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的一年諾貝爾獎陸陸續續公布獲獎名單: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J·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莫恩·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的貢獻。
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
出生在紐約市,美國病毒學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輸血醫學家。1960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醫學學位,並在斯特朗紀念醫院和西雅圖大學醫院接受內科培訓。
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
1952年出生於美國薩克拉門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美國病毒學家、醫學家,洛克菲勒大學教授 ,洛克菲勒大學病毒學和傳染病實驗室的負責人 ,主要研究領域是C型肝炎病毒。
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
英國生物化學家,1972年,霍頓獲東英吉利大學學士學位,並於1977年獲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現任加拿大卓越研究員計劃病毒學研究員、阿爾伯塔大學李嘉誠病毒學教授,並擔任阿爾伯塔大學李嘉誠應用病毒學研究所主任。參與開發C型肝炎測試。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
出生於英國埃塞克斯州的一個醫生家庭。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他在數學物理方面的工作擁有高度評價,特別是對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方面的貢獻。羅傑·彭羅斯先進入倫敦大學的附屬中學,而後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UCL)。
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
1952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1978年獲得波恩大學博士學位。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研究領域是天體物理學。現任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太空物理學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慕尼黑大學名譽教授。
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
1965年生於美國紐約市,美國天文學家,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蓋茲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其「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她們是諾貝爾化學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也是諾貝爾獎得主中的第55、56位女科學家。
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
1968年出生在法國的奧爾日河畔瑞維西 ,法國科學家,就職於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室。
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
1964年出生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美國科學家,1989年畢業於美國波士頓的哈佛醫學院。現為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
第一名:美國281人次(42.7%);
第二名:英國93人次(14.1%);
第三名:德國72人次(10.9%);
這三個國家佔比合計超過2/3,壟斷性非常高。後面是法國33人次,日本22人次,瑞士20人次,瑞典17人次,荷蘭15人次,蘇聯/俄羅斯13人次,加拿大12人次,以上是前十名。後面是奧地利、丹麥和澳大利亞各9人次。其他國家合計53人次。
中國臺灣地區3次(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三人同時也為美籍華人),中國香港1次,這些人主要是在美國進行的相關研究。中國大陸只有莫言、屠呦呦獲獎。
他們在英美高校所受到的良好的教育,為他們日後的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無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我們不能把他們的學術成就與獲獎完全歸功於他們當初所在學校所提供給他們的教育,但無可否認,當如此多的人、在如此多的名校、幾乎不約而同地接受教育後願意去從事學術研究並且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不能不令人深思、也不能不令人去探究:他們所接受的大學教育是怎樣的教育。
考入名校的價值絕不是學習知識,名校的意義還在於獲得一個好的社交圈與好的價值網絡。在名校,可以遇見很多大師與高手,同他們交談,會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也能近距離感受他們的人生狀態,而這種感受就像是一顆種子,會深深地進入到自己內心,等待以後的生根發芽。
另一方面,社會,或者說人類的共識會更傾向於他們,這使得他們獲得社會資源會更容易,得到良好機會與培養將會更多。校友資源是名校畢業生所能獲取的另外一筆重要財富。
(根據維基百科整理1901年至2018年間數據)
哈佛大學
獲獎人數:158人,美國
哈佛大學(英語:Harvard University)為一所本部坐落於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其因歷史、學術影響力、財富等因素而獲評為世上最享負盛名的學府之一。哈佛於1636年由當地的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迄今為全美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
劍橋大學
獲獎人數:118人,英國
劍橋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為一所座落於英國劍橋市的研究型大學。它是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也是世界現存第四古老的大學。劍橋大學的起源為一群牛津大學的學者,因與牛津市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劍橋。劍橋與牛津這兩所在中世紀建立的英國大學,在校務運作、學術聲望、社會地位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經常合稱為「牛劍」。
伯克利加州大學
獲獎人數:107人,美國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文: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縮寫:UC Berkeley 或 CAL),簡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又常被譯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伯克利市,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其許多科系位於全球大學排行前十名,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常被譽為美國乃至世界最頂尖的公立大學。
芝加哥大學
獲獎人數:98人,美國
芝加哥大學(英文:University of Chicago),簡稱芝大(UChicago),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常年位列各大學排行榜世界前十。
哥倫比亞大學
獲獎人數:96人,美國
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英文: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稱:哥倫比亞大學),是一所坐落於紐約市曼哈頓上城晨邊高地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常春藤聯盟成員。她被視作世界上最具聲望的大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