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許多著名高校在制定發展規劃時,都不約而同地以「綜合性、開放式、研究型」作為學校的發展定位,並逐漸成為高水平大學建設內容中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其中,對「綜合性」、「研究型」內涵的認識已經形成了較統一的觀點,甚至有了公認的判斷標準,而「開放式」的內涵則不甚明確。因此,在高水平大學建設過程中,有
必要從教學理念的視角來探析「開放式」的內涵。
一.面向社會的開放
大學對社會的開放,主要是大學教育職能在量和質上的開放。量的開放即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依靠國家意志和統一政策,這一開放通過大學擴招、學歷多層次化等得到了很好的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量變必然要求教學工作的質變,即由單純關注科學知識內在邏輯轉為在專業和課程設置上對社會需求表現出高度敏感,教學職能與服務職能的關係更加直接和密切,大學教學更多地注重服務於社會需求,服務於學生需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使學生對全面發展知識的要求和社會對加快知識創新的要求得到滿足。這便是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大學外在環境和內在教學行為的變化,直接影響並促成了大學教學理念的深刻變化。
需要強調的是,面向經濟社會的開放並不等於完全以經濟社會或市場為導向,而放棄大學自身的學術道德立場。大學的教學功能不僅不能一味地追隨社會變化、迎合市場需要,相反要實現對經濟社會的引導和塑造,不僅在知識、技術上引導,更在倫理道德、價值觀和時代精神上進行引導、塑造,這才是大學教學工作面向社會開放的核心價值所在。面向社會的開放式大學教學必然要將教學職能向服務社會的職能延伸,實現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與引導、塑造社會健康發展的完美結合――一種主動服務的開放。
二.面向世界的開放
大學教學面向世界的開放並不完全等於教育國際化,但國際化肯定是開放式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國際化辦學模式是個寬泛的概念,包括培養目標的國際化,教學課程的國際化,人員交流與合作的國際化以及師生互換、聯合辦學等形式的國際性交流與合作,體現在辦學理念、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管理等多個方面,其中在教學領域的國際化,是大學教學面向世界開放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高校與國外大學和科研機構在人員、科研、會議上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已十分頻繁,相比之下教學層面的開放程度仍然不夠。而加強大學教學工作面向世界的開放,要從增設國際教育課程和學生互換等方面入手,豐富和融合雙邊文化,加強互相交流,擴大學校國際影響,豐富大學的教育內涵。
國際化是大學教學面向世界開放的一個重要特徵,但並不是其全部內涵,「開放式」教學在面向世界的同時,還有一個立足本國的內在前提。國際化與本土化是現代高等教育的兩個維度,大學教學國際化是我國高水平大學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增強國際競爭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我們只有在對本國傳統和外來模式進行雙重「揚棄」的過程中,才能創建富有時代氣息、國際意識並有中國特色的大學教育體系。因此,面向世界的開放式大學教學內涵,是指在理念、方法、模式上形成國際化,同時堅持立足和服務於中國國情的本土化――一種以我為用的開放。
三.面向教學過程的開放
本世紀初我國高校的大規模合併實現了很多高校由單一學科結構向多學科結構的跨越,奠定了向高水平綜合性大學邁進的基礎。合併後的高校都面臨著一個深度融合的任務,不僅體現在學科專業、管理模式上,同樣也體現在教學模式及其評價體系上。單一的教學及其評價模式勢必要被打破,轉而提倡和鼓勵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容納不同教學方法的共存和爭鳴,以開放的心態、開放的環境,形成教學模式的「生態多樣性」。
教學模式開放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從封閉的教學過程向開放的教學過程轉化。第一,是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重教轉向重學。把學生看作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使他們不僅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更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究者和創造者。第二,以往先在學校學習,快結業時再去實習的封閉式的教學程序已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辦高水平大學要求學校、企業、社會聯成一體,學生隨時有動手的機會,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培養領導能力、交流能力、首創精神和合作態度。第三,開放的教學過程應使學生有機會了解社會,向社會學習。因此,面向教學過程的開放式大學教學謀求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實施教學和實踐――一種實現自由學習的開放。
四.面向未來的開放
大學教學必須有敏銳的對未來的認識能力、把握能力和創造能力,必須領先於社會其他領域實現對未來的自我革命,才能在知識爆炸和全球化的急劇變化中拓展出開放性的發展道路。終身教育觀念已成為21世紀教育的一個核心觀念,也是最具革命性的觀念,大學教育將不再被視為終結性教育,而是成為終身教育的一環。因此高水平大學必須強化繼續教育和推廣教育的職能,特別是注重研究從終身教育觀念出發應該培養學生具備什麼樣的態度和能力,在教學工作中採用啟發式教學、實踐式教學、自主式教學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我評價能力,選擇信息、判斷信息、綜合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而核心就是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現代科技給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網絡信息技術不僅使傳統的黑板、粉筆教學「進化」為多媒體教學,更使課堂空間無限擴大,教學資源無限擴大,受眾範圍無限擴大,實現了全球資源的真正共享和個人教育的充分自由。現代知識的交叉重組使大學教學不應再單純追求某一學科知識的全面性和完備性,而應更加強調學科的綜合性和整體性。這種趨勢要求大學教學組織形式改變傳統的以學科、專業和系來劃分的相互割裂的縱向教學結構,創造跨越科學和人文鴻溝,超越單一學科背景的開放式的教學結構,滿足學生跨越專業和系科獲得更具綜合性的知識。我們認為,面向未來的開放式大學教學,將具有不斷推動教育理念、教育技術和教育水平飛躍的革命性力量――一種發展永無止境的開放。(作者單位:湖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