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教學發展工作坊舉辦 解讀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

2020-11-29 人大新聞網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辦「2014人大暑期教學發展工作坊」,來自全國高校的60餘名教師對大型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展開交流探討。

本次工作坊由中國人民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辦,臺灣新竹交通大學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李威儀教授主講「MOOC的前世今生」。工作坊以主旨演講及交叉討論的方式,圍繞MOOC的前世與今生、挑戰與創新、實踐與探索、分享與提升等4個主題,對大學開放教育尤其是華文世界開放教育的源起與現狀、海峽兩岸開放教育的發展異同和未來可能的發展軌跡、如何投入開放教育與設計MOOC課程、MOOC與翻轉課堂對高等教育尤其是終身學習和在職教育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交流。

大型開放式在線課程(MOOC)主要通過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提供免費的教育資源與完整的學習體驗。近年來,基於MOOC模式的在線教育在世界範圍內引起關注,被認為有助於大學面向社會大眾推廣優質教育資源以及推動教學模式的創新。

西南財經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王遠均教授和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學院的周軍傑老師認為,本次工作坊的主題和議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啟發性,尤其是李威儀教授的精彩演講,「涉及面之廣,信息量之大,學習收穫之豐,相信只有親自參加工作坊的老師才能體會」, 而「討論中間浮現出來的細節,是從網站等其他途徑所無法獲取的,為今後的工作帶來了很多新的思路」。

而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周華看來,「人文社會科學需要把教學和科研直接對接,使教學和科研相互促進,推進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學習,人民大學有這樣的傳統優勢,MOOC也恰恰能夠把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同時,MOOC具有開放性,可以推動中國高校把更多符合本土情況、具有獨立思考的領先的研究成果帶到課堂上,增強學術影響力和學術自信。」

北京大學胡新副教授則指出,MOOC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以下兩個問題:第一,確保利用慕課資源獲得的教學效果和實體性的傳統教學模式等效。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身教重於言教等,目前在MOOC教學中尚未得到體現。學習過程被快餐化,知識被切割包裝後通過網絡平臺傳播甚至批發零售,這是今後虛擬教育要特別重視和反思的地方。第二,反轉課堂無疑彌補了慕課只見知識不見真人的虛擬化不足,但需要仔細評估反轉課堂的教學成本和學生負擔。人大暑期教學發展工作坊的研討學習無疑讓胡老師對慕課有了深刻的思考,他表示,「慕課和反轉課堂都必須堅持,更要大力發展,這是資本和技術進入高等教育的必然趨勢,但不能犧牲教學質量,特別是人的高質量培養,不能將學校理解為僅僅是製造和傳播知識、發文憑的地方」。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王文靜老師盛讚李威儀教授的講授「風趣、生動而又深刻」,加之「學員老師們的多元化、多視角的思辯與討論「,給她「帶來了一場深刻而有益的頭腦風暴」,引發她對「對自身課堂教學的思考。」

而本次暑期教學發展工作坊的策劃、籌備與組織,更是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肯定。在學習總結中,老師們紛紛表示,「人民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所展現出的開放、包容、友好、發展的活動精神,充分體現出了當今大學所應有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走在國際前沿的教育培訓理念。正是這樣的平臺,給我們大學教師注入了新的理念與活力,期待著今後能夠有機會繼續參加中國人民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所組織的活動」。

據了解,暑期教學發展工作坊是中國人民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舉辦的系列教師教學發展特色活動之一。「對於中國高校而言,教師教學發展工作尚屬新生事物,既無成功經驗可循,也無失敗教訓可鑑。人大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通過教師教學發展特色活動,致力於構建一個開放、分享和共同提升的教學學術平臺。期待在這個平臺上,能與廣大教師一起,共同探索中國教師教學發展之真,共同感悟中國教師教學發展之美,共同踐行中國教師教學發展之善。」中國人民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田宏傑表示。

新聞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成立於2011年,2012年由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作為學校教師教學發展的研究、規劃、評價與保障機構,該中心以推動本科人才培養路線圖的實施和創建「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目標的實現為中、長期核心任務。中心始終按照國際視野、人大特色、中國首創三個要求,秉持從自我提升向組織規劃轉變,從教師培訓向教師發展轉變,從教師管理向教師服務轉變,從促進教學向深化改革轉變的四項原則,致力於建設成為教師生涯的加油站、教學經驗的聚寶盆、教學名師的孵化器和教學改革的制高地。

