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諾貝爾獎|自然科學獎背後的高校故事(一)

2020-12-04 瀟湘晨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

「It’s happening! Unknown caller, it’s got to be them!」(要揭曉了!未知來電,肯定是他們了!美劇《生活大爆炸 S12E23》,Sheldon在等待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電話)

此刻,世界上的某個(些)角落,應該已經有科學家像Sheldon、Amy夫婦一樣,在等待一通來自瑞典的電話。

斯德哥爾摩今天已經降溫到10℃以下了,但是與這樣寒冷氣候成為鮮明比對的是,每年十月初,這座北歐城市就會成為全世界的最熱點。

這是諾貝爾獎的魅力。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5日17:30分開始,本年度的諸個諾貝爾獎將依次揭曉。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兩個學術機構——卡羅琳斯卡學院與瑞典皇家科學院內的諾貝爾委員,會選擇最新諾獎得主的工作,進入到了最後關鍵階段。他們要緊鑼密鼓地準備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世界宣布新一個年度的諾獎得主。

在今年諾獎公布之前,我去了一趟浙江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唐曉武教授的辦公室。2018年秋天的這個時候,唐曉武送女兒去日本京都大學讀碩士回國後,開始每年更新一份「21世紀諾貝爾獎排行榜」——集中了2000年以來的諾獎數據,按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獲得者的工作單位(退休時單位)、獲獎成果單位、博士大學、本科大學等四類信息,列出了一份特別的世界高校排名。

這張排名上,哈佛、耶魯等許多公眾最為熟知的名校,都不在前十之列;排名第一最頻繁的是美國加州理工大學;日本的大學表現搶眼,前8所中,與美國高校各佔三席。

數據:2000年-2019年二十年裡諾獎得主的數據信息排列標準:按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獲獎學校或科研機構按工作單位(退休時單位)、獲獎成果單位、博士大學、本科大學等4類,並依次賦予4、3、2、1分值權重;年份權重按逐年遞增,從2000年的1、2001年的2,至2018年乘以20,新科狀元2019獲獎者記24。得到排行榜

前段時間,「一流大學」的話題引發討論,借唐教授的這份排名,我想分享幾個教授們講給我聽的諾獎背後的故事,脫開教學、招生的話題,從更加多元一點的角度,向大家介紹其中幾所普通大眾並不熱議的世界級名校。

想講的第一所學校,排在唐曉武2019年榜單上37名。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CSB),被譽為「全美最好玩的學校」,擁有世界一流的沙灘,是全美聞名的party school。每年萬聖節假期,全美的年輕人都會前往UCSB「朝聖」,

這麼愛玩的學校,學術做得毫不遜色,綜合排名一直在全美前三十,出過六位諾獎得主。這背後,有一位非常好玩的校長。

三顧茅廬的華裔校長

最近一次和朋友談論到UCSB,是在九月底一場科學家的飯局上。

那天浙江大學化學系的範傑教授請客吃飯,客人是對他的新研究非常感興趣的企業家林先生,他們頭一次會面。

林先生專程從上海趕來,此前兩人通過幾封郵件。範教授印象深刻的是,林先生培養了一對很出息的兒女,兒子在康奈爾讀研,女兒在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念神經科學。

聊天時,林先生多講了幾句今年剛剛轉學去美東讀本科的女兒,「小孩在UCSB讀了一年書以後,決定轉校去東部讀這所文理學院(以小而精著稱),她想更專心搞研究。」

很巧,範傑曾經於2004年-2007年在UCSB做博士後,他一下笑起來:「是啊,UCSB擁有世界一流的沙灘,是全美聞名的party school。」每年萬聖節假期,全美的年輕人都會湧到UCSB去開party。

