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給美國科學家約翰·班尼斯特·古德納夫、英國科學家斯斯坦利·惠廷厄姆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三個人在鋰離子電池領域作出卓越貢獻。但是你知道嗎?吉野彰,日本歷史上27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也是這「第二個科學基本計劃」頒布後的第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什麼是第二個科學基本計劃?這是日本政府在2001年3月份頒布的一項計劃,該計劃明確表示日本要在五十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但是自2001年至2019年19年內,日本共有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以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的驚人速度發展,震驚了世人。那麼你了解諾貝爾獎嗎?你知道中國總共獲得多少個諾貝爾獎嗎?
本期西瓜視頻創作人「」,在他9分鐘的視頻裡,和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化學家諾貝爾所創立的獎項。諾貝爾是發明硝酸甘油炸藥的人。這個炸藥實際上早就有了,諾貝爾是改良。實際上諾貝爾還是一位軍火商,他有自己的軍工廠和鋼鐵廠,主要以生產這個軍火為主。所以在生前就積攢了大批的財富。諾貝爾是1833年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雖然諾貝爾是一個軍火商,但是諾貝爾對科學充滿敬畏的人。
諾貝爾終身未娶。
他有三段感情經歷,初戀是一個俄羅斯的小姑娘,不過跟人家求婚,人家沒同意。第二個對象,叫做蘇特娜,是一位小說家,應該有朋友看過他寫的一本小說,是1889年寫的,叫做《放下武器!》。諾貝爾就是因為她才決定創立這個和平獎。應該在諾貝爾死後,1905年的時候,人們決定給蘇特娜頒發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她也是繼瑪麗居裡之後,第二位這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三個對象,算是一位筆友,互相通信了十八年之久。但是最後也沒成。
1895年的時候,諾貝爾去世了。生前曾經立下遺囑,因為諾貝爾無兒無女,所以諾貝爾就說,我要把自己所有的資產用來鼓勵在科學和文學領域有突出貢獻的人。當時是一共留下了三千一百萬瑞典克朗,就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12.6億。決定設立物理、化學、文學、生理學或醫學、和平這五個獎項,現在的諾貝爾獎是六個獎項,又增加了一個經濟學。這是1968年,是瑞典銀行出資這增設的一個獎項。那咱們以物理學為例,截止到2017年,已經有一百一十七年的歷史了。不過物理學獎就只頒發了一百一十一年,有六年沒有發獎。分別是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1942年,主要就是這個受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這幾年確實是沒有什麼這個突破性的貢獻,所以就沒發。
諾獎一般是在十月份的時候,公布這個獲獎得主。諾貝爾獎能得到多少錢呢?這個大家應該比較感興趣,咱們還是以物理學為例,諾貝爾獎會頒發一個精緻的獎牌,一個證書,這證書每年不一樣,就是根據你具體的這個得獎人,特殊定製的,上面有你姓名,還有具體是因為什麼得的這個獎。然後獎金,諾貝爾的這個獎金都是頒發的瑞典克朗,最開始在1901年的時候只有22.6萬克朗。不過那個時候瑞典克朗也值錢,相當於是一個正教授二十年的工資,還是比較多的,後來通貨膨脹現在發的就更多了。到了2017年,這個物理學諾獎的獎金就已經達到了九百萬瑞典克朗,相當於人民幣七百多萬元吧,還不到七百萬元。
一個諾獎不能夠超過三個人同時獲得.文學比較特殊,文學是不能夠超過兩個人同時獲得。如果要是兩個人同時得了一個獎,那這個獎金就平分。如果要是三個人得了一個獎,這個獎金也可以平分,也可以選出一個主要貢獻的人,他先分一半,剩下的這兩個人各分四分之一。在物理學獎當中,只有一位獲得過兩次這個物理學諾貝爾獎,就是美國的物理學家約翰·巴丁。他是因為超導的微觀理論,在1956年和1972年獲得過兩次這個物理諾獎。如果要是跨領域的話,這個瑪麗居裡也算,也就是居裡夫人。他是在1903年先獲得了物理學諾獎,然後又在1911年獲得了化學的諾獎.
再和大家說幾個有趣的數據。截止到2017年,就所有獲得過這個物理學諾貝爾獎的人,平均年齡是五十五歲。那其中這個得獎的時候,年紀最小的,就是小布拉格,他是1915年和他老爸一起發現了X射線的衍射,然後獲得了這個諾獎。當年小布拉格是二十五歲,和他老爸一起得的,年紀最大的人叫做戴維斯,是美國的物理學家。因為探測中微子的貢獻在2002年獲得的這個物理學諾獎,當然這些數據。只是在物理學領域的。1927年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當時與會的大神有二十九位,這其中有十七位前後獲得過諾獎,現在知道為什麼索爾維會議這麼拽了吧。
那咱們國家一共有多少位獲得過諾獎呢?這個數據不太好說,因為有幾位是華裔,所以你看有的說14的有說12的。那如果咱們嚴格的按照說就你得獎的時候是中國國籍,這麼計算的話,就之後不管了,得獎的時候是中國人,那應該是分別是楊振寧、李政道先生,在1957年的物理學獎,然後莫言先生在2012年的文學獎,屠呦呦2015年的這個生理或醫學獎,還有一位叫做李遠哲,1986年的化學獎,他是中國臺灣人。所以你看要這麼算的話,也就五個人。像丁肇中,朱棣文、錢永健這三位,人家本來就是出生在美國,然後自始至終也都是美國人,所以這個我們就不算了。然後,這個崔琦、高行健、高錕,這三位是原來是中國人,不過在得獎的時候,不是中國國籍了。所以嚴格來說,也不能算。1938年的文學獎得主叫做賽珍珠,他本來是一位美國人,後來加入了中國國籍,不過當時這個新中國還沒成立呢,就加入了中華民國國籍,也是在中國獲得的文學獎。
諾貝爾獎也是存在一些爭議的,就比如不能超過三個人同時獲得一個獎。不過這個還說得過去。但是人死了不能追加,這個有點兒說不過去了吧,還有一點諾貝爾獎居然沒有數學,這就很可惜。好在數學領域當中也有一些比較知名的獎。比如這個菲爾茲獎,還有阿貝爾獎,這些獎也都被稱作是數學領域的諾貝爾獎,還有計算機領域的圖靈獎,也被稱作是計算機的諾貝爾獎。可見這個諾貝爾獎在科學和文學領域的地位還是很崇高的。目前基本上這六個領域獲得諾獎最多的國家都被美國霸佔了。不過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世界的科學中心一定會轉移到中國的。那個時候,這個咱們國家獲得諾獎的人不就多了嗎?
最後
想了解視頻詳細內容,記得點擊「」觀看視頻。西瓜視頻創作人「」選擇了當下最流行的視頻形式為觀眾進行知識科普,科普視頻言簡意賅,可以在簡短的時間內為大家傳遞大量使用信息,內容極為專業。但如果要了解更多事物,增長知識,那麼關注西瓜視頻吧,「探索世界」。
此視頻連結:https://m.ixigua.com/i657237355825568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