家解釋:原來如此
    不過細心的人都會發現系統編程都是英文的,那為什麼不用中文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的回答吧。首先,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系統編程是英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最早的程式語言就是出自西方。美國作為人類科學史上發展最早的國家。其科技也是很發達的,在近代的時候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都在為美國的科技發展而服務,就像愛因斯坦、特斯拉等等都是。
  • JingleLingo錦靈中文重磅亮相 強勢打造中文在線教育市場「明星...
    JingleLingo錦靈中文在線教育——北京賽酷雅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將於2018年9月1日正式上線。「我們要把JingleLingo打造為全球最領先的系統化中文在線教育平臺, 用心去傳遞語言學習的鑰匙,讓孩子們打開中華文化的寶庫,實現中文『全球說』。」   中文在線教育市場前景廣闊  眾所周知,在線教育市場繁榮龐大:據專家預計,2017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1600億元,2021年時可達2830億元。
  • 中文為何比英文美麗?美在哪裡?雅在哪裡?動聽在哪裡?
    如果對中文和英文都深入研究,你會發現中文遠比英文更美!如果說中文是精心錘鍊的高級文字,那英文就顯得粗糙簡陋:幾千年的錘鍊讓中文詞彙典雅、凝練、雋永、回味悠長、意境深遠,而英文詞彙則簡單、直白,內外通透,缺乏意境;如果說中文是美妝盛宴,那英文就是素麵朝天;中文是身穿華麗晚禮服、風情萬種的貴婦,那英文就是T恤、牛仔褲的鄰家女孩。
  • 「中文+職業教育」邁出新一步
    「中文+職業教育」新嘗試  「中文+職業教育」是語言和職業相融合的教育。2019年國際中文教育大會首設「中文+職業技能」論壇,邀請中外企業與教育專家共同討論如何開展就業創業對接,此舉引發不少業內專家關注,也讓更多的目光投向國際中文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
  • 王旭明:傳統文化繼承者為外語所累 應弱化英語強化母語
    原標題:王旭明:傳統文化繼承者為外語所累 應弱化英語強化母語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劉雲 實習生申晴)文化需要發展,需要創新,更需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彰顯出獨特魅力,也曾從開放的文化交流中汲取到更多靈感。然而,「英語至上」「考試為王」的大環境下,傳統文化也面臨著種種挑戰。
  • 13個滲透進中文的英文表達
    恐怕人們和我一樣,早已記不清這個角色或演員的名字,但是這句相當於中文的「天哪!」的英文感嘆卻從此留在了我們的腦海裡。    5. cool  在我的印象當中九十年代那會兒,香港有一個叫「衛視中文臺」的頻道,裡面的臺灣主持人時常說:「帥呆了,酷斃了!」cool這個曾經風靡一時,至今仍在使用的英文詞彙可以表示的意思也很隨意。
  • 怎麼把中文轉英文?中文轉換成英文的超簡單方法
    對於會說英語的小夥伴來說,將中文轉換成英文非常簡單,但是如果你英語不好又需要將中文翻譯成英文該怎麼辦呢?別著急,中文轉英文實用又簡單的方法就在下面。今日主題:中文轉英文簡單方法使用工具:語音翻譯器(手機APP)操作方法:①打開軟體;②選擇翻譯模式;③設置翻譯語言;④開始翻譯操作方法雖然很簡單,但我們還是來看一遍具體的操作的流程吧:
  • 新東方李星辰:中文時態VS英文時態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語法指導>正文新東方李星辰:中文時態VS英文時態 2013-12-10 16:59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李星辰
  • 怎麼把ins的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方法
    玩過ins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以前ins貼文內容旁邊是會有個「翻譯」的按鈕。現在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翻譯功能就消失不見了,期間我也從來沒做過任何更改設置。把ins上的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方法打開ins89選擇一個ins貼文並打開,如下圖3.滑鼠移到到圖片右側的貼文內容尾部飄藍「翻譯」按下就可以把ins貼文中的英文翻譯成中文了
  • 聯洋英語培訓專家談如何掌握地道的英文發音
    近日,光明網教育頻道記者採訪到聯洋英語培訓專家Seaver,她就英語的學習方法分享了自己教學過程中所積累的一些心得,讓我們了解作為中國人如何掌握純正的英文發音。 聯洋英語培訓專家Seaver  記者:作為中國人,您認為在英文發音上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麼?有哪些解決方法?
  • B站學強化學習?港中文周博磊變身up主,中文課程已上線
    不過對於不少人來說,YouTube 和英文是個問題。有沒有直接在 B 站上開課的教授呢?最近,香港中文大學(CUHK)信息工程系助理教授周博磊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決定把自己每周的《強化學習》課程用中文在 B 站上進行直播。目前這門課程的第一課已經上線。機器之心經授權進行了整理。
  • 確定了,這些詞的英文應該這麼翻譯 | 教育部發布
    近期,外語中文譯寫規範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審議通過第十批16組推薦使用外語詞中文譯名表。此次擬推薦的外語詞中文譯名主要是醫學領域用詞,在大眾媒體使用頻次較高、與公共衛生健康密切相關。此類被官方確定的詞,一般在書寫中不可擅自刪改,最好連大小寫都與其保持一致,避免錯失分數。
  • 「中文拼音」英語應該怎麼表達?
    >( ̄△ ̄)每天晚上一篇英語知識普及英語罐頭本文是我的第115篇英語知識文章之前就有小夥伴在在罐頭菌的後臺問我,中國漢字究竟應該怎麼翻譯可能大家從小學習英語都是接觸單詞比較多,英語書後面的單詞表也更加多地喜歡用Vocabulary或者Word來表示,很多小夥伴就會以為中文的漢字也能翻譯成這樣,其實「漢字」的翻譯應該是:1.Chinese character 中文漢字
  • 【中國科學報】中文域名的故事
    一直以來,英文始終是網際網路資源的主要描述語言,域名也不例外。自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國際網際網路起,多名中國網際網路專家致力於推動中文域名國際標準的制定,終於讓「計算機門牌號」用上了漢字。  20年來,中文域名作為中華文化象徵植入網際網路,其艱難的步伐正像一部劇情曲折的電影。  如今,中文域名的普及和發展已深深影響了我國在國際網際網路社群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 12歲森碟字跡一般卻代言字帖引熱議,英文寫得比中文好,都學了啥
    而大多數「星二代」學英語的時間卻更早,因為父母本身就有數不盡的人脈和資源,那麼也會力所能及地給他們最好的物質條件,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生怕一不小心就落後了別人。比如陳小春的兒子Jasper,當沙溢聽不懂吳尊兒子說的英文時,他能很流暢地給他翻譯出來。
  • 朱虹:我吃虧在英文比中文好
    我追求既忠實中文,又要讓譯文像英文。作品翻譯成英文,「中國味」應該傳達,但不能讓中國的句式滲透到翻譯中。一定要避免中國式的句型,要用英語思維。  中華讀書報:如何才能培養英語思維?  朱虹:多讀,就有很多現成的短句在腦子裡。不要現翻譯。外國人在中國生活長了,也能隨口說出順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