「十二五」期間,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以助教、中青年教師和基礎課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教師教學發展機制,推進教師教學發展各項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專業化,切實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力爭在5年左右的時間裡,通過培養一支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教學發展人員隊伍,建設一系列品質精良、使用效果好、利用率高的數位化課程資源,探索一條契合中國人民大學特點的、行之有效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助力培育一批優秀的教學團隊、教學名師和教學成果,營造一個重視教學、研究教學、潛心教學的人民大學教學文化氛圍等「五個一」建設目標的實現,努力建設成為達到國際一流大學水準,具有人民大學特色,在國內高校發揮引領、示範和輻射作用的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

相關焦點

  • 「西遷教授談教學」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上線
    西安日報訊(記者姜泓)昨日,西安交通大學聯合高等教育出版社愛課程中心舉辦了「西遷教授談教學」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上線暨「高校教學傳承」項目啟動儀式。由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牽頭,在愛課程中心中國大學MOOC平臺的支持下,開展了「西遷教授談教學」系列視頻專訪,以期挖掘西遷老教授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等寶貴資源,通過在線平臺與全社會共享。
  • IFP School推首個可持續機動性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
    能源和交通專業研究院 IFP School 正推出關於可持續機動性的免費網絡課程。該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 (MOOC) 使用英文教學,將從2014年11月3日持續至11月30日,為期四周。 該課程適用於接受過至少兩年高等教育,對機動性挑戰感興趣的任何人,特別是能源專業的學生和在汽車行業工作的專業人士。課程結束時,參與者將獲得技能徽章[1]和證明他們參與課程的一張證書。 此次 MOOC 包含一個幫助參與者通過實際應用來吸收知識的嚴肅遊戲。IFP School 為此設計了具有更強互動性特徵的第二代 MOOC。
  • 新加坡國立大學加入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與美國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
  • 深入探究中國大型開放式在線課程
    許教授分享了中國大型開放式在線課程-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 MOOCs)的發展歷程、規劃、應用及交付情況,分享了對慕課未來的預判,慕課的存在彌補了教學資源和教育質量的差距鴻溝,為所有人提供了一個公平學習的良好環境。
  • 淺談初中語文開放式閱讀教學
    因此,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可能限制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法,儘可能多的給予學生閱讀空間與條件,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進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的使用開放式閱讀教學方法。
  • 西南交通大學積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機制
    ,全面凸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機制。  構建基於行動研究的課程教學創新體系。通過凝練教學共性問題,依託各類課程建設與改革項目引導教師合作,推動教學單位與職能業務部門協作支持,藉由教學論壇、工作坊、研討班等推廣校本教研成果、指導教師開展教學創新,建立起「問題驅動—合作研究—多方協作—校本成果」四位一體課程教學創新體系。
  • 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開放式高職辦學實踐碩果纍纍
    在轉型發展中,湖南電大主動謀劃、搭建平臺、構建體系、創立品牌、實行精準教育,在服務湖南省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依託湖南廣播電視大學豐富的網絡和教學資源,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運用全方位覆蓋的數位化智慧校園,大數據背景下的雲計算網絡空間,在全國高職教育領域首創了「開放式高職」的教育模式。
  • 滬港臺「聯合大學」開學 為學子營建「開放式課堂」
    信息 滬港臺「聯合大學」開學 為學子營建「開放式課堂」 包括特邀的澳門大學在內,五所高校400位學子走進這個為期12天的「開放式課堂」。  作為推動大陸與港澳臺高校更富實質性合作交流的創新之舉,滬港臺四所高校於2014年聯手推出學分互認的「聯合大學」。當年7月,這一全新合作辦學模式在同濟大學首次成功舉辦,次年暑期移師臺灣逢甲大學。
  • 深圳政協委員建議加快發展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
