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蘭州10月13日消息 眾所周知,大學教育現在早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由於政府公共財政與私人資本的投入,全球高等教育正在迅速發展。今年夏天,大約350萬美國人和500萬歐洲人大學畢業。與此同時,新興國家的大學也在快速發展,比如中國20年中就增加了近3000萬個大學名額。
然而,自從著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其雅典呂克昂(Lyceum,園林學園)講學以來,我們人類高等教育的方式卻變化不多——年輕的學生仍然在某一指定的時間和地點聚集在一起,聆聽學者們的智慧。從牛津四方院到哈佛園,自從中世紀大學誕生以來,雖然時代在不斷發展,但高等教育的教學、死記硬背、考試模式卻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不過,現在由於三大力量——不斷增加的費用、不斷變化的需求和顛覆性的技術——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的出現,一場全球高等教育革命的大幕已經開啟,其結果將是一些大學的毀滅和另一些大學的再造。
三大力量
如今,世界高等教育正在遭受「鮑莫爾病」——美國經濟學家威廉·傑克·鮑莫爾1967年首次提出,是指在勞動密集型的經濟部門,成本劇增但生產力卻停滯不前的現象,又稱「鮑莫爾成本病」。
在汽車、電腦和其他產品的價格已經顯著下降的情況下,由於政府資助的保護和僱主對學位的重視,以及就業人員的收入與大學學位緊密掛鈎,使得大學能夠在同樣的服務之下卻比以往收取更多的學費。例如,在過去20年中,美國大學費用的增加率,每年都比同期的通貨膨脹率高1.6個百分點。
雖然如此,但對於許多學生而言,上大學仍然是一個非常划算的「大買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獲得一個大學學位就意味著其一生的收入將大幅提高。在美國,從現在的淨收入來看,差不多是一年5.9萬美元。不過,對於那些數量增加的負債學生來說,尤其是那些沒有完成學業的47%的美國學生和28%的英國學生來說,大學學位則是明顯不值得的。
而且更糟糕的是,現在政府幫助學生還債上大學的意願正在下降。舉例來說,從2007年至2012年,美國聯邦政府給每個學生的資助額度下降了27%,而與此同時,算上通貨膨脹的平均學費卻增加了20%。
第二個驅動力是勞動力市場。在標準的高等教育模式中,人們一般是在他們20來歲時上大學,學位是他們進入職場和職業階層的一張關鍵入場票。但未來用不了多少年,一張文憑將不再是一生的保證。這是因為,時至今日,與對藍領工作的影響一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所帶來的自動化也開始對白領的工作有明顯影響。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卡爾·本尼迪克·福雷和麥可·奧斯本的一項預測性研究,在未來幾十年裡,47%的職業處於被自動化取代的危險之中。由於創新將消除一些工作並改變其他工作,所以人們將需要在他們的一生中不斷調整他們自己的人力資本——充電、充電、再充電。
第三個驅動力是技術。有人預言,已經顛覆了從報紙到音樂再到零售業的網際網路,將顛覆高等教育。現在,MOOC正在給學生提供聆聽「明星教授」上課的機會,並且只需要付出上實體大學費用中的一小部分就能夠獲得學位。
MOOC始於2008年,興於2012年——這一年被美國著名報章《紐約時報》稱之為「MOOC之年」。被譽為「顛覆大師」的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教授克萊頓·M·克裡斯坦森認為,MOOC是一個潛在的「顛覆性技術」。他指出,MOOC將消滅許多平庸的大學。2013年2月6日,克裡斯坦森預言:「從現在起的15年裡,一半多的美國大學將處於破產之中或破產邊緣。」
在線學位
然而,主要由於沒有正式的學分認證與學位授予體系,所以目前MOOC的輟學率很高,尚未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預言它將顛覆高等教育為時尚早。不過,由於私人投資者和現有的大學被吸引進來,這些不足都可以得到有效彌補。
聲稱擁有800萬註冊用戶的MOOC一大提供者Coursera,雖然課程是免費的,但卻已經開始計劃提供課程的結業認證——一門課程的結業認證費用是30美元至100美元。去年,Coursera藉此獲得100萬美元的第一筆收入。這種認證讓一些人看到了在線學位的希望。
另一個MOOC的主要提供者Udacity,已經與電信業巨鱷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和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組隊,聯合創造了一個計算機方面的在線碩士學位,7000美元的費用不到需花費2.5萬美元傳統學位的1/3,前者基於網際網路的課程與後者基於校園的課程平行運作。
不過,一些人懷疑在線學位的質量。在這種情況下,相比而言,大家更認可在線學習與實體大學課程差不多的那種新型混合學位。
對此,一些大學已經在他們的教學大綱中增加了電子班。比如,隸屬於巴西營利性教育公司龍頭老大克倫頓(Kroton)的巴西北帕拉那大學,現在是巴西最大的遠程教育大學——擁有15萬名學生和500多個分布於全國各地的教學點。其教學的主要模式是學生每周到教學點上一次討論課,一起觀看大學總部通過衛星播放的「明星教師」的精品課教學視頻,並隨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展開在線討論。大學總部也通過學生的問題來了解每門課的進展情況,並不斷提高課程材料的質量。
不同命運
像所有的革命一樣,高等教育的革命也必將會有其不幸的受害者。總體而言,MOOC將以不同的方式破壞不同的大學。
根據美國新澤西州基恩大學教育學教授吉姆·勒曼的說法,在MOOC的浪潮之下,在美國,最容易受傷的是「培養美國老師、中層管理人員和行政管理者的中等高校」。他說,這些高校將被在線課程所取代,最底層的、最弱的社區學院當然更是如此。
而那些不可能在MOOC在線教育競爭中失利的大學,則是有著巨大聲望和眾多優秀教師的精英高等學府。對美國的「常青藤聯盟」和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名校而言,即便不提供MOOC,他們也能照樣很好地生存並繼續發展下去。
進一步來說,頂級名校不僅不會遭受這一破壞帶來的痛苦,而且還能夠從MOOC中大大地獲益。因為眾所周知,雄心勃勃的人都想去上最好的大學,以便結識最好的人。而在現在和未來的數碼經濟時代,那些無法上最好大學的人將獲得重大機會。由於巨大的名聲,名校能夠在全世界提供他們的MOOC,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在線學生和校園學生,也能賺取更多的錢。
而在這些名校之下的那些大學,則要面對MOOC的激烈競爭。他們通過擴大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之比,亦即降低他們的學位費用並同時仍然提供部分基於校園的學位或許可以賺錢。非名校的學生對學位費用的增長更敏感,因為他們對學位的投資所獲得的收益比名校少很多。
直言不諱地說,隨著MOOC的不斷發展,許多競爭力糟糕的高校肯定將被迫關門。而剩下的高校為了生存,則需要改造他們自己,否則也遲早難逃被無情淘汰的殘酷命運。
除了上述非一流大學,還有其他受害者。顯而易見,很多城市依賴大學,大學的倒閉勢必影響城市的方方面面。並且,在某種程度上,MOOC將給學生和老師造成新的不平等——實體大學中的聰明學生將比實體大學之外的學生更舒服,「明星教師」將比那些非超級明星的老師掙更多的錢——這毫無疑問會招致他們那些不那麼有魅力的同事的強烈不滿,他們還擔心MOOC的火爆將促使大學加速削減教職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