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在線教育——那些沒有「塵埃落定」的問題-清華大學新聞網

2021-01-08 清華大學新聞網

大規模在線教育——

那些沒有「塵埃落定」的問題

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3-6-20 陳彬

  在線教育對高等教育的衝擊是巨大而深遠的,而大學還遠遠沒有清楚意識到這種衝擊。那麼,大規模網絡教育的出現,對於傳統教育究竟是一種福音,還是一劑毒藥?

  「在線教育對高等教育的衝擊是巨大而深遠的,而大學還遠遠沒有清楚意識到這種衝擊。」這句話出自於微軟前總裁比爾•蓋茨。不久前在清華大學舉行的大規模在線教育論壇上,它又被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引用,來佐證大規模在線教育(MOOC)的影響。

  所謂MOOC,是Massive(大規模的)、Open(開放的)、Online(在線的)、Course(課程)的縮寫。它是由很多願意分享和協作以便增強知識的學習者所組成的。與傳統的在線教育相比,MOOC不是單純地教師講課,而是通過網絡技術,將課堂教學、學習體驗、師生互動等環節完整地在線實現,從而形成一種「在做中學」的模式。

  2011年的秋天,來自190多個國家的16萬人註冊了史丹福大學一門被稱為「人工智慧導論」的免費課程,這也成為了一場MOOC風暴的起點。目前,全球已形成包括Udacity平臺、Coursera平臺,以及edX平臺在內的三大平臺,註冊人數以百萬計,僅Coursera目前註冊用戶就已超300萬,每堂課都有數十萬人收看。

  毫無疑問,MOOC風暴已經席捲全球。在大規模在線教育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學者對此也形成共識。然而對於這樣一場風暴,有些問題是值得討論的,正如陳吉寧在論壇發言中所說:「MOOC的發展還有很大不確定性,但我們不能期盼一切塵埃落定後再採取行動。」

  那麼,哪些問題還沒有「塵埃落定」呢?

影響:學生為何還要聽我的課

  如果說比爾•蓋茨的斷言僅僅表達了他對於在線教育巨大影響的肯定,而沒有給出具體的預期的話,那麼「人工智慧導論」的授課者,也是「Udacity」平臺創始者、計算機科學家特龍的一番話則要更加「具象」。

  「50年後,世界上只會剩下區區10所傳統大學在傳遞高等教育了。」特龍說。

  這番話多少有些「聳人聽聞」,對傳統大學的未來也略顯悲觀。但事實上,對於目前MOOC的井噴態勢,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其中也不乏悲觀者。

  「在一些人看來,MOOC的大規模發展會導致很多學校的話語權被頂尖學校所把握,我們的學生就會被頂尖學校『帶跑』,並會導致大量教師的失業。因為學生既然可以在網上看到MIT課程的全部過程,為什麼還要聽我在清華上電路課呢?」在發言中清華大學機電系教授於歆傑說。

  大規模網絡教育的出現,對於傳統教育究竟是一種福音,還是一劑毒藥?

  2012年底,美國《時代》雜誌曾發表一篇題為《大學已死,大學永存》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預測,網絡教育不會徹底「殺死」傳統大學,那些頂尖高校將會繼續優勢發展,並起到了在網上不能輕易複製的功用。而處在中間的大學,尤其是那些收費昂貴的營利性學校,則需要更加努力讓自己的收費變得合理。

  換句話說,MOOC的出現使學生有可能獲得更「廉價」的高等教育。

  對此,於歆傑表示,在這方面,中美是有差別的。高等教育成本的增加是美國面臨的巨大問題,但我國面對的主要問題不在於此,而在於教育質量。「在我看來,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面臨雙重挑戰。」於歆傑說,首先是對於如清華這樣的研究型大學,如何培養真正的創新人才。另外,對於普通的高等院校來說,如何提升教育質量則是一個更加嚴峻的話題。

  而在這兩方面,MOOC都能給出一定的解決方案。

  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汪瓊介紹,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MOOC具有「翻轉課堂」的作用,即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通過更加頻繁便捷的課堂交互和測驗,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升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至於對一般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則要更加明顯。畢竟如果不通過網絡,一般高校的學生不可能如此輕易地聽到清華教師的課程。