但是這所 「全美最好玩的學校」,是出過六位諾獎得主的,綜合排名一直在全美前三十左右。

範傑講到UCSB的華裔校長楊祖佑先生,這可能也是一位全世界都數得上的很好玩的校長。

從1998年以來,UCSB先後有六位教授獲得諾貝爾獎,涵蓋了物理學、化學、經濟學等各大領域。UCSB在諾獎獲得者數量上緊隨史丹福大學,躍居世界一流。

楊祖佑曾經在《高校對領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Attracting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Leaders at a University)講座中說過他的觀點:「造就世界一流大學需要做兩件事,吸引、培養人才;把吸引來並培養成功的人才留住。」

楊祖佑先生

從1994年,楊祖佑開始擔任UCSB的校長後的幾年時間裡,他幾乎只專心在做一件事情:請各個專業的教授吃飯,聽他們的想法——所在領域裡,大牛在哪裡,然後滿世界挖人。

有一年在UCSB的一次生日宴會上,範傑聽到楊祖佑校長講了一位教授的故事。

應該就是在校長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超級飯局中的一場,楊祖佑當時請材料系的Herbert Kroemer教授(赫伯特·克勒默,因發展了用於高速電子學和光電子學的半導體異質結構而獲得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吃飯,談天談的是化合物半導體領域。

Kroemer教授提了一個日本人,Shuji Nakamura(中村修二)。

「當我聽說有一位教授研究做得很好,學校的老師們請他沒有成功的時候,我就立刻坐上飛機,跑到他的學校去。有的時候一次不行,就要『三顧茅廬』。」為了聘請最一流的教授,楊祖佑經常親自出馬。

「當我們飛到日本時,發現中村修二在地下室做實驗,職位只是一個技術員(中村修二先生當時在日本一家鄉鎮企業日亞化學工作,非常受挫)。」2000年,楊祖佑第一次去日本時,他知道這是UCSB的機會。當時中村關於LED研究的論文,已經在歐美引起了巨大反響。但在以公司或大學名頭評判論文可信度的日本,中村的研究根本得不到承認。

不過中村並沒有因為自己在日本的境遇而匆忙答應國際上的邀約。楊祖佑第一次和中村修二談的時候,中村認為UCSB沒有他所希望的科研團隊。

楊祖佑回到學校後,開始一聲不響地把中村希望的設備、人員都備齊了,然後再一次飛到日本請中村修二。

「這個團隊中,有Jim Speck教授,他做過材料系主任,是一位專注學術的大牛。」範傑說,楊祖佑第二次去日本,還專門帶了Steven Denbaars教授同行。Denbaars教授精通日語,是美國國內GaN LED的元老和大牛,還「很會social」。

不過這一趟也還沒有完全請動中村。

最後一次去,楊祖佑給中村看了一張照片,是UCSB給中村配的一套海邊的房子。要知道,中村是個愛妻狂魔,他1979年大學畢業時,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選擇了妻子家鄉德島縣的日亞化工。

2000年,中村正式加盟UCSB。

中間還有一個段子。中村教授英語不好嘛,剛到UCSB的時候給學生上課,他的上課風格常常就是:「this,(放PPT);that,(放PPT)」。他因此被學生投訴到材料系主任Jim Speck那裡。

Speck教授總是悠悠地跟學生講:「你專心聽講,學習PPT就好了,這個是大牛,他以後會得諾獎的。」

2014年,中村修二教授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六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在獲獎之前被楊祖佑這麼請到UCSB的。「我們並不知道他會得獎,只是覺得他研究做得好,我就一定要請他。給他配備最一流的設備,最好的研究團隊,給他提供最好的研究生。」

楊祖佑說,「千方百計吸引人才,不惜代價留住人才,為教授提供上好的研究環境和團隊,是讓有潛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不斷在校園裡冒出的秘訣。」

在UCSB,每一個團隊都是精挑細選的。在邀請知名教授的時候,有時需要付出非常高的代價。面對大家的爭議和不解,當然,楊祖佑講過這麼多年請人的經歷,是「請不來的人數多於請得來的人數。」「說明邀請的教授都是很難請的人,這對於學術而言是好現象。」

