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在線課程衝擊傳統大學教育

2021-01-09 央廣網

    央廣網蘭州10月13日消息 眾所周知,大學教育現在早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由於政府公共財政與私人資本的投入,全球高等教育正在迅速發展。今年夏天,大約350萬美國人和500萬歐洲人大學畢業。與此同時,新興國家的大學也在快速發展,比如中國20年中就增加了近3000萬個大學名額。

  然而,自從著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其雅典呂克昂(Lyceum,園林學園)講學以來,我們人類高等教育的方式卻變化不多——年輕的學生仍然在某一指定的時間和地點聚集在一起,聆聽學者們的智慧。從牛津四方院到哈佛園,自從中世紀大學誕生以來,雖然時代在不斷發展,但高等教育的教學、死記硬背、考試模式卻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不過,現在由於三大力量——不斷增加的費用、不斷變化的需求和顛覆性的技術——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的出現,一場全球高等教育革命的大幕已經開啟,其結果將是一些大學的毀滅和另一些大學的再造。

  三大力量

  如今,世界高等教育正在遭受「鮑莫爾病」——美國經濟學家威廉·傑克·鮑莫爾1967年首次提出,是指在勞動密集型的經濟部門,成本劇增但生產力卻停滯不前的現象,又稱「鮑莫爾成本病」。

  在汽車、電腦和其他產品的價格已經顯著下降的情況下,由於政府資助的保護和僱主對學位的重視,以及就業人員的收入與大學學位緊密掛鈎,使得大學能夠在同樣的服務之下卻比以往收取更多的學費。例如,在過去20年中,美國大學費用的增加率,每年都比同期的通貨膨脹率高1.6個百分點。

雖然如此,但對於許多學生而言,上大學仍然是一個非常划算的「大買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獲得一個大學學位就意味著其一生的收入將大幅提高。在美國,從現在的淨收入來看,差不多是一年5.9萬美元。不過,對於那些數量增加的負債學生來說,尤其是那些沒有完成學業的47%的美國學生和28%的英國學生來說,大學學位則是明顯不值得的。

而且更糟糕的是,現在政府幫助學生還債上大學的意願正在下降。舉例來說,從2007年至2012年,美國聯邦政府給每個學生的資助額度下降了27%,而與此同時,算上通貨膨脹的平均學費卻增加了20%。

  第二個驅動力是勞動力市場。在標準的高等教育模式中,人們一般是在他們20來歲時上大學,學位是他們進入職場和職業階層的一張關鍵入場票。但未來用不了多少年,一張文憑將不再是一生的保證。這是因為,時至今日,與對藍領工作的影響一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所帶來的自動化也開始對白領的工作有明顯影響。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卡爾·本尼迪克·福雷和麥可·奧斯本的一項預測性研究,在未來幾十年裡,47%的職業處於被自動化取代的危險之中。由於創新將消除一些工作並改變其他工作,所以人們將需要在他們的一生中不斷調整他們自己的人力資本——充電、充電、再充電。

  第三個驅動力是技術。有人預言,已經顛覆了從報紙到音樂再到零售業的網際網路,將顛覆高等教育。現在,MOOC正在給學生提供聆聽「明星教授」上課的機會,並且只需要付出上實體大學費用中的一小部分就能夠獲得學位。

  MOOC始於2008年,興於2012年——這一年被美國著名報章《紐約時報》稱之為「MOOC之年」。被譽為「顛覆大師」的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教授克萊頓·M·克裡斯坦森認為,MOOC是一個潛在的「顛覆性技術」。他指出,MOOC將消滅許多平庸的大學。2013年2月6日,克裡斯坦森預言:「從現在起的15年裡,一半多的美國大學將處於破產之中或破產邊緣。」

  在線學位

  然而,主要由於沒有正式的學分認證與學位授予體系,所以目前MOOC的輟學率很高,尚未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預言它將顛覆高等教育為時尚早。不過,由於私人投資者和現有的大學被吸引進來,這些不足都可以得到有效彌補。

