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課堂」模式在廣西盛行
越來越多的學校從「填鴨式」教學走向「開放式教學」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蔣曉梅
12月19日、20日,廣西第三屆合作課堂精彩展示在南寧五一中路學校舉行,來自全區各地的16名教師帶來了自己的合作課堂展示課,全區30所合作課堂實驗學校集中在一起,進行研討和交流。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引領下,「填鴨式」教學逐步被「開放式教學」取代,廣西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將「合作課堂」模式運用到課堂教學
1、30多所學校嘗試「合作課堂」
19日上午,一場合作課堂的「盛宴」正在五一中路學校悄然進行著。來自欽州、河池、隆安、大新、南寧市江南區的16位教師,分別執教初中和小學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政治、美術等學科。展示課安排在4個展示教室,前來觀摩、學習的老師,可以任意選擇感興趣的科目聽課。
課桌拼起來,6~8個人一個小組圍坐著,組員會隨時就老師的問題進行討論,有時還充當「小先生」上臺發言……提起「合作課堂」,這是人們對它最直觀的感受。然而,要真正運用「合作課堂」模式上好課,卻並不容易。五一中路學校校長羅周勝介紹,2011年該校開始嘗試搞「合作課堂」,曾到山東杜郎口中學觀摩學習,然而形式雖然能學回來,卻不好操作。2012年5月,該校得到廣西民族大學「合作課堂」培訓團隊的系統培訓,「合作課堂」才在該校茁壯成長。
據了解,「合作課堂」是由廣西民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英才心理教育團隊創設的教育模式,2009年正式應用於廣西中小學課堂。雖然其模式與山東杜郎口中學的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很像,但該團隊相關負責人認為,作為廣西本土原創的課堂教學模式,「合作課堂」有強大的團隊做教師培訓,重視課堂的小組建設,更適合廣西的學校。
據了解,從2009年3月至今,廣西先後有30多所學校投入了「合作課堂」的教改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