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位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提出一問題,莫言的回答讓人拍案叫絕

2021-01-09 騰訊網

諾貝爾獎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科學獎,而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意味著獲獎者是自己領域的佼佼者,1957年,35歲的楊振寧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55年後,57歲的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2013年,楊振寧、莫言以及國學大師範曾一同相聚北大,來了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楊振寧作為最年長的人,率先發言,當然也就避不可免的談到諾貝爾獎,他說道:

「講起這個諾貝爾獎,我要問莫言一個問題,你跟我走了不同的道路,我們的出身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是農民的兒子,我是大學教授的兒子;你走了文學的路,我走了科學的路,但我們兩個人都走上了德哥爾摩獲獎的這個臺上。

我走上講臺的時候,我的感受跟一個美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我要問莫言,你去年在斯德哥爾摩獲獎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有一個感受,你這個得獎跟一個英國人在那得獎或者一個法國人在那得獎是不一樣的?

這樣的問題說平常也平常,說不平常也不平常,楊振寧出生於1922年,1944年拿到了清華大學碩士學位,那時候讀得起書的、一路讀到碩士的,出身都不錯,農民的孩子則「早當家」,一沒錢,二要挑起家中大梁,讀完中學都算是好的。

莫言則是出生於1955年,時代不同了,但也因為一些原因,莫言的第一學歷是小學五年級肄業,並且在農村勞動了十年,不過莫言特別愛看書,以前偷摸著看《新華字典》、《中國通史簡編》,後來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擔任圖書管理員時,對文學是如饑似渴,把圖書館裡的1000多冊文學書籍都看完了。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莫言開始發表小說作品。1984年,作家徐懷中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創建文學系,他見莫言的才華很高,於是破格給了莫言參加考試的機會,莫言繼而考入了解放軍藝術學院,第二年,莫言又憑著小說《透明的紅蘿蔔》一舉成名,回首一看,自己也才30歲,正是而立之年。

莫言的經歷不能說不是豐富的,也恰好是這些經歷成就了莫言,成為了他跨向成功的寶貴經歷,莫言後來追憶起這些時光,內心也是感激的,那麼莫言又是怎樣回答楊振寧的。

莫言說:「我領獎時跟任何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因為這個諾貝爾獎是第一次頒給中國籍作家……所以上臺領獎時,我沒把自己當成一個獲獎者,而是一個觀察者,我在看給我頒獎的國王,也在看國王的王后,以及王后兩個漂亮的女兒。

這番回答頗有些技巧,也讓臺下的人拍案叫絕,莫言沒說美國人,也沒說英國人、法國人,只說自己是中國籍作家,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並且該回答沒有讓別人覺得莫言驕傲了,或者是自謙了。

事實上,莫言因為諾貝爾獎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卻莫言只有一個,所以他說的話就得謹慎些,另外莫言的這番回答又恰好體現出了文人的一面,回復的挺「文學」。