  「MOOC不會完全取代傳統大學,卻能提供相比傳統大學『價格便宜量又足』的教育。至於『價格』與『分量』間該如何權衡,則要看具體情況了。」於歆傑說。

爭議:教師還有什麼用

  雖然肯定了MOOC的重要作用,但「悲觀者」們的一個疑慮並沒有解決。那就是當一般院校的學生津津有味地聽著清華、北大教授們的網絡課程的時候,他們身旁的老師還做些什麼呢?換言之,當學生可以輕易從網絡獲取知識時,教師的作用是否受到了削弱。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算作學生獲取知識的最重要渠道,其作用毋庸置疑。而一旦有了更加便利、權威的網絡課程,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似乎的確受到了質疑。」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清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李鋒亮說。

  在現實中,持這種觀點的人並不在少數。比如在論壇發言中,伯克利加州大學在線教育資源中心主任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表示,目前已經有一些學校在使用MOOC後,通過解僱教師和教師助理的方式「節約成本」。

  對此,李鋒亮表示,就如同買到一本《唐詩選集》並不意味著就能學會欣賞唐詩或者學會作詩一樣,能夠接受網絡教育的也並不意味著就能很好掌握所學知識。網絡教育需要面對數以萬計的學生,而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千差萬別。此時,就需要身邊的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輔導。

  「網絡教育模式下,教師可能不需要像以前那樣90分鐘不停地講,但他們要學會與學生進行更密切的接觸。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自身角色,從一個『教育者』變為『輔導者』,而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角色可能更加重要。」李鋒亮說。

  當網絡一端的教授努力改變自身定位的同時,在網絡的另一端,開設網絡課堂的教授也面臨著他的難題。那就是——我為什麼要開這堂課程?

  「我開設網絡課堂的原動力是什麼?當然,我可以說是『愛』,但如果想長期持續下去,光憑愛是不夠的。那麼網絡教育除了讓我變得很有名之外,我還能得到什麼?」在發言中,於歆傑坦言,他目前依然找到答案。

  這樣的問題其實也困擾著很多人。而在採訪中,李鋒亮從另外一個角度給出了答案。

  「從某種角度講,這個問題更像是一個『偽問題』。」李鋒亮說,教師的動力來源於需求。當需求達到一定程度後,自然會有力量驅使教師滿足這種需求。「這種動力可能來自於教師自身的利弊權衡,也可能來自於校方根據自己的戰略部署確立的相關規定,還可能來自於一些市場上的經濟引導。但無論如何,只要需求達到一定程度,這個問題自然會得到解

  然而對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比如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侯定凱。

  「如果說到需求的話,近幾年國內高等教育對於高質量教學的需求在不斷提升,但目前高校對提升教學質量的動力依然不足,這就說明需求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帶來動力。」在侯定凱看來,國內網絡教育發展的一個前提問題並沒有解決,那就是國內高校對於傳統教學的重視程度依然不夠,導致網絡教學缺乏基礎。

  「對比國外我們可以發現,那些教學改革氛圍更好、參與教學創新程度較高的大學,其教師網絡教學的參與程度也更高。當課堂教學氛圍濃厚時,教師的教育創新精神自然也會走在前面。因此,要解決教師參與網絡教學的動力問題,我們的功夫其實更應該做在網絡之下。」侯定凱說。

困惑:高校拿什麼賺錢

  需要注入「動力」不僅僅有老師,還有整個在線教育模式。

  一提到在線教育,很多人都會將其與「免費」掛鈎,畢竟在線收看一些課程不必要支付任何費用。但事實上,在很多網絡平臺上「免費的午餐」並不多。

  在論壇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介紹,以edX平臺的課程為例,其全部課程只有1/4是公開的。福克斯也表示,在網絡平臺,某些課程資源應該開放,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內容都是免費的,其中很多服務都需要付費。「我們現在有很多開放教材,這些教材可能免費,但是如果你想學習的話,可能就要付費了。」

  「我從不相信美國有真正的公開課和真正免費的課程,但是中國有。因為我們有很多課程是政府投資的,所以能真正做到免費和開放。但是如果政府有一天不投資了,真正意義的開放和免費也就不存在了。」重慶大學副校長李茂國說。

  那麼,如果有一天,政府不能再給網絡教學「輸血」,高校又該拿什麼盈利呢?

