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諾貝爾獎塵埃落定 從東西方教育看名人名校效應

2020-12-04 中宏網山東

2020年10月5日-10月12日,是今年諾貝爾獎的「開獎周」。各高校諾貝爾獎得主數量備受關注,因為從一定層面上體現出該校的學術實力和在世界學術界的地位。據相關資料統計,美國哈佛大學以162人諾獎人數位居榜首,劍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別以121人、109人位列二、三。由此可見,獲得諾獎和名校出身還是有一定聯繫的。

名校與人才互相成就,這也是為什麼全球都在上演著名校資源的搶奪戰,無論是物質層面或是精神層面,名校都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都說中國的父母十分看重子女的教育,擠破腦袋想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學校,好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其實不只是中國,西方的精英階級也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頂級學校接受精英教育。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家長們都知道好學校對於孩子的重要性。縱觀全世界的優秀人士,絕大部分都是出身名校。

西方:名校代表一流的朋友圈

法國頂級高中巴黎亨利四世中學,現任總統馬克龍中學畢業於此。歐巴馬夫婦的兩個女兒均曾就讀於美國西德維爾友誼學校,該校是美國頂尖私立學校之一,在130多年的學校歷史中,培養了眾多華盛頓精英,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女兒,以及前副總統戈爾的兒子,前副總統拜登的孫子,中學皆畢業於此。

而在從古至今一直非常注重教育的中國,家長們對名校的追求和西方的精英階層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中國的教學成果在世界也是矚目的。不少中國的學生,到了國外,紛紛成為學霸,中國的教育方式,讓西方人不得不重視。

東方:名校代表優質的人文薰陶

在今天,尤其是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中小學教育是多元化的,比如位於北京西城區的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以「愛育愛」,以及自身悠久淳厚的文化底蘊,使它成為全國小學500強榜首,並成為聯合國教科文俱樂部的成員校。上海市世界外國語,學校注重學生道德素質、國際意識形成,注重基礎知識和發展能力的培養,培養有競爭力的國際型人才。北京私立匯佳學校、北京德威國際學校等國際學校,不少明星、精英子女都在此就讀,黃磊女兒多多、王中磊兒子威廉弟弟分別就讀這兩所學校,多元開放的教育方式,國際化意識的培養,得以教育出落落大方、情商與智商、技能與思維皆高的新菁英一代。讓「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成為當今世界一個不爭的事實。

大學城實驗學校 培養孩子雍景未來

綜觀東西方的教育方式,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一路名校讀下來的孩子,最後的成材率絕對遠遠高過普通學校的孩子。

對於長清的家庭而言,大多數人心中所仰望的學府便是大學城實驗學校,只要是有孩子的父母大都知道,它是什麼段位,這也是為什麼中駿·雍景府與該學校籤約之後,人氣再上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小學到初中九年一貫制教育資源,讓家長免於再次奔波考察初中的煩惱;書香氣質的優校園環境,齊全的教學配套設施,大把名師加持,舞蹈、演講、鋼琴等豐富的特色課,以及突出的教學成果,創造了長清教育發展的新高度,也讓家長對子女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期待。

(圖片來源 中駿地產)