雖然沒有直白的說出自己的感受,但又能讓聽者滿意,話題很好的收住了,於是大家便「放過」了諾貝爾獎。

相關焦點

  • 2個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問莫言,後者回答後引來激烈掌聲
    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有爭議的獎項,但獲得者的文學創作能力未必很差。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獎,並且成為我國第一個獲獎作家。這在沒有獲得過諾獎的地方來說,自然是值得慶賀的事,然而隨著過分解讀,莫言搬回的諾獎反而成了「燙手的山芋」。無論在任何場所,莫言一出現就會被大家格外關注。
  •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諾貝爾獎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一個獎項,它包含有文學、物理、醫學、經濟、化學等5個獎項。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分別斬獲諾貝爾物理學、醫學、文學等3大獎項。
  • 莫言獲諾貝爾獎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他機智回答,給國人長臉
    農民出身的文學作家莫言就曾與楊振寧會面,那麼當兩個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遇見時,兩人又會有什麼樣令人期待的反應呢?每個人的出身都無法自己選擇兩人的會見並不算意外,一檔文化節目曾經就邀請過這兩位各自領域的大神前來分享自己當時的得獎心得。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楊振寧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後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多年來一直助力於推動中美文化交流,為促進中美兩國建交和兩國人才交流以及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不少貢獻。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本名為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省,是著名的中國當代作家。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楊振寧多年來一直助力於推動中美文化交流,為促進中美兩國建交和兩國人才交流以及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不少貢獻。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本名為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省,是著名的中國當代作家。
  • 莫言領諾獎後,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莫言:以中國農民自豪
    莫言、高錕等多人獲獎,這些名字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特別是楊振寧、屠呦呦、莫言這樣的名字,屠呦呦女士和青蒿素、瘧疾深深聯繫在一起,楊振寧更多因為與翁帆的婚姻走入大眾視野,而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當年莫言的名字出現在諾貝爾獎花名冊的時候,全國人民都跟著沸騰了,他是中國人的傑出代表和文學驕傲。
  • 中國共有11.5位諾獎獲得者,有2人放棄美國籍入中國籍,他們是誰
    5人」這種說法呢?別急,咱接著看。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共有11.5位中國人獲得了諾貝爾學獎,他們分別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錢永健、李遠哲、崔琦、朱棣文、高行健、高錕、莫言、屠呦呦和賽珍珠。而另外11位諾獎獲得者,只有莫言和屠呦呦一直是中國國籍,丁肇中、朱棣文、錢永健則是在美國出生的美籍華人,截至目前共有4位是中國國籍,分別是莫言、屠呦呦、李遠哲跟楊振寧,值得一提的是,後兩位都是放棄美國國籍後入的中國籍。
  • 莫言贊楊振寧是天才:假如有來生我要學物理
    京華時報記者 王儉 攝/視頻   昨日,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在北京大學舉行,楊振寧、莫言兩位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相聚北大,與年輕人聊「科學與文學」「天才」「中國夢」等話題。在談到天才話題時,莫言稱研究物理學的楊振寧才稱得上天才,而文學的評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來生,我要去學物理,研究天文學。」
  • 楊振寧算在我國諾獎得主裡面?別為了一個諾獎,臉都不要了
    2020年諾貝爾獎主要獎項已經公布,美國有2人獲得生理學和醫學獎,1人獲得物理學家,1人獲得化學家,1人獲得文學家,共5人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獎項,成為最大贏家。放眼整個諾貝爾獎生涯,美國一樣是最大的贏家,有超過377人獲獎,領跑全球。反觀我國,目前只獲得了1項生理學獎,1項文學獎。
  • 諾獎獲得者的國籍真的很重要
    預測將上榜的21名科學家中,包括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他憑利用水母發出綠光的能量應用在實驗中,有望奪化學諾獎。(中新社10月5日)面對新一輪諾獎的揭曉,內心酸澀的國人早已習慣從名單中儘可能疏理一些聊以自慰的因素,所以錢永健與錢學森的特殊身份能夠迅速抓住公眾的眼球,儘管在他的個人介紹欄裡明確寫著"美國國籍"。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莫言獲得諾獎後,文藝圈嘴炮陳丹青「語出驚人」: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露易絲·格麗克獲獎文學作品: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世界糧食計劃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獲得者:保羅·米爾格羅姆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為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年12月10日,2個年輕的物理學家,31歲的李政道和35歲的楊振寧出席諾貝爾頒獎典禮,獲獎者按照物理學,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的既定先後順序,坐在主席臺,2個黑頭髮,黃皮膚的炎黃子孫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每年能獲這個獎的人,也是千挑萬選出來,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才能取得如此高的成績。1957年12月10日,2個年輕的物理學家,31歲的李政道和35歲的楊振寧出席諾貝爾頒獎典禮,獲獎者按照物理學,化學,生理學和醫學,文學的既定先後順序,坐在主席臺,2個黑頭髮,黃皮膚的炎黃子孫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
  • 張首晟辭世 楊振寧評價他:獲諾獎只是時間問題
    原標題: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辭世,他的團隊發現「天使粒子」,楊振寧評價他:獲諾獎只是時間問題來源/復旦大學12月6日上午來自美國的消息,當地時間12月1日,出生於上海的美國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
  • 中國內地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和莫言,再一次向他們致敬
    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的遺願,將其遺產作為基金,每年的利息作為獎金分成五份,獎勵每一年在物理學、化學、醫學與生理學、文學、和平事業有重大貢獻的全世界的突出人士,1969年增設經濟學獎。諾獎於1900年設立,至今共獎勵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除和平獎由挪威評選頒發外,其他都有瑞典評選頒發。
  • 莫言領取諾獎 授獎詞:他是個詩人 讓個體升華
    在長達8分鐘的瑞典語授獎詞之後,Per Wastberg以中文邀請莫言上前從國王手中領取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莫言,請!」在全場掌聲之中,莫言緩步上前,領取了這一年度至高文學榮譽。  北京時間昨晚11點30分,2012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於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將整個諾獎周活動推向最高潮。
  • 科學松鼠會質疑上海交大引進諾獎獲得者
    第1頁:導讀:我們為什麼質疑上海交大引進呂克·蒙塔尼 第2頁:不討論細節問題的物理就是耍流氓 第3頁:DNA不知何處來之生物學拍案驚奇導讀:我們為什麼質疑上海交大引進呂克·蒙塔尼  去年11月22日,《人民日報》12
  • 諾貝爾獎今頒發 文學獎時間未定莫言「被諾獎」
    據錢江晚報報導,前天,「中國作家莫言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這一標題,再度成為各大網頁頭版專題。   其實,莫言「被諾獎」始於8月底,國外一個在線博彩公司開出諾貝爾文學獎賭盤,公布了預測獲獎名單的賠率,莫言名列榜首。隨後,微博上各種評論就出現了,比如,有人說莫言賄賂了諾獎資深評委馬悅然。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