  聲稱擁有800萬註冊用戶的MOOC一大提供者Coursera,雖然課程是免費的,但卻已經開始計劃提供課程的結業認證——一門課程的結業認證費用是30美元至100美元。去年,Coursera藉此獲得100萬美元的第一筆收入。這種認證讓一些人看到了在線學位的希望。

  另一個MOOC的主要提供者Udacity,已經與電信業巨鱷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和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組隊,聯合創造了一個計算機方面的在線碩士學位,7000美元的費用不到需花費2.5萬美元傳統學位的1/3,前者基於網際網路的課程與後者基於校園的課程平行運作。

  不過,一些人懷疑在線學位的質量。在這種情況下,相比而言,大家更認可在線學習與實體大學課程差不多的那種新型混合學位。

  對此,一些大學已經在他們的教學大綱中增加了電子班。比如,隸屬於巴西營利性教育公司龍頭老大克倫頓(Kroton)的巴西北帕拉那大學,現在是巴西最大的遠程教育大學——擁有15萬名學生和500多個分布於全國各地的教學點。其教學的主要模式是學生每周到教學點上一次討論課,一起觀看大學總部通過衛星播放的「明星教師」的精品課教學視頻,並隨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展開在線討論。大學總部也通過學生的問題來了解每門課的進展情況,並不斷提高課程材料的質量。

    不同命運

  像所有的革命一樣,高等教育的革命也必將會有其不幸的受害者。總體而言,MOOC將以不同的方式破壞不同的大學。

  根據美國新澤西州基恩大學教育學教授吉姆·勒曼的說法,在MOOC的浪潮之下,在美國,最容易受傷的是「培養美國老師、中層管理人員和行政管理者的中等高校」。他說,這些高校將被在線課程所取代,最底層的、最弱的社區學院當然更是如此。

  而那些不可能在MOOC在線教育競爭中失利的大學,則是有著巨大聲望和眾多優秀教師的精英高等學府。對美國的「常青藤聯盟」和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名校而言,即便不提供MOOC,他們也能照樣很好地生存並繼續發展下去。

  進一步來說,頂級名校不僅不會遭受這一破壞帶來的痛苦,而且還能夠從MOOC中大大地獲益。因為眾所周知,雄心勃勃的人都想去上最好的大學,以便結識最好的人。而在現在和未來的數碼經濟時代,那些無法上最好大學的人將獲得重大機會。由於巨大的名聲,名校能夠在全世界提供他們的MOOC,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在線學生和校園學生,也能賺取更多的錢。

  而在這些名校之下的那些大學,則要面對MOOC的激烈競爭。他們通過擴大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之比,亦即降低他們的學位費用並同時仍然提供部分基於校園的學位或許可以賺錢。非名校的學生對學位費用的增長更敏感,因為他們對學位的投資所獲得的收益比名校少很多。

  直言不諱地說,隨著MOOC的不斷發展,許多競爭力糟糕的高校肯定將被迫關門。而剩下的高校為了生存,則需要改造他們自己,否則也遲早難逃被無情淘汰的殘酷命運。

  除了上述非一流大學,還有其他受害者。顯而易見,很多城市依賴大學,大學的倒閉勢必影響城市的方方面面。並且,在某種程度上,MOOC將給學生和老師造成新的不平等——實體大學中的聰明學生將比實體大學之外的學生更舒服,「明星教師」將比那些非超級明星的老師掙更多的錢——這毫無疑問會招致他們那些不那麼有魅力的同事的強烈不滿,他們還擔心MOOC的火爆將促使大學加速削減教職員工。

