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大學:洪水猛獸還是「濟世仙丹」

2021-01-16 人民網

北京一位市民利用業餘時間,瀏覽學習edX在線課程。(本報記者 楊震攝)

edX頁面截屏。

  北京時間5月21日晚7時,被視為「MOOC(Massive 0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三駕馬車」之一的edX(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發起的在線教育平臺)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線課程項目,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6所亞洲名校赫然在列。

  集結,源自一種「危險又魅惑」的信號。

  2012年,這場發端於矽谷、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在線學習浪潮,如一場海嘯席捲而來。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知識傳播模式和學習方式,更給傳統高等教育帶來巨大震動,「洪水猛獸」抑或「濟世仙丹」因之成為一種爭論。

  對中國而言,儘管這一切有些「姍姍來遲」,但其對高等教育的刺激正在持續發酵——6月3日,清華大學召開大規模在線教育論壇,政府部門、edX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等百餘人共聚一堂,深入討論新一代在線教育的規律、模式和制度,共同尋找大學的應對之策。

  教育「物美價廉」——

  在線課堂,讓學習變得「隨時隨地」

  相比於班裡其他同學,山東大學生劉磊的學習模式顯得有些另類:6點起床,旋即打開電腦「刷」課。為此他甚至逃掉了不少真實課堂裡的課程,「如果只是傻呆呆地坐在那兒,老師念學生記,簡直就是浪費生命。」而就在他鍾愛的「果殼網」的「MOOC自習室」裡,因為選修了一門Udacity的生物課(Udacity與Coursera、edX構成MOOC三駕馬車),他擁有了膚色各異的2萬多名同學。每天,坐在宿舍裡,看著視頻上金髮碧眼的教授和十幾個學生或侃侃而談、或激烈爭論,時不時提交自己的見解,他經常會產生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錯覺,「以前總覺得身處『二流大學』,離現代世界太遠。現在發現,也許你只是需要一臺電腦和不那麼慢的網速。」

  正如劉磊的親身體驗,隨著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多媒體信息處理、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基於社交網絡的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技術和基於大數據分析的學習效果測評技術的應用,這場席捲高等教育的「MOOC教學實踐」讓「將世界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傳播到地球最偏遠的角落」的理想成為可能,也讓「隨時隨地」的終身學習不再遙遠。

  首先帶來的是,學生成了最面目模糊的一個群體,不論地域、職業、年齡、膚色。而它的另一個好處「慷慨又好脾氣的選課系統」,也被復旦大學副校長陸昉多次提及,「我們此前推出的『上海高校共享課』中,學校『哲學王子』王德峰教授的《哲學通論》首輪入選,此前全校1000多名選課學生中只有50名通過『拼人品』才能被系統幸運選中,而現在上海30多所高校的1000多名學生都有了『座位』。」

  從校內到校外,大規模在線教育課程讓「物美價廉」的高等教育實現共享成為了可能,「MOOC拆掉了大學的『圍牆』,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並重塑大學與社會的關係,更好地履行大學服務社會這一重要職能。」論壇上,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如是表示。

  教育部部長助理林蕙青也認為,「與已有的網絡課程、遠程教育不同,近年在美國興起的MOOC模式使得大規模並且個性化的學習成為可能,使得加快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促進教育公平成為可能,使全球各國不同人群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成為可能。」

  對於這一點,切身參與MOOC改革的清華大學電路教學組負責人於歆傑感慨良多,「我理解的MOOC對高等教育的深刻變革,核心就是有可能提供價格便宜量又足的高等教育。但不同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對於價格和質量的看重程度是不一樣的,比如對美國來說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幅度降低學生獲得高質量高等教育的成本。但在中國主要問題是教育質量,需要注意,我們的生師比已經從2001年的8:1,變成了現在的接近14:1。高水平大學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普通高校如何把老師從重複工作中解放出來,也許都可以從中尋找答案。」

  事關大學存亡——

  炸掉「圍牆」,大學「開放或被拋棄」

  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共享的喜悅過後,MOOC浪潮襲來後的嚴峻挑戰隨之顯現,這一次,甚至事關大學存亡。

  如今,像劉磊一樣熱衷MOOC的人或多或少有著這樣一個共同點:對傳統教學方式心生厭倦。「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大學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教授的筆記直接轉移到學生的筆記本上,並未在他們中的任何一個大腦中停留片刻。這種授課式教學方法,也是現在最流行、使用最廣、最枯燥的一種。」在「MOOC自習室」的社交論壇上,有網友如此感嘆。

