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當然指有名的學校,這樣的學校生源好,學生素質普遍高,師資雄厚,待遇優渥,教學管理水平高,社會知名度高,影響力大,在教育界有一定的不可取代的地位。通俗點說,大家都嚮往,都想把孩子往那裡送。像牛津大學就是盛產總統和首相的地方,除了培養了布萊爾、柴契爾等25個英國前首相以外,也為別的國家培養領導人,泰國總統阿披實就是其中之一。中國有很多名人就讀過世界名校,如:梁實秋畢業於哈佛大學,鄧稼先畢業於普渡大學,胡適、茅以升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當代就更多了。看來名校真是名不虛傳。
不管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幼兒園,都有一批有名氣的學校,讓學子或家長們夢寐以求、趨之若鶩,大家想盡辦法,動用一切資源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往名校送,目的只有一個:給孩子鋪一個錦繡的前程。但是,名校相當不好進,即遍名校擴招,容量也有限,肯定有很多的孩子上不了。
那麼中國的一些名人對子女擇校、擇專業方面有哪些見解呢?
教育專家顧明遠:「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相對照一些國外優質學校,他們學生的學業負擔也很重,但是他們與我們不同之處就在於,學生自己喜歡、願意學習,課程由自己選擇;而我們是被動地學習,這是最大的不同。」
2.梁啓超:「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話。」
3.王朔:「我希望她幹嘛呀?我什麼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樂樂過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這詞了。」
3.錢玄同(錢三強的父親):「你將來學什麼,我不包辦代替你的主意,由你自己自己去選擇。」
4.老舍:「我想,他們不必非入大學不可,我願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
那麼在國外的名人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在歐美國家,名人的子女選擇到名校上學是很常見的事情。稍作調查,你就會發現這些名流人士都傾向於把孩子送到知名學校。
甘迺迪總統的兒子小約翰·甘迺迪、卡特總統的女兒艾美·卡特、洛克菲勒家族第二代掌門人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均就讀於布朗大學
2.前美國總統歐巴馬以及第一夫人米歇爾都曾在哈佛法學院上學,女兒瑪利亞·歐巴馬跟隨他們的腳步就讀哈佛大學
3.前美國總統布希的女兒芭芭拉·布希(Barbara Bush)跟隨後她的父親喬治·W·和他的祖父喬治HW的腳步,成為2004年的耶魯畢業生
4.哥倫比亞大學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擁有世界頂尖的法學院、商學院、新聞學院等。千萬富翁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的女兒、美國前副總統戈爾(Al Gore)的孩子、美國總統布希家族的尼爾·布希(小布希的弟弟,和老布希的兒子)的孩子、披頭四約翰·列儂的兒子都選擇了這所學校。
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大學是有「潛規則」的。不過,這些「潛規則」並不違法,還漸漸被社會所接受。其中之一就是捐款。特別是精英校友的捐款構成了美國高校發展的強大持續力,這也意味著,學校在審核來自重要資助者子女的申請時,破格錄取的情況並不少見。
另一種優先考慮的情況被稱為「傳統偏好」,意即申請人的父母或者家庭成員曾經在這所學校就讀,該申請人將得到學校對於校友子女的優先考慮。
由此來看,在國外普通大眾想上名校是不是不太容易了呢?