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12月31日,屠呦呦研究員工作室正式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揭牌,它的成立也是為了更好地弘揚「青蒿素精神」。值得紀念的是,在工作室揭牌的前一天,正是屠呦呦90歲的生日。近日,影后周迅在接受央視的採訪中透露自己在拍的新劇《功勳》中飾演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採訪中她表示二人的性格相似,都樂於鑽研。
文:本草頭條團隊(bencaotoutiao)
| 全文約1600字,閱讀約需3分鐘|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她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抗瘧治療失效難題,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那麼被譽為中醫藥給世界的禮物的「青蒿素」到底是什麼呢?
01丨青蒿素與瘧疾
青蒿是一種菊科植物,在中醫上主要應用於退燒降熱。而瘧疾作為一種古老的疾病,人類對它的記載已經有 4000 多年歷史。在公元前 2700 年,《黃帝內經》中就曾詳細描述了瘧疾的相關症狀為:「發熱、寒顫、出汗退熱等。如不及時治療,可能致死」。
早在公元前2世紀,先秦醫方書《五十二病方》已經對植物青蒿有所記載;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說它能「治瘧疾寒熱」。對於青蒿素的提取屠呦呦從醫藥學古籍《肘後備急方》中記載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之,盡服之」得到啟迪,古人以青蒿鮮榨汁飲用,提取中不能加熱。於是,她嘗試把提取液乙醇(沸點為78度)改為低沸點的乙醚(沸點為34度),結果得到純度極好且又穩定的半萜內酯過氧化物,並命名為青蒿素,研究證明青蒿提取物可部分有效地殺死瘧原蟲。
青蒿藥物是目前抗擊瘧疾的最有效藥物,其發明帶動了國際抗瘧領域工作的新進展,為當前中國被國際承認的唯一創新藥物,當前已經成為國際抗瘧(瘧疾)首選藥。
02丨青蒿素的作用
青蒿素能殺死傳播瘧疾的瘧原蟲,破壞原蟲滋養體的膜繫結構,由於食物膜發生變化,阻斷瘧原蟲攝取營養的早期階段,使瘧原蟲迅速發生胺基酸飢餓,形成自噬泡,並不斷排出體外,最終內部結構瓦解而死亡。因此,青蒿素對瘧原蟲紅內期有強大的殺滅作用,能迅速控制症狀和殺滅瘧原蟲,給藥後控制症狀和原蟲轉陰時間的速度比奎寧和氯喹快,可透過血腦屏障對腦瘧有效,但對紅外期無殺滅作用。對抗氯喹、抗喹哌惡性瘧具同樣藥效。
青蒿素的使用讓數百萬瘧疾患者獲得救治,為全世界數以億計的瘧疾患者帶來了重獲新生的福音。目前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藥物,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
作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屠呦呦曾在演講中提到:「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庫中發掘出來的。通過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經歷,深感中西醫藥各有所長,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當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大自然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資源,醫藥學研究者可以從中開發新藥。中醫藥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在幾千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對於自然資源的藥用價值已經有所整理歸納。通過繼承發揚,發掘提高,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