  事實上,目前在世界範圍內,MOOC的盈利模式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很多高校在這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但十分完善的模式並沒有出現。「這就如同時下如此火熱的微信,卻不能帶給騰訊一分錢的實際利潤一樣。」錢穎一說。

  對此,侯定凱表示,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在線教育,尤其是大規模的在線教育具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但在線課程目前如果想盈利,首先需要從質量角度考慮,努力提升社會對於現代教育的認知度。「在現有情況下,如果一個網絡教育的畢業生求職,企業會認同嗎?」他說,而當社會對於網絡教育的認同度達到一定程度後,相對完備的盈利模式也許就會出現。

  與此同時,侯定凱也表示,盈利其實有直接盈利和間接盈利之分,直接盈利是最簡單的販賣網絡課程。間接的做法則是通過提升網絡教育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最終提升整個大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這要比運用傳統方法提升社會認可度便捷得多。

  在採訪中,李鋒亮也對此表示了贊同:「還是以微信的事例作比較,微信業務本身雖然沒有給騰訊帶來直接利潤,但其附屬利潤——比如品牌認知度、用戶的信任度、依賴度等,卻足以讓騰訊賺得盆滿缽滿。高校也不能僅看重短期的經濟利益,而應該積極佔領網絡教育平臺,別讓我們的高校在這場網絡教育的大潮中落伍。」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發布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
    清華大學發布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電 (記者 馬海燕)清華大學10日在京發布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
  • 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衝擊傳統教育:大學還會存在嗎
    他說,這些高校將被在線課程所取代,最底層的、最弱的社區學院當然更是如此。  而那些不可能在MOOC在線教育競爭中失利的大學,則是有著巨大聲望和眾多優秀教師的精英高等學府。對美國的「常青藤聯盟」和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名校而言,即便不提供MOOC,他們也能照樣很好地生存並繼續發展下去。
  • 清華大學要打造中文開放在線課程平臺
    本報訊(記者陳竹)日前,清華大學宣布推出中文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www.xuetangx.com)。    據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介紹,「學堂在線」平臺是基於edX發布的OpenEdX開源課程創建系統建立的,但不是edX的中文鏡像,而是希望打造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中文MOOC平臺,能夠引進更多的中國大學優質課程資源。
  • 疫情下大學在線教育的變革與展望
    4月24日,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在線會議。來自6大洲15個國家的21所大學,跨越時空,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命運共同體理念下大學的責任與擔當,以及如何做好在線教育。
  • 清華大學登全球「網絡公開課」平臺
    清華大學登全球「網絡公開課」平臺   昨晚7時,清華大學與美國在線教育平臺edX同時宣布,清華正式加盟這個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聯合創辦的非盈利在線教育平臺,意味著清華的「網絡公開課」將面向全球開放。
  • 教育部介紹疫情期間大中小學在線教育有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
    二是統籌利用網絡和電視是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的可靠路徑。受網絡接收條件和電視播出時間的限制,單獨依靠網際網路或電視難以實現如此大規模的在線教育,網絡和電視各有優勢,統籌利用可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既有效緩解網絡運行壓力,又切實解決農村及邊遠貧困地區無網絡或網速慢的一些突出問題。三是遵循在線學習的特點是大規模在線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
  • 第九屆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生論壇舉行
    清華新聞網6月3日電(通訊員 劉璐璐)5月31日,由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簡稱「教研院」)主辦的第九屆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生論壇於線上進行。本屆博士生論壇以「傳承與創新:新技術背景下的教育現代化」為主題,設置4場特邀報告、8場33次口頭報告、30篇海報張貼以及2場職業發展沙龍等環節。
  • 在線大學:洪水猛獸還是「濟世仙丹」
    北京時間5月21日晚7時,被視為「MOOC(Massive 0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三駕馬車」之一的edX(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發起的在線教育平臺)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線課程項目,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6所亞洲名校赫然在列。  集結,源自一種「危險又魅惑」的信號。
  • 清華大學在線課程本周課表公開 記得來上課
    作為國內最頂級的學府之一,清華大學的的課程都有些啥?本周的清華「雲上學堂」系列課程將繼續推出,大家可以在清華官方微博、抖音、B站、快手等媒體平臺觀看課程直播。現在就來看看官方今天公布的本周課程表,趕緊計劃好時間來聽課吧。
  • 深圳政協委員建議加快發展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