「諾貝爾獎的基本原則是獎給第一個做事情的人,而不僅僅是獎給做的最好的人。縱覽諾貝爾獎百年歷史,大部分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都需要三、五十年的研究,而中國大陸獨立進行科學研究也只有三十多年,時間還是短了一些。」當談到中國科學家何時能夠問鼎諾貝爾獎時,楊祖佑覺得「現在中國的科研發展很快,從國外學成回來的人也越來越多,將來他們都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請來了最一流的教授,楊祖佑認為並沒有大功告成,因為最好的人才隨時都會走,「科研環境、研究團隊一刻也不能放鬆。一流教授最關心的不是錢,最關鍵的是一個好的環境,有好的合作夥伴,好的學生。」

比如,為了邀請中村修二,楊祖佑當年是派了UCSB的研究人員到日本工作一年,學習日語,為中村營造一種日本文化環境,讓他能愉快地待在大學裡。

而Jim Speck、Steven Denbaars教授,一直和中村教授組隊搞研究——中村教授獲得諾獎後名氣非常大,獲得項目的機會也多;Steven Denbaars教授擅長展開social,拉動資源;Jim Speck教授則把關學術。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諾貝爾獎|自然科學獎背後有趣的故事(一)三顧茅廬的華裔校長
    但是這所 「全美最好玩的學校」,可是出過六位諾獎得主的,綜合排名一直在全美前三十左右。範傑講到UCSB的華裔校長楊祖佑先生,這可能也是一位全世界都數得上的很好玩的校長。從1998年以來,UCSB先後有六位教授獲得諾貝爾獎,涵蓋了物理學、化學、經濟學等各大領域。
  • 2020諾貝爾獎三大自然科學獎揭曉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10月5日至7日,2020年諾貝爾獎三大自然科學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逐一揭曉,各獎項「名花有主」,諾貝爾獎百餘年歷史再添8個熠熠生輝的名字。  其中,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 愛因斯坦諾貝爾獎背後的故事
    可以說,愛因斯坦能獲得1921年諾貝爾獎,得益於1922年那些提名人的堅持;而這一段歷史也時刻提醒著世界人民要嚴防納粹主義與種族主義的復闢。你可能會覺得我在胡言亂語——1921年的獎怎麼還能受到1922年提名的影響?這莫不是時間旅行?一切都得從1905年說起。
  • 關於諾貝爾獎,這幾十位獲獎者背後的發明故事也值得了解
    適合觀看年齡:10歲+ 其實說到諾貝爾獎大家並不陌生,但知道獎項創始者故事的人卻不是很多。《天才簡史》這期紀錄片,就講述諾貝爾獎的創始者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這位天才傳奇的一生。
  • 2020年諾貝爾獎三大自然科學獎、文學獎揭曉 已有9人獲獎
    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截至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2020年諾獎已相繼頒布了生物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文學獎。一起來看都有誰獲獎!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本次諾貝爾獎共設置6類獎項,分別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而且受疫情影響,將於12月舉辦的頒獎晚宴將改為線上進行。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10月9日,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公布:
  • 從2020年「諾貝爾獎」,看這些世界頂尖高校
    近日,新的一年諾貝爾獎陸陸續續公布獲獎名單:生理學獎或醫學獎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J·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莫恩·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的貢獻。
  • 各高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情況!清華、復旦、南開獲一等獎
    各高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各獲1項一等獎】 眾所周知,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代表著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那麼在十三五期間,國內各個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方面的表現情況怎麼樣?
  • 八卦-諾貝爾化學獎的背後的故事
    當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Charpentier和Doudna教授的消息傳出時國內引起最大的討論不僅是二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有一位中國科學家張峰教授。我雖然不是什麼生物學的專家,但對生命科學業內的八卦卻一直特別感興趣,沒錯,就是這麼接地氣,接下來就讓我們八卦一下張峰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 一文看懂┋2020年三大諾貝爾科學獎|諾獎|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獎...
    2020年諾貝爾獎於10月5日至12日陸續公布。受疫情影響,原定於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傳統頒獎典禮和晚宴被取消,改為線上舉行。    THE NOBEL PRIZE  物理學獎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 為什麼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答案是……
    新華網微信公號消息,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獎頒獎周拉開帷幕,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瑞典。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已揭曉,在接下來的幾天內,文學獎、經濟學獎等六大獎項獲獎者名單也將逐漸揭曉。 諾貝爾獎有何由來?它的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有哪些學者可能金榜題名?