  而在MOOC的世界裡,視頻課程被切割成十分鐘甚至更小的「微課程」,由許多個小問題穿插其中連貫而成,就像遊戲的通關設置——答對,才能繼續聽課。不少「上癮」的「MOOC粉」們因此津津樂道,「你被課程內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開小差,一秒鐘都不能。」

  讓於歆傑等一線授課教師「感覺美妙」的還有MOOC的及時反饋功能,「每一次點擊,每一次視頻觀看,每一次作業提交都是數據」。「原來我們的狀態反饋來自上課跟學生的溝通、批改作業、判期末考試卷子,但是這些都太晚了,MOOC的在線大數據分析可以馬上體現學生的學習效果,這非常棒。」

  「在越來越傾向於把獲取知識的渠道碎片化的背景下,MOOC深諳大腦的學習特點與反應機制,讓大規模的在線社區的討論成為激勵學生的助推器。」將於歆傑「打動」的這種全新學習方式,被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學者們精準地形容為「炸彈」,「MOOC將炸醒昏昏欲睡的課堂,把老師和學生炸到幾百年來最深刻的教育變革浪潮中去跳舞。」而挑戰當前,「大學中照本宣科的課程將要被取消」。「當學生能在網上找到內容相同、上課時間靈活並且費用同樣低廉乃至免費的課程的時候,教師的教學水平就成了學生選擇的重要指標,包括內容是否有用、豐富,講解是否清晰、生動,課程節奏是否合理等等。如果有一天學生可以用『腳』投票,沒有人選擇教學水平差的教師,這將迫使教師不得不認真準備課程。即便是現在還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學生也可能預先或同時在線上學習一門同樣的課程,這也是對現實課堂上教師的無形壓力。這對於很多得過且過的教師和學校來說是一場災難,但對於高校教學和學生來說,無疑是極為有利的。」

  在陸昉眼裡,這場巨大變革最重要的意義並不在於校園外部的「優質資源分享」,而在於切實發生在大學肌理深處的「教學改革和新的教學模式的探討」。「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我分管教學,我看到了我們本科教學當中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些學生為什麼要逃課?既然學校提供這麼好的條件,但為什麼這些學生沒有能夠在這裡得到很好的學習和提高呢?我想MOOC能讓我們很好地反思高等教育的利弊。」

  「開放,或者被拋棄。」對於這場變革的未來走向,於歆傑的態度更為堅決,「我理解MOOC大規模興起以後有可能教學文化傳承社會服務的功能會進一步地整合,趨向一致。這是一場革命,而我們有可能是革命者,也有可能是被革命者。」

  考驗教育者智慧——

  把課堂搬到網上遠遠不夠

  「我對這樣的未來很興奮,也很恐懼。」喬治亞理工大學校長喬治P.皮特森曾這樣表示,「MOOC預示著教育領域有發生顛覆性變革的可能性,向那些每年收5萬美元學費的大學提出一個問題:如果知識可以從網際網路免費獲得,你得提供什麼才值這個錢?」而面對洶湧襲來的教育變革浪潮,美國《時代周刊》也在去年10月展開了題為《大學已死,大學永存》的深度報導。

  考驗,擺在了每一位教育者面前。融合,則成為他們切身實踐後得出的結論。

  從自己的課程入手,陸昉早在半年前就進行了「混合式的教學變革」——將MOOC和傳統課堂教育兩相結合,「我從半導體物理課中拿出一個章節,內容通過視頻講授,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課下自己去看。然後在課上分小組、分班交流,學生的感覺非常不錯,一個是對問題掌握得更深了;第二是學生的表達能力有了很好的鍛鍊,因為每個學生不僅要把問題看明白,還要表達出來,這個過程又是他的思維鍛鍊和學習的過程;第三是團隊協作功能,每一個人是隨機上臺的,他的成績就代表整個小組的成績。儘管這要花更多的時間,但收穫也是顯而易見的。」

  千裡之外的清華園裡,基於同樣的敏銳嗅覺,剛剛回國三個月的年輕學者徐葳,因為「巧合」從美國伯克利大學帶回了一門名為「雲計算與軟體工程」的在線課程,這成為在線教育在清華的第一塊「試驗田」,「課堂與在線混合式的教學,可以實現更加深度和個性化的學習,提高教與學的質量和效率。比如有好的網絡版本的基礎課程可以重新設計,學生可以按自己的節奏、進度和方式隨時隨地學習。」

