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
最近一次和朋友談論到UCSB,是在九月底一場科學家的飯局上。
那天浙江大學化學系的範傑教授請客吃飯,客人是對他的新研究非常感興趣的企業家林先生,他們頭一次會面。
林先生專程從上海趕來,此前兩人通過幾封郵件。範教授印象深刻的是,林先生培養了一對很出息的兒女,兒子在康奈爾讀研,女兒在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念神經科學。
聊天時,林先生多講了幾句今年剛剛轉學去美東讀本科的女兒,「小孩在UCSB讀了一年書以後,決定轉校去東部讀這所文理學院(以小而精著稱),她想更專心搞研究。」
很巧,範傑曾經於2004年-2007年在UCSB做博士後,他一下笑起來:「是啊,UCSB擁有世界一流的沙灘,是全美聞名的party school。」每年萬聖節假期,全美的年輕人都會湧到UCSB去開party。
但是這所 「全美最好玩的學校」,可是出過六位諾獎得主的,綜合排名一直在全美前三十左右。
範傑講到UCSB的華裔校長楊祖佑先生,這可能也是一位全世界都數得上的很好玩的校長。
從1998年以來,UCSB先後有六位教授獲得諾貝爾獎,涵蓋了物理學、化學、經濟學等各大領域。UCSB在諾獎獲得者數量上緊隨史丹福大學,躍居世界一流。
楊祖佑曾經在《高校對領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Attracting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Leaders at a University)講座中說過他的觀點:「造就世界一流大學需要做兩件事,吸引、培養人才;把吸引來並培養成功的人才留住。」
楊祖佑先生
從1994年,楊祖佑開始擔任UCSB的校長後的幾年時間裡,他幾乎只專心在做一件事情:請各個專業的教授吃飯,聽他們的想法——所在領域裡,大牛在哪裡,然後滿世界挖人。
有一年在UCSB的一次生日宴會上,範傑聽到楊祖佑校長講了一位教授的故事。
應該就是在校長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超級飯局中的一場,楊祖佑當時請材料系的Herbert Kroemer教授(赫伯特·克勒默,因發展了用於高速電子學和光電子學的半導體異質結構而獲得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吃飯,談天談的是化合物半導體領域。
Kroemer教授提了一個日本人,Shuji Nakamura(中村修二)。
「當我聽說有一位教授研究做得很好,學校的老師們請他沒有成功的時候,我就立刻坐上飛機,跑到他的學校去。有的時候一次不行,就要『三顧茅廬』。」為了聘請最一流的教授,楊祖佑經常親自出馬。
「我們飛到日本時,發現中村修二在地下室做實驗,職位只是一個技術員(中村修二先生當時在日本一家鄉鎮企業日亞化學工作,非常受挫)。」2000年,楊祖佑第一次去日本時,他知道這是UCSB的機會。當時中村關於LED研究的論文,已經在歐美引起了巨大反響。但在以公司或大學名頭評判論文可信度的日本,中村的研究根本得不到承認。
不過中村並沒有因為自己在日本的境遇而匆忙答應國際上的邀約。楊祖佑第一次和中村修二談的時候,中村認為UCSB沒有他所希望的科研團隊。
楊祖佑回到學校後,開始一聲不響地把中村希望的設備、人員都備齊了,然後再一次飛到日本請中村修二。
「這個團隊中,有Jim Speck教授,他做過材料系主任,是一位專注學術的大牛。」範傑說,楊祖佑第二次去日本,還專門帶了Steven Denbaars教授同行。Denbaars教授精通日語,是美國國內GaN LED的元老和大牛,還「很會social」。
不過這一趟也還沒有完全請動中村。
最後一次去,楊祖佑給中村看了一張照片,是UCSB給中村配的一套海邊的房子。要知道,中村是個愛妻狂魔,他1979年大學畢業時,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選擇了妻子家鄉德島縣的日亞化工。
2000年,中村正式加盟UCSB。
這中間還有一個段子。中村教授英語不好嘛,剛到UCSB的時候給學生上課,他的上課風格常常就是:「this,(放PPT);that,(放PPT)」。他因此被學生投訴到材料系主任Jim Speck那裡。
Speck教授總是悠悠地跟學生講:「你專心聽講,學習PPT就好了,這個是大牛,他以後會得諾獎的。」
2014年,中村修二教授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六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在獲獎之前被楊祖佑這麼請到UCSB的。「我們並不知道他會得獎,只是覺得他研究做得好,我就一定要請他。給他配備最一流的設備,最好的研究團隊,給他提供最好的研究生。」
楊祖佑說,「千方百計吸引人才,不惜代價留住人才,為教授提供上好的研究環境和團隊,是讓有潛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教授不斷在校園裡冒出的秘訣。」
在UCSB,每一個團隊都是精挑細選的。在邀請知名教授的時候,有時需要付出非常高的代價。面對大家的爭議和不解,當然,楊祖佑講過這麼多年請人的經歷,是「請不來的人數多於請得來的人數。」「說明邀請的教授都是很難請的人,這對於學術而言是好現象。」
就算已經請來了最一流的教授,楊祖佑認為並沒有大功告成,因為最好的人才隨時都會走,「科研環境、研究團隊一刻也不能放鬆。一流教授最關心的不是錢,最關鍵的是一個好的環境,有好的合作夥伴,好的學生。」
比如,為了邀請中村修二,楊祖佑當年是派了UCSB的研究人員到日本工作一年,學習日語,為中村營造一種日本文化環境,讓他能愉快地待在大學裡。
此後,Jim Speck、Steven Denbaars教授,一直和中村教授組隊搞研究。範傑把中村修二、Jim Speck、Steven Denbaars三位教授在UCSB形成的合作團隊,比作「桃園三結義」,「不太像傳統的有大、小老闆的實驗室,他們比較像劉關張這種兄弟的關係」——
「中村像劉備一樣,是一位帶頭大哥,他發明了LED,主導產業化等工作;Steven Denbaars教授懂得美、日兩國文化,擅長展開social,能夠拉動資源;Jim Speck教授則沉心把關學術。」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