相關焦點

  • 盤點澳洲八大名校 看看他們的實力有多強
    澳大利亞八大名校也被稱為澳大利亞八校聯盟,簡稱「G8」,聯盟學校皆是聞名世界的著名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這八所高校在學術水平、僱主滿意度、畢業就業率、師資水平等方面均位於世界前列,且享有澳大利亞大部分的「教育與研究」預算,所以說留學澳大利亞,首選這八所名校。
  • 從2020年「諾貝爾獎」,看這些世界頂尖高校
    近日,新的一年諾貝爾獎陸陸續續公布獲獎名單:生理學獎或醫學獎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J·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莫恩·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的貢獻。
  • 給孩子擇名校?中國名人這麼說,外國名人這麼做,老百姓無奈
    名校,當然指有名的學校,這樣的學校生源好,學生素質普遍高,師資雄厚,待遇優渥,教學管理水平高,社會知名度高,影響力大,在教育界有一定的不可取代的地位。通俗點說,大家都嚮往,都想把孩子往那裡送。中國有很多名人就讀過世界名校,如:梁實秋畢業於哈佛大學,鄧稼先畢業於普渡大學,胡適、茅以升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當代就更多了。看來名校真是名不虛傳。不管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幼兒園,都有一批有名氣的學校,讓學子或家長們夢寐以求、趨之若鶩,大家想盡辦法,動用一切資源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往名校送,目的只有一個:給孩子鋪一個錦繡的前程。
  • 名人效應
    現如今產品廣告、電視節目等,花大價錢聘請一些著名藝人、名人來為自身提高影響力的做法已是屢見不鮮。今天我們不妨對其展開一番討論。先從產品廣告來說,聘請名人來為其產品代言,以此雖然可以提升產品的宣傳力度,但對產品自身,非但沒有因「名人效應」而在本質上有所提升,還加大了成本價格。如此,為何不能將高額的名人代言費運用到提升產品質量或者降低產品銷售價格上去呢?
  • 2020諾貝爾獎已全部揭曉,留學選校值得參考!
    近日,伴隨著經濟學獎的公布,今年諾貝爾獎全部獎項塵埃落定。 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和平獎授予世界糧食計劃署,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
  • 世界名校耶魯大學被要求改名,是鬧劇嗎?
    當前,這種反思和批判開始蔓延到大學、歷史名人和一些商品品牌中去。比如白宮被要求改名、帝國理工改校訓,波士頓的林肯雕像面臨被拆除的境遇,中國市場的黑人牙膏,被母公司高露潔醞釀改名。我們熟悉的常青藤名校耶魯大學也被捲入其中,它的校名是否要改,正在社交媒體上熱烈討論。
  • 上百年名校清華,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獲得者,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清華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頂級學府,並且清華建校也一百多年了,那麼建校上百年的名校清華,為啥就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你覺得會是什麼樣的原因。其實我們可以從清華的發展史來看待這個問題,清華大學的建立是因為美國退賠庚子賠款建立起來的,最開始主要發揮的是留美預備學校的功能。
  • 為何國內名校學子很難拿到諾貝爾獎?教授:這3個原因太現實!
    為何國內名校學子很難拿到諾貝爾獎?教授:這3個原因太現實!說起國內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這可是我國高學歷人才的聚集地,可現如今已經有獎金一個世紀,這些名校都沒能出一個諾貝爾獎得主了,難道是國外不願給華人得獎機會嗎?
  • 【名校之路】與諾貝爾獎「相濡以沫」的加州理工
    作者:楊濤 新東方名校探訪記者先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如果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碰到了較大的壓力,你們會如何排解呢?它一共誕生了38個諾貝爾獎。如果大家對這個數值還不夠敏感,我再細化一步。用這38個獎項做分子,用以往從這裡畢業的所有人做分母,我們能求得這裡的諾貝爾獎獲獎比例,那就是每千名畢業生中就有一人獲得諾貝爾獎,堪稱「諾貝爾獎密度冠軍」。在正常的學校裡,千分之一最多也就是校級一等獎學金的獲獎比例,在Caltech,這個比例變成了諾貝爾獎,太了不起了。
  • 諾貝爾獎2020悉數發布,帶你走進南澳諾貝爾獎的名人堂
    近日,2020年的各個諾貝爾獎項相繼公布,許許多多默默推動人類各方面發展的研究和作品再次吸引了無數人的視線!諾貝爾的獲獎者們身處世界頂端,通常都是出身於世界各個頂級名校。要說起澳洲在諾貝爾獎中的表現,就不得不提南澳州了。南澳被譽為澳洲的「學習之城」,可不是浪得虛名的,南澳最不缺的就是歷屆的諾貝爾獎得主!
  • 美國名校走出的中國名人
    中國名校北京大學因為未名湖而更顯靈氣。在美國波士頓,多所高校在一條河流的滋養下,成為世界最負盛名的高校。這條河流有一個富有詩意而響亮的名字——Charlse River(查理士河,簡稱CR),而圍繞在這條河兩岸的便是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等16所大學。
  • 英國頂級名校的那些中國名人都有誰?
    英國頂級名校的那些中國名人都有誰?在英國有著中國很多的留學生,他們學成後歸國後無論是在文學上還是經濟上給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都是誰呢?李嘉誠香港首富李嘉誠因為其渴求知識並熱心教育事業之心與劍橋的校訓不謀而合,而獲得了英國劍橋大學榮譽法學博士稱號。
  • 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六所美國名校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
  • 2020諾貝爾獎相繼發布,這些大學又成贏家
    ,值得一提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竟在一周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納與她的法國同事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共同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其「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北京時間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M·賴斯得獎。
  • 2020諾貝爾獎收官!這種「不起眼」的學校也能出諾貝爾得主?
    2020年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獎項在「開獎周」陸續揭曉。目前所有獎項均已頒發完畢。雖然由於疫情影響,原本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晚宴將不再舉行,改為僅少數人參與的線上形式,但大家對於諾獎揭曉的熱情還是絲毫不減。
  • 解析邪教背後的「名人」 效應
    邪教與名人,看似風牛馬不相及,但有時,邪教與名人卻緊緊相連。  據凱風網報導,日本當紅的晨間劇女演員清水富美加,日前突然宣布「出家」,加入一個被很多人視為「邪教」的宗教組織 —— 「幸福的科學」。此消息一經曝光,立即引發軒然大波,再一次引發了人們對邪教問題的「名人效應」的關注。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 2020年諾貝爾獎收官:加州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豐收
    2020年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獎項在「開獎周」陸續揭曉。受疫情影響,12月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晚宴將不再舉行,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所以,獎金金額也逐年升高,從1901年最初諾獎獎金只有15萬瑞典克朗,發展到2020年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言歸正傳,2020年度諾貝爾獎最後一個獎項花落誰家已見分曉,現在我們來梳理一下。
  • 美世教育COO喬美華出席新浪2020中國教育盛典國際教育峰會
    11月26日,「新浪2020中國教育盛典年度國際教育峰會」在北京舉辦 喬美華表示,2020年註定是被教育行業銘記的一年,疫情給國際教育行業帶來的挑戰不言而喻。
  • 2020年諾貝爾獎揭曉!全球獲獎最多的國家是哪個?
    年諾貝爾獎於10月5日至12日陸續公布。我們一起看看2020年諾貝爾獎花落誰家。2020年諾貝爾獎已經全部揭曉,從獲獎者的身份與經歷可以看出,超過50%獲獎者都來自於美國或有在美國讀書的經歷,而且無論是在醫學、化學、物理,還是在文學領域,都有美國人獲獎!
  • 大規模在線教育——那些沒有「塵埃落定」的問題-清華大學新聞網
    大規模在線教育——那些沒有「塵埃落定」的問題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3-6-20 陳彬  在線教育對高等教育的衝擊是巨大而深遠的,而大學還遠遠沒有清楚意識到這種衝擊。那麼,大規模網絡教育的出現,對於傳統教育究竟是一種福音,還是一劑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