  兩種教育方式轉換間的收益也開始顯現。於歆傑在自己教授的電機基礎課程上進行了對比:使用課堂與在線混合式教學班級的期中考試平均分比其他平行班高出10分。而edX內容開發副主席霍華德·勞瑞帶來的消息則更讓人振奮,「一位來自印度的高中男孩因為在edX電路與電子學課程中的考試得分在前3%之列,被MIT錄取。」

  「一定要特別小心!原來我們說PPT引入絕不是書本搬家,現在MOOC引入也絕不是課堂搬家。」欣喜之餘,於歆傑發出這樣的告誡——而在現實中,其實早有例證:此前一門喬治亞理工大學的「計劃和實施」課程因許多學生投訴「課程乾巴、混亂」而被迫停課。「我們在推廣的過程當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它不是簡單地把一門課放到線上,也不是簡單組織一下就可以了。」陸昉也認為。

  「也許還會遇到更多的問題,比如教師的原動力缺乏、社交網論壇參與程度低、學習效果缺乏權威性檢驗、是否引進商業模式等,在中國可能將會變得更嚴重。」論壇上,儘管對這一教育變革寄予厚望,但討論者們依然表達了這樣的擔憂。

  而答案,也許可以從比爾·蓋茨對這一新生事物的樂觀態度中尋找一二,那就是,儘管有疑問,「但是這種努力仍然很有必要。因為高等教育的成本很高,人們持續學習的需求也很強烈,同時,教育質量也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高度。我認為,10年之後,我們會真正理解如何利用它們,並且讓全世界擁有更好的教育系統。」

  【焦點關注】

  在線教育是否會替代傳統教育?

  「在線教育並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育。」這樣的判斷成為不少教育專家的共識。東南大學副校長鄭家茂認為,「在目前的技術背景下,比較適合MOOC的課程有兩類,一是通過文字、視頻這種傳導方式能夠讓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或者可接受性比較強的課程;二是某些雖然複雜一點,甚至需要動手操作,但可以通過邏輯或者代碼比較容易得到的一些課程。真正憑藉自身體驗和鍛鍊的課程,還要依靠課堂教育。」

  「更重要的是,有些東西,你只能在場才能獲得,比如上大學。」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史靜寰補充,「傳統課堂教育中思考、深度探討、動手實踐、與老師同學一起生活等特質是在線教育無法提供的。它出現的更大意義在於重構學習和教育方式。」

  北大清華的在線課程怎麼開?

  陳吉寧介紹,目前清華已在校內實現了十幾門課程的在線化,預計今年年底前一些精品課將登陸edX平臺,同時還將繼續醞釀「建立中國自己的在線教育平臺」,「前期先開4門課,後面還準備了30多門」。北大也表示,目前的課程遴選階段,已有覆蓋文理多個學科門類的14門課程申報。