  • 2020年諾貝爾獎三大自然科學獎!真希望我國的一流大學們能得一次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在國慶期間逐一揭曉各獎項「名花有主」諾貝爾獎的百餘年歷史將會增添這一突破也使後人得以開發足以治癒該疾病的抗病毒藥物。現在,C型肝炎仍然是一個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是現在,我們有了消除這種疾病的機會。
  • 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原標題: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10月初,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大戲上演了。其中備受自然科學界關注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期間陸續揭曉。去年,當中國人為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而喜出望外時,諾獎官網上關於2015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名單上,還寫著另外兩個人的名字,其中一個就是日本科學家大村智。 據不完全統計,大隅良典是第23位出生於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
  • 中國高校為何重視畢業論文?中國第一個自然科學諾貝爾獎心酸歷程
    第一個諾貝爾獎的心酸歷程2015年世界生物醫學諾貝爾獎被來自中國的屠呦呦、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日本科學家聰大村共同分享了該獎項。這也是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第一個諾貝爾大獎,然而屠呦呦的獲獎卻遭受很多的質疑,因為屠呦呦僅是青蒿素的發現者而已,而且還是來自古代中國的中草藥配方中,並沒有真正闡述青蒿素的作用機理,因此青蒿素最早被中國古人應用在臨床醫療中,也是最早被中國科學家發現青蒿素化合物。1972年屠呦呦帶領研究團隊從中藥青蒿中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體,命名為青蒿素。
  • 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來了,別錯過了
    那就是,2020年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全部揭曉,一起和小編了解一下吧!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今年這一獎項頒給了哈維·奧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賴斯,以表彰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 2020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公布!湖北這些高校和單位入選
    楚天都市報8月4日訊(記者李碗容)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告第96號》。科技部公布初評結果本年度初評通過的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以及2019年度初評通過、因異議處理中止評審,現已調查處理完畢,按規則提交2020年度評審的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項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1項進行了公布。專用項目另行公布。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獎金為何119年還沒發完?高校捐款是關鍵
    我們國家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是莫言,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消息傳回國,全國沸騰,這可是第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第一次獲得的最高獎項。終於,我們在諾獎上不再是陪跑,變成了參與者,實現了中國人在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零的突破。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獎金為何119年還沒發完?高校捐款是關鍵!
    文 |單身的Y老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艱辛的「諾獎史」諾貝爾獎一直以來都是每個科學家追求的獎項,在某一領域獲得諾貝爾獎,那將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中國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終於,我們在諾獎上不再是陪跑,變成了參與者,實現了中國人在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零的突破。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瞻:芝加哥學派成熱門
    作者:時代財經 石恩澤、劉沐軒事實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全稱是「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瑞典國家銀行經濟學獎」。該獎項一開始並不在諾貝爾的遺囑中,它是由瑞典國家銀行於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設立的額外獎項,由於其在評選步驟、頒獎儀式等方面和諾貝爾獎相似,因此人們也就習慣性地將其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 2020年諾貝爾獎正在頒獎!關於「諾獎」,這些你知道嗎?
    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截至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2020年諾獎已相繼頒布了生物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文學獎。一起來看都有誰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