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煙臺9月15日訊 (記者 姚輝 見習記者 蔣也 通訊員 孫德渤) 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實現學生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共同提高的一種教育模式,濱海中學立足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學習借鑑名校經驗,構建高效「1+7」導學案自主開放式課堂。
構建自主開放式課堂
促新型師生關係建成
「1+7」模式,即以導學案為主線,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質疑拓展、自悟自得、達標測評、課後反思七個環節。其目標是突出一條主線,兩個中心,構建六項有效教學策略。濱海中學教導主任宮雲珍介紹,一條主線是以導學案為主線,兩個中心是在師生關係上,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與學習關係上,以學習為中心,強調學的核心地位,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和教學關係,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宮主任表示,六項有效教學策略是先學後教,精講學生經過集體合作探究仍不能解決的某些問題、內容;三講三不講,要求教師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重點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不講學生已經學會的、可自主學會的、怎麼也學不會的;及時矯正反饋,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及時反饋正確信息;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拓展學生能力的作業,避免布置重複、懲罰性、超過合理學習限度的作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刪除無效教學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導學是學習前提
針對性進行學法指導
導學案自主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精髓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不僅著眼於當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於能力的開發和未來的發展,其教學策略中,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學習的基礎,培養創新思維是學習的核心,教師的導學是學習的前提,討論質疑是學習的方法,教學形式應是多樣化的,如講授、啟發、自學輔導、實驗探索、問題討論等。
宮主任介紹,「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自學內容和學情,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明確自學時間、內容和自學方法步驟,編制好導學案;合理分組,科學設計問題,進行小組分工,指導組內交流方法;及時點評、糾偏、規範行為,調動組內、組與組之間的補充回答、競答和評價,達到預設問題的呈現和解決;要善於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應用,引領學生進行求同、求異思維,大膽質疑,生成問題;要善於引導學生感悟新知,梳理總結。」
同時,教師要根據課標和學情,合理設計達標題,進行當堂測評,及時反饋講評,查漏補缺;要對導學案的設計、課堂五個環節的教學過程進行問題整理和量化統計,並進行經驗反思,完善提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備課時要確保展示內容有針對性,可提前幫助學生做好展示和點評準備,並充分利用黑板,進行多個小組同時展示,保證脫稿展示和點評,保證展示問題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注重挖掘教學內容的社會價值和功能。
明確複習課教學目標
確定方向設計教學案
「除制定新授課外,濱海中學還根據《課程標準》,確定了複習課的教學目標,向學生展示出本課時所複習的範圍中,包括哪些知識點,哪些是複習重點和難點。」宮主任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複習課的教學目標不同於新授課,應具有一定的概況性和整體性。」
教師可根據複習內容,設計好複習課的教學案,為學生設計一個梳理本課時知識點的方法或平臺,如設計達標訓練題和能力訓練題各一套,分別用來強調考察基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其題量能基本覆蓋課時複習的主要內容即可。如果時間允許,教師可當堂檢查訓練效果,做出評價;若時間不允許,則可課後批閱,另擇時反饋。
「導學案」形成之後,教師要在學生用的「導學案」基礎上,對教學中每一個環節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充分預設,以保證教師在課堂觀察、參與、指導的緊張度和針對性,確保課堂每個環節的效率;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有點和不足,並對教學設計進一步修訂完善,形成補案,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