  而對於具體課程名稱,兩校都表示「仍在商討中」,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在這場全球高等教育的比拼中,「他們拿出的,一定是自己最有優勢的課程。」(本報記者 鄧 暉)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新媒體對於兒童:是"洪水猛獸"還是"求知工具"?
    原標題:新媒體對於兒童:是「洪水猛獸」還是「求知工具」?   在王秀江看來,新媒體並非洪水猛獸,適當地接觸對於孩子來說具有積極意義。   首先,多接觸網際網路,可以增強兒童的自信心。「多渠道、加速的信息傳播意味著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可以了解得更多、更及時,而且能夠獲取信息的地方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透明的——這會讓孩子自我感覺非常好。此外,通過使用新媒體,孩子具有了更大的學習潛力和發展空間,因為新的信息領域包含了太多可能性。」
  • 長生不老仙丹的製作方法
    兩漢:仙丹未成 卻出火藥  到了漢代,由於有了前一時期的積澱,再加上統治者的大力提倡,煉丹術得到了大大發展。煉丹者「勵精圖治」,發誓要為統治者們煉出吃後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否則會掉腦袋)。民間有句話叫「吃啥補啥」,比方說腦子笨了,吃些豬腦來補,腎虛了,吃些豬腰,XX了,吃些豬鞭來壯一壯。
  • 「不老仙丹」 究竟是何物,吃了它真能長生不老嗎
    在當地坊間,一直 流傳著一個神秘的傳說:當年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就派了徐福到 東海尋找長生不老仙丹,沒想到徐福後來在海上遇到了狂風大浪, 所找來的長生不老仙丹全都撒在了如皋,從此這裡的水土有了一種 靈氣,所以長壽老人就特別多。  這種傳說不無道理,因為在中國古代,渴望通過服食丹藥而長 生不老的人非常多,那麼真的有這種「不老仙丹」嗎?
  • 仙丹靈藥哪裡找 實際就在菜市場
    「仙丹靈藥哪裡找?實際就在菜市場。」為實施西部科普工程計劃,加強營養知識宣傳教育,應甘肅省營養學會和免疫學會之邀,9月3日,美籍華裔科學家、營養免疫學創始人、全美十大傑出青年得主陳昭妃博士在蘭州舉辦學術講座。
  • 盤點歷史上那些經常吃長生不老「仙丹」的皇帝們
    據稱道士用此法煉製仙藥,服用後可羽化成仙,故名為仙丹。一開始的仙丹主要是仙草人生果之類的草本植物組成,後來主要以丹砂和金屬礦物煉製而成,吃了容易中毒而亡。古代的皇帝,三宮六院,基本上屬於「想咋樣就咋樣的」的狀態,所以很多帝王都希望長生不老,唐朝的皇室認為道教中的太上老君李耳是其祖先,所以唐朝皇帝中因吃仙丹而中毒而死的數量最多。歷史上到底有哪些著名的痴迷於吃仙丹的皇帝呢?
  • 潘石屹試吃過李嘉誠投資了,長生不老仙丹真來了?
    與權健、腦白金等國產土味保健品不同,NR與NMN出身海外名門,有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華盛頓大學等世界一流科研機構的基礎研究成果背書,在國內一眾自媒體的文章裡,被稱為能修復DNA、讓人活到150歲的長生不老神藥。長生不老是千百年來人類的最大執念,是從普通百姓到億萬富豪爭相求解的終極密碼。如今,「仙丹」在手,真能長生不老?
  • 古墓出土紅色「仙丹」,揭開秘密!
    在古代,只有達官顯貴,尤其是皇帝才會不惜耗費巨大的財力人力,尋求煉丹師為自己煉製能夠延年益壽的「仙丹」。他們深信吃了這些「仙丹」就能夠活得更久,甚至能夠得道升仙。在歷史上,追求仙丹的人並不在少數,這些東西在歷史上也是有記載的,只不過記載的不是特別詳細。
  • 神醫重生八零,她帶空間靈藥懸壺濟世,卻被軍少當神棍!年代文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的是」神醫重生八零,她帶空間靈藥懸壺濟世,卻被軍少當神棍!」希望小編的推薦能讓大家喜歡,從此告別書荒!標題來自本文推薦的第四本小說,小說講述的是女主重生八零年代,她帶空間靈藥懸壺濟世,沒想到卻被軍少當神棍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趕緊點擊書籤閱讀!
  • 金華赤松山的傳說,九天玄女和黃大仙煉丹處,埋藏著仙丹化作蟾蜍
    傳說金華赤松觀是九天玄女娘娘煉丹的地方,九天玄女,修為高深,法術高強,隱居在金華山中修煉仙丹。金華山上雙龍洞經過一番辛苦勞動,九天玄女的仙丹終於煉成功了,這是上等的靈丹妙藥,聞一聞便可延年益壽,吃上一顆便可得到成仙長生不老,但是這樣的好東西產量非常稀少,煉就合格能夠食用的也就那麼三顆而已。