    民盟深圳市委會在會上提出應對「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席捲全球教育,深圳應該搶佔先機,推動在線課程的發展。 據介紹,「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的英文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縮寫是MOOC。「MOOC來襲」已成為2013年我國教育界的熱門話題。 MOOC包含教學的全過程,如聽課、分享、答問、討論、作業、考試、評價等所有環節。
  • 醫院成功舉辦「醫學教育論文選題與撰寫」工作坊
    12月11日上午,由中南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牽頭、湘雅三醫院教務部組織的「醫學教育論文選題與撰寫」工作坊在科教樓成功舉辦。本次工作坊特邀北京大學醫學教育研究所研究員、《中華醫學教育雜誌》編輯部主任殷曉麗主講,來自醫院各教研室的30餘名教師參加培訓。
  • 清華宣布舉辦「雲上」清華全球暑期學校活動—新聞—科學網
    、分享、展望活動,全面總結了上半學年在線成果以及經驗,會上,該校宣布將舉辦「雲上」清華全球暑期學校活動。 在活動中,來自清華大學不同院系的教師代表分享了他們在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感受。如該校建築學院副教授鄭曉笛在回顧其與兄弟高校共享課程實踐時表示,「這種共同探索實時在線互動課程的共享模式,可以真正分享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踐行清華教師的使命與擔當!」
  • 高水平大學建設中「開放式」教學內涵探析
    當前國內許多著名高校在制定發展規劃時,都不約而同地以「綜合性、開放式、研究型」作為學校的發展定位,並逐漸成為高水平大學建設內容中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其中,對「綜合性」、「研究型」內涵的認識已經形成了較統一的觀點,甚至有了公認的判斷標準,而「開放式」的內涵則不甚明確。
  • 包頭市教研中心"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與...
    包頭市教研中心"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小學英語專場講座活動於2018年4月12日在九原區沙河第四小學舉行。參加本次活動的有各旗縣區的英語教研員、包頭市英語名師工作坊成員、三所市級實驗校的英語教師。沙河四小李美枝校長全程參與了本次活動。包頭市教研中心英語教研員常久春老師為大家做了專題講座。
  • 安溪鐵觀音開放了網絡課程
    近日,安溪鐵觀音課程在MOOC(慕課)上線,廣大鐵觀音愛好者多了一個了解、學習鐵觀音的平臺。課程以「茶韻茶魂」為主線,從農學、文學、藝術學、品鑑學、健康學、食品學等多門學科的交叉視角,詮釋安溪鐵觀音的歷史、文化、栽培、加工、深加工、選購、貯存、品牌、營銷、品鑑、健康、藝術等全產業鏈科學知識,由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林金科教授等6名茶學專業人士主講。
  • 「開放式」為學校、課程拆「牆」破「界」
    我們的整體規劃和設計主要針對以下四個問題:從課程的角度,過去的教學窄化了,教學與實踐、生活、社會隔膜著;從教學的角度,教學功利化了,「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被扭曲和異化成「一切為了考試」,教學變成了考試的附庸;從課堂的角度,要麼是「聲光色電」淺層次的演繹,要麼是「習題堆積」的乏味訓練,教師傳授的是枯燥的記憶之術;從學生的角度,兒童的理解被成人的理解所取代,想像力、好奇心被泯滅,學生的真性情沒有了。
  • 朱學恆將翻譯《魔戒》巨額版稅投入開放式課程計劃
    4月2日,《紐約時報》以半版篇幅報導了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在全球華人中推廣OOPS開放式課程計劃的臺灣青年朱學恆,並在報導中讚譽其為「縮短東西方差距的典範」,這是該報第一次以大篇幅報導一名從事翻譯和知識共享事業的華人。
  • 如何建設及應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開放課程?
    尤其是2020年疫情帶來的「網絡教學大考」,更是將在線課程的建設推到了重要的戰略地位,如何建設在線課程、應用在線課程促進教改,實現「實質等效」,是當下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 為助力全國各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職業院校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聚焦線上金課建設及其在混合式金課中的應用,我單位將舉辦「以學生為中心的在線課程建設及應用線上工作坊」。
  • 英媒:網絡課程教育方式在中國愈發紅火
    原標題:英媒:網絡課程教育方式在中國愈發紅火  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網站9月26日文章,原題:網絡課程愈發紅火 本月是新學年開始,近700萬學生開始在中國各高校上課。他們身後,又一批莘莘學子在為明年的高考而死記硬背。
  • 北大嘗試開放式課堂
    率先舉辦暑期學校向社會敞開大門  文/本報實習生賈佳  昨天,醞釀已久的北大暑期學校正式開課。北大校內3000餘名學生和來自社會上的360多人,將在北大開始他們為期5個星期的暑期學習。這也是我國高校第一次開辦暑期學校。
  • ...暑期全國基礎力學教學交流會暨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基礎組教指委...
    本站訊(通訊員 張素俠 仇巍) 8月16日,由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舉辦的「2020年暑期全國基礎力學教學交流會暨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基礎組教指委工作會」以騰訊會議的形式在線召開。基礎力學教指委全體委員和全國力學教學一線教師近300人參加了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