    民盟深圳市委會在會上提出應對「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席捲全球教育,深圳應該搶佔先機,推動在線課程的發展。 據介紹,「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的英文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縮寫是MOOC。「MOOC來襲」已成為2013年我國教育界的熱門話題。 MOOC包含教學的全過程,如聽課、分享、答問、討論、作業、考試、評價等所有環節。
  • 工程倫理教育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
    新華網北京8月25日電 2016年8月25日上午,工程倫理教育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本次會議由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指委」)主辦,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承辦,清華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信息技術中心、北京慕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學堂在線)為支持單位。    教指委副主任委員、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周禮,教指委秘書長、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清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教指委《工程倫理》課程建設專家組組長姚強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 清華大學「雲上學堂——在線教學總結、分享與展望」大會舉行
    面對各種前所未見的困難和問題,全校師生以攻堅克難的改革創新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披荊斬棘,首次在線完成課堂教學、學術交流、答辯考試、學風建設等全過程全要素教育教學環節,開創了在線教學新局面。面對疫情防控要求和新學年的到來,我們要深入總結在線教學的寶貴經驗,認真查找存在的問題不足,變挑戰為機遇,化理念為行動,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人才培養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讓我們共同書寫在線教育教學新篇章,共同描繪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美好明天!
  • 開放式在線課程衝擊傳統大學教育
    從牛津四方院到哈佛園,自從中世紀大學誕生以來,雖然時代在不斷發展,但高等教育的教學、死記硬背、考試模式卻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不過,現在由於三大力量——不斷增加的費用、不斷變化的需求和顛覆性的技術——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的出現,一場全球高等教育革命的大幕已經開啟,其結果將是一些大學的毀滅和另一些大學的再造。
  • 教師報:答好在線教育「考題」關鍵不是技術,而是人
    為了及時掌握學生反饋,避免把直播授課變成一場「自嗨」,他要求學生在課後5—8小時內,將他課前、課上提出的問題,反饋在微信群裡,以供大家討論交流。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磊同樣感受著在線教學的「愛與痛」,他帶領學生置身虛擬化的實驗場景,學習經典原文、在線答題。「在線教學有好處也有弊端。
  • 縱論新時期中小學校長領導力——清華大學第二屆教育博士論壇暨新...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11月16日至18日,清華大學第二屆教育博士論壇暨新時期卓越校長領導力研討會在雲南昆明成功舉辦。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謝維和,東北師範大學附小校長於偉,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長聘教授李曼麗先後發表主旨演講。雲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員董雲川、雲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李長吉教授、山東省青島二中教育集團總校長孫先亮和清華大學李鋒亮副教授分別進行論壇點評;12位清華大學教育博士和領航校長進行論壇匯報。
  • 2020年的疫情,必須了解的2個在線教育課程:SPOC和MOOC
    因此,對於那些想參加培訓課程的人來說,他們的優勢是可以通過單擊在線進行註冊。他們可以訓練,而且只要想出門就不必出門。現在,許多全天工作的人可以在夜間進行這樣的訓練。 MOOC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縮寫,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 基本上,SPOC和MOOC旨在提供免費培訓。 MOOC還是SPOC哪個更好?
  • 跟誰學:在線教育的問題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問題
    (原標題:跟誰學:在線教育的問題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問題)
  • 清華大學限期開放網上課程!
    隨著全國各地的高校延遲開學開始,這些在家的學生的持續教育和培養的問題,就成為人們所關注的對象,面對這一問題,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都為這些學生的在家學習出謀劃策,而清華大學則是直接開放了自己的網絡課程。
  • 中國教育在線主編王健:英語或演化為社會化考試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27日上午,中國教育在線以「北京高考政策調整,對志願填報影響有多大」為主題的教育沙龍活動在清華大學圓滿舉行。多名高考專家和眾多考生家長齊聚一堂,對北京高考改革和志願填報等相關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 清華大學推出學堂在線 借公開課展示清華風貌
    清華學堂在線官網  據了解,清華的學堂在線每周都會上線一個新的清華院系概覽課程,課程向全社會開放,免費註冊就可以選修。  背景資料:  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massiveopenonlinecourses),2012年,美國的頂尖大學陸續設立網絡學習平臺,在網上提供免費課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課程提供商的興起,給更多學生提供了系統學習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