  • 在線教育是洪水猛獸嗎?家長們要勇敢地試一試
    文/阿呆爸1今天站在一個家長的角度,聊一聊「在線教育」。我這裡指的在線教育,主要是那些利用APP、在線授課方式開展的教育培訓,比如我前一段時間分享過的有道數學、圍棋、英語啟蒙之類。一般說來,只要你家裡孩子,遲早都會接觸到報班、一對一、K12這些名詞。
  • 孩子感冒-不是洪水猛獸!
    至於是否需要給孩子用藥,主要還是依據感冒症狀的輕重。要以口服藥物、局部用藥、少用藥,甚至不用藥這樣的思路去考慮。所謂感冒藥不是滅殺引起感冒的病毒或細菌的藥物,而是緩解感冒時人體出現的一些不適,包括頭痛、頭暈、鼻塞、咽痛、咳嗽等,通過緩解症狀來安慰家長,因此,根本沒有必要給孩子服用過多的藥物,更沒有必要服用抗生素。
  • 潘石屹吃過,李嘉誠投過,這顆「仙丹」真能讓人長生不老?
    但一個月前,麻省理工學院一位教授給我推薦了一款他們學校研究出來的『長生仙丹』,還沒有上市。我問他吃了後什麼感覺,他說,吃了後指甲長得快了。我吃了近一個月,沒有什麼反應,發現自己指甲也長得很快。」潘石屹最近其他微博的評論數大多只有100多條,而這條微博卻收穫了732條評論與1093個贊。
  • 「仙丹」帝國:這個朝代的皇帝,為什麼沉迷長生不老藥?
    五石散雖然毒性猛烈,但好之者還是前僕後繼。唐朝建立後,當時人繼承秦漢和魏晉南北朝的風氣,對於嗑藥信之彌篤,並堅信這是通往永生的玄秘法門。當時,由於唐高祖李淵將道教鼻祖李耳攀附為同姓始祖,這就使得道教在唐代進入鼎盛時期,也因此,道教的讖緯神術和丹藥,更是在唐朝時,堂而皇之地走進了皇庭宮苑,成為了唐代歷代帝王的最愛。
  • 疫情下大學在線教育的變革與展望
    4月24日,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在線會議。來自6大洲15個國家的21所大學,跨越時空,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命運共同體理念下大學的責任與擔當,以及如何做好在線教育。
  • 別一味拒絕 並非洪水猛獸
    近些年,很多人對膽固醇退避三舍,尤其是一些身體出現了「三高」問題的老年人,更是把膽固醇當作「洪水猛獸」,認為膽固醇是有害的,恨不得天天吃素。甚至最近有消息稱,一些老人因為害怕體內膽固醇太高,連術後都不吃雞蛋、肉,導致傷口遲遲不能癒合。那麼,膽固醇在人體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真的越低越好嗎?吃素降膽固醇的做法靠譜嗎?
  • 社區團購不是洪水猛獸,而是細水長流
    前者到現在也還是會有不少質疑,但已經走過了早期階段,不得不說,直播帶貨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社會認知。後者在2020年末衝上風口浪尖,不管是媒體採訪,還是行業分析,抑或是個人體驗出發的文章,都對社區團購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解讀。
  • 別再一味拒絕膽固醇 它並不是洪水猛獸
    近些年,很多人對膽固醇退避三舍,尤其是一些身體出現了「三高」問題的老年人,更是把膽固醇當作洪水猛獸,認為膽固醇是有害的,恨不得天天吃素。甚至有老人因為害怕膽固醇太高,連做手術後都不吃雞蛋、不喝牛奶也不吃肉,導致快一個月了傷口還沒癒合。 膽固醇在人體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膽固醇真的越低越好嗎?
  • 是人都想長生不老,但真的有一枚仙丹擺在你面前,你有膽吃嗎?
    每個皇帝都想著仙福永享,壽與天齊,但真的有一顆服食後長生不老的仙丹擺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卻牙關緊閉。一天,有道士為徽宗煉成了長生不老丹,徽宗卻犯起了躊躇。見官家如此,立即有知情識趣的寵臣王稱自告奮勇,甘當小白鼠。徽宗自然樂得同意,王稱吞下仙丹不久,「胸間煩躁之甚,俄頃煙從口中出」,沒來得及交待後事就掛了。
  • 如何正確與孩子談論死亡:「媽媽,我想買仙丹,讓你不會死」
    小阿聽到我的回答,哭得更加大聲了,一邊哭一邊說:「我要去買仙丹,吃了仙丹就不會死了」……看到她這樣,我想任何一個媽媽都不忍心再堅持事實的真相了,於是安慰她說:「好好好,不會死。」我又想起,小阿幼兒園小夥伴的媽媽,也跟我提起過自己孩子想買仙丹,希望自己媽媽長生不老的事情。很多孩子在像小阿這個年紀的時候,可能已經經歷過失去心愛的寵物、家中長輩的過世等等跟「死亡」相關的經歷。
  • 【精油檔案】永久花:治癒創傷的仙丹
    專治傷口與淤血腫的仙丹永久花精油是治療所有傷口的不二選擇。一開始使用純精油,稍後可稀釋,便可產生神奇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