相關焦點

  • 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衝擊傳統教育:大學還會存在嗎
    不過,現在由於三大力量——不斷增加的費用、不斷變化的需求和顛覆性的技術——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的出現,一場全球高等教育革命的大幕已經開啟,其結果將是一些大學的毀滅和另一些大學的再造。
  • 深入探究中國大型開放式在線課程
    我們邀請到中國南通大學許映建教授在3H(頭腦、心和習慣)系列演講中發言。許教授分享了中國大型開放式在線課程-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 MOOCs)的發展歷程、規劃、應用及交付情況,分享了對慕課未來的預判,慕課的存在彌補了教學資源和教育質量的差距鴻溝,為所有人提供了一個公平學習的良好環境。
  • 深圳政協委員建議加快發展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
    民盟深圳市委會在會上提出應對「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席捲全球教育,深圳應該搶佔先機,推動在線課程的發展。 據介紹,「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的英文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縮寫是MOOC。「MOOC來襲」已成為2013年我國教育界的熱門話題。 MOOC包含教學的全過程,如聽課、分享、答問、討論、作業、考試、評價等所有環節。
  • 網絡開放課能給商學院帶來衝擊還是收穫?
    還有人認為,為了節約,企業可能會轉而要求高管參加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高層管理人員培訓項目可能會隨之遭受衝擊,而這些項目正是商學院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沃頓商學院近20%的年收入來自高層管理人員培訓項目,哈佛商學院的這一比例為26%,西班牙IESE商學院則有近一半的收入來自這些項目。  那麼,這些擔心有充分的理由嗎?答案取決於參與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的學生情況。
  • 新加坡國立大學加入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
    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除了可通過網絡平臺把國大的特色課程面向國際,校方也計劃讓學生最早從今年8月起,利用平臺修讀各種課程。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as,簡稱MOOC)過去一年來日益受到矚目。以Coursera為例,這家公司原本已和包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全球33所學府合作。公司近日再宣布有另外29所大學加入他們的陣容。
  • 業界:網絡教育「顛覆」不了傳統教育
    一些業界人士認為,網絡教育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學校教育,但能豐富和拓展現有教育理論模式和教育方法。  正在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方興未艾的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的發展成為多名教育行業權威專業學者以及千名大中小學校長、培訓機構負責人共同關注的話題。
  • 暑期教學發展工作坊舉辦 解讀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辦「2014人大暑期教學發展工作坊」,來自全國高校的60餘名教師對大型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展開交流探討。工作坊以主旨演講及交叉討論的方式,圍繞MOOC的前世與今生、挑戰與創新、實踐與探索、分享與提升等4個主題,對大學開放教育尤其是華文世界開放教育的源起與現狀、海峽兩岸開放教育的發展異同和未來可能的發展軌跡、如何投入開放教育與設計MOOC課程、MOOC與翻轉課堂對高等教育尤其是終身學習和在職教育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交流。
  • 計算機學界聚焦網絡在線課程:並非一臺攝像機那麼簡單
    Coursera的首批合作院校包括史丹福大學、密西根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美國名校,項目成立不足一年,便吸引來自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萬名學生註冊124門課程。  通過網際網路運用計算機學習的在線教育正成為席捲全球的熱點,這對計算機學科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 聚合各方資源,學堂在線欲打造一所提供個性化教育的網際網路大學
    芥末堆 子航 11月7日 報導距離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概念的落地實現已經過去了許多年,愈來愈多的MOOC平臺開始出現並向大眾提供課程。同時,這個曾被很多人稱為將會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的新興教育模式,其本身也正發生變化。
  • 「西遷教授談教學」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上線
    西安日報訊(記者姜泓)昨日,西安交通大學聯合高等教育出版社愛課程中心舉辦了「西遷教授談教學」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上線暨「高校教學傳承」項目啟動儀式。由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牽頭,在愛課程中心中國大學MOOC平臺的支持下,開展了「西遷教授談教學」系列視頻專訪,以期挖掘西遷老教授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等寶貴資源,通過在線平臺與全社會共享。
  • 英媒:網絡課程教育方式在中國愈發紅火
    原標題:英媒:網絡課程教育方式在中國愈發紅火  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網站9月26日文章,原題:網絡課程愈發紅火 本月是新學年開始,近700萬學生開始在中國各高校上課。他們身後,又一批莘莘學子在為明年的高考而死記硬背。
  • 高水平大學建設中「開放式」教學內涵探析
    因此,在高水平大學建設過程中,有必要從教學理念的視角來探析「開放式」的內涵。一.面向社會的開放大學對社會的開放,主要是大學教育職能在量和質上的開放。量的開放即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依靠國家意志和統一政策,這一開放通過大學擴招、學歷多層次化等得到了很好的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量變必然要求教學工作的質變,即由單純關注科學知識內在邏輯轉為在專業和課程設置上對社會需求表現出高度敏感,教學職能與服務職能的關係更加直接和密切,大學教學更多地注重服務於社會需求,服務於學生需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使學生對全面發展知識的要求和社會對加快知識創新的要求得到滿足
  • 疫情下大學在線教育的變革與展望
    疫情阻隔了物理流動,但教育不能中斷,這成為世界的共識。藉助於網際網路的發展,在線教育成為當下的重要教育方式。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全國在線開學的普通高校共計1454所,95萬餘名教師開設94.2萬門、713.3萬門次在線課程,參加在線課程學習的學生達11.8億人次。教育部組織37家在線課程平臺和技術平臺率先面向全國高校免費開放在線課程,帶動了110餘家社會和高校平臺主動參與。
  • 大規模在線教育——那些沒有「塵埃落定」的問題-清華大學新聞網
    大規模在線教育——那些沒有「塵埃落定」的問題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3-6-20 陳彬  在線教育對高等教育的衝擊是巨大而深遠的,而大學還遠遠沒有清楚意識到這種衝擊。那麼,大規模網絡教育的出現,對於傳統教育究竟是一種福音,還是一劑毒藥?
  •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系列談(二)
    學習者的學習模式發生改變,原有的課堂形態、課程結構以及考核形式開始難以滿足學習者的需求,教學方式從傳統的單向知識的傳授向「影響式」和「互動式」教育轉變。知識傳授在教室內,而知識內化在教室外。以前45分鐘、90分鐘的課堂現在也完全可以通過20分鐘、30分鐘的視頻傳授。  再次,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還表現在教育觀念的轉變。
  • 開放式教育:讓每一個孩子自由呼吸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但都經過精心「謀劃」,一切安靜優雅或者歡動喧鬧的背後,都有一個理念貫穿其間:開放式教育。正如創校校長張雲鷹所說,「開放式教育」追求的教育理想就是為了人的心靈解放,讓每一個孩子自己呼吸。    配方課程為人生幸福配方    學校雖新,雖小,卻有「大」校長。創辦坪洲小學的,是有數十年教齡的全國優秀校長,廣東省唯一的小學語文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張雲鷹。
  • 國家開放大學在線開放課程登陸「中國大學MOOC」
    中國網9月12日訊(記者 閆景臻)記者從國家開放大學(下稱「國開」)了解到,國開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媒體輔助英語教學》與《安卓智慧型手機編程》日前登陸「中國大學MOOC」,並將於9月25日、10月9日分別開課,目前正在接受報名。這是國開在優質在線開放課程方面再次走出的堅實一步。
  • 清華大學發布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電 (記者 馬海燕)清華大學10日在京發布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等10餘所重點高校代表齊聚一堂,表示將共同努力將其打造為全球首屈一指的中文大規模在線教育平臺。  隨著「學堂在線」的正式發布,清華大學的「電路原理」、「中國建築史」等五門課程,麻省理工學院的「電路原理」、北京大學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原理與實踐」課程作為第一批上線課程在該平臺開放選課。
  • 免費的脊髓損傷物理治療在線課程又來了!
    如果你有興趣了解並參與這項在線課程,請登陸https://scimooc.org註冊!2018年課程的主要學習網頁是英文,但大部分內容都有中文翻譯,屆時只需查閱另一個網站。本課程需要各位在Facebook(FB,臉書)上參與討論,但考慮到在中國大陸使用FB有一定困難,我們將建立一個微信群,由一兩位學員代表把需要討論的問題及結果整理後與FB進行對接,這樣大家可以同世界上其它國家的脊髓損傷康復同行進行交流。脊髓損傷物理治療大型開放式在線課程(SCIPT MOOC)再次開放!緣於受歡迎的需求,SCIPT MOOC回來了!
  • 有道競爭在線教育的王牌:左手在線課程 右手智能硬體
    這一點,在2020年的在線教育大戰當中表現頗為明顯。眾所周知,各大在線教育公司為保快速增長不惜虧損。這一看似殘酷的選擇背後,在線教育迎來了殘酷的洗牌戰。「我們今年致力於抓住關鍵時機,進行以『